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中国地形__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初中孔令刚【学习目标】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

【导入新课】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

【自学提纲】一、地势西高东低1、交流展示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2、小组探究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一线。

(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山一线。

(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与盆地。

(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与三大盆地:、、等。

(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与三大丘陵:、、等。

(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

3、拓展练习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

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学案1.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拥有多样化的地形和地貌。

区域地理以探究中国的地理环境为核心,通过研究地形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地貌特征、地势变化和地质背景,为我们解析地理现象和推动地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档将介绍中国的地形学概念,探讨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中国地形学概念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表遗迹(地貌)的学科。

在中国的地形学中,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塬、河流、湖泊、海洋等。

其中,中国的地形主要由喀斯特、冰川、河谷、河流、丘陵、山地等地貌类型组成。

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反映了地质构造运动、河流侵蚀和风蚀作用等自然过程的结果。

3.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3.1 高原中国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高原地貌,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

高原地势平坦,山脉连绵起伏,河流纵横交错。

高原地形对于中国的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

3.2 平原中国东部地区是平原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域。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平原地区。

平原地形相对平缓,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的发展。

这些平原地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3 山地中国是世界上山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都是中国山地地貌的代表。

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气候的形成、水资源的储存和土地利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山地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

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

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教学难点: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教具准备: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教学过程: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4 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 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板书: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师:(复习)什么是地震?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在?思考这些地震带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是?总结: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我们国家西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范围之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板书:分布: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1920年的海原地震)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理解。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8单元 第2讲 中国的地形 教案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8单元 第2讲 中国的地形 教案

第二讲中国的地形考点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夯实基础1.地形的特征地势__西__高__东__低,呈__阶梯__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__山区__面积广大。

2.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农业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__山区__面积广大,限制了耕地面积,造成我国__耕地__比重小。

(2)气候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__湿润__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3)河流西高东低的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__东__流,沟通东西交通;地势呈阶梯状,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__水能__。

(4)城市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76%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之上。

核心考点突破1.中国的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把西部丰富的油气资源输送到东部。

2.中国的地形(1)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约占三分之二。

(2)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特别提醒】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优秀课件
多南北走向山脉,中 部平原广阔。
立德树人 良教圆梦 德智并重 彰显个性
延伸四拓川展省金1堂实验中学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 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
平原广,山脉 多东西走向,利 于西风深入内陆
立德树人 良教圆梦 德智并重 彰显个性
活动四3 川省金堂实验中学
3、m左影m图〕响为,右降福图水建为-省-福年迎建降风省水坡地量降形等图水值。多线,分背布示风意坡图降〔水单少位。:
立德树人 良教圆梦 德智并重 彰显个性
四川省金堂实验中学
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地势上下----影响流向
在中国地形图上用红笔描画出 中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 珠江等〕,说出主要河流的流向?
立德树人 良教圆梦 德智并重 彰显个性
活四动川二省金堂实验中学
读塔里木盆地水系图,
分析河2流、流地向特形点地、貌水 --影响水系形态
四居川住在省x金x的堂小实明和验小中亮学在“寻找最正确避寒地〞的课
活 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 温达13.6℃〔昆明为7.7℃,xx为5.5℃〕,是长江流
动 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左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 区的位置,右图示意周边地形。 2
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降水也较少,立如塔德里树木盆人地;高良原教因为圆地梦势高,德海智洋水并汽重也难以彰爬上显高个原性面
四川省金堂实验中学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局部河流自西 向东流。 2.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
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 黄河流域分界线。
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 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 “塞上江南〞的美誉以下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20xx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3篇

20xx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3篇

20xx高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3篇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阔。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xx中学地理中国地形教案,盼望大家喜爱!\20xx中学地理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位置。

2、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阔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高运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展加工和总结的实力。

3.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开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比照分析。

教学打算: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2、老师制作多媒体协助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反响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等图片)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短片引入,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相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爱国热忱。

方案2:回想七年级地理局部,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地形?(五种: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想想学过的国家都有哪些地形?(举几例)(简日本、印度等)看一下中国地形图。

找一找这五种地形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地形困难多样。

二、自主学习,学问梳理(一)学习任务一:四大高原、丘陵和山地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P23-P25页,及地图册相关图表,解决以下问题:(1)从图中指出四大高原的名称和位置,简介各自特点,各自跨哪几个主要的省级行政区?(2)四大高原各分布在地势的第几级阶梯?与其他地形区之间的自然界限是什么?(3)比照分析山地和山区的概念及区分?2、小组沟通:以四人为一小组,沟通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折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阔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开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供应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难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高中 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预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的地质灾难完成课后习题教学课题1、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育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难多发区的学习,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3、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难的发生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难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难,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别,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剧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难发生。

