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haigel

合集下载

马王堆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王堆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王堆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三座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

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墓葬共计出土1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

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基本信息中文名马王堆汉墓声誉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景区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史沿革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1984年3月原东屯渡人民公社因境内有马王堆汉墓而改名为马王堆乡),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形似马鞍,故也称为马鞍堆。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三座汉墓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1951年冬,考古学家在长沙进行考古调查,在长沙东郊五里牌发现了2个相连的土冢,根据考古资料判断是汉代墓葬。

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南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调查马王堆土冢,确认是大型的汉代墓葬群。

马王堆女尸的发掘与保存

马王堆女尸的发掘与保存

马王堆女尸的发掘与保存由于墓中出土了千年不腐的女尸辛追,以及载有先人智慧的帛书、保存完好的漆器、现代手工艺无法企及的丝织品……于“文革”特殊时期意外开挖的马王堆三座汉墓,成为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1972年4月28日下午,长沙汽车电器厂将3层棺吊出,运到了湖南省博物馆(以下简称湘博)陈列室。

墓中发现的一枚刻有“妾辛追”的印章,说明墓主人是名叫辛追的女性。

当日晚上6点多,湘博工作人员将内棺从朱地彩绘棺中抬出,摆放在陈列室里。

晚上8点多,准备正式开启内棺。

领衔开棺的是从北京紧急抽调来的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业务骨干王、白荣金。

打开50厘米宽、2米来长的内棺,白荣金最先看到的是发红的棺液。

工作人员用吸管吸出一部分,装在3个大玻璃缸内,留下三分之二在棺中。

揭开上面两层衣服后,一卷用9根丝带捆扎的丝织品浮出水面,这一般是用来包裹死者的。

这些鲜艳的丝织品看上去成色如新,但用手一摸,却发现已然糟朽如泥。

照相、绘图后,揭取工作开始,王照着头部位置的丝织品,切了个30厘米长的方块。

由于浸在棺液中的丝织品很滑不易切取,一个多小时后,他才慢慢将这块烂泥状的方形丝织品托出,看到下面是头巾。

已经满头大汗的王稍作休息。

几分钟后,王又拿起刀片往下划,碰到一块质地较好的麻布后停了下来。

他用手将死者头上盘的丝织物揭开,触到了脑门。

第二天,考古人员把绑在尸身上的9道带子慢慢解开。

王提议,把尸身上的丝织品切成近10片30厘米边长的方块取出,既能保留下较大面积的丝织品作研究,又能让死者尽快“面世”。

脱离丝织品的辛追露出真容:头上有头发,脑后用簪子别着一团假发,脸上有皮肤,眼睫毛、鼻毛尚存,左耳里鼓膜完好,手指、脚趾纹清晰,只是两个眼球鼓起来、舌头伸出,属于早期腐败现象。

工作人员找了大量棉絮、棉被里面的棉花,连托带扶一点点地把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的辛追“滚”到一张大台子上翻过身做检查。

这具世界上最早真正以人工墓葬保护下来的软体古尸,后来被命名为“马王堆型古尸”。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

长沙马王堆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长沙市,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马王堆,这是我们长沙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也是湖南省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马王堆墓地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马王堆村南约2.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是战国时期楚国墓地的一部分,被誉为“楚地第一墓”。

马王堆墓地始建于西汉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被视为中国近代考古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这里发掘出的墓葬超过400座,其中包括了一座二号汉墓和三座一号汉墓,是我国墓葬数量最多、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汉墓群之一。

一号汉墓是马王堆墓地最有名的墓葬,是西汉时期一位身份显赫的贵族女子的墓穴。

墓主人是刘贺的妻子,被人们称为“西汉才人婉君”。

这座墓葬的规模宏大,墓道长约30米,墓室内有墓室和内殿,宽约5.4米,高约3.4米。

墓室内放置着一座由陶瓷制成的棺椁,棺椁上雕刻着精美的壁画。

这幅壁画展示了婉君生前的各种场景,包括宴会、祭祀、乐舞等,形象逼真,艺术价值极高。

而二号汉墓则是一座西汉时期的一位贵族男子的墓葬,墓主人身份至今未确定。

虽然与一号汉墓相比,二号汉墓的规模较小,但其中的墓室内同样有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中描绘了宴会、祭祀、狩猎等各种场景,反映了西汉时期社会的风貌和文化。

