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治脂溢性脱发单方(附:其他偏方)
倪海厦经典配方: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上)

倪海厦经典配方: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上)1、治疗跟骨骨刺(出自《本草纲目》) 白术 50克黄芪 15克茯苓30克注:用水煮取一盆,将患处浸于盆中,每日3 次,每次半小时。
视病情轻重,快则一两周,慢则两三月,即可痊愈。
2、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甘草 12克黄芩 9克、干姜 9克、半夏 9克、大枣 12枚、黄连 3克3、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栝萎 30克酒当归 15克、白芷 6克、乳香 3克4、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龙骨 5克 6克牡蛎 5克黄芩 5克生姜 5克铅丹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茯苓 5克、半夏 6克、大黄6克、大枣6枚常山 20克、远志 20克、苍术 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5、治疗癫痫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龙骨 5克黄芩 5克牡蛎 5克生姜 5克铅丹 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茯苓 5克半夏 6克大黄 6克大枣 6枚常山 20克远志 20克苍术 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6、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生姜 15克枳实 9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7、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生姜 15克枳实 9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8、治疗不孕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人参 6克桂枝 6克阿胶 6克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甘草 6克半夏 6克麦冬 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9、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6克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人参 6克桂枝 6克阿胶 6克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甘草 6克半夏 6克麦冬 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奇方妙药】脱发方集

【奇方妙药】脱发方集内服外洗治脱发内服方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茯苓皮15克,牡丹皮1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路路通10克,天麻10克,制首乌15克,蔓荆子12克,桑椹15 克,蚕沙犯克。
每日1剂,分2次煎煮,早晚各服1次。
该方适用于脂溢性脱发患者经中医辨证属于湿热内蕴,脉络瘀阻所致者。
外洗方桑白皮100克,地骨皮80克,荆芥50克,紫苏叶扔克,薄荷20克,土茯苓印克。
每日午晚各洗1次,水温适度;每次净发后淋洗10分钟左右。
每剂药加热后可用2天。
脂溢性脱发患者大部分体格健壮,平时喜食肥腻,嗜烟好酒。
长期过多地进食肥腻食物,难免损伤脾胃,令其运化失职,久积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交阻,瘀阻经脉,毛发失养而脱落。
方中桑白皮、地骨皮、蓰苓皮、牡丹皮、蔓荆子,分别具有清热、除湿之效。
《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泰白皮、地骨皮善长发。
二据长期临床观察该两味药,的确善祛皮肤脂肪,并能改善血液循环。
蚕沙分清化浊;丹参、赤芍、路路通祛瘀通络;天麻、制首乌、桑椹养血生发。
配合外洗方直达病所,更可增强祛脂通络之效。
六大偏方治脱发偏方一:将浓盐汤轻敷发根部,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15-20天为一疗程,可防治头发脱落。
