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文言文部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必修1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1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二(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21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此亡秦之续耳解析:选D A 项,“共”通“供”;B 项,“振”通“震”;C 项,“蚤”通“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B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 .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 D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解析:选C C 项,比:并,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B.⎩⎪⎨⎪⎧①以.乱易整,不武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C.⎩⎪⎨⎪⎧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②子亦有不利焉. D.⎩⎪⎨⎪⎧ 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解析:选B B 项,①②均为介词,用。

A 项,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他。

C 项,①疑问代词,哪里;②句末语气助词。

D 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承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 .夜.缒而出 B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解析:选B B 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以其无礼..于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选C C项,无礼:古今义相同,不合礼节。

A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B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D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带的包裹。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邻之厚,君之薄也②阙秦以利晋③因人之力而敝之④烛之武退秦师⑤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⑥君亦无所害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A. ①③/②④⑤/⑥⑦B. ②④/①③⑤/⑥⑦C. ③⑦/②④⑥/①⑤D. ①③/②⑤⑥/④⑦【答案】A【解析】①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②利:使动用法,使……获利。

③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④退:使动用法,使……退却。

⑤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⑥害:动词活用作名词,害处。

⑦赐:动词活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个字(不含标点)。

申遗不是为了炫耀或装点门面,而要在申遗后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认同,从而使得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要不然,申遗成功后,那成果只会束之高阁,变成一长串遗产名录中的一员而已。

