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思路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探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探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探析【摘要】生活与教育是同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这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要想让语文走进生活,就必须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互结合,贴近生活,靠近生活。

贴近生活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教材所选课文涉及古今中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与此相适应,教学必须走进生活。

教师应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说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也就是说,无论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是德育的渗透,我们都必须融入生活,贴近生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潮流。

对提高国民素质、创新能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当前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

”这一观点说明只有与社会生活联系,才能把无穷的语文资源开掘出来,学生学习语文才有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够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用于现实生活,才能切实体会到语文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常常探索如何将语文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经过钻研探索,得出了以下经验。

1. 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①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

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

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体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体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体现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和家长的关注。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更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涉及到文学、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教师们也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其中生活化教学便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的体现。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体现在于内容的生动形象。

在教学中,教师们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将丰富的生活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感受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体现在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厌学情绪。

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

在教学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剧情演示、古装齐舞等形式进行生动展现,让学生在感受古人的情感的同时增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体现在于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把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更多的共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在教学古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增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共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体现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品格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去体味文学作品中的人生哲理、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修养。

在教学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理解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感悟其中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引导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富有情感、有品位的良好品质。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是指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下面我将探讨几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具有生活情景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和运用语文知识。

在学习叙事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叙事文,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引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

二、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给学生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一些任务,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经历的文章、做一个关于古诗词的展板等。

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将学习过程变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文知识的游戏,如进行诗词接龙、成语接龙等,通过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四、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采访写作、文学阅读活动等,通过实践中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多种媒体和技术手段,对语文知识进行呈现和传达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视频等方式,丰富语文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更直观地展示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探究不仅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摘要:教学生活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教学更应向社会延伸,打造生活化课堂,增强教学效果。

在阐述分析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原则及意义的基础之上,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涵义运用原则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这里的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对语文教学的维度、内容和学习主体进行重新认识,关键就在于将社会生活的“大语文”素材融入到教学中来,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1.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涵义及运用原则1.1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涵义[2]新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从“生活化”的角度优化设计教学,立足现行教材与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可能生活,将生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在建构生活情境中还原生活,运用各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获得对语文的持久实际运用能力。

1.2教学生活化的运用原则[3]语文教学现状是长期高耗低效,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如下现象与问题:一是没有辩证全面地理解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二是忽视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习惯对于语文学习的中介作用,教是为了不教;三是机械理解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中的“序”,用知识的“序”替代能力的“序”;四是片面追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即新奇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分析,提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教学设计和实践运用中的几个基本原则:1.2.1有效性原则即教学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及操作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及操作
让 学 生把 文章 同课 外 多 彩 的生 活 等 同起 来 呢 ? 文课 语 不光 是 让 学 生 学 习 了语 言 文 字 , 要 让 学 生 受 到 美 的 也
那我们该如何去找这个点? 首 先 。 找 衔接 点 。 要 教 师 深 钻 教 材 , 对 每 篇 善 这 针
课 文 的 特 色 。 出 它 与 学 生 生 活 衔 接 的 内容 , 个 内 找 这
外文章 , 至于 其 余 的课 堂 教 学 依 然 老 一套 。且 美 其 名 日 , 举 三 得 , 开 阔 了学 生 视 野 , 应 付 了 上 级 检 一 既 又 查 , 省 时 省 事 。 殊不 知 , 靠 每 堂 一 篇 的课 外 文 章 还 可 依 来 完 成 课 堂 内外 的沟 通 , 然 是 荒 唐 的 。这 种 作 法 无 显 法 真 正 完 成 课 内与 课 外 的衔 接 , 而 只是 生 硬 的 拼 凑 。 语 文 源 于生 活 , 并 不 等 于 生 活 , 但 它有 其 自身 的 规 律 ,
开 展 综 合 性 学 习 活 动 , 宽 学 生 的学 习空 间 。 这 实 际 拓 ” 上 就 是 要 求 我 们 的 教 学 必 须 把 课 内与 课 外 衔 接 起 来 , 怎 样 在 常 规课 中 实 现课 内 衔 接 . 生 活走 进 我 们 的 课 让 堂 呢 。 有 老 师 如是 做 : 节 课 留 五 到 十分 钟念 一 篇 课 每
【 关
初 语 教 新 键 词 】 生活 化 ; 中 ; 文 ; 学 ; 课标
2 1 版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说 : 语 文 课 程 是 实 践 性 的 0 1 “
它 的运 用 有 种 种 方 法 。 把 这 些 抽 象 的 东 西 还 原 于 生 要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初 中语文课堂教学 的生活化
口 南 宁市第十四中学 王 刚
“ 文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 的 内涵 , 语 是
的先决条件。
二 、 学 内容 的生 活 化 教
西 ,如 面对命运 的刁难 ,面对人生的挑
指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 、学 生生活 相结合 ,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 参与 、 于参 与的生活过程 。 乐 它包 括三层 意义 :1 教学 目标的生 活化 , () 即教学 目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 过分 关注学科 的知识技能训练 ,忽视 了学生 作为学习 主体 的学 习态度 、 情感 和价 值观的培养 。 陶行知先生说 :为生活而教育。” “ 教育的 最根本 目的就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 的人。因此 , 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首
先 必 须 有 明确 的 生 活 化 的 教 学 目标 。新 性 , 对课
程进行适 当的补充拓展 ,以使 教材 内容
更适合学生 的实 际。这就为我们从 生活 中去寻找语文课程资源 ,实现教学 内容 生活化提供 了一个很好 的舞 台。生 活中 处处有 语文 ,所 以语 文界提 出了 “ 大语
文 ” 观念 , 为生活有 多广 阔 , 文就 的 认 语
体验的纽 带 , 从而实现教学 的生 活化 。 从 目前 的人教版语 文教科 书 的编写来 看 ,
其中很多内容确实是与学生生活非 常贴
活动是学生乐于 参与 、主动参与 的生 活 过程 。 教学生活化 的主体是学生 , 要关 注 学生的需要 , 使学生既能学 到知识 , 能 又
主动发展多方面素质。
标 不 仅是 知识 技 能 ,更 重要 的 是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的愿 望 能力 ,以及 适 应 未 来 生 活