在马王堆墓地的发掘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丧葬品,这些都为人们研究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陶俑、瓷器、金银器、玉器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土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副《四象纹铜镜》,它对研究汉代铜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除了墓室内的壁画和文物,马王堆墓地的周围还有一些其他遗址和景点值得我们参观。

比如说,镇墓台是一座供奉墓主人的祭祀台,台上有一石刻石鼓,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战国时期石钟鼓,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重要的研究资料。

此外,还有一处汉代石刻作品——卧佛石刻,它是一座巨大的卧佛像,形态逼真,是千年来佛教艺术的珍品。

在马王堆墓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马王堆楸木棺材证明

马王堆楸木棺材证明

马王堆楸木棺材证明马王堆楸木棺材是指出土于湖北省襄阳市马王堆汉墓的楸木棺材。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发现为研究古代葬俗、文化传承和历史考古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马王堆楸木棺材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

它们出土于1972年至1973年间,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墓葬。

这些墓葬被认为是西汉时期襄阳地区贵族的墓地,墓主身份尊贵,葬俗豪华。

马王堆楸木棺材被称为“活化石”,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文化乃至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形制独特、工艺精湛。

楸木棺材由一整段的楸木制成,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

棺椁表面有精美的浮雕装饰,其中包括各种神、仙和动物形象。

这些浮雕形象的细节栩栩如生,树立了汉代木雕艺术的高度。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内部陈设丰富多样,体现了古代汉族的丧葬风俗。

棺材内部陈设包括衣物、首饰、金银器皿、玉器、瓷器等丰富的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璀璨的玉石贴面,以及一套精美的丝织品。

这些珍贵的陈设品不仅显示了马王堆墓主的财富和地位,也为研究古代纺织、玉石雕刻等手工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马王堆楸木棺材还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王堆楸木棺材中,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医书、药物和医疗工具,这些文物被称为“马王堆医经”。

这些医经包括《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等,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典籍。

此外,还有大量的草药、药物和医疗器具,为研究古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发现对于了解汉代社会、文化乃至医学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为研究古代葬俗、纺织、玉石雕刻、医学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出土,填补了中国考古史上的空白,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们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对于学术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普通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马王堆楸木棺材的出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它们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古代葬俗、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王堆汉墓陈列(下)

马王堆汉墓陈列(下)

马王堆汉墓陈列(下)马王堆汉墓两千多年来从未被盗,保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特别是上篇所述一号墓出土的历两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尸及富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棺椁外,还出土了其他俑、漆器、丝织品(包括绢、绮、罗、纱等)、乐器(包括琴、竽、瑟等)以及帛书帛画等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部分保存完好,实属举世罕见。

大量帛书文献,为西汉初期历史考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震惊了国内外。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们是軑侯家各种奴仆的替身。

形体最为高大的冠人俑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丝绸长袍,在鞋子的底部刻着“冠人”两字,出土时身后率领着几十个彩绘木俑。

他应该就是軑侯家的家丞,即总管。

女侍俑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绣花长袍上还用纹锦镶边,应该是主人的贴身丫鬟。

与它们相比,彩绘立俑形体最为矮小,出土的数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脸的。

他们是軑侯家中地位最为低下、从事各种杂务劳动的奴婢。

再加上后面的歌俑、舞俑和奏乐俑等,可以说各类奴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套乐俑,学者们研究推测这套乐俑是一个西汉的小型室内乐队,似乎正在演奏婉转悦耳的曲调。

