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的悲剧性

合集下载

水浒传英雄们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的反思

水浒传英雄们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的反思

水浒传英雄们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的反思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它以讲述宋朝末年义军起义和英雄们的英勇事迹为主线,揭示了当时社会黑暗和不公的真相。

在这个故事中,英雄们的悲剧命运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先,水浒传中英雄们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官僚集团垄断了资源和权力,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在水浒传中,大多数英雄都是因为被迫落草为寇,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他们本是正直善良的人,但是社会的不公正使他们不得不走向反抗和反抗的道路,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其次,水浒传中英雄们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人性的悲剧。

在水浒传中,有许多英雄都是有着高尚品质和正直心灵的人,在面对社会的不公和自身的困境时,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利益,不得不选择犯罪。

这些英雄在犯下罪行之后深感内疚和后悔,但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捆绑,最终走上了不归路,不得不接受悲剧的命运。

水浒传通过英雄们的悲剧命运,给人们带来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部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一面,呼吁社会改良和公平正义。

它提醒人们不应该成为社会不公的牺牲品,应该积极与不公正进行斗争,追求真正的正义和公平。

同时,水浒传也告诫人们,人性是复杂的,面对社会的压力和逼迫,人们可能失去原本的善良和正直,不得不选择犯罪。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避免让人们走上不归路。

最后,水浒传也在悲剧中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困境和弊端。

在那个时代,社会的等级观念非常严重,强权和剥削成为社会的主题。

而在水浒传中,英雄们的悲剧命运其实是对当时社会困境的一种隐喻。

他们代表了平民百姓,在不公平和压迫下,不得不追求正义和自由。

通过这些英雄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社会制度和观念对每个人的束缚和限制,为人们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封闭和黑暗。

总之,水浒传英雄们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的反思紧密相连。

通过英雄们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黑暗面,呼吁社会的进步和改良。

水浒传中的悲剧命运

水浒传中的悲剧命运

水浒传中的悲剧命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山东潘家口起义和梁山泊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武艺高强、善战的好汉们的英雄事迹。

然而,在这个充满英雄气概和血腥冲突的故事中,也有着许多悲剧性的命运。

本文将以几位重要角色的命运为例,探讨水浒传中的悲剧命运。

一、林冲的命运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人物之一。

他原本是个正直善良的人,但因为被冤枉,被迫参加了梁山泊起义。

梁山泊的劫富济贫的行为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从一个官员变成了好汉。

然而,他却终究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在梁山泊的日子里,林冲受尽了无数的苦难,最终因为不愿降伏而被宋江所杀。

林冲的命运道出了人性的悲剧,他身不由己地陷入了无法逆转的命运漩涡。

二、宋江的命运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的主角之一,他的命运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

在宋江的人生经历中,他曾是一个忠诚的将领,但却因为一次误杀好友的事件而被迫离开原本的生活。

他加入帮会梁山泊后,成为了一个有统帅才能的领导者,但越来越迷失了自我。

最终,宋江在与梁山好汉的冲突中被俘,成为了冷血无情的人物。

宋江的命运悲剧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的经历和环境如何塑造了他的命运。

三、李逵的命运李逵是水浒传中最为众所周知的悲剧人物之一。

他原本是个心地善良,侠义感爆棚的人,但却因为一次误杀而被梁山泊逼迫加入。

李逵的命运在加入梁山泊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逐渐被斗志冲昏头脑,成为了一个狂暴无法无天的人物。

最终,他因为篡改梁山泊规则而被宋江所杀。

李逵的命运悲剧再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如何影响了他的命运。

四、吴用的命运吴用是水浒传中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的命运同样备受瞩目。

吴用原本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梁山泊的成立离不开他的智谋。

然而,吴用在梁山泊的时候也曾陷入过困境。

他曾因一时疏忽而被宋江关进僧房,可见他的命运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但吴用并没有沉沦于悲剧之中,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智,最终帮助宋江解决了无数难题,并成功地摆脱了悲剧的命运。

水浒传中的悲剧命运与红颜祸水

水浒传中的悲剧命运与红颜祸水

水浒传中的悲剧命运与红颜祸水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民间英雄”的史诗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悲剧命运和红颜祸水的形象。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水浒传中的人物命运和红颜祸水的象征意义。

