临床应用甘露醇脱水的原理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甘露醇为单糖(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在体内不能发生分解代谢,利用其高渗脱水作用,促进脑组织内水分回流入血管,使脑组织脱水,同时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很少被重吸收,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而起到利尿作用。
1.1 降低颅内压机制1.1.1其组织脱水作用缘于它提高了血浆胶体渗透压,使之大于脑脊液渗透压和细胞内渗透压,致使组织内(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液,从而降低颅内压和使脑体积缩小。
1.1.2 除渗透性脱水作用之外,甘露醇还通过暂时性血容量升高的作用,使脑血流增加,血液稀释及血粘稠度下降,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促进组织间氧运输,使血管反射性收缩,使颅内容积减少,颅内压下降。
1.2 利尿作用机制1.2.1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压增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1.2.2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小于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它溶质的重吸收。
2 体内过程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
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
降低眼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30~60分钟,维持3~8小时。
利尿作用于静注后0.5~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
本药在一般情况下经肝脏代谢的量很少。
t1/2为100分钟,当存在急性肾衰竭时,可延长至6小时。
肾功能正常时,静脉注射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脏排出。
3 适应症与用法用量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可有效降低眼压;也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并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衰竭引起的少尿;尚作为辅助性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对某些药物过量或食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甘露醇在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甘露醇甘露醇是临床科室最常用的渗透性脱水剂,不但脱水利尿较为理想,而且还有降粘、扩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膜损害和细胞水肿,性能稳定,无毒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报告如下。
1 甘露醇的一般性能甘露醇分子量为18.2,分子结构式为碳、氢、氧分子及氢氧羟基、氢氧基组成。
1克甘露醇约容于5.6ml水中,临床上常用的甘露醇剂多为20%溶液。
一般认为8克甘露醇可排出水分100ml,天冷时可有结晶析出,可用800c~1000c热力温溶解冷凉后使用,20%溶液的渗透压为正常血浆的3.66倍。
口服不吸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一小部分在肝内转化为糖原,绝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或代谢缓慢。
静脉给药迅速升高血浆渗透压,引起组织脱水。
相同浓度时分子量愈小所产生的渗透压愈高,有轻度排钠贮钾作用[1][2],是目前认为脱水作用较强、性能稳定、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较小的脱水药物。
2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2.1 脱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按渗透压,平衡作用原理,甘露醇静脉给药后,能形成血管内与脑组织间渗透压差,使脑组织脱水,减少颅内容积及颅内压,同时由于血浆渗透压增高,反射性抑制脑脊液的产生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容,改善循环,从而减轻细胞水肿,改善细胞代谢功能[3][6],因此甘露醇是目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患者的首选药物。
2.2 利尿作用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药,有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经肾小球滤过几乎不被肾小管再吸收,在肾小管保持足够多的水分,经维持其渗透压,导致水和电解质经肾脏排出体外,产生脱水及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比尿素强,排泄速度也较快。
2.3 具有抗自由基及细胞膜稳定作用,减少器官组织细胞的损害,特别是脑损害。
70年代初,dompouios等提出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是脑水肿发病机理中的重要因素,不论何种类型脑水肿均是由于自由基对细胞的过氧化作用所致[5]。
甘露醇的功效与作用

甘露醇的功效与作用甘露醇的功效:甘露醇是最好的渗透性利尿剂与脱水剂,能预防和治疗急性肾损伤,防治水肿与脑内压、眼内压升高,对防治脑水肿、青光眼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临床上有较大量的使用。