如此,则申遗的意义何在?________【答案】“护遗”远比“申遗”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通读语段,连接大意,材料主要讲述了申遗和护遗的关系,重在讲述护遗比申遗更重要,把握了这些,再用精练的语言在15个字之内加以概括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 连辟公府不就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 大王来何操【答案】B【解析】“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是被动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C项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句故选B2.下列每组画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秦武阳色变振恐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C【解析】A项动词及赶得上动词到往B项语气词啊副词哪里C项通“震” 恐惧D项形容词足够动词值得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第一处划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它日琥有请属登谢之琥怒中之以危法②适登母死舟中草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3.(5)高登重视教育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A. 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B. 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C. 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D. 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答案】D【解析】10. 【答案】D【答案】A【解析】11. 【答案】A【答案】B【解析】12. 【答案】B【答案】13. 【答案】(1)一日秦琥有请托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用严酷的法令中伤高登(2)恰巧遇到高登母亲死在舟中他把母亲草草葬在水边由水路回朝廷上书【解析】【评分说明】(1)“请属”“谢”各1分共2分大意2分(2)“适”“诣”各1分共2分大意2分【答案】14. 【答案】恢复了州学田舍把百姓馈赠的钱财投入到州学的建设中(买书答谢百姓)【解析】略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 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A. 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B. 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C. 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D. 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答案】D【解析】(1)D项“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错误应是“直接替蜀府将鸣不平” 间接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案】(2)相同点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不同点①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②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解析】(2)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诗歌的主题思想、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本题为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吴钩”的意思然后比较异同“吴钩” 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功名犹自滞吴钩”中“吴钩”泛指利剑喻指从军立功之志“滞吴钩”指未能封侯显贵谓蜀将十年前在南诏入侵时已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忠于朝廷的志气节概十年后功名不立“犹自”滞居下位表现作者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得到不公平待遇、被闲置冷落”的不满与感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5.(2)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妞儿的形象?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5.(3)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 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A. “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更是对于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B. 女孩子之所以反对“我”在河的上流洗脸是因为她觉得“我”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没能保护百姓心存不满C. 小说写到买布做旗戛然而止读来余韵缭绕从“送袜子”到“做国旗” 既透视了时代风云也反映了浓浓的军民情、爱国情D. 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答案】B【解析】(1)B项对女孩子心理的解读不正确反对“我”在上流洗脸应该主要是源于对陌生人的戒备和性格里的泼辣【答案】(2)①语言描写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表现了其泼辣直率的性格②外貌描写小说通过“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等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生活的贫困艰辛③侧面描写小说通过描写大伯与“我”的对话“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侧面表现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解析】(2)解答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到与表现妞儿形象的相关情节、语句进行分析如文中妞儿与“我”的对话“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表现出妞儿泼辣直率的性格运用了语言描写“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表现了妞儿生活的贫困艰辛运用了外貌描写大伯与“我”的对话“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从侧面表现了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热情慷慨运用了侧面描写【答案】(3)①情节上《山地回忆》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曲折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小说前半段以一个日常生活的特写来写“我”与妞儿的初遇后半段则撰写“我”与妞儿一家人的亲密关系完全像写人记事的纪实散文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②环境上《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气氛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③叙述上处处从“我”的视角和所见所闻出发以情境的目击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叙事过程中抒情主体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具有强烈的抒情艺术感染力【解析】(3)孙犁的小说别开生面地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以作家之意连缀章节以主观情志敷衍全篇再加上抒情言志的任意插入故不讲究故事情节连贯、缜密和完整由于这种随意、散漫的结构特征孙犁的小说也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者“诗化小说” 《山地回忆》开头从“一位农民代表”身上的“山地蓝”粗布裤衫引起的回忆起笔写“我”——一名普通的小战士于抗战时期打游击来到一个小村庄在小河边遇到女孩妞儿并由洗脸而引发出一场“唇枪舌剑” 后半段重在写“我”与妞儿一家人的亲密关系完全像写人记事的纪实散文叙述过程中“我”作为抒情主体处处从“我”的视角和所见所闻出发使所叙述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小说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以“争吵”和“做袜”为描写重点写了洗脸、做饭、纺线、贩枣等家常琐事和片断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文式结构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陷入了文化危机之中主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论受到冲击B. “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和“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其实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C. 