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图文稿
三年级上册巧求周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巧求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巧求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巧求周长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让学生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等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设了一条可操作的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运用平移的思维,转换的方法,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思维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法、归纳法、实践验证法学法指导:观察质疑、实验操作、小组合作课前游戏: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猜字游戏,1、师:同学们玩过猜字游戏吗?今天张老师准备了一些字谜,请你作答。
看哪些同学抢答正确,回答迅速。
二、益智故事导入:同学们,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要打破原先的思维定式---转换自己的思维角度—才能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
今天我们就根据这种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巧求周长》1、齐读一遍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生:什么是周长?学过了哪些图形的周长?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字,那就是“巧”,问什么是“巧”?“巧”:指的是灵敏、灵巧、巧思。
师:不错,这节课我们不只是学会求周长,更要学会如何“巧”求周长。
二、理解平移,进行转化:1、出示图例:师:请同学猜一猜哪条路线近一点呢?生:两条路一样近,因为把竖着的两条线段往右平移,转化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宽,横着的两条线段往上平移,这样便得到一个长方形,A路线是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是350米,B路线也是一条长和一条宽,也是350米,所以这两路线是一样长的。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周长—巧求周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3. 巧求周长的方法:利用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简化周长的计算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巧求周长的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相关的课件、图片、模型等。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周长的定义,介绍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4. 活动二:学生分组实践,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验证巧求周长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 巧求周长的方法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运用巧求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应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巧求周长的方法1. 巧求周长的方法:(1)利用图形的性质: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可以利用它们的性质简化周长的计算过程。
《周长活动课》教学设计

《周长活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和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和公式。
难点:引导学生应用周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实物模型等。
2. 材料准备:练习题、活动设计表格、学生教材资料等。
3. 环境准备:确保教室环境整洁、教学秩序良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者实物模型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周长,周长有什么特点。
2.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周长探究活动,每组给出一些纸板、计算器等工具,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图形,计算图形的周长,并让学生讨论有哪些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在一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学习整理教师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周长的方法和公式,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教室的周长、计算校园操场的周长等。
5. 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公式,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学习整理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于周长的公式不是很清楚,需要加强巩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周长的公式和运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巧算周长(六年级)(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巧算周长(六年级) (人教版六年级教课设计设计)教课内容:巧算周长 (《小学数学思想训练》第五册).教课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娴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巧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质问题.2)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思想能力,灵巧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点.教课要点:掌握求解由小正方形拼合成的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教课难点:理解拼合处与周长的关系.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周长2.长方形周长公式3.正方形周长公式二、运用平移、翻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形状,巧算周长.1.挪动哪几根火柴,就能使它变为正方形?如何移?火柴的总根数变没变?周长是多少根?你是如何算的?2.下边各图形行、列之间点与点的距离都是一厘米,几号图形的周长与其余 3 个不一样?你是如何想的?小结:有些图形经过将线段平移或翻转,可转变为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而便于计算他们的周长.关于这些图形,这是一个巧方法.三、从头认识长、宽或去掉拼合处的边,巧算周长.1.求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1×4=4(cm)2.用 2 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 2 倍吗? (拼一拼,算一算 )(2 +1) ×2=6(cm) 4 ×2-1 ×2=6(cm)(板书:去掉拼合处的边 )3.你能用 4 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吗?①(4+1)×2=10(cm) ②2 ×4=8(cm)①4×4 -2×3=10(cm) ②4×4 -2×4=8(cm)问: (1) 为何图②的周长比图①的周长小?(议论 )(板书:拼合处越多,周长越小 )考证结论(2)4 个小正方形还能够如何拼?你能想出独出心裁的拼法,并算出它的周长吗? (反应 )(3)你发现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相关系?四、综合练习1.两个长 7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怎样拼周长最大?2.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7cm ,宽 3cm ,如图叠放,求图形的周长.(1)指一指周长是哪一部分.(2)拼一拼,算一算.(3)选择答案:①平移,翻转7×4=28(cm)②(7+3)×2=20(cm)20 ×2-3 ×2=34(cm)③7-3=4(cm)(7 +3+4) ×2=28(cm)电脑演示,考证学生结论.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巧?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用 7 张边长都是3cm 的正方形纸,这样叠放,求周长,怎样求最简易? (21 页 7 题)2.23页6题五、板书设计:文章根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照编写使用。
周长—巧求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周长—巧求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周长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巧求周长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周长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巧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建立。
2. 巧求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二、探究周长的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图形的边都是直线。
3. 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这些图形的边长总和,应该怎么计算呢?4. 学生回答:将所有边的长度相加。
5. 总结:将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得到的结果就是图形的周长。
三、测量周长(10分钟)1. 分组活动:每组发一张图形卡片,要求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的周长。
2.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测量方法。
四、巧求周长(10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周长有什么规律?2. 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和乘以2。
3. 教师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这就是巧求周长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总结(5分钟)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周长的概念、测量周长的方法以及巧求周长的方法。
2. 教师总结:周长是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周长,也可以通过巧求周长的方法快速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周长—巧求周长(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周长—巧求周长(一等奖创新教案)周长——巧求周长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巧算周长》教科书书名:小学数学教材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整理关于周长的知识,巩固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升解决周长有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平移的方法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提升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回顾整理周长的概念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探究通过平移的方法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1. 探究通过平移的方法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同学们,在本学期的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周长,今天,我们将要带着我们学到的知识一起来探究“巧求周长”,在此之前,需要先进入“课前早知道”,回顾整理以下问题:1.什么是周长?2.你会求哪些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吧!什么是周长呢?树叶的周长是绕它的边线一周的长度,数学书封面的周长也是绕它边线一周的长度。
所以,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那你知道怎么可以求出树叶的周长吗?先用细线绕树叶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细线的长度,就可以求出树叶的周长。
师:没错,像这样的曲线图形,我们可以借助细线和尺子量出它的周长,也就是化曲为直。
而右边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每条边的长度都知道,就可以直接把它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算出它的周长。
除此之外,像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规则图形求周长,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这个长方形的两条长都是12厘米,两条宽都是8厘米,计算周长就可以用长×2+宽×2,还可以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二,为了方便计算,人们由此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它的周长=边长×4。
由上可知求曲线图形的周长可以借助细线,围着图形边线绕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细线的长度,也就是化曲为直。
对于不规则的直边图形,将它的所有边长相加就可求出它的周长。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新)