甘露醇对肾小管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水份的重吸收,使原有的渗透压不能有效的维持,从而使尿量增加,起到排毒与保护肾脏的作用。
正因为这样,人们公认甘露醇有以下疗效:1、甘露醇的利尿脱水作用。
甘露醇可以减轻脑水肿,使血粘度下降和脑血管舒张,从而改善脑血流,保持了脑的自动调节作用。
还可增加冠脉的血流,最大程度地降低缺血心肌的损害程度和范围。
正因为甘露醇在医疗上有以上重要作用,所以在所有的医院里,甘露醇是利尿排水的首选药物,甘露醇注射液都属必备药物之一。
2、由于甘露醇在血管中,可以从体液中吸收水份,从而起到了扩张血管的作用。
所以在医药方面,甘露醇广泛用于脑血管舒张剂,用于治疗脑血管梗塞。
由于它的扩张血管作用,甘露醇可以简接起到降低血压,舒筋活血的作用。
3、此外,由于甘露醇在人的肠胃中不易吸收,所以它还是一种温和的轻泻剂,对于长期性的便泌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4、最近的研究表明,甘露醇对胳蛋白磷酸肽延缓磷酸钙的沉淀性能有增强作用。
胳蛋白磷酸肽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促进钙吸收因子。
它可以与钙离子形成可溶性复合物,防止了钙在小肠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形成沉淀,同时可以在没有维生素D参与的条件下被肠壁吸收,起到了补钙的作用。
在防龋齿口香糖中加入甘露醇,可以增强其延缓磷酸钙沉淀的作用,帮助人体对钙的吸收。
5、另外,由于甘露醇具有良好的甜味,又是六元糖醇中唯一不容易吸潮的一个品种,又不与任何药性成分起化学或物理反应,所以可以作为医药片剂的赋形剂与填充剂,用于抗癌药、抗菌药、抗组胺药、维生素、醒酒药、口中清凉剂等片剂的制造。
用甘露醇制作的药片,口味良好,片剂强度高,易崩解,保存时间长,不会发霉;而且,甘露醇具有的清凉甜味可以掩饰药物的不良口味,使得药物易为病人接受。
甘露醇降压原理

甘露醇降压原理
甘露醇的降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甘露醇是一种单糖类物质,口服不被机体吸收,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快速进入体内,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从而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
这一机制使得甘露醇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眼内高压等病症。
2. 甘露醇在体内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其原理是通过静脉注射后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水分从组织液中被吸入血管中,增加循环血容量,并通过利尿作用降低血容量,从而产生降压作用。
3. 甘露醇还可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进一步降低血压。
其原理是通过扩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甘露醇的降压作用只是暂时的,不能替代常规的降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仍需坚持使用降压药物,并配合生活方式改善来达到长期稳定控制血压的目的。
在使用甘露醇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剂量,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防止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甘露醇合理应用规范

药理机制
2、甘露醇的利尿作用:静注甘露醇约 10~15min产生利尿作用,2~3h达高峰。甘 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 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 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 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 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同 时说明甘露醇对糖尿病患者无影响)
为临床常用药,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 科室为主。
.
药理机制
1、甘露醇的组织脱水作用:通过渗透性脱 水作用,减少组织含水量。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 高,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渗透压 差,水分从组织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 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 水肿、降低压力(尤其是颅内压、眼内压、 脑水肿)的目的。
.
关于用法用量问题
2、 针对合并心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大剂量 甘露醇使肾血管收缩增加心肾负担。小剂 量甘露醇扩容,利尿,扩张肾血管,对肾 脏有保护作用,因此小剂量甘露醇对心肾 功能损害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关于用法用量问题
3、用量小脱水、降压作用就小,用量大、 滴速快其副作用就相应增高。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认真对待。并要考虑其基础疾 病,用量需个体化。有心功能不全、冠心 病、肾功能不全倾向的要慎用,可联合使 用速尿。并根据不同情况适当加用速尿或/ 和白蛋白。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心,肾疾病 应优选速尿。
4、甘露醇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提高红细胞变形性,而促进组织水平的氧 转运,有益于改善脑梗死和脑出血周围的 脑水肿。对既往有脑梗死的患者不会引起 血液浓缩,加重脑缺血。
.
