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合集下载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 1.实物量单位 • 它是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实物单位计量。 • 实物量单位有自然单位,即根据被研究现象的自然状态 计量的一种单位,其特点是它和自然数相对应,表现为 整数。 • 实物量单位也有度量衡单位,即按照国家统一的度量衡 来计量的一种单位。 • 实物量单位还有标准实物量单位,即按一定的折合标准, 折算为标准规格或标准含量的标准实物单位,如将含热 量不同的煤折合为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有复合单位, 即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结合使用来计量的单位,如 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为单位等。 • 用实物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称为实物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
•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 间对比的比值,它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不 同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
比较相对指标 =
甲地区(单位)某指标数值 乙地区(单位)同一指标数值
• 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倍数、系数表示。 • 计算比较相对指标的指标数值可以是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 进行比较有助于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挖掘潜力, 促进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 计算比较相对数应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此外, 比较基数的选择要根据资料的特点及研究目的而 定。
•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分析
–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 中所占的比重。 – 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 据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居民家 庭收支的分析研究,指出:随着家庭收入增 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 出比重越来越小,即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个 定律的系数,称为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四、总量指标的种类
• 1.按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同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 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之和,说明总体本身 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 • 总体标志总量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 量指标。 • —个已经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 一确定的,而总体标志总量却不止一个。 •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以随研究目的而发生变化。
《统计学》第4章总体指标与相对指标

21
• (四)动态相对指标 •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它是同类现象 在不同时间上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其计算 公式为:
报告期指标数值 100% • 动态相对指标(%)= 基期指标数值
• 动态相对指标就是发展速度。
22
• 例:某大学在校生人数1990年10000人, 2000年为15000人,则该校在校生人数 2000年是1990年的150%。 • 即:动态相对指标= 15000 100% 150%
380 100 % 76% 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数= 500
32
(3)当计划任务数是比上期提高或降低百分 之几的形式出现时 • 计划完成程度(%)=
1 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数 100% 1 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数
• 该指标是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降低率、 增长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25
[例3]某城市人口1000000人,零售商店3000个。则: • 该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3000个 3个 / 千人 1000000人
•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千人拥有3个商业网点, 指标数值越大,商业越发达,人民生活越方便, 表示强度越高,这是正指标。
26
• 如果把分子和分母对换,则: 1000000人 • 该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3000个 333人 / 个 •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个商业网点为333 人服务,指标数值越大,需要服务的人数 越多,商业欠发达,即表示强度越低,这 是逆指标。
• 相对指标的概念 把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加 以对比而得到的统计指 标 •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相对比率,相对指标也 通称为相对数。
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
无名 数 系数 或倍 数 成 百分 翻番 数 数或 千分 数
有名 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和 数 分母指标数值计量单位 同时使用的一种表示方 法,主要用于部分强度 相对指标。
• (四)动态相对指标 •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它是同类现象 在不同时间上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其计算 公式为:
报告期指标数值 100% • 动态相对指标(%)= 基期指标数值
• 动态相对指标就是发展速度。
22
• 例:某大学在校生人数1990年10000人, 2000年为15000人,则该校在校生人数 2000年是1990年的150%。 • 即:动态相对指标= 15000 100% 150%
380 100 % 76% 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数= 500
32
(3)当计划任务数是比上期提高或降低百分 之几的形式出现时 • 计划完成程度(%)=
1 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数 100% 1 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数
• 该指标是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降低率、 增长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25
[例3]某城市人口1000000人,零售商店3000个。则: • 该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3000个 3个 / 千人 1000000人
•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千人拥有3个商业网点, 指标数值越大,商业越发达,人民生活越方便, 表示强度越高,这是正指标。
26
• 如果把分子和分母对换,则: 1000000人 • 该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3000个 333人 / 个 •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个商业网点为333 人服务,指标数值越大,需要服务的人数 越多,商业欠发达,即表示强度越低,这 是逆指标。
