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之感受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课程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课程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课程心得体会•相关推荐传统文化课程心得体会(精选12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课程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文化课程心得体会篇1任时光匆匆流去,岁月侵染几层烟火,我心依缱绻几分墨香,于一盏茶的间隙,手捧一书,在光阴的罅隙捡拾几片落红,问一场繁华落寞后的归宿是否是今生无法逃脱的宿命。

然却寻遍千般皆不是,微觉情深为心困。

偶然熏得花香为风起,时而深的智慧为博知。

若不是世间种种缘分结识于相逢的路途,就不会有共赏烟霞、同度良宵的机会。

也许,昨天的我依然在探问温煦的阳光今日打在谁的脸上;也许,今天的自己依旧在为昨日的琐事耿耿于怀;也许,此刻的我在键盘上敲打着往日的无奈和彷徨……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一次受益或许不是终生的却是深刻的。

自从接触传统文化后,我常常思考,这一生的多数所得所习,或许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的,若不然,每一个个体普世的道理怎会有共性了?与此同时,我也发觉差异化在习得的知识的同时是必然的。

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而言与人、与自然。

为人之道,不容小觑。

人活一辈子,寻求的最终意义纵然无法摸清,却也基本知晓为人之道的重要性。

论语里曾说君子是为人的一个方向标。

但是世间百态千变万化,众生百相迥然不同。

如何让众生心境的参差不齐修得齐头并进,共度幸福人生了。

我想那必然是修心、知性、感念、物化、行知方可蓦然回首探寻人生幸福的真谛。

然而在这过程中传统文化之道无时无刻不行在心中,用在其中。

回想起自己的那次经历,虽说奇妙,却也生发着几分感恩,几分欣喜。

自从偶得传统文化之道的洗涤,心境渐觉清净,内心诸多喜怒哀乐也知是身心无所依傍,内景无所展望所致。

故而知晓其本源,方觉刹那间心蓦地清明,原来智慧均在古圣贤为人之道的言论里。

说起为人之道,从字体而言,是可以比拟为两个相投的个体相互携手才能描绘"人"字的立。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1】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进而言之,传统文化,顾名思义,传统是本民族一直以来依赖并延续的生活习俗、人文理念、审美观点等等综合在一起的民族根本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是现代人们社会活动的行动指南和道德底线,居家在外接人待物行为处事的准则,人生幸福社会和谐人类进步的保障。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许多的传统文化被逐步淡化了。

尤其在中国,在革命对传统文化的清洗和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向钱看”的不良习气之时,发掘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畸形,导致在这一段历史上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质疑。

中体西用?全盘西化?持这些观点的人在历史上不是少数。

到了现在,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西方节日甚至要比某些本来重要的传统节日更加隆重。

当然这也是商家炒作的结果,但无疑,许多人已经出现了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

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

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

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

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

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

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篇1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浴火重生。

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

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

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

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

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

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6篇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6篇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6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鱼不可脱于渊,大国利器不可以示人。

在现今社会,国之利器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值得我们拿来夸耀并自豪的。

国之利器,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从小便开始书写方块字,一撇一横间,我们体味着是非真假,美丑善恶;我们朗诵诗词歌赋,于唐诗宋词间,感受着文人墨客的才情。

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分值由150分提升至180分,英语分值由150份降至100分,这一举措是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大国利器,母语教学,随着中国改革的进行,传统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

高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增强对国家数千年历史的了解。

在各国都很重视外语教学的现今社会,外语教学固然值得肯定,但我们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韩国对端午节申遗的冲击下,国家越来越注视传统文化,各地兴建孔子学院也是传统文化发扬的一个良好表现。

国之利器,是文化。

设想有一天,我们不再书写方块字,不再说着字腔方圆的汉语,这难道不是预示着一个民族的衰亡吗?汉字书写大会掀起一股猛烈的文化浪潮,科技在发展,外来文化在入侵我们的生活,提笔忘字不仅预示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对母语的疏离,更意味着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文化见证了时代的更替,事物的兴衰,它从千年前向我们款款走来,带着书卷的香气,引起我们对文化的渴求。

新华网称:降低英语分值绝非放慢向外部学习。

中国在强盛,但未来仍有一段路要走。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应正确对待,盲目拒绝只会像腐朽的清廷一样自取灭亡,唯有坚守自我的同时,吸引外来文化的精华,将其变为我们的养料,国家才会更兴盛。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陈吉宁说:无论怎样,请记得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在黑暗。

我们是祖国大树上新生发的嫩芽,充满着无限的活力与朝气,手握大国利器,让我们再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为祖国建设出力!大国利器,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在我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们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6篇)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

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三、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

四、学习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道德的培养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因子,几千年来,人们一切生命活动,皆以其为基础。

“内修外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就死其犹未悔”等等。

这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自身品格,有着重要意义。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今天参加学校疏帘淡月汉服社办的中国传统知识竞赛的决赛,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不值一提的活动,本来也是抱着分享不去争什么的态度去的,但是之后却是因为现场的情况气氛还有各种问题把心情搞砸了,最重要的,想想,可能就是言不尽意与词不达意都是让人很痛苦的事情。