文化可以利用危机的两面性从传统新旧内容的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中找到生长点D. 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答案】A【解析】(1)A项“主要是因为一些‘从属性’理论受到冲击”分析错误从原文“在遇到危机时其对传统的冲击是从‘边缘问题’到‘核心问题’的”可知这一说法错误【答案】C【解析】(2)C项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答案】B【解析】(3)A项于文无据C项“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是有些文化自大者不是文化自卑者D项以偏概全从文中信息可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是主要的故选B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论证了重阳节由“恶日”到“吉日”再到“老年节”的演变过程B. 文章引用了史料运用事实分析论证了不同历史时期重阳节的演变C. 文章在分析重阳节的演变时作者是以并列式论证结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D. 文章第四段分析论述了“茱萸”“菊花”迎来新的辉煌与本文论述中心关系不大【答案】D【解析】(1)D项第四段的分析与本文中心紧密相关从“茱萸”和“菊花”的植物特性上说明两者是重阳节的最重要的节俗之物【答案】B【解析】(2)B项“人们之所以在重阳节赏菊、咏菊、采菊、饮菊花茶、喝菊花酒就是因为菊花是道家仙方中的‘不死草’和一剂中药”错误文中提到还有取其谐音“九”的意思【答案】C【解析】(3)C项消灾辟邪主要是茱萸的功效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填空①在孟子看来有一种“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气”“至大至刚” 被孟子称为“_______________” 那些认为培养这种“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这就是_______________的寓言故事②《西厢记》是五本二十折的宏伟巨帙最后一本是“_______________(人名)庆团圆杂剧” “萤窗雪案”“刮垢磨光”的张生一举及第与视名利为“蜗角虚名、_______________”的崔莺莺举案齐眉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8.(2)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故事有“生命的美感” 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8.(3)巴金的作品《家》第十三章中高家欢聚一堂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后觉慧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讨饭的哭泣着的小孩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小说中有这么几句话他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走了……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这里觉慧认为自己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阐明理由【答案】(1)①浩然之气, 揠苗助长, ②张君瑞, 蝇头微利【解析】(1)①根据“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至大至刚’”可推知“浩然之气” 根据“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可推知寓言故事为“揠苗助长”②《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老妇人“名利”熏心不惜拆散自己的女儿和张生而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的崔莺莺却视“名利”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西厢记》最后一本是“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据此进行填写即可【答案】(2)①姹紫嫣红的春天朵朵桃花“落红成阵”的自然之美②共同收拾落花体现宝黛二人对生命的尊重、怜惜之美③共读《西厢记》这类闲书表现出宝黛二人性灵相通之美④宝黛二人认同《西厢记》是“好文章”“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高雅艺术趣味之美⑤宝黛二人借着《西厢记》曲词互相逗趣、开启懵懂爱情的情谊之美【解析】(2)解答本题结合《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相关内容找出能够体现“生命的美感”这一主题的相关情节展开具体分析即可【答案】(3)不认同客观来看觉慧是“人道主义者” 但并不“伪善”①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觉慧对自身优渥的处境感到惭愧因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②觉慧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体现了进步青年的自省是真诚的并不伪善③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正表现了觉慧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解析】(3)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可知觉慧虽帮助了“这个孩子” 却因为“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 这表明他并不伪善根据“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可知这时觉慧已经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进行了一些象征进步青年的真诚的反省并不伪善正是觉慧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他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9.(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安康”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9.(2)双关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安康带回家”进行简要分析9.(3)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水来自安康、秦岭巴山深处的山泉和北上的汉江河道等诸多地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A. 巴哥犬从中国运输到法国再运输到有“风车之国”美称的荷兰B. 科学家通过仔细研究发现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C.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说的“无人而不自得” 也有这个意思D. 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答案】B【解析】(1)B项和文中的引号都表示强调和突出A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否定和讽刺故选B【答案】(2)①“把安康带回家” 表面是祝福语祝福人们平安、健康和幸福②“安康”指安康地区和安康人民表示接受安康人民的情谊喝来自安康汉江的水享受时代给予的幸福【解析】(2)解答本题要在语境中去理解分析“把安康带回家”的双关含义原文中的“把安康带回家”具有两层含义一指“安康”的地名意思一指“安康”的祝福意“安康”及“把安康带回家”表面意思即祝福人们平安和康乐幸福紧相随另外“安康”是指安康地区和人民明确“把安康带回家”是指接收安康人民的情谊喝来自安康的水尽情享受时代赐予的幸福【答案】(3)①强调重点不同原句一一列举不分彼此突出每一项具体内容改句强调的是来源地多②句式不同原句为排比句由一组短句构成整齐而有气势朗朗上口改句为长单句不具有原句的气势读起来拗口【解析】(3)解答此类题目先要弄清原句与改句之间有哪些不同例如句式、修辞、语序、语言等方面是否有变化然后辨析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从句子强调的重点上看原句一一列举不分彼此突出每一项具体内容改句“等诸多地方”强调的是来源地多从句式和语势上看原句为四个短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短句句式整齐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改句为长单句不具有原句的气势没有原句的表达效果。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语句与“吾得兄事之”中“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项伯杀人,臣活之B. 常以身翼蔽沛公C. 群臣怪之D. 邻之厚,君之薄也【答案】B【解析】例句“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A项,活:使动用法,使……活。