他们由5个彩绘木制的乐俑组成,其中3 个是鼓瑟俑,2 个是吹竽俑,鼓瑟俑跪坐,作鼓瑟状,瑟横放在膝前,演奏者的双臂向前平伸,两只手的掌心向下,临于瑟的上方,大指屈向掌心,食指内勾,两指形成环状,作抹弦之势,其余三指自然微屈,这是一种双手并弹的鼓瑟方法。

吹竽俑也跪坐,作吹竽状,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上,作持竽状。

乐俑出土时,竽已脱落,此竽有竽管十四根。

这套乐俑正在进行吹奏乐器竽和弹拨乐器瑟合奏,是秦汉之际盛行的“竽瑟之乐”。

《墨子·三辨》:“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汉代其民无不“ 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可见“竽瑟之乐”是当时治者歌舞宴饮场合中常见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也是轪侯夫人辛追生前非常喜欢的“竽瑟之乐”演奏,所以这套乐俑和其它乐器跟随墓主人一起随葬并保存至今。

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

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

马王堆古汉养生文化时光的馈赠——马王堆汉墓传奇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古墓的发掘,“马王堆”及相关的“马王堆文化”像谜一样吸引着大家。

中医文化版将开设“马王堆古汉养生讲堂”专栏,由湖南中医药大学陈洪和何清湖教授以大讲堂的形式揭秘马王堆汉墓养生文化、养生理念和方法,诠释专栏的主线——“养生三妙之聚精·养气·存神”的中医原理和现代解读。

每周四刊出一讲,敬请关注。

马王堆古汉养生(1)-被时光遗忘的辛追夫人被时光遗忘的辛追夫人当东方现出朝霞,太阳冉冉升起时,我们打开了北边箱,箱内放着密密麻麻、上下重叠、古里古怪、色彩艳丽的各种随葬器物,一下驱散了考古挖掘人员几天来的困倦与劳累……”这是1972年主持马王堆汉墓发掘工作的熊传新回忆当时的场景。

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马王堆一号墓墓主的棺椁终于出现在人们面前,考古专家们用钢棍撬开第一层盖板和边框,走进了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神秘殿堂。

经过4天4夜的连续作战,终于见到了期待中的宝物——一号墓的棺室,墓主即将浮出水面。

这里埋藏着千年不朽的藕片、树叶以及色泽如新的随葬漆器,那么开棺的那一刻人们将会见到怎样惊异的景象呢?打开外层是黑漆素棺,第二层是黑地彩绘漆棺,第三层是朱地彩绘漆棺,第四层是覆盖着长达两米的“T”型神秘帛画的内棺。

要想见到墓主人的真容,还得剥开主人身上包裹严实的丝织品。

绢绮罗纱锦,春夏秋冬装,又是耗费整整一周的时间。

揭衣过程中强烈的酸臭味刺激着人们的鼻息,却深深兴奋着考古专家的神经,难道真的有奇迹出现?事实惊艳了人们的眼睛,这具女尸不像是千年的遗留,而像刚刚谢世而去。

历经2200余年的她外形不朽,面色鲜活,发色如真,内脏器官完整无损,血管结构清除,骨质组织完好,部分关节能够活动,甚至腹内一些食物仍存。

是什么让时光停留在这座深厚庞大的墓室里,守护着一位被历史的脚注遗忘的女人?“妾辛追”的印章使得这个女人以辛追夫人的身份传遍大江南北,这具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也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见证。

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介绍

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介绍

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

这座闻名中外的墓葬于1972年至1974年进行了考古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数量之丰富、种类之繁多、制作之精美、图绘之绚烂,实属罕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彩绘漆棺和招魂铭旌。

在神秘缥缈的云气当中,日月辉映,天神和地祇各自掌控着他们的领地,其间神怪异兽出没,奇谲诡异。

这是长沙国民对于生活的想象力,是他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描绘。

此外,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大量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完好无损的印花敷彩丝绵袍等精美的丝织品,光亮如新的彩绘漆器以及各种刺绣、兵器、乐器等。

这些文物充分展示了西汉初期长沙国的文明程度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尸体。

这具尸体被誉为“马王堆女尸”,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人类遗骸、尸体保存技术以及医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也成为了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重要旅游景点和文化符号。