尤其是地震灾难,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惊心理最严峻的灾难,是我国四大类灾难中应当首先赐予关注的灾难。

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难的成因。

2、结合案例熟悉地震猜测和防震意识在灾难中所起的作用。

3、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缘由,重点熟悉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

4、归纳滑坡、泥石流灾难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缘由。

2、唐山地震灾情严峻的缘由。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寻《中国的地质灾难》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许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依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寻关于地质灾难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寻下载《中国的地质灾难》的地图,培育学生读图识别力量。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寻一些关于中国的地质灾难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分布、缘由、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争论法教具预备:有关挂图、图表等教学过程【资料导入】汶川地震图片【百度图片】【提问】汶川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灾难?【学生答复】地质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
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山脉和地形区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

在七年级地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祖国地形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山脉风景图片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我国一些大山的图片,有的同学现在还深浸在梦幻迷人的景色之中。

我国有很多大山名川,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同学们学过的古诗中,就有许多赞美名山的诗句。

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讨论】
【师】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描绘泰山“会当凌绝顶,一顶众山小”,苏东坡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说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

松树都倒挂在悬崖峭壁上。

【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
【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像是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如图所示,众多山脉中我们就学习主要的几条山脉。

接下来我们来逐一认识这些山脉
【多媒体展示】简化的山脉示意图
【师】这节课我们就在这张空白的地图上绘制我国的山脉,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空白的轮廓图,当大屏幕展示出一条山脉时,同学们齐声说出它的名字,并在空白地图上用线条勾勒出所展示的山脉。

【多媒体展示】山脉示意图
【学生活动】在空白地图上勾勒出山脉线条
【师】我国山脉如同同学们勾勒出的线条一样,它是有一定走向的。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所示的山脉走向图,简单判断一下,我们的山脉主要有哪些走向?
【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多媒体展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文字表述)
【小结】我国山脉众多,许多山脉的排列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为两大组,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

东西走向的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等。

东北-西南走向的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等。

另外,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师】在我国西南地区还有一列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P27阅读材料,其它同学欣赏大屏幕珠峰图片。

【多媒体展示】珠峰图片
【师】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巨大山系,东西绵长达到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珠峰正是由于它的高大神秘吸引着世界上许多探险家和登山爱好者。

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健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困难从条件更为复杂的我国境内北坡登顶成功。

2005年,我国又对珠峰高度进一步精确测量,珠峰高度是8844.43米。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发扬登山运动员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前进,最终到达成功的顶峰。

【过渡】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地形区,高原,盆地或平原。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多媒体展示】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师】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图片
【师】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

【多媒体展示】内蒙古高原图片
【师】“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

草场广布,草质优良,我国两大牛奶生产厂商蒙牛和伊利的奶源地就在这大草原上。

【探究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神州号飞船把我们中国第一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你们有没有想过,飞船降落的地方为什么都选在内蒙古高原上吗?这和它的地形特点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地广人稀,便于飞船降落,也便于地面人员搜寻。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图片
【师】观察了图片,同学们发现黄土高原土壤的颜色是什么色?
【学生回答】黄色。

【多媒体展示】云贵高原图片
【师】观察了图片,同学们发现云贵高原的农田有什么特色吗?
【学生回答】梯田
【师】当地农田的这个特点,也和当地的地形有关。

【小结】四大高原的景观特点
【多媒体展示】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位置。

【学生活动】一组学生练习山脉位置的摆放,一组同学练习地形区位置的摆放。

完成课本P29的活动内容
【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
【师】现在大屏幕展示的是一幅中国地形图,在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由于海拔的差异,大致可以分布三级阶梯。

山脉往往是阶梯的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所学习到的山脉哪些是地势阶梯的界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屏幕,讨论,回答。

【师】那我们学习到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又各分布在哪些阶梯上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屏幕,讨论,回答。

完成课本P29的表格
【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
【师】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在我国西部,高原面积广阔,它们形态各异。

在高原、山地之间常分布着盆地。

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探究活动】地形与民俗【多媒体展示】地形与民俗【多媒体展示】陕北民歌。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白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搞清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认识了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