关于初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关于初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关于初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生活化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而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把现实的生活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大背景,充分地激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主体实现和参与的欲望,让语文的学习内容变成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只有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到充满活力和生命的知识,情操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陶冶。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很好的适应生活需要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将初中语文的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一、语文教材的生活化语文教材是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重要凭证,以往的语文教材只是单一的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体系和框架,所以,要让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就要将语文教材生活化。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模式,在参考教材进行备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如何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尽可能地让教材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让语文教材向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九年级上册中安排在第二单元的三篇文章,无论是《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雨果对伏尔泰的称赞、《傅雷家书》中作者和音乐家傅聪在艺术上的交流,还是《致女儿的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对自己女儿爱情上的启蒙,它们或是洋溢着澎湃的激情,或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不仅能触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还会启发学生在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方面上的思考。

二、语文课堂的生活化语文课堂的生活化,就是要把语文教学用更加生动、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认可、理解和消化。

1.巧妙的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假如说在课堂的开始,我们就有一个合理的安排,那么就会提衔整个课堂教学,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此外,课堂导入的方式和内容也要生活化,既不偏离主题,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别致新颖。

例如,在教授《致女儿的信》时做了这样的导入:正值十四五岁花一样年纪的同学们,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见所谓的“爱情”,你们是怎么理解“她”的呢?莎士比亚是一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但是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爱情,她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她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成长的?一个和你们年纪相仿的女孩,就问了她父亲一个这样的问题,而她的父亲在给他的一封信中给了她回答,你们想知道答案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封信把!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案例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案例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案例设计第一篇范文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设计,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案例背景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同时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

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生活化的案例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探究语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案例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案例内容1.教学主题:以“家乡”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3.教学内容:文学作品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

四、案例实施1.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民俗风情、历史传说、名人故事等资料,为课堂活动做好铺垫。

2.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家乡的传说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3.课堂活动:a.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乡的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等资料。

b.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家乡特色作品,如绘画、摄影、手工艺等。

c.语文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家乡的美好。

4.课后延伸: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家乡的实际,编写一篇介绍家乡的短文。

五、案例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的创作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以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案例总结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设计,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思路
摘要:生活本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

把学生的
生活引入到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生活
中有活生生的语文存在,培养学生“留心处处皆语文”的意识,生活就成了语文学
习的乐园。

关键词:生活语文语文教学思路
一、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导入
比如,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世外桃源”的故事,让学生从头脑中感知“世外桃源”的美感,再导入新课,就会让学生急切地了解课文中“桃花源”的样子,就会积极认真地开始新的学习。

在教学《口技》一文时,如果教师自己有这方面的才能,就可以当场表演,让学生感受到口技的神奇;如果教师没有
这方面的才能,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电视上截取下来的录像让学生观看,这样
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课文是描写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的,还有一些是
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描写,教师在进行课文学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地观
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

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能更好地理
解课文内容,强化了文字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

比如,在学习老
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去讲述你眼中的冬天是个什么样子,讲述寒假的天气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课文中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
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

在学习课文《绿色蝈蝈》的时候,
可以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种最熟悉的或者是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再
让学生轮流讲解生活中对蝈蝈的认识,在学习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三、角色体验再现生活
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认识。

教师要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
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
兴趣和情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

1.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

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也更
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2.设计当“小画家”。

学生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将语文还原为画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
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

3.课堂表演。

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从而使学
生加深认识。

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
趣味性。

四、有效开展语文活动,开阔视野
教科书不是语文教学唯一的内容,只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语文的教学
资源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丰富的校园活动、绚丽的大自然以及多变的社会等,都是语文的学习课堂。

教师就要利用这些生活化的语文资源,有效开展多种形式
的语文活动。

可见,语文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多种形式的
语文活动中,能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对生活和社
会的认识,不断拓展他们的视野,充分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
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
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

前段时间我们班的
一个男生便因为一个同学随口叫了他一声“大头”,他就把那位同学的头给打破了。

针对这件事,在语文课上,我给学生念了《读者》上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篇以德
报怨的文章,读罢,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生活谈体会。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应该
学习文中主人公的行为,而且打架的同学也主动进行了自我反省。

我趁此机会教
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要和班上的同学和睦相处。

这种以身边
切实的事例来开导学生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要构成内容,同时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作
为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语文能力。

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语文学习
的重要性,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语文知识处理、分析生活中的事情,为学生们
以后发展夯实基础。

因此,对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是值得教职人员深入
探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艳敏创设情境要“四”化,语文教学质更佳[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3)。

[2]王晓张返璞归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2011,(07)。

[3]郭永勤浅谈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