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供人们参观和学习。

总之,长沙名胜古迹马王堆是西汉时期长沙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

马王堆

马王堆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其中,光亮如新的漆器,代表了汉初髹漆业的最高水平;华丽轻柔的丝绸,展示了纺织技术的惊人成就;浪漫神奇的帛画,叙述了神秘的天国幻想与永生渴望;翰墨飘香的帛书,传承了先哲的学识与智慧;千年不朽的女尸,是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本陈列展示的284件(组)文物,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精华,它将引领您穿越历史时空,感悟汉代文明的神奇与瑰丽。

考古大发现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一、二、三号汉墓,墓主人分别为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和夫人辛追及其儿子。

出土珍贵文物3000余件,为研究汉初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丰富了人们对汉代文明的认识,也为汉初考古确立了年代标尺。

马王堆汉墓外景照片一号墓发掘现场照片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发掘了一号墓。

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竹简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及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二号墓发掘现场照片1973年12月18日—1974年1月13日,发掘了二号墓。

由于墓室密封不严,曾多次被盗,椁(guǒ)室已朽塌,仅残留印章、漆器、玉器、铜器等200多件器物。

三号墓发掘现场照片1973年11月19日至12月13日,发掘了三号墓。

出土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

纪年木牍长30厘米三号墓出土释文:“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 (藏)郎中,移 (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

经考证,“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是汉文帝十二年(前168) 二月二十四日,为该墓下葬日期。

它是推断三号墓年代的主要依据。

铁刃木锸(chā)长139.5厘米三号墓出土墓坑填土中发现的筑墓工具。

走进轪侯家马王堆是西汉轪侯家族墓地。

第一代轪侯利苍、利苍夫人辛追和他们的一个儿子长眠于此。

墓中出土大量珍贵文物,真实再现了轪侯家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汉初农业、手工业的卓越成就,领先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号墓
43、马王堆名称来历?
?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所 以叫马王堆。后经考古发现,它是西汉初 期轪侯家族的墓地。(轪,是地名,位置 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食 邑为700户)
44、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墓制相同,墓 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 汉墓葬形式。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 下面三米处为方形。
?《天文气象杂占》
20.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是迄 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医方专,这种 木椁古文献叫什么?
? 井椁
22.这是马王堆一号墓直接装殓女尸的棺 木,它的名字是什么?
?锦饰内棺
23.这是马王堆三号墓中出 土的《驻军图》,《驻军图》 的出土说明墓主人是长沙国 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请问 这张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还 是上南下北?
9.马王堆一号墓棺椁的四周填塞了大 量的木炭和白膏泥,请问木炭和白膏泥 的作用是什么?
?木炭主要期防潮、干燥的作用;白膏 泥有较强的防渗透和密闭特性。
10.马王堆二号墓的墓主人是谁? ?第一代轪侯,长沙国丞相利苍
11.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黄杨篦子宽度 仅仅5厘米,却有多少个齿?
?74
12.从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张世界上 现存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图,这张图叫 什么名字?
?上南下北,与现在的地图 的方位正好相反。
24.这是从马王堆汉墓 中出土的彩绘木俑,他 们的身份是什么?
?他们是轪侯家中地位最 为低下、从事各种杂务 劳动的奴婢。
25.马王堆一、三号墓共出土乐器 多少种?
?八种
26.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了一套当时的娱 乐用具——博具,这种游戏在汉代曾风靡 一时,唐代之后便演变成现在的哪种传统 娱乐活动?
?象棋
27、马王堆汉墓发掘的时间是? ?1971年
28、一、二、三号墓主人分别是?
?辛追、利苍、利苍的儿子(第二代轪侯 利豨或其兄弟)
29、一号墓共出土文物1800余件,其保存 完好的原因主要是 和 。
?深埋;密封
30、一、三号墓共出土木俑 乐器 种。
?300;8
余件,
31.这个漆器出土时里面盛有2100多年以 前的汤,而且在汤的表面还漂浮着一层完 整的藕片。这个漆器的名字是什么?
7.马王堆一、三号墓共出土乐器8种,分 别是哪8种乐器?
?琴、瑟、筑、笛、竽、竽律、编钟、编磬
8.这是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粉彩漆方奁,由于这种 奁专门用来装贵重物品,所以它的形体和纹饰就更 加讲究。这件漆器采用了独特的“堆漆”艺术,请 解释“堆漆”?
?漆奁的花纹用白色凸起的 线条勾边,再在其中用红、 绿、黄三色勾填彩绘漫卷的
?《 导引图 》
13. 世界上现有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图是
《导引图》。“导引”是一种以

