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学期家访纪实(印)

2017年上学期家访纪实(印)
2017年上学期家访纪实(印)

2017年上学期家访纪实

封丘一中老校区高二语文组付亚菲

家访记录一:高二(15)班董超然家访时间:5月18日下午5:00--5:30

1、学生信息: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

2、目的:了解父母对他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3、解决方案:在全家人面前聊天,在表示完对他们现实情况理解的情况下,跟他们分析小毛病的大危害,并在适当时候要家长对我们或学生的意见表态,让学生尽快的进入高中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成绩。

家访情况:经过下午的家访,我们了解到,董同学家中的主要由他妈妈负责他的学习生活。但据了解,董同学在初中的时候也是一个好动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成绩不稳定,有偏科现象。但他天资比较聪明,只要用功成绩就可以进步,所以,在初中学习阶段,也取得的较好的成绩。进入封丘一中小班后,在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他也想积极要求进步,但在经过前几次的失败以后,他信心有些不足,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课不专心,又屡犯自习课的不安分的老毛病,所以成绩总不见起色。

董同学在家经常和妈妈交流,他其实也很想进步,就是觉得总是管不住自己。考试也经常会犯,为此,他很苦恼,不知如何如何才能避免这些情况,因此想请求老师的帮助。

董同学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态,以后做到:遵守校规班规;上课认真听讲,不影响老师讲课;自习课提高效率,不讲话。努力学习,争取在下一次考试时前进5个名次。

结果:学生学习认真了,基本做到自己的保证内容,现在学习进步很大。

家访记录二:高二(15)班曹乾,家访时间:2017年5月18日下午5:40--6:00。

自进入高中以来,学习虽不甚努力,但还跟得上班级同学,成绩一直居于中下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突然急剧下降,总分班级倒数第一。

老师观察的现象:

自恃小聪明,上课不怎么听讲,作业多有不交或迟交现象;喜读文学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但不求甚解;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但行文较花哨,有哗众取宠的意思;近期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在服装和发式上比较下工夫;与别的班级的某个女生过从甚密,课间常常找其闲聊,并多次护送其回家。

与家长交流的结果:

回家基本不做作业,时间一般都用来看文艺书籍;钟情于某女生,但该女生对其追求不予理会,他陷入感情的泥潭中,整天痛苦不堪,学习根本提不起神。家长对他的教育一向比较民主,认为他已经很痛苦了,就不必在言语上刺激他了,所以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措施。

初步的对策:

可不触及他的伤口,多关心他,可利用课余的时间与他做平等的交流,主要与他谈成绩退步的问题,利用迂回包抄的方法,达到纠正目的。

初步的反应:

现在,上课依然心不在焉,作业还是有不交或迟交现象,有事没事还是去找某女生搭讪,特别是他父母应他要求给他买了手机,他却在晚自习时用手机给某女生发信息。他的一篇小作文特别能反映他此时的心态,内容大概是他星期天在家无聊,面对白纸无意识地画出了一堆线条,他画的线条,杂乱扭曲,可见他此时的情绪是相当茫然若失和躁动不安的。

与家长的再次交流:

家长说春节期间曾与他多次谈话,也买了名牌服装和手机来宽慰他,但效果甚微,甚至起反作用。老师建议不能一味地采取民主的方法了,宽容解决不了问题,老师、家长、学生三方见面,分析问题,直点其死穴,讲明单相思的徒劳无益,以及目前上课“魂不附体”的严重后果,打消其幻想,让其“定神”。除思想上教育外,重点落实了以下几件事:1、在这一段时间,家长回家检查作业,老师讲到哪里,作业必须做到哪里;2、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课外书籍暂时停看;3、无事的话不要再找某女生闲聊;4、手机暂停使用;5、为帮助起集中注意力,位置由后排调至前排。

收到的效果:

作业基本上能完成了,由于位置的关系,上课注意力提高了,能安静地听讲了,晚自习也不讲话了,虽然精神并不十分振作,但与以前相比已大有好转。

教师感想:学生有了思想变化总会在种种现象中表现出来,老师要善于观察,要注意与家长联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个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对症下药。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偏差,老师应该指导他们适时调整,提醒他们对于特殊问题,不能用一贯采取的方法去应对。民主的方式、朋友式的劝喻并不是时时能起效果的,重症下猛药,否则,长期的神思恍惚,带来的必然是成绩的急剧下滑和心灵的失衡。老师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而是充分了解情况,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老师要采取主动,给学生创造改变自己的有利条件,并能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的转变。学生的转变不是一两次家访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有时还很漫长,老师与家长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家访记录三:高二(15)班王凌飞,家访时间:2015年5月18日下午6:20--6:50

王凌飞的爸爸是封丘高中的教师,她天资聪明,思维敏捷,人际关系和谐,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和维护班级荣誉。但据家长反映,该生有两大缺点:一是迷恋于小说,贪玩厌学,以致学习成绩下滑;二是与家长对立情绪严重,父母的话听不进去,存在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几次想登门“拜访”,通过当面“挑刺”,给他一个“下马威”,但又怕这样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适得其反,因而欲行又止。我想任何人都有他的长处,于是我换了一种思路,千方百计寻找他的“闪光点”。一次我在浏览学校网站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一个以“某某天使”为网名的学生,为我们同学逐一“画像”,在充分肯定同学优点的同时,善意地指出了不足之处,可谓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就连我这个语文老师给