• 相对指标的概念 把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加 以对比而得到的统计指 标 •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相对比率,相对指标也 通称为相对数。
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
无名 数 系数 或倍 数 成 百分 翻番 数 数或 千分 数
有名 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和 数 分母指标数值计量单位 同时使用的一种表示方 法,主要用于部分强度 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介绍

国内生产总值=各企业总产值之和-各企业中间产品价值 之和
=全社会产品总产值-全社会中间产品价值
返回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收 入法)
收入法: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 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投入或 者是从生产要素使用者花费的成本 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所以也叫成本法或分配法。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 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总量指标表现形式是绝对数,也可表现为 绝对差数。
例如: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30510亿元,财政支出 33510亿元,财政赤字3000亿元。
总量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总量指标的特点 •最基本的综合指标; •统计整理阶段的直接成果; •数字形式为绝对数,数值随着总体范围大小直接相关。
总量指标的作用
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指标; 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实现或达到的总 量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1. 时期指标的三个特点:
(1)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连续不断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间长度成正比 2. 时点指标的特点: (1)不具有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一次性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
按内容分 按时间特性分
总体中数
单 位
标 量标志值 志 的总和
时 期
总
总
指
量
量
标
表现为
时
存量
点
指
标
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划分
(一)标志总量与单位总量指标 1、标志总量指标:
=全社会产品总产值-全社会中间产品价值
返回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收 入法)
收入法: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 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投入或 者是从生产要素使用者花费的成本 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所以也叫成本法或分配法。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 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总量指标表现形式是绝对数,也可表现为 绝对差数。
例如: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30510亿元,财政支出 33510亿元,财政赤字3000亿元。
总量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总量指标的特点 •最基本的综合指标; •统计整理阶段的直接成果; •数字形式为绝对数,数值随着总体范围大小直接相关。
总量指标的作用
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指标; 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实现或达到的总 量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1. 时期指标的三个特点:
(1)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连续不断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间长度成正比 2. 时点指标的特点: (1)不具有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一次性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
按内容分 按时间特性分
总体中数
单 位
标 量标志值 志 的总和
时 期
总
总
指
量
量
标
表现为
时
存量
点
指
标
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划分
(一)标志总量与单位总量指标 1、标志总量指标: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12
第四章
以相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当计划任务以相对数的形式下达时,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就用相对数的形式检查。
实际完成程度(%)
公式:计划完成程度(%) = ————————————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其中:
实际完成程度(%)=
本期实际完成数 ————————
上期实际完成数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 上—本期—期实—计际—划完—任成—务数—数—
148.06 103.89
1、检查各月产量计划完成情况。 (计算结果见上表) 2、检查累计至二月份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情况。 3、简要说明一季度的计划完成情况。
累计至二成 月程 份 1度 2的 2 15 7计 2 10 0 % 划 05完 .5 4% 4 5400
21
作业2小题
第四章
第二节 相对指标(7)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1、概念及基本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Relative number of
fulfilling plan)是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实际完 成数与计划任务数的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 的程度。 基本公式: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
11
第四章
第二节 相对指标(3)
1
作业2小题
第四章
•总量指标的含义、作用和种类 •相对指标的含义、种类和计算 •相对指标的运用
2
第四章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 第一节 总量指标 • 第二节 相对指标 • 第三节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3
第四章
第一节 总量指标(1)
• 一 总量指标的概念p.67
总量指标(Population quantity)是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第四章
以相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当计划任务以相对数的形式下达时,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就用相对数的形式检查。
实际完成程度(%)
公式:计划完成程度(%) = ————————————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其中:
实际完成程度(%)=
本期实际完成数 ————————
上期实际完成数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 上—本期—期实—计际—划完—任成—务数—数—
148.06 103.89