偏方二:食醋150毫升,加热水200毫升。
趁热洗头,每日1次。
常洗见效。
偏方三:生赭石500克,研成细末后过筛。
早晚饭前各服3克,连服3.个月即可治愈。
主治青少年脱发。
偏方四:鲜侧柏叶30克,霜桑叶15克,闹羊花3克,骨碎补12克,透骨草10克,皂角3克研末,放入大口瓶中,用75%的酒精浸泡,以没过药为度,将瓶口密封,7天后即可使用。
用时以纱布滤出药液,用脱脂棉蘸抹患处,每日3-4次。
偏方五:何首乌、生侧柏、黑芝麻、旱莲草、女贞子、生地各30克,陈皮15克,川椒9克,大青盐13克加水煎汁后放黑豆500克,煮至药汁全部被豆吸收为止。
将豆晒干后,每次嚼服60粒,每日3次。
偏方六:生姜皮(焙干)、人参各30克,研为细末,将生姜切断蘸药末于落发处擦之,隔日一次。
一味茯苓饮治疗脱发的临床启示

一味茯苓饮治疗脱发的临床启示脱发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证,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血热生风、血虚风燥、湿热上蒸、肾精亏虚、气血亏虚、心脾两虚等原因所致。
笔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 以利水中药茯苓甘淡渗利、先升后降之性,治疗水饮上泛导致的脱发, 其效较佳, 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陈某, 男,37 岁,2009年4月7日诊。
主述近1年来, 梳头和洗头时大量脱发。
刻诊: 巅顶处头发几乎完全脱落, 直径大约3cm 左右, 周围头发渐稀疏。
患者从事销售工作, 平时工作压力较大, 精神较为紧张, 时有头晕,但不严重。
察其舌脉,舌质暗淡滋润、苔白腻水滑,舌边有明显齿痕, 舌体较为胖大。
脉象濡缓无力、沉滞不起。
既往病史, 除有前列腺炎外, 别无所苦。
笔者虑其工作压力较大, 情志不畅, 故以柴胡疏肝汤、逍遥丸加减予以治疗, 连续服药近2月有余, 未见明显疗效。
茫然无措之际, 忽然想起曾经读过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仅用一味茯苓饮治愈脱发的案例。
遂开卷查阅,当时系一名徐姓男子,21岁 , 患有发秃症, 头顶上如胡桃大圆圈, 连结成片,渐成光秃。
见者多说此病难以痊愈,故其心中懊恼, 忧郁寡欢。
岳老切其脉濡, 观其舌白, 诊无其他痛苦。
便处一味茯苓饮, 即茯苓 500 -1000g ,为细末, 每服 6g , 白开水冲服, 一日 2次。
并嘱咐患者要坚持服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以发根生出为度。
约服用 2 月有余, 来复诊时发已丛生, 基本痊愈。
岳老并追忆其父10余岁时亦患发秃, 脱去三五片, 当时即曾经投以一味茯苓饮,3月后生发。
本患者与上述病案中患者症状相似, 笔者便欲一试,故处以一味茯苓饮, 即茯苓 1000g , 研成细末, 每服 5g , 每日 3次, 以温开水冲服。
同时也嘱咐患者坚持服用。
患者从 2009年 6月 21日服用茯苓细末至 2010年 1 月中旬, 来诊见: 患者巅顶处已经生发,虽然尚且不如正常头发之浓密, 但其脱发范围已由原来的直径 3cm 缩小至 1cm 左右,周围头发渐浓密。
茯苓治脱发的真实案例

茯苓治脱发的真实案例
脱发是一种常见的头发健康问题,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扰。
近年来,茯苓作为一
种中药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应用于治疗脱发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介绍茯苓治脱发的效果。
小张,今年28岁,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加之长期熬夜,导致头发
逐渐变少,脱发严重。
她曾尝试过各种洗发水、头皮按摩等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
后来,她在一位中医师的建议下,开始尝试茯苓治疗脱发。
小张每天坚持服用中药茯苓,同时在饮食上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有益于
头发生长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核桃等。
经过两个月的坚持,她发现自己的头发开始有了新的生长,而且脱发明显减少了。
三个月后,她的头发比之前浓密了许多,脱发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茯苓治疗脱发是有一定效果的。
茯苓具有滋阴润燥、益气
