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分析
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100t×(1-20%)=80t
得到的生石灰中含CaO:1-12%=88%
解:设可以得到含杂质12%的生石灰为χ。
CaCO3
100
高温
CaO + CO2↑
56
100t × (1-20%)
χ(1-12%)
100 56
=
100t X (1-20%)
χ(1-12%)
χ= 51t
答:放出氧气的质量为4.8g;剩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氯化 钾为7.5g二氧化锰为3.2g;参加反应的氯酸钾为12.3g。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 算时的主要步骤:
1.设未知量…………………………设
2.写方程式并配平…………………写 3.在相关物质的化学………………标 式下面标出其相对分 子质量和真实质量 4.列比例式求解……………………列 5.简明的写出答案…………………答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三个关键:
准确书写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三个要领:
步骤要完整
格式要规范 得数要准确
“混合物”,一般要将之换算成“纯净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你“诊断”
15.8g高锰酸钾粉末加热至完全分解最多得到 氧气多少克?
解:设最多能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g
KMnO4 158 15.8g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CaCl2 + H2O 100 X 100 X = 8.8g 44 X= 20g 答:至少需要碳酸钙20g
C:12 O:16)
+ CO2 44 8.8g
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混合物”,一般要将之换算成“纯净物”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5)求解;(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温馨点拨】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
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
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
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A.9gB.11gC.12gD.14g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响,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5.反响:2A+B===C+D,A与B反响的质量比为4∶3,假设A与B恰好完全反响后生成的C和D共2.8g,那么消耗的反响物B为1.2g。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来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式。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1.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代表了物质里的原子或分子的数量。
根据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O2->2H2O,可以得知每2摩尔的H2反应生成2摩尔的H2O。
2.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原子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2mol的H2,需要计算H2的质量。
根据氢气的摩尔质量(2g/mol),可以计算出质量为4g。
3.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4g的H2,需要计算产生的H2O的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1:1,可以计算出摩尔数为2mol 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36g的H2O。
4.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2mol的O2,需要计算剩余的H2O的摩尔数和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2:1,可以计算出剩余的摩尔数为1mol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18g的H2O。
5.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对于气体反应,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
根据烧瓶法则(Avogadro's law),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1mol的O2,根据化学反应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出反应产生2mol的H2O。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从情景素材中,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2、通过讲解例题和做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 课例研究综
讨论、对比、辨析、交流掌握新知识 述
3、课堂教学时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引导
点播为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的知识。
理论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
基本依据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物质的质量与式 量成正比
例解 加热分解 4.9g 氯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 少?
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化学方程式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质量和未知量 (5)列比例式 (6)解解比例式 (7)简明的写出答语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 x 2KClO32KCl+3O2↑ 24596 4.9gx
教学难点
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与物理和数学中的
区别
【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
算,并掌握计算的格式与步骤;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理论 教学目标
依据;
【过程与方法】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
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和计算技
245=96 4.9gx X=1.92g 答:可得到氧气的质量 1.92g
探究点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类型 【提出问题】(向同学们展示教材 P102 的例题 2)。 这道题如何解答?请各小组进行解答,看谁解得又快有 准又规范(要求学生不看教材的解法),并把解题过程 填写完整: 例: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3)可制 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 5.6t 氧化钙, 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CaO+CO2↑ (100)(56) X(5.6t) (100=56) X5.6t X=10t 答:需要碳酸钙 10t 练习:课本 P103 第 1、2、3 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1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从反应物、生产物的质量关系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基础,是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计算中的具体应用。
为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题中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净物的计算,在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计算难度也不大,关键在于正确列出比例式。
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进行化学反应相关计算的基本依据,体会到化学计算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已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表示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能够认识到反应物和生产物之间的质量比是不变的,利用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此外,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意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化学方程式,要强调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时检查纠正不规范的书写。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涵义(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答计算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
(2)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定量研究于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在进行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辨证的思想。
(3)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的利用能源。
4重点难点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5教学方法探究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6媒体使用策略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可以使用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源,使课堂容量增大,学生参与程度高。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一 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 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 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及时纠正。根据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书写化学 方程式上给予及时的指导。)
在这道题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反应: ①不会做; ②分两次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③直接在一个化学方程式中设两个未知数进行计 算; ④求出一个未知量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直接求出 另一个量。 教师: 对于第一种情况的学生,要让其明白不懂在那个步 骤,如:不会设?化学方程式不会写?等等,逐步引导。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在肯定的同时,引导他们 的解题思路更简便。 对于三、四情况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要引导他 们的答题的规范性。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和引导。使所 有学生都能够学以致用,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 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 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 算共有四种类型。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
要作用,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
教材分析 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
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
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
算。 教学目标
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1《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节课先从火箭发射过程中如何计算所需氧气的质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回顾化学方程式有关于量的含义,得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依据是利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最后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回归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预期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仍有以下的不足需要改进。
一、课堂利用碳和氧气在点燃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进行回顾有关化学方程式量方面的含义,若能够从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方程式入手回顾量的含义,与例题1对应,将更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同时节约课上的时间。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需要用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本节课在题目中直接给出,最好能够能与中考试卷标注在同样的位置,让学生知道在考试相对原子质量标注的位置。
三、课堂上有些问题由教师直接口述,在多媒体课件上未相应出现,重要问题应在课件上同时出现,便于学生理解。
四、课堂通过学生自学,抢答,练习,改错,评价,帮学,总结,小组合作等形式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的作用,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较高,学习积极性较好,可考虑让掌握地较好的学生直接讲解题目或者分层次教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后,具体感受到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作用的重要一课。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1.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不论是引入,还是例题、习题的选择,都创设了具体的真实情景,增强了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
2.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观察对比法,让学生装先观察例题的计算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再对比交流,将感知上升为理论。
特别是设计了一个辨析与改错环节,更是让学生加深了印象,产生了思与冲击,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课标分析:学习利用质量关系、比例关系定量认识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3、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定量观、守恒观、元素观等化学观;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培养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4.学情分析:化学计算始终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计算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例1)?要制取一定要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例2)?无论是哪种计算问题,其关键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特别是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
只利用一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未计算几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计算过程中忘记带单位。
四、已知条件中同为反应物或同为生成物时,列比例式出现错误此外,学生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往往容易忽视化学过程,不重视化学反应的实际意义,忽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前提,只看重数学运算的结果,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简化为数学比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点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5.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习目标
• 学会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 • 学会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 能力。
例题 1:
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 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2×158 6.3g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练习3:(选做习题)
加热3.1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多少克? 同时得到二氧化锰多少克?
Mn——55
(相对原子质量:K——39
O——16)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哪些困惑?
在进行化学的有关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首先要正确把握题目中的化学含义,即正确书写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要注意配平。 (2)注意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如:“设需要***的质 量为x”,不要写成“设需***的质量为xg”。 (3)注意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正确,切不可忘记将相对 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相乘。 (4)必须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等。 (5)列出比例式时,要注意相关量的对应要正确。如果利 用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必须使用统一的质量单位。 (6)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列出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CaCO3
100
x
100 56 X=
高温
CaO +CO2
56
5.6t
= x 5.6t =10t
100×5.6t 56
答:需要碳酸钙10t。
练习1:
在空气中燃烧3.1g红磷,需要氧气 多少克?
(相对原子质量:P——31 O——16)
练习2:
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64kg氧气,需要消耗 水的质量是多少?同时可以得到氢气的质 量是多少?
2×158 32 X=
K2MnO4+MnO2+O2
32 x
6.3g = x =0.6g
32× 6.3g 2×158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例题 2:
工业上 ,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 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 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解:需要碳酸 Nhomakorabea的质量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