水浒传中的悲剧命运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之一。

故事中的英雄们多是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他们或因冤屈,或因贫穷,或因不得已而投身反抗统治者的行列。

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往往是悲惨的。

比如,宋江原本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但因为被冤枉而被迫上梁山,最终却被迫与朝廷决裂,最终被朝廷所杀。

又如,李逵本是一个勇猛的好汉,但因为性格粗暴,最终与宋江产生矛盾,最终被宋江杀害。

这些悲剧命运的发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无奈。

而红颜祸水则是水浒传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红颜祸水一词起源于古代文学,用来形容美女所带来的祸害。

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是一个典型的红颜祸水形象。

她美丽聪明,但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最终导致了自己和他人的悲剧。

比如,她与武松通奸,导致了武松杀嫂的悲剧;她与西门庆勾结,导致了悲剧命运的发生。

潘金莲的形象象征着邪恶和破坏力量,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除了悲剧命运和红颜祸水,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其他有关传统文化的元素。

比如,书中对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的强调,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等。

这些元素使得水浒传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悲剧命运和红颜祸水是这部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无奈,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通过对水浒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

水浒传英雄的悲剧与读后感

水浒传英雄的悲剧与读后感

水浒传英雄的悲剧与读后感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脍炙人口的名著,讲述了一群英雄豪杰聚集在梁山泊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见证了许多英雄的悲剧命运,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本文将探讨水浒传中英雄们的悲剧命运以及我个人的读后感。

首先,水浒传中的英雄们所经历的悲剧命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被压迫、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普通人,他们因为正义感和憎恶腐败而起义,但最终却被迫选择帮助太后平定梁山泊,还是被迫离开自己热爱的江湖。

以林冲为例,他是一个义薄云天、勇猛无敌的英雄,但他最终却被迫离开江湖,回归平凡生活。

林冲的命运让我们感受到悲剧的无奈。

类似的悲剧命运还有宋江、李逵等许多英雄。

他们原本是抱着报效国家、维护正义的理想而起义的,但最终却因为官府的压力和诱惑而被迫选择背叛自己的理想,走上了不归路。

水浒传英雄的悲剧命运让我深思。

人生就像一场戏,我们常常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悲剧。

有时候,我们坚守初心,却因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实现理想;有时候,我们被迫去迎合社会的要求,放弃内心的声音。

然而,正是这些悲剧命运塑造了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使他们更加生动和真实。

读完水浒传后,我对英雄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曾经我认为英雄就是勇猛善战、百折不挠的人,但水浒传告诉我,英雄也是会受到命运摧残的。

他们虽然英勇无敌,但他们的背后也有许多无法挥之不去的悲伤与遗憾。

正是这些悲剧命运让他们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水浒传中英雄的悲剧命运与我们的现实社会有着相似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许多本该追求理想和义正辞严的英雄,却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放弃自己的梦想,选择了墨守成规甚至背离初心。

这让我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人性本善”,在现实中,英雄们的悲剧命运露出的就是人性的复杂与无奈。

通过阅读水浒传,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思考和启示。

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悲剧命运的摧残,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选择应对,如何保持初心。

无论是在抗争逆境中,还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轻易被外界因素左右。

水浒传英雄的悲剧

水浒传英雄的悲剧

水浒传英雄的悲剧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作。

它以描绘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为背景,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悲剧。

这些英雄们在为正义而战的同时,也饱受着命运的折磨和压迫,他们的悲剧命运提醒着我们有关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在水浒传中,许多英雄形象都具有悲剧色彩。

李逵是其中之一。

他是一个身高力壮的大汉,勇猛无敌。

然而,他却因为与恶势力作斗争而被迫流亡起义。

尽管他追求正义,但命运对他并不公平。

他的家人被迫离开故土,他自己被逼入绝境,最终无奈地投靠了好汉梁山泊。

他的悲剧命运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无奈。

另一个悲剧英雄是卢俊义。

他本是武艺高强的将领,官至军校。

然而,由于操守过高,拒绝与贪官污吏勾结,他被贬职为普通百姓。

尽管卢俊义具备领导才能,但他却深陷在偏安一隅的窘境中。

他的悲剧命运无疑是社会道德沦丧的写照,也是正直人面对腐败现象的痛苦。

宋江是水浒传的主角之一,也是一个悲剧英雄。

他原本是一个忠诚正直的将领,但因为被陷害而被迫投靠梁山泊。

尽管宋江在梁山泊组织了一支强大的义军,但他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却不断受到考验。