1、检查各月产量计划完成情况。 (计算结果见上表) 2、检查累计至二月份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情况。 3、简要说明一季度的计划完成情况。
累计至二成 月程 份 1度 2的 2 15 7计 2 10 0 % 划 05完 .5 4% 4 5400
21
作业2小题
第四章
第二节 相对指标(7)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1、概念及基本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Relative number of
fulfilling plan)是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实际完 成数与计划任务数的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 的程度。 基本公式: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
11
第四章
第二节 相对指标(3)
1
作业2小题
第四章
•总量指标的含义、作用和种类 •相对指标的含义、种类和计算 •相对指标的运用
2
第四章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 第一节 总量指标 • 第二节 相对指标 • 第三节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3
第四章
第一节 总量指标(1)
• 一 总量指标的概念p.67
总量指标(Population quantity)是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04第四章----总量指标分析与相对指标分析

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 相同点: 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都是用同类指标进行对比的比例关 系。 不同点:二者对比的方法不同 比较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同期同类指标,但属 于并列关系的两个总体; 动态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是同类不同期的指标,但
属于同一个总体。
四、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两个对比指标要有可比性 2.相对指标和相应的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3.根据需要将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4.相对数应当在大数中计算和运用
1.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均国民收入 B.人口密度
C.商品流通费用率 D.人均粮食产量
E.人口自然增长率
2. 时期指标的数值
。
A.可以连续计量
B.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状况的总量
C.相邻两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
D.其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相关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
(六)动态相对指标
1 .概念: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也称作发展速 度或指数,是同类现象某一指标数值在不同时期上 的数量对比,用以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方 向与程度。
2.计算公式:
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指标数值 基期指标数值
100 %
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期。 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 动态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 特点: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
(4)利用结构相对数,有助于分清主次, 确定工作重点。
(三)比例相对指标
1.概念: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指标数值与 另一部分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又称比例相对数。 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2.计算公式:
3.比较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 相同点: 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都是用同类指标进行对比的比例关 系。 不同点:二者对比的方法不同 比较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同期同类指标,但属 于并列关系的两个总体; 动态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是同类不同期的指标,但
属于同一个总体。
四、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两个对比指标要有可比性 2.相对指标和相应的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3.根据需要将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4.相对数应当在大数中计算和运用
1.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均国民收入 B.人口密度
C.商品流通费用率 D.人均粮食产量
E.人口自然增长率
2. 时期指标的数值
。
A.可以连续计量
B.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状况的总量
C.相邻两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
D.其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相关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
(六)动态相对指标
1 .概念: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也称作发展速 度或指数,是同类现象某一指标数值在不同时期上 的数量对比,用以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方 向与程度。
2.计算公式:
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指标数值 基期指标数值
100 %
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期。 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 动态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 特点: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
(4)利用结构相对数,有助于分清主次, 确定工作重点。
(三)比例相对指标
1.概念: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指标数值与 另一部分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又称比例相对数。 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2.计算公式: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

4 - 13
2、时点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所 处状况的总量指标。如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数、商品库存 数、牲畜存栏数、土地面积数等。 时点指标的特点 第一,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是表明现象在某一 时点上的状况,只能按时点所表示的瞬间计数, 若累计相加,所得到的结果包含着大量重复计算, 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也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时点指标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 系。如资产负债表中年末资产总额并不一定大于 月末资产总额。
资金 占用
资金利 润率