甘露醇应用要点
5、甘露醇不能或很少进入脑细胞内,因此 用药后,一般无反跳现象,为防止反跳现 象,在2次甘露醇用药期间,静脉注射1次 高渗葡萄糖或地塞米松,以维持其降颅压 作用。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问题

二、甘露醇注射液功效用途1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甘露醇用于脱水降低颅内压的通常用量为125~500ml、2~8次/d,快速静注,静注后血液渗透压迅速提高,可使脑组织及脑积液和房水的部分水分进入血液,故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甘露醇的用量不宜过大,推荐剂量 2.5ml/公斤,可防止脑压反跳,降低颅内压效果更佳;应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易发生并发症。但较大单次剂量静注可有效减少脑体积,降低颅内压,便于手术中暴露病变、预防和治疗脑病。一般认为甘露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从脑组织的间质中脱去水分,减少颅内容物量,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而对于广泛性脑组织、血脑屏障损伤基本无效。甘露醇的临床应用宜剂量小、短疗程,并与其他利尿剂交替使用,最好在无创伤颅内压监护下进行,并通过对血压、脉搏、视乳头的观察,大致判断颅内压变化,使颅内压趋于平稳。2应用于泌尿系统急性肾前性血容量不足,如休克十分严重或超过2h,则可演变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在补液的同时应用甘露醇100ml静注,有快速扩容作用。尿量增加大于40ml/h,有利于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且可冲洗掉肾小球中的坏死阻塞物。输尿管结石在补液的同时,先静注硫酸镁解痉,再静注甘露醇300ml排石效果更佳。3应用于消化系统临床上口服甘露醇治疗肝炎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急性胰腺炎、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衰竭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为口服不吸收,肠内渗透压上升,液体排出量增多,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肠蠕动,排空加快,可排除肠内积血、细菌及毒素,减轻肠道管壁水肿,改善腹腔内微循环,消除腹胀症状,增加食欲,有利于病变脏器功能恢复。4应用于影像科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时间短,对肠黏膜无刺激作用,可应用于腹部平片、内窥镜检查前。胆道造影显影后,口服甘露醇胆囊收缩好,采用甘露醇调制钡剂作结肠对比造影,可减少因操作时间长,肠壁吸收钡剂中水分。5应用于骨伤科外伤后肢体肿胀,小剂量、多次静注甘露醇后血液渗透压升高,使组织间液水分向血浆扩散产生脱水作用,减轻肢体肿胀。6应用于眼科甘露醇能改变血液和房水之间的渗透梯度,从而吸收眼内水分,促进高眼压症患者眼压下降。甘露醇的临床应用误区及经验甘露醇的临床应用问题在重症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期,由于缺血或出血后脑水肿造成颅内压急剧增高,随时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降颅压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口服甘露醇的临床应用

口服甘露醇的临床应用甘露醇作为静脉用高渗性脱水剂,已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所熟知。
本品口服给药的应用在不断拓宽,令人鼓舞。
现将其应用概况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甘露醇口服后可使肠内渗透压升高,液体排出量增加,促进消化液分泌,加速小肠内食糜的运行及改善腹腔内微循环,使肠蠕动和排空加快,从而改善胃肠功能,解除腹胀,促进食欲,缓解便秘[1]。
较大剂量口服,能起到清洁肠道的作用。
到达十二指肠,通过刺激其粘膜内1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使胆囊收缩,胆总管括约肌松弛,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而有利胆作用。
并通过高渗性导泻作用清洗消化道粘膜表面的有害物质和(或)排出肠道的氨、积血、细菌及氨的代谢产物,减少氨的形成,间接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恢复,使ALT下降[2-3]。
还可直接作用于消化道,使胃肠水肿组织脱水,有利于消除粘膜炎性水肿,缓解由食道、胃肠、肝胆、胰腺等疾病所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症状[4]。
此外,甘露醇在肠腔内形成的高渗状态,有益于液性暗区的形成,在介入性腹部超声诊断中,既能显示肠内的病灶,也能显示病变浸润情况[5]。
2 临床应用2.1治疗胃炎胡秀同[6]用20%甘露醇液治疗27例B型胃炎,用法:20-30ml饭前1h服,30min后再服用庆大霉素40mg(针剂加生理盐水10ml),均每日3次,10天一疗程。
腹疼时加解痉剂。
经一疗程后18例症状消失,9例用两疗程。
认为甘露醇在胃内的高渗作用,消弱或破坏了幽门螺旋杆菌表面的保护层,并减轻粘膜水肿,使胃皱襞展现,幽门螺旋杆菌充分暴露于胃腔面,为庆大霉素创造了有效的杀菌条件。
2.2治疗腹胀有资料表明[1],用20%甘露醇液20-40ml,每日3次口服,7天一疗程,治疗慢性胃炎,病毒性肝炎和肺心病引起的腹胀177例,病人数分别是85、60、32例,其有效率为92.8%、89.9%、87.5%;而胃酶合剂对照的上述3种病例(30、30、21例),有效率分别为:76.6%、59.9%、52.3%。