他在与梁山泊成员的相处中也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挣扎。

最终,他被迫将自己的信念与正义抛弃,成为朝廷的帮凶。

宋江的悲剧命运警示着在一个腐败的社会里保持纯洁是多么困难,使得我们对当代的道德问题产生深思。

除了这些个体英雄的悲剧命运外,整个故事情节也充满了悲剧意味。

在这个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原本寄予希望的梁山泊却最终变成了权力争夺的阵地,英雄们的理想最终被背叛和摧毁。

他们逐渐失去了初心与正义,最终成为朝廷的帮凶。

整个故事暗示着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黑暗,使得读者深思英雄与悲剧之间的关系。

水浒传英雄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更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它以丰富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剧。

这些英雄们在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同时,也因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而遭受悲剧命运的折磨。

水浒传英雄豪杰的忠义与悲剧命运的深层解读

水浒传英雄豪杰的忠义与悲剧命运的深层解读

水浒传英雄豪杰的忠义与悲剧命运的深层解读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通过描绘一群英雄豪杰的忠义与悲剧命运,这部小说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人性。

在水浒传的世界中,忠义之道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并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然而,这些英雄豪杰们在忠义的追求中,却遭遇了悲剧的命运,这究竟是何原因呢?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多以义气为重。

他们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文有武,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忠义的坚守和追求。

他们宁可背井离乡、忍受流离失所,也不愿屈从于邪恶势力。

他们有雷横的雄赳赳、气昂昂,也有杨志的刚正不阿。

他们舍家舍业,舍生忘死,宁可英勇奋战,也不肯屈服。

这种忠义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群体关系上,也体现在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冲突中。

他们英勇无畏地与权势与腐败抗争,他们代表着受压迫者的利益,是人民的希望和信仰。

忠义的力量让他们成为一个个坚强的个体,为民除害。

然而,水浒传也深刻地展示了英雄豪杰们悲剧命运的另一面。

忠义的追求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他们的悲剧结局。

忠义的理念在封建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下渐行渐远,英雄豪杰们苦苦追求的忠义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回报。

他们无法从反抗与抗争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反而遭遇了家园的毁灭和亲人的丧失。

这些英雄豪杰最终都被迫逃亡,或者惨死沙场。

他们的忠义与悲剧命运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使人们不禁思考,忠义是否值得追求?正如小说中的描写,每个英雄豪杰的悲剧命运并非偶然,而是来自于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和人性的弱点。

他们在追求忠义的道路上,往往陷入矛盾的两难境地。

他们要和正义与邪恶作斗争,但却不得不面对世俗与权力的妥协。

这种矛盾使他们在忠义与私欲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英雄们或忠诚于亲友,或成为权势的奴隶,他们的命运既是对忠义的追求的悲剧,也是封建制度以及人性弱点的缩影。

其实,小说所描绘的忠义和悲剧并不仅仅停留在水浒传这个世界之中,它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

水浒传中的悲剧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水浒传中的悲剧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水浒传中的悲剧结局让人唏嘘不已《水浒传》中的悲剧结局让人唏嘘不已《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北方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这部小说以梁山好汉的抗争和命运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悲喜交加的命运。

然而,尽管小说中有诸多喜剧元素,但其中的悲剧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

小说中的人物多种多样,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悲剧。

宋江作为主角,尽管他是一个英雄,但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最终走上了血腥的道路。

他原本是一个忠诚的宋朝将领,但却因为被冤屈而投奔梁山,成为了一名山寨首领。

虽然梁山好汉是义薄云天、忠诚不二,但他们无法摆脱权力的诱惑和腐败的引诱,最终走向了覆灭的命运。

悲剧的结局在于,尽管宋江和梁山好汉最初是为了正义而起义,但随着他们不断发展壮大,他们渐渐成为了治安的威胁,引来了朝廷的镇压。

最终,宋江等人在征战中遭到失败,被迫接受朝廷的招安。

这个结局令人遗憾,因为无论是善意还是邪恶,他们的命运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

小说中的另一个悲剧人物是林冲,他是梁山好汉中的猛将,有着无比的勇武和智谋。

然而,他最终却死于妻子潘金莲的背叛。

这个情节让人心碎,因为林冲之所以最终堕落,是因为他为了守护家庭和爱情,被迫违背自己的原则和良知。

潘金莲的出卖彻底摧毁了林冲的信任和尊严,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不得善终。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悲剧性的命运。