健脾的功效,对于脱发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同时,茯苓也可以改善头皮的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生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茯苓治疗脱发需要坚持长期使用,不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茯苓治疗脱发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中药对于脱发问题是有一定的
帮助的。
但在使用茯苓或其他中药治疗脱发时,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和调理。
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改善脱发问题的重要因素,需要我们重视和调整。
希望这个真实案例能够给正在困扰脱发问题的人一些帮助和启发。
脂溢性皮炎的中西医治疗良方

脂溢性皮炎的中西医治疗良方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指在皮脂溢出部位发生的一种红斑、丘疹、干性或潮湿性油腻性鳞屑性慢性皮炎。
常分布于多脂区的皮肤。
好发于青壮年,与体质有关。
该病与脂溢性脱发的“油风”,皮脂溢出中“白屑风”的中医病名有相似之处。
【病因病理】一、西医目前尚不太清楚。
本病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发生皮肤炎症改变,可能与皮肤寄生的菌群如卵圆形孢子菌、棒状杆菌、白色葡萄菌等引起皮脂的水解,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产生炎性反应。
有的病人还可并发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造成渗出糜烂性皮炎的重要原因。
该病被称为传染性湿疹。
精神紧张能保使皮脂分泌增加与出汗过多,对本病不利。
此外,本病可能与激素、免疫、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二、中医中医认为渗出性油腻性鳞屑性病人,多为气血热盛,或肝热血瘀所致,渗出者多是湿热或毒热所致。
干性脂溢性鳞屑,多是血燥生风,阴虚生风所致。
【临床表现】脂溢性皮炎常开始于头部,以后逐渐蔓延面部、耳部、腋窝、前胸、后背与耻部等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
本病可分为干性与湿性两型。
1.干性脂溢性皮炎主要发生于头面部,有红斑、丘疹与干性糠状鳞屑的皮炎损害,可成大小不一的斑片,境界清楚,有瘙痒,皮损进一步扩大可在上述皮脂腺较多的部位都有皮炎片块,在前胸、后背的油腻样糠状鳞屑性斑片,类似玫瑰糠疹样斑片。
皮炎症状不明显,仅是头皮屑增多,瘙痒者可称头皮单纯糠疹。
2.湿性脂溢性皮炎主要发生在妇女的头皮部位,开始为瘙痒,有红色丘疹与渗出性油腻性痂皮斑片,可迅速蔓延至全头皮肤、面部、颈部与四肢。
病情急骤,局部淋巴结肿大,头皮部由于痂皮与头发紧紧凝结在一起,故痂皮脱落时可有成片的头发脱落,类似斑秃样皮损。
少数病人可由脂溢性皮炎而蔓及全身而发生红皮病改变。
头皮部脂溢性皮炎可有剧烈瘙痒,往往是并发毛囊炎所引起,故在头皮上有结痂性毛囊性小丘疹。
病程慢性,时轻时重,可发生脂溢性脱发、痤疮或酒渣等皮损。
石棉状糠疹,多发生在青年男女,在头皮的头顶区与前头额区头发较稀疏,头皮是大片的淡白色糠状鳞屑,边缘明显,不瘙痒。
治脱发的小偏方大全汇总

②在洗过头后,利用这些桑树加工液来涂
③不久掉发的地方就会长出新的头发,而
桑叶、麻叶各500克。将药以米酒水煮
川芎5克,首乌20克,核桃30克。共
车前草200克,米酷适量。将车前草全
2-3次。
垂柳叶治脱发
垂柳叶500克,生姜汁100毫升。将垂柳
当归、柏子仁治脱发
当归、柏子仁各500克。将药共研细粉,
【中医药治疗脱发】:
脱发是皮肤病的一个症状、中医皮肤病
在古代虽未形
但有关皮肤病的脱发症和斑秃
头发与脏腑有密切的关系:
1.心主血脉,主神明,心着生之本;心,
2.肝藏血,发为血之余。头发的营养源
3.脾主升清。脾气能将饮食的精微、津
再输布于其他脏腑而化生气血
4.肺,其华在毛。华是荣华外露的意思。
分类: 健康小知识
【治脱发的小偏方】
醋防脱发
①食醋150毫升,加热水200毫升。趁热
1次。常洗见效。
②醋3.50毫升,墨2锭。用墨块在醋中研
3次。
枸杞子15克,大米50克。将枸杞子、
蘸冰水梳头,可防脱发。据《圣惠方》
"发永不落且润也"。
食盐防脱发
①食盐15克。将食盐加入1500毫升温开
(1次药可连用2天),连服约
②辅助方法:每日梳三次头
黑芝麻乌发
①取黑芝麻25可捣碎,加适量大米煮成
②也可与海带放在一起煮食。黑芝麻30
60克。先将黑芝麻淘洗干净,晒
③黑芝麻、黑豆、生何首乌各等份,研粉
作用:补益肝肾,滋润五脏。由于肝肾不
津枯便结、须发早白、
枸杞子治头发早白
内服煎汤、炖食,每次9-15克;熬膏浸酒
茯苓治脱发 效果很明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茯苓治脱发效果很明显