甘露醇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1)作为一种高渗性的药物,甘露醇主要的作用机理是使脑组织发生渗透性脱水,使脑含水量降低,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2)输入甘露醇后发生暂时性的高血容量,使早期脑血流量暂时性升高,同时血液稀释,血黏度下降,红细胞变形性增加,所有这些作用使到脑组织的血液的携氧能力增加,使脑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脑血容量下降,导致颅内压的下降;(3)甘露醇能够抑制脑脊液的生成,降低脑脊液的重吸收,使脑脊液的量减少,从而降低颅内压。
甘露醇在临床上的应用的一些体会:1 .甘露醇的作用时间较快,但是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约6~8小时,因此,多需要4~6小时应用一次,也就是说,一天3~4次为宜;2.甘露醇的用量:1~2克/kg体重/次;老人和小孩,体质虚弱的病人用量相对要小;3.对于硬膜下积液的患者,甘露醇的应用要特别谨慎,不用的话可能患者的颅内压不能控制,但是如果量太大可能使积液的范围增大;4.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手术后不能应用甘露醇,相反,应当多补液,使脑组织尽快复位;我到基层会过一次诊,手术后仍然应用甘露醇,患者一直有头痛,考虑是低颅压引起,停用甘露醇后好转。
5.甘露醇的副作用最主要的是肾功能损害,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尿量、尿的颜色、肾功能情况;另外也要每隔3天左右查一次血电解质。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甘露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合理应用甘露醇,并注意监测有关指标,有助于提高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救治效果,并能避免其不良反应。
一、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脑水肿及其产生机制·急性脑梗死引起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脑缺血缺氧。
在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迅速改善,细胞性脑水肿可减轻或消失;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至数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脑屏障损害,又可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氧进一步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应用甘露醇脱水的原理
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脱水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改善组织和细胞的水平衡,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
在临床应用中,甘露醇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眼压增高等疾病,其作用机制如下。
首先,甘露醇通过渗透作用降低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从而减少细胞内部的水分。
人体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细胞外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的渗透压时,细胞会通过渗透的方式吸收更多的水分,导致细胞肿胀。
甘露醇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渗透压的分子,可以增加细胞外的渗透压,使其高于细胞内的渗透压,从而促使水分从细胞内向细胞外移动,达到脱水的效果。
其次,甘露醇通过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脑血流。
脑水肿是一种病理状态,脑组织内出现异常水肿。
水肿会导致脑血流灌注减少,进而影响脑细胞的氧合和能量供应。
甘露醇通过调节血液的流变学,主要是减少血液的粘稠度和减少红细胞的聚集,改善其流动性,从而提高脑血液的灌注,缓解脑水肿。
此外,甘露醇还能通过调节细胞和血管的电解质平衡,改善组织的水平衡。
甘露醇可以阻止大分子物质和水从毛细血管内向组织间隙渗出,从而减轻局部水肿。
甘露醇还可以抑制钠、氯离子的复吸收,增加尿量,从而达到脱水的效果。
甘露醇脱水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细胞、组织和血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和眼压
增高等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然而,甘露醇脱水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和所有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
甘露醇脱水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等。
因此,在使用甘露醇脱水时,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期效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输出量等,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及注意管理患者的血容量。
总之,甘露醇通过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调节细胞和血管的电解质平衡,对临床脑水肿、眼压增高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了解甘露醇脱水的原理,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使用甘露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