比如,李逵和戴宗,他们都是为了正义和忠诚而奋斗,却最终被背叛和迫害。

这些命运的悲剧,让人无法不感到唏嘘和悲伤。

《水浒传》中的悲剧结局并非偶然,而是对封建社会黑暗和悲哀的真实揭示。

梁山好汉们的命运被束缚在封建的体制中,他们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最终走向了悲剧。

这种悲剧结局不仅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困境,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无常性。

总之,尽管《水浒传》中有不少喜剧元素,但其中的悲剧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主要人物的命运多是悲剧性的,他们即使努力追求正义,也难逃命运的安排。

《水浒传》悲剧性结局引发的思考

《水浒传》悲剧性结局引发的思考

《水浒传》悲剧性结局引发的思考作者:李鹏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02期摘要:《水浒传》作为一部悲剧性作品,其悲剧性结局令人惋惜,发人深思。

本文主要围绕导致悲剧性结局的“招安”这一重要事件,着重分析导致“招安”的原因,即内部环境。

关键词:水浒;招安;环境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207-01《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现实主义巨著,在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水浒传》以历史和传说中的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故事为基本素材,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创作,描写了一场农民起义由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源于高俅发迹,残害忠良,于是各路英雄纷纷揭竿而起,造反于水泊梁山,多次打败以高俅、蔡京为代表的朝廷恶势力的进剿,而后接受招安,征辽、平田虎、战王庆、擒方腊。

最后,梁山好汉为奸臣所害,魂聚蓼儿洼。

这部小说中具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地方。

在此,笔者仅就其中“招安”的内部原因做一些分析与探讨。

一、妥协柔弱的宋江宋江原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一个封建政权中的刀笔小吏。

它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自幼学儒”、“曾攻经史”,脑子里有不少“忠君孝亲”、“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剥削阶级的思想。

他幻想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本领,能够仕途通达,步步高升,从而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但由于当时权奸当道,官场黑暗,当权者任人唯亲,因此,他虽然“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也只能长期做一名小吏,“虽有忠心,不能进步。

”于是,他开始结交江湖好汉,另觅新径。

当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案发,他主动、勇敢担着“血海似的干系”,给他们通风报信,表现了一个江湖好汉的本色。

然而他并非有意支持晁盖等人造反。

所以后来当他听说晁盖等人上了梁山并且擒何涛、俘黄安,把官兵打得落花流水,便以为这是犯了“弥天大罪”,干了“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浒传》的悲剧底蕴《水浒传》是我国一部优秀的英雄传奇,它将宋末的一场农民起义描绘的波澜壮阔,一波三折。

清代学者金圣叹对《水浒传》极为推崇,认为“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若《史记》妙处,《水浒》已是件件有。

”[1]然而金圣叹先生认为《水浒传》后半部分不足取,便斩去《水浒传》“大聚义”之后的部分,只保留前七十回精彩的部分。

他认为《水浒传》的主旨是“官逼民反”,用武力反抗官府。

后来金圣叹版本的《水浒传》流行了近三百年,一时人们以为《水浒传》只有七十回。

但完整的《水浒》并不止于“大聚义”,作者没有停笔于梁山好汉们排定座次,而是继续写下去,写出了梁山起义的失败。

全本《水浒传》描述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小说以宋江为的中心人物,通过宋江悲剧的一生,以及林冲、鲁智深、武松等被逼上梁山的过程,表现出身下层的忠义之士,想替天行道而不能替天行道的悲剧.”[2]这种悲剧自宋公明谋求招安开始,并逐渐加浓,到了征方腊时,随着水浒英雄们的或死、或伤、或坐化、或归隐,这种悲剧情绪就弥漫开来,让人不忍卒读。

《水浒传》的悲剧尽管只是到末尾才让人深有感触,但是只要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开始及情节演化、行文过程中作者已将这种悲情打入其中,埋下伏笔。

那么,这些悲剧的落点在何处?这种令人扼腕叹息,掩卷长叹的结局其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从形式上、情感上处理这种悲剧的呢?以下我将对这些问题做详细的分析。