导语:很多中年人出现了脱发的现象,这和遗传以及身体生活的环境都有关,脱发应及时治疗,茯苓治脱发就有不错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的治
很多中年人出现了脱发的现象,这和遗传以及身体生活的环境都有关,脱发应及时治疗,茯苓治脱发就有不错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的治疗脱发的秘方,例如用食醋洗头。
一、茯苓治脱发
名医曾以茯苓粉治愈了一患者的秃发症。
患者头发开始成块脱落。
以后连接成片,
渐成光秃。
岳氏认为,秃发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使发根腐而脱落。
茯苓能上行渗水湿,并导饮下降,湿去则发可生。
选用茯苓研细粉,每日早晚各以白开水送服6克。
服药两月余,发已丛生。
二、治疗脱发的偏方还有
1.食醋150毫升,加热水200毫升。
趁热洗头,每日1次。
常洗见效。
2.桑白皮120克,水煎,去渣,以水洗发,治愈为止。
3.醋3.50毫升,墨2锭。
用墨块在醋中研成稀糊状,擦患部,每日3次。
4.川芎5克,首乌20克,核桃30克。
共捣碎煎汤代茶饮。
5.生赭石500克,研成细末后过筛。
早晚饭前各服3克,连服3个月即可治愈。
主治青年掉头发。
6.鲜侧柏叶30克,霜桑叶15克,闹羊花3克,骨碎补12克,透骨草10克,皂角3克。
研末,放入大口瓶中,用75%的酒精浸泡,酒精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祛湿健发汤(脂溢性脱发验方)

祛湿健发汤(脂溢性脱发验方)
组成:白术15克(炒)、猪苓15克、萆薢15克、首乌藤15克、白藓皮15克、车前子9克、川芎9克(包)、泽泻9克、桑葚9克、赤石脂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
•功效与作用:健脾祛湿,滋阴固肾,乌须健发。
主治:脂溢性脱发。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白术、猪苓、萆薢、车前子健脾祛湿;桑椹、生地、熟地可滋阴固肾,乌须健发。
避免用肥皂洗头,可用鸡蛋1个打碎去皮,搅拌均匀后代肥皂洗头,然后再用清水洗净,1周2次。
待头发油垢减少,新发增生时改为1~2周洗头1次,用法同上至痊愈。
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治脂溢性脱发单方(附:其他偏方)
茯苓治脂溢性脱发单方
脂溢性脱发在中医中被称为“柱发癣”或“虫蛀脱发”由于湿热侵袭肌肤,使营养失调,腠理不固,脉络瘀阻,精血生化不利致使毛根不固造成脱发。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单方验方久传不衰.单方验方是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历代医家治病救人的临证精华.具有药源广泛,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费用低廉等诸多优点.。
现提供茯苓治脂溢性脱发单方
处方与用法:茯苓1000克。
研为细末,温开水送服,每日10 克,早晚各1次。
功效:健脾、利水、降脂,治脂益性皮炎出现脱发、斑秃,伴食少、腹胀、小便不利、头目眩晕及沉弦等。
(钱进军) 大黄细辛治脂溢性脱发
大黄60克,细辛、辛夷、花椒各15克,研成粗末,用95%酒精600毫升浸泡1天后,弃渣取汁,药渣再用酒精100毫升浸泡半月后过滤,两次药液合并,加入冰片2克备用。
用时先洗净头部油污,干后蘸上药液外搽,每日3次,直至痊愈。
大黄辛夷川椒治脂溢性脱发
方药:大黄60克,细辛15克,辛夷、川椒各15克
用法:研成粗末,用95%酒精600毫升浸泡一天,过滤,药渣再用酒精100毫升浸泡半月后过滤,两次药合并,加入冰片2克,备用。
先用清水洗净头部油污,干后蘸上药外搽,每日3次,连续使用。
治脂溢性脱发
(胡佑志)
杨牧祥治脂溢性脱发补益肝肾加养血活血脂溢性脱发,也称早秃,是一种以头发逐渐脱落为特征的难治性疾病,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
一般先从额部两处的鬓角和顶处开始,头发失去光泽,稀疏脱落,严重者额上部和顶部的头发可完全脱光,发展为“秃顶”。
患者可同时伴有头皮脂溢,头皮屑较多,头皮瘙痒等症状。
病由肝肾亏虚与精亏血瘀
中医学对脱发早有记载,《内经》称“毛拔”、“毛坠”,《难经》称“毛落”,并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肾气盛衰,气血充盈有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女
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
丈夫五八,肾气衰,发落齿枯”。
至汉代张仲景,认为脱发与精血亏虚有关,《金匮要略》记载“夫失精家目眩发落,脉极芤脉迟”。