500 3000 16.7% 万元 万元 不可比 不可比 可比 5000 万元 40000 12.5% 万元
乙企业
4 - 28
比较两厂经济效益
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无名数 分母 为1 有名数
4 - 29
用倍数、系数、成数、﹪、‰等表示
分母为 1.00
分母 为10
分母 为100
4 - 14
第三,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14
2014-4-23
时 点 指 标
2009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
4 - 15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⑴时期指标连续计数,时点指标间断计数 ⑵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 ⑶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 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关系。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
4-1
第一节
总量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2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用来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 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产值、总人数 、国民生产总值等
第四章 综合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般说来,结构相对指标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一般说来,结构相对指标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第一,结构相对指标可以揭示现象的结构特征, 第一,结构相对指标可以揭示现象的结构特征, 从而认识现象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地位。 从而认识现象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地位。如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男性人口数占全国人 口数的51.63% 51.63%, 口数的51.63%,女性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48.37%。 48.37%。这正反映了人口性别构成的特点是男性人 口占的比重比女性大。 口占的比重比女性大。 第二, 第二,结构相对指标也可以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 情况。例如, 中所列资料, 情况。例如,表3-1中所列资料,就反映了我国近几 年来轻重工业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 年来轻重工业结构比例的变化情况。
【例】 我国2002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 我国2002年的农、 2002年的农 27390.8亿元 其中农业产值14931.5亿元, 亿元, 14931.5亿元 27390.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931.5亿元,林业产值 1033.5亿元 牧业产值8454.6亿元,渔业产值2971.1亿元, 亿元, 8454.6亿元 2971.1亿元 1033.5亿元,牧业产值8454.6亿元,渔业产值2971.1亿元, 求结构相对指标。 求结构相对指标。 渔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
价值单位
以货币作 劳动量单位
总量指标统计的要求
1. 对总量指标的实质,包括其含义、范围 要做严格的确定 2.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 类性 3.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我国从1991年起统一使用以国际单位制 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度,促进实物指 标的准确统计。)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 数 计划执行进度 100% 全期计划任务数
可以分段检查计划 进行的松紧情况。
某汽车企业计划本年度生产汽车100000 台,实际生产情况如下:1月份生产7000台; 2月份生产6000台;三月份生产7500台,问 截止到3月份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
计划执行进度=
20.5%﹤25%
第 一 年 68 第 二 年 83 第 三 年 95 第 四 年 105 第 五 年 第一季 度 29 第二季 度 30 第三季 度 28 第四季 度 30
时间
基建投资额 (亿元))
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68 83 95 105 29 30 28 30 468 114 .5% 410 710
练习: 若上月企业单车成本为800元,本月计划在上个月的基础上每台车成 本降低5%,由于市场钢材价格上涨,本月实际单车成本与上月相比 仅降低了3%,问本月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分析: 什么是百分点? 如何利用百分点分析计划执行情况?
5、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的计算方法
计划期中某一段时间的实际累计数与全期计划数对比,用以表 明计划执行的进度。
2、时点指标: 反映总体现象在某 一时刻所达到的总量。 如年末人口数,商品库 存量…
三.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 1.自然单位:是按照研究现象的自然状况来度量其数量的一种计 量单位。如“人”、“辆”等。
2. 度量衡单位: 是按照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来度量客观事物数量的 一种计量单位。如“公斤”、“千米”等;
È Ö ± Ø (%) 75 25 100
(三)比例相对数
1、概念:同一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的 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 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 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 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 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 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用百分点表示为:超额完成2个百分点。
注意:不能是超额完成1.85个百分点,超 额完成2个百分点(10%-8%)
(3)中长期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计算方法 A:水平法 将计划末期实际完成数与同期计划规定数之比。 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期末年实达水平/计划期末年应达水平 ×100%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计划期月数-实际完成月数)+超额完成计划 数/达标月(季)日均产量-上年同月(季)日均产量 B:累计法 计划期内各年累计实际完成数与同期计划规定的累计数之比。适 用于检查计划期内构成国民财产存量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投 资、住宅建设、开垦耕地等计划完成情况。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期内各年累计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规定的 累计数×100% 提前完成时间=(计划期月数-实际完成月数)+超额完成计划数/ 平均每日计划数
(四)比较相对数 1、概念: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对比的 比值。 2、作用: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异, 发现先进与后进。 3、计算公式:
某一现象指标数值 比较相对指标 100% 同期另一同类现象指标 数值
注意:比较相对数与比例相对数类似,分子与分母 也可以互换。两者的差别为比例相对数是同一总体 的不同部分比较,而比较相对数是同类指标的不同 空间比较。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同学们明确总量指标和相