一《水浒传》是一部人物命运的悲剧,无论是中下层官吏还是平民均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生性醇厚,乐于助人,与世无争。

他有着舒适的家庭,但高衙内看上了林夫人,为霸占林娘子,高俅连同高衙内设计了卖刀——买刀——献刀之计,给林冲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打为囚犯刺配沧州。

即便如此,他仍苟且偷安,委曲求全,在野猪林,鲁智深救了林冲之后要杀欲谋害他的董超、薛霸两个差人,林冲却加阻止,从这里可以看出林中性格的复杂性。

后来如果不是“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也不会“风雪山神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才手刃仇人,辗转投奔梁山落草为寇。

可见林冲的反抗并非是起初就出于自愿的,只不过是没路可走而已,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官吏,一步步沦为草寇,不可谓不是悲剧。

[3]杨志为人耿直,赤胆忠心,他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4]( 第十二回)应该说他最初也是满怀抱负。

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

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

岂料之后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

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

可是“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这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

而且太过小心时,脑筋就死板了,所以丢掉了生辰纲,自己的幻想也最终幻灭,不得不上梁山落草。

忠良之后却要去做贼寇,这是何等的悲哀。

再看宋江,他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之称,是个地道的老好人。

宋公明是小说中的第一主人公,他是“忠义”的化身。

身为郓城县押司,他能“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第三十二回)结交天下豪杰,但又有忠君孝亲,安于现状的习性。

他的最大愿望,即便在逼上梁山后仍是“博得个封妻荫子,之后青史上留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5](第十二回)。

即使是这样,宋江仍受害,先是阎婆惜发现他通梁山晁盖的文书,并以此相要挟,他气愤之下杀了阎婆惜辗转避难就是不愿投奔“梁山”,不想“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义的人。

”[6](第三十六回)。

直到浔阳楼上题反诗,江州劫法场时他再也无法“忠孝”了,于是他表示“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投托哥哥去”(第四十一回)。

官吏尚且如此,更别说生活在下层的平民百姓了!行者武松自幼父母双亡,穷困潦倒,由武大抚养成人,相依为命。

武松因误伤了人投奔柴大官人,后得知哥哥去了阳谷县便去找寻哥哥武大,在景阳冈打虎之后成了英雄,做了阳谷县都头。

这时的哥哥也有了妻室—-潘金莲,武松以为可以这样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谁知潘金莲红杏出墙,和西门庆勾搭成奸。

在通奸之事被武大郎发觉之后,西门庆先是将武大殴打成重伤,后又伙同王婆、潘金莲将武大毒死。

武松告状不成一气之下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落了官司刺配孟州。

在孟州他受施恩的礼遇,帮“金眼雕”施恩“醉打蒋门神”,后被蒋门神、张团练、张督监设计加害,武松死里逃生,杀了孟州那些害他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做了盗贼。

赤发鬼刘唐“自幼飘荡江湖”(第十三回),智多星吴用是个穷“教书匠”,“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石碣村打渔的,那黑旋风李逵自不必说,除却一个无用的哥哥李达,就只有一个瞎眼老娘和两把板斧,别无他有。

他们被生活所迫,遭受上自官吏,下至乡里恶霸的欺压。

被逼无奈铤而走险,操械为盗,终上梁山。

当时社会上自官吏,下至平民,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只求安身立命,明哲保身,尚不可得,当时的社会之黑暗,官场之腐败可见一斑。

此外,《水浒传》还描写了起义事业的悲剧。

上梁山之人或是不满社会主动投奔上梁山,或是被逼无奈落草梁山。

这些人尽管目的不同,身份各异,但是却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且不说宋江领导梁山好汉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煊赫天下,单是“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第三十九回),就足以大振声威。

梁山完全有实力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却偏偏要谋求招安,令人嗟叹!起义自宋江谋求招安便已注定其悲惨结局,在招安之始,便有三五千人散去,在招安过程中,宋江等人屡受排挤,不受重用,可谓忍气吞声。

如果说征辽国是万幸的话,那么平方腊就是梁山事业的终结。

在定方腊的过程中,除却一些留在京师的手艺人,其余追随宋江的兄弟,在每次大战中都要损失一二,非死即伤,方腊已定,昔日“去时三十六,回来十八双”的弟兄们十去七八,余下之人要么选择功成身退,要么不愿领赏,情愿做平民,剩下做官的大多不得善终!宋江、卢俊义被赐毒酒身死,李逵被宋江毒死,吴用、花荣感于宋江的恩义在宋江墓前自缢而亡。