巧算周长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平潭街小学高振国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312、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怎样可以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3、出示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
(电脑演示剪出一个不规则图形)提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吗?学生小组讨论,白板展示。
4、提问: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通过刚才的观察、演示、讨论,我们发现了把一个不规则图形的一部分边长平移后就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可见平移、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一同来研究巧算周长.(板书课题)二、学习探究1、出示题目:如何求出我们观光路线的长度?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2、思考、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白板展示)3、教师演示。
4、小结。
如何求出楼梯防滑毯的长度?小组合作,白板展示大家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使用了平移和转化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大家的认识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四、课堂训练1、小乔同学用5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组合图形,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学生将不同的答案展示.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方法适合你,你就选用那中方法.2、如图:这是我们3人的两种旅游路线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认为这两种路线的长度一样吗?五、课外拓展右图是由10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恰好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且边相互平行,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课后利用老师制作好的微课进行习题的讲解)。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设计

巧算周长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平潭街小学高振国教学目标:一、通度日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周长的含义,熟练把握计算周长的方式,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经历发觉问题、试探问题、探讨问题的进程,把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式,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目光去观看生活、试探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发觉问题、试探问题、探讨问题的进程。
教学难点:把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式。
教、学具预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温习导课一、黑板上显示的是什么图形?2、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如何能够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3、出示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
(电脑演示剪出一个不规则图形)提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吗?学生小组讨论,白板展现。
4、提问: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通过适才的观看、演示、讨论,咱们发觉了把一个不规则图形的一部份边长平移后就能够够转化为咱们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可见平移、转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式.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用这些方式一同来研究巧算周长.(板书课题)二、学习探讨一、出示题目:如何求出咱们参观线路的长度?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二、试探、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白板展现)3、教师演示。
4、小结。
如何求出楼梯防滑毯的长度?小组合作,白板展现大伙儿踊跃开动脑筋,通过观看,发觉问题,利用了平移和转化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大伙儿的熟悉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四、课堂训练一、小乔同窗用5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组合图形,求出那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大伙儿能从不同的角度试探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答的进程中你以为哪一种方式适合你,你就选用那中方式.二、如图:这是咱们3人的两种旅行线路图,请大伙儿认真观看,你以为这两种线路的长度一样吗?五、课外拓展右图是由10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每一个小正方形的极点恰好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且边彼此平行,求那个图形的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活动巧算周长教学
设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巧算周长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平潭街小学
高振国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熟练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假设、猜想、验证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课
1、黑板上显示的是什么图形
2、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怎样可以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3、出示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
(电脑演示剪出一个不规则图形)
提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吗
学生小组讨论,白板展示。
4、提问: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通过刚才的观察、演示、讨论,我们发现了把一个不规则图形的一部分边长平移后就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可见平移、转化也
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一同来研究巧算周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探究
1、出示题目:
如何求出我们观光路线的长度
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2、思考、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白板展示)
3、教师演示。
4、小结。
如何求出楼梯防滑毯的长度
小组合作,白板展示
大家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使用了平移和转化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大家的认识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课堂训练
1、小乔同学用5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组合图形,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
.在解答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方法适合你,你就选用那中方法.
2、如图:这是我们3人的两种旅游路线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认为这两种路线的长度一样吗?
五、课外拓展
右图是由10个边长为4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恰好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且边相互平行,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课后利用老师制作好的微课进行习题的讲解)
板书设计
巧算周长
平移
长(正)方形
不规则图形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