隋代的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指出:“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后人多持血热致脱的观点,如金代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记载:“年少发白早落,此血热太过也”。
至清代,也有医家提出血瘀致脱的观点,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瘀血》中记载:“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
杨牧祥认为,本病多因七情不遂,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瘀阻毛窍;或久病失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上蒸巅顶,侵蚀发根所致等,但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血瘀阻滞为主要病机。
治以补益肝肾加养血活血
根据中医学“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等相关理论,杨牧祥强调补益肝肾,充盈精血为生发之根本,故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为主要治法。
自拟“生发饮”。
方药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黄精15克,制首乌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等药组成,其中熟地黄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养血,川芎理气活血,枸
杞子、菟丝子、黄精、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补肾填精养血,全方共奏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养血生发之功效。
临证时,根据年龄、体质差异及不同证候表现,随症加减。
若血虚生风,伴见头皮瘙痒者,酌加天麻10克,羌活10克;若湿热内蕴,循经上蒸,伴见头油显著,头皮屑较多者,酌加白鲜皮15克,黄柏10克;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伴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者,酌加茯神15克,远志10克,酸枣仁15克;若脾胃亏虚,运化失司,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炒薏苡仁15克;若肝阴亏虚,伴见胁肋隐痛,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者,酌加川楝子10克,黄连10克,银柴胡10克;若阴虚阳亢,风火上扰者,伴见头晕耳鸣,面部烘热,视物不清者,酌加菊花10克,桑叶15克,决明子15克,五味子10克;若瘀血阻滞,气血不畅,伴见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者,酌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若气血亏虚,无力上达,伴见发质干枯,气短乏力,舌淡脉弱者,重用当归30克,酌加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
病案举隅
张某,男,28岁,已婚,石家庄市人,公司职员,2008年6月26日初诊。
主诉脱发半年。
半年前渐见脱发,以前额和头顶为甚,毛发干枯,头皮屑较多,伴面色少华,视物模糊,神疲乏力,爪甲不荣,项背疼痛,失眠多梦,腰膝酸
软,舌淡暗,少苔,脉细。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诊断:脱发,证属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瘀滞。
治法:滋补肝肾精血,养血活血生发。
以自拟生发饮加减。
方药: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15克,川芎15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黄精15克,制首乌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天麻10克,羌活10克,茯神15克,远志10克,合欢花1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
共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饭后两小时温服。
嘱患者调畅情志,忌辛辣油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