昔日轰轰烈烈、蒸蒸日上的梁山事业,结果支离破碎,绿林豪杰,最终落的个如此凄惨的的下场,令人扼腕。

而如日中天的梁山起义事业,也终因主要头领的相继死去而烟消云散。

二《水浒传》的悲剧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个人的和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

宋江的愚忠和梁山义士的愚义是个人方面的原因,其悲剧的产生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这样,从手握朝纲的的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到称霸一方的江州知府蔡九、大名府留守梁世杰、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高唐州知府高廉,直到横行乡里的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祝朝奉,乃至陆谦、富安、董超、薛霸等爪牙走狗,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不反抗就没有别的出路。

于是一批忠义之士不得不“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7](第三十七回)。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解释了“奸逼民反”的道理,是很有意义的。

书的开头写的是高俅遭际端王,他因善于踢球而得到皇帝的宠信,从一个市井无赖遽升为殿帅府太尉,于是就依势逞强,无恶不作。

端王当了皇帝,高俅因而做得殿帅府太尉。

端王和高俅都是浮浪子弟,当了皇帝,当了太尉,天下怎能不乱。

金圣叹认为“未写百八人,先写高俅,乱自上做也。

”忠义之士不在朝野,在朝野的却是一群浮浪子弟,奸佞之人,朝廷如何不乌烟瘴气,是非不分?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官场如此,民间又何尝不是这样!鲁智深因不满郑屠欺霸良女而三拳打死镇关西;武松因看不惯蒋忠霸占施恩的快活林而醉打蒋门神;杨志因气不过泼皮牛二的蛮横无理而失手将其杀死;宋江因愤慨阎婆惜吃里扒外出言相要而将其手刃,其余上梁山之人大多如此,不在话下。

社会风气日下,官场贤能被疏,民间男盗女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走投无路或是无法生计的人聚集到一起,共谋梁山大业,也是必然了。

就是这种情势造就了梁山,而成就梁山“功名”的正是这样可悲的社会现实!作者在这里是要强调的乃是这样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在干城心腹”,而反倒“在水浒”。

“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的现实,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

“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

”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致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8]悖谬可悲的社会现实造就了梁山,那引发梁山大业灰飞烟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通过对梁山人物组成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梁山群体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群体,有官吏如宋江、林冲、杨志、杨雄,有贵族地主象卢俊义、柴进,他们因情势所逼不得以落草,将梁山作为临时的避难所,仍然幻想等朝廷大赦天下或是招安; 诸如徐宁、黄信、卢员外等人,他们是被梁山看上,被梁山用各种手段逼得无法安身才上梁山的,他们也不是地道的革命者;平民如阮氏兄弟、李逵、武松等,他们大都是主动上梁山的,有着很强的革命性;另有教书匠吴用,道士公孙胜;艺人乐和、萧让、金大坚等;甚至还有鸡鸣狗盗之辈如白胜、时迁等,不一而足。

这些人良莠不齐,或是情势所逼,不情愿而来,或是主动反上梁山只求快活,人心不齐,层次不一,难有作为。

尽管梁山英雄都有中国传统侠士的忠义,并且以忠义之名齐聚在宋江周围,但他们缺乏也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认真地想过革命的前途,想到的是推翻朝廷,让宋江坐上皇上的宝座,自己坐上大将军(李逵的想法)充当改朝换代的工具,抑或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称分金银,成套换衣服”“岂不快活”的纯粹强盗式的花天酒地的生活。

他们的统领宋江,又一心谋求招安,并不真心反抗,只求博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这些因素使梁山事业无可避免的都会以失败告终。

《水浒传》的悲剧始于招安,在于招安之后的人心相背,昔日情同手足的英雄,相继身死人亡。

在这招安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宋公明,“黑”宋江是书中极力塑造的一个“全忠全孝”的人物。

他“自幼曾攻经史”“学吏出身”(第三十六回),为人行为处事讲求“忠孝节义”,人称“孝义黑三郎”。

他深受儒家“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影响,为了尽孝,他在杀“惜”之后辗转逃亡的过程中,听说父亲病亡,不顾一切赶回,最终被抓,发为配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