学生写的评语与其相比,也自愧不如。事后才知道,这个“某某天使”正是王某。还有一次,班级排练经典诵读,缺少一个女生角色,同学们一致推荐“某某天使”。在排练过程中收录机电池用完了,这位“天使”主动买来电池,比赛结果,15班获得了一等奖。我带着这些“闪光点”,高兴地踏进“天使”的家门报喜,当着家长的面“奉承”孩子,并且要求他把对网络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像热爱同学、尊敬老师那样尊重自己的父母。事实证明,一个人在受到表扬的同时,让他改正缺点是最有效的。后来他无论是学习还是礼仪方面都表现得很棒。“好话人人爱听”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向上的勇气和信心。这是课任老师应该明白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心理学常识。

家访记录四:高二(14)班王贵泽,2017年5月19日下午3:00--3:30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他都表现得比别的同学有些迟钝,从家长处了解才知道这孩子早年得过一场重病,反应变得有些慢,了解到这样的孩子要比别的孩子多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他们由于孩子的疾病而带来的内心痛苦是让人同情的。这个学生庆幸的是还有一个非常疼爱他学生的母亲,而他的父亲并不知道自己有意无意间的话语早已伤害了孩子。例如“笨”、对他不厌烦、不理睬等。为此,我来到了他家,介绍这位学生一个又一个闪光点“有爱心、善良、热情、大方、守纪律、爱劳动、画画很有个性……”当然有的优点是我有意说给他的父亲听的,我只想让他知道,他儿子有许多可贵的优点,只是作为父亲的他还没有觉察到。那次家访令孩子开心无比,同时我也给这个学生提出了近期的学习目标。他很有信心

地点了点头。家访一结束,我马上要求学生的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说类似“笨、傻”的字眼。我和他妈妈不但在教育语言上积极配合,在功课辅导上也更尽心了。在我们的帮助下,他真的进步了,同学们都对他的进步感到吃惊。唤回一个孩子的自信不是一次家访可以达成的,但是这次家访,唤回了一点父亲对儿子的信心。我坚信,这份信心会随着孩子学习的进步而越来越足,从而形成个良性循环。实践使我认识到,家访,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一种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联系方式,它可以彻底串联起学生、老师、家长的思想情感,有利于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让家长清晰了解子女,让子女也能真正地理解老师和家长的用心良苦,利用三方的“合力”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访记录五:朱奕儒,家访时间:2017年5月19日下午3:40--4:20。

平时在学校劳动值日不认真负责,上课时常出现分神现象,作业也不是很认真,学习成绩出现急剧的下降,可他仍然无所谓,我找他谈话后发现他并没有多大改变,所以,我决定进行家访,探寻其深层原因所在。其实,这个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是无责任心,没有想到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班级负责。通过家访,我知道了学生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放学回到家,父母已经把饭菜弄好全放在桌上,等他回来吃,他回来吃完后,就坐到沙发上看报纸或电视,父母从来不要求他帮助做一点家务活。他需要钱的时候,直接问父母要,觉得这是自然的事件。父母为什么要什么事件都帮学生甲弄好,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社会学生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们想这样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休息。在种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非常弱,一些好的、基本的行为习惯也没有得到培养,

所以,在学校劳动值日就不认真。同时,不给他动手的机会也大大防碍了他的成功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所以,我建议他父母给学生甲一些动手的机会,并要求他一定要把他做好,在学校我把他的位置调到了班级的第一排,在一些活动中尽可能的让他来负责一些事件。事实上,这样做,确实有些效果了,现在,他的成绩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问题了。我期待着他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家访记录六:赵涵,家访时间:2017年5月19日下午4:20--5:00。

平时比较文静,平时学习属于应付型,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可学习时间比较长,效率不高,桌面书籍摆放比较乱。这些表现出学生的习惯不是很好,所以,我决定对她进行家访。通过我的观察和她父母的交流知道,该生在家的书桌自己从来不整理,每次学习完了都是父母帮忙整理,而且经常出现找东西找不着的现象。在家没有拖过地面,没有帮父母做家务的习惯和兴趣。周末或晚上在家,经常一会儿喝点东西,一会儿起来到客厅转转,学习不定神。由此可知,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孩子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平时学习没有时间意识、整理意识和效率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其父母尽可能的为她创造一个可以让她不分神的环境,例如,提前要求她把水倒好,并要求她做好作业后才能做其他的事件,要求她自己做好书桌的整理工作,并尽可能的帮助父母做一些事件。在学校,我要求劳动委员重点监督她的值日情况,并向她建议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都是我观察班级成绩较好学生所得来的,并注意她的学习行为。现在,她的一些习惯已经开始改了,学习成绩也开始有起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