每个部门或者社团承担一个活动要办好都不容易,我也曾经这么过来的,所以那些小问题可以忽略,只是希望,大家,尤其是作为志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同学们,记得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传统文化课程学习总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课程学习总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课程学习总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心在传统文化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培养文化自信心的迫切需求。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不仅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还获得了自信和自豪感。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总结我在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中的收获。

首先,传统文化课程学习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是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诗词、古书经典以及传统绘画和音乐等,我深入了解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例如,通过学习《诗经》我体会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通过学习《红楼梦》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思考。

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营养,增长了见识和思考能力。

其次,传统文化课程学习提升了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一种天然的归属感。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有时候会稍显迷茫。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重新认识到我是一个中华儿女,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哲学思想还是传统礼仪,都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使我对自己的身份和文化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最后,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培养了我对文化自信心的重视。

文化自信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认识到要真正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学习和了解上,更需要内化于心、融入生活。

只有通过自觉地传承和创新,才能真正激发起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因此,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总而言之,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了文化自信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1对于传统文化,我最开始以为就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之乎者也”,但当我真正接触时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

刚开始,看到董事长、汪总、秦总等其他各位领导学完传统文化后的变化,我内心非常期待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但是呢,听说6天的课程压缩到4天、特别是看到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觉得中华传统文化本来就博大精深,4天的时间能学到什么东西,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如果把传统文化比作一个人,那么在我看来四天的学习可能连这个人脚趾甲里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费生命,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

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呢,我就开始了四天的培训,但是结果却让我又恨又喜,恨是因为相见恨晚,喜是因为如梦初醒。

四天的封闭学习使我这颗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淀和洗礼,也给我的心灵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两点,也是我这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非常非常重要的两点:1、知道我以前错哪了;2、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那么先我就谈谈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孝、忠、礼的重新概念:很多人都说孝那谁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觉得我非常懂孝,就觉得自己挺孝顺父母的,有时发工资了给爸妈打点钱,有时他们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网上给他们一买邮回去,或者回去的时候买点吃的、用的,从小到大也非常听我爸我妈的话,爸爸妈妈让去干的活也都会去做,而且我这个人不抽烟,不酗酒,不赌钱,自我感觉也没有好吃懒惰的恶习,我总觉得在同龄人中做的挺好了。

但是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我觉得我就是老师口中所说的那个妖怪。

我想起了我20多年从来没有给我爸我妈洗过一次脚;想起了我高中的时候,在学校打架斗殴、晚上去网吧上网玩游戏;想起了我大学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浑浑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抬杠、吵架;想起了我妈每一次唠叨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耐烦。

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5篇

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5篇

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5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自己的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

在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比如《论语》、《孟子》、《诗经》等。

这些经典著作承载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的启发和影响都是深远的。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和处世哲学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他强调的“仁爱”、“谦虚”、“孝顺”等价值观念成为了我们终身学习的目标。

而在《孟子》中,我们能够领悟到“仁者为贵”、“有信无嫌”等道德观念,让我们更加明白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这些经典著作的精髓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他们给我们的启迪和指引是永恒的。

除了经典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古代诗人李白、杜甫、苏轼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们的诗意充沛、意境深邃,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文学氛围。

在诗词歌赋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还能够领略到古人的诗意风雅,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例如苏轼的《赤壁》、李白的《将进酒》等名篇名作,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诗词歌赋充满哲理和情感,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的滋养和启示。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们还接触到了古代传统的礼仪文化、宗教文化、服饰文化等方面。

这些方面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古代的礼仪文化强调的是尊敬和忠诚,宗教文化追求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服饰文化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标准。

通过对这些方面内容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进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之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

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

在选课程时,看到的是中国文化概论课,不是很想选择,但是却只剩下一门而且还是必须的选,就选了吧。

为什么有那么的一点拒绝呢,因为在上这一门课之前,有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所听的都是那种依书而教实在沉闷的课程,的确让学生很难提起积极性。

但是在听了这一门课听了老师您的讲解,我是从心底感概啊:原来大学也是有这么有趣的一门课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经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

同样的我认为,如果当今的我们失去了传统文化,学习什么也没有用。

现在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而却又急功急利的过程。

传统文化在发展与潮流的冲击下变得岌岌可危,城市发展而导致古旧建筑被大肆拆除,新潮文化引入而导致传统文化手工艺后继无人,如此下去,更显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及无可取代。

在这一课程中,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基础到发展历程,从文化到经济,从教育到科技,从伦理道德到宗教,从古到今,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虽不能每每细致讲解,但都能点出每一方面的重点,让我们能够以点及面,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就如我在课上听到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这正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着正如上述的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战天斗地,百折不回。

另外,还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宽广仁厚、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爱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当然,一个课程的好与坏的主要决定因素就老师。

老师的讲课方式以及讲课内容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直接感受。

很明显的,骆老师的讲课方式非常有趣,
能够把讲课的内容与各种各样的历史趣闻和故事,以及老师自身的一些经历相结合在一起,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最终学习到了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

感谢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最终,中国传统文化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再一次的扬帆起航,迎风以进,伴随着民族的前进而前进!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