动和
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方法,
《导引图》上共绘有
个人物形象。
?????
14.一号墓出土的木椁由哪三部分组成? ?枕木;椁室;盖板
15.这是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冠人” 男佣,他的身份是什么?
?軑侯家的家丞,即总管
39、图(云纹器鼎),问马王堆出土了几 件鼎?
?7件
40、“信期绣“它的图案以燕子作为主题 图案,修面上布满了长着长尾的变形的燕 子和流云。Why?
?因为燕子是春来秋往的候鸟,每年总是 信期归来,因此得名
41、辛追死亡的原因?
?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致 急性心肌缺血而熬成猝死
42、马王堆汉墓出土 20余 万字的帛书, 主要有《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 《五十二病方》、《车马仪仗图》。其中 , 记载彗星的帛书出自几号墓?
16.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套当时的娱 乐用具,唐代之后便演变成为现在的象 棋。这种娱乐用具叫什么名字?
?博具
17.这是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双层九子 漆奁,它的作用是什么?
?相当于上下两层 组合的梳妆盒
18.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专著?
?《五星占》
19.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是 现存世界上最早彗星形态的著作,它生 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天文观测及研究 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What?
45、马王堆一、三号墓出土的乐器有哪八 种?
?琴、瑟、筑、笛、竽、竽律、编钟、编磬
46、漆耳杯上面“君幸食”的意思


?请您用餐
47、素纱襌衣的特点是 、 。 ?轻、薄
48、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

,共记录医方
个。
?木有答案
14.《驻军图》出土于几号墓? ?三号墓
40、“信期绣“它的图案以燕子作为主题 图案,修面上布满了长着长尾的变形的燕 子和流云。Why?
4.白膏泥的学名叫什么? ?微晶高岭土
5.从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一支纪年木 牍可以确认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日期,请 问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日期?
?公元前168年2月24日
6.马王堆二号墓出土了三枚印章,从这三枚 印章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轪侯、 长沙国丞相利苍。请问分别是哪三枚印章? ?“利苍”玉印、“轪侯之印”铜印、“长沙 丞相”铜印
?因为燕子是春来秋往的候鸟,每年总是 信期归来,因此得名
1.请区分下面两副T形帛画哪副是出土于一 号墓? ?B
A
B
2.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全长 ( )厘米? ?205
3.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锥画纹漆 奁”,请问什么叫“锥画”?
?锥画是指在尚未干透的漆膜上,用尖 细工具刻出阴线纹饰的装饰手法。奁盒 上的花纹线条比头发丝还细,必须在明 亮的光线中才能看得见
36、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写实画作是? ?《车马仪仗图》
37、T形帛画又称为“非衣”,马王堆共 出土2件。其中以一号墓出土的最为精美。 有什么作用?
?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 用以“引魂升天”,相当于招魂幡
38、半殓女尸四层棺材由内到外分别是?
?锦饰内棺、朱地彩绘棺、黑地彩绘馆、黑 漆素棺
?云纹漆鼎
32、“举案齐眉”案“”的本意是? ?用来端取食物的长方形平盘
33、我国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 的一顶乌纱帽是?
?漆丽纱冠
34、我国第一次发现的古代印花丝织品的 实物是?
?印花敷彩纱丝绵袍
35、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主要有?
?《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五 十二病方》、《车马仪仗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