B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C项,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怪。

D项,厚: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

薄:形容词作动词,变得薄弱。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②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③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④图穷而匕首见⑤使工以药淬之⑥失其所与,不知⑦而秦武阳奉地图匣A. ①③⑤B. ②⑤⑥C. ②④⑦D. ④⑥⑦【答案】D【解析】④“见”通“现”,⑥“知”通“智”,⑦“奉”通“捧”。

故选D。

3.下列画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B.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按诛五人(追究、查办)C. 则刘病日笃(沉重)后五年,吾妻来归(古指女子出嫁)D.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文学才华)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答案】D【解析】D项,文采:文章。

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4.(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4.(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 连辟公府不就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 大王来何操【答案】B【解析】“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是被动句。

A项,定语后置句。

B项,被动句。

C项,判断句。

D项,宾语前置句。

故选B。

2.下列每组画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秦武阳色变振恐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C【解析】A项,动词,及,赶得上;动词,到,往。

B项,语气词,啊;副词,哪里。

C项,通“震”,恐惧。

D项,形容词,足够;动词,值得。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②使遭休明之时,遇不世出之主,则其所就者,将不止于此哉。

A. 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B. 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C. 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D. 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答案】C【解析】(1)画线句意为:王朴曾经替世宗谋划平边的策略,因此王朴把大但是支离破碎不团结的国家作为容易攻取的对象,小但是团结坚定的国家作为难以攻取的对象,容易攻取的对象应当先平定,难以攻取的对象应当后平定,这就是先灭吴最后使并州臣服的原因啊。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带解析)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带解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彘肩(zhì) 樊於期(wū)衣冠(guàn) 不悖(bèi)B.怃视(wǔ) 刀俎(zǔ)美姬(jī) 揕其胸(zhèn)C.卮酒(zhī) 樊哙(kuài)变徵(zhǐ) 瞋目(chēng)D.厚遗(wèi) 飨士卒(xiǎnɡ)弭谤(mí) 目眩(xuàn)思路解析:A项,“冠”应读“guān”;C项,“瞋”应读“chēn”;D项,“弭”应读“mǐ”。

答案:B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不然,籍何以至此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思路解析:A项,“反”,通“返”;C项,“倍”,通“背”;D项,“已”,同“矣”。

答案:B3.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思路解析:D项中都是“如果没有”的意思,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A项,①只是,②反而;B项,①推辞,②辞别,告辞;C项,①交情,②特意。

答案:D4.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夫晋,何厌之有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⑤敢以烦执事⑥大王来何操A.①⑤/③⑥/②④B.①④/③⑥/②⑤C.①⑤/③⑥/②/④D.①④/③/⑥/②/⑤思路解析:①⑤是省略句,③⑥是宾语前置句,②④是被动句。

答案:A二、古诗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7题。

(9分,每小题3分)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

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帝置不问,复其官。

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

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专项训练习题含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专项训练习题含有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专项训练习题含有答案解析1、下列各句省略成分不同的是()。

A.沛公军霸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卫士仆地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D.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答案】C【解析】.C.第一句在“止”后省略“之”,第二句在“杀人如”后省略“恐” A. 省略“于” B. 省略省略“于” D. 省略“之”2、下列语句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困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移整,不武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尝在沛公也D.大行不顾细瑾,大礼不辞小让【答案】BA【解析】B A. 移→易 C. 尝→常 D. 瑾→谨3、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将王翦破赵拔剑撞而破之B.孰与君少长愿大王少假借之C.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方急时,不及召下兵D.剑坚,故不可立拔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答案】D【解析】D.立刻,马上 A. 攻破,打败;使……破 B. shào指年纪小; sh ǎo稍微 C. 并且;来得及4、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武阳色变振恐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B.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答案】A【解析】A.通“震”,恐惧 B.为什么;哪里 C. 足够;值得 D. 及,赶得上;到,往5、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吾其还也B.秦王惊,自引而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范增说项羽曰鲰生说我曰【答案】D【解析】D.shuì劝 A. 通“环”,绕;回去 B.身体向上提起;举起 C.动词,扯断;形容词,与世隔绝的6、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卷二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卷二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时间:150分钟 总分值:150分)一、根底积累(共24分,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无能为也已B .今日往而不反者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此亡秦之续耳解析:A 项,已,通“矣〞;B 项,反,通“返〞;C 项,蚤,通“早〞。

答案:D2.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B .愿足下更.虑之 更:更加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被 D .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解析:更:改变。

答案:B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寡人之.过也行李之.往来 B.⎩⎪⎨⎪⎧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C.⎩⎪⎨⎪⎧君为.我呼入窃为.大王不取也 D.⎩⎪⎨⎪⎧因.击沛公于坐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解析:B 项,均为连词,表修饰。

A 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项,介词,替,给;动词,认为。

D 项,介词,趁机;副词,于是。

答案:B4.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B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 .拔剑撞而破.之 解析:B 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5.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以其无礼..于晋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 C项,无礼:古今义相同,不合礼节。

A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B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D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带的包裹。

答案:C6.以下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C.假设属皆且为所虏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解析:A、C、D三项均为被动句,B项是定语后置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