对指标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 计算方法,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运用的 原则。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难点是相对指标的判断与应用 。 三、授课学时:4学时
者36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
(二)作用 1 说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2 把社会经济现象的绝对差异抽象化,使原来不能直接 对比的统计指标可以进行对比。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百分数% 千分数 ‰ 无名数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成数 倍(系)数 有名数 — 复名数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应用
计划完成相对数——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结构相对数——反映现象的结构和分布
比例相对数——反映现象内部比例关系 比较相对数——评价不同单位的实力、优劣 强度相对数——反映现象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动态相对数——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状况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1、概念:计划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故 又称计划完成程度或计划完成百分数。 2、作用:考核、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进度)。 3、计算方法: (1)计划完成相对数的基本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分子与分母位置不 能互换) 超额完成(或未完成)绝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例题1:某公司计划2000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实际销售收入552万元。 则 计划完成相对数=552/500×100%=110.4% 注意:对于计划数以最低限额提出的反映收益、产出的指标,其计划完 成相对数越大,表示计划完成程度越高;对于对于计划数以最高限额提 出的反映成本、消耗的指标,其计划完成相对数越小,表示计划完成程 度越高。
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88.88/1841.61×100%=4.83% 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826.43 /1841.61×100%=44.87% 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 926.3 /1841.61×100%=50.3%
例题6: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分析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对英国、法国、 德国、比利时等国居民家庭收支的分析研究发现: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 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 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 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 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 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 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 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按总体内容不同 总体总量 标志总量
总 量 指 标 的 种 类
按计量单位不同
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按总体时间状况
总体总量:指总体单位总数。 标志总量:指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如:研究某地区的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职工人数”为总体总 量,“工资总额”为标志总量。
(2)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派生公式: A:产量、产值增长百分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增长%)/ (100%+计划增长%) ×100% B:产品成本降低百分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降低%)/ (100%-计划规定降低 %) ×100% 例题2:某企业2000年规定产值计划比上年增长8%,实际比上年 提高10%,试求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100%+10%)/ (100%+8%) ×100%=101.85% 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实际增长百分数与计划增长百分数之差 来表示计划完成程度。但与上述的含义不同。这种结果说明了实 际比计划多提高(或下降)的百分点,或超额完成几个百分点。
国内生产总值(缩写为GDP),是按市场
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生产法: 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 GDP=固定资本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 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例题3:某市五年计划规定整个计划期间基建投资总额应达 500亿元,实际执行结果如下:
时间 投资额 第1年 140 第5年 第2 第3年 第4年 年 一季 二季 三季 135 70 80 40 22 18 5年合计 525
四季 20
试计算该市五年基建投资计划完成相对数和提前完成计划时 间。 计划完成相对数=525/500×100%=105% 从第一年第一季度至第五年的第三季度投资额之和为505亿 元,比计划数500亿多了5亿元,则: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60-57)+5/(500/365×5)=3个月零 18天。
三、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确定指标含义、计算范围、指标界限。
2、同类实物总量指标才能相加。 3、使用统一计量单位。 4、把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结合起 来使用。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含义、作用和表现形式 (一)含义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也 称为相对数。例如,2012年辽宁省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总量指标又称绝对指标,或简称绝对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 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规模或绝对水平的综合指标。其 表现形式:绝对数和绝对差数。 如: 2014年全国GDP为63.65万亿元,约为美国的60%。 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 393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 。 (二)作用 第一,反映国情、国力和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状况; 第二,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指标。
例题8 :2000年某省两个市有关资料如下:
市名 甲 人口数(万 人) 725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28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人) 3862
乙
比较相对数 (以乙市 为100)
340
213.24
192
145.83ຫໍສະໝຸດ 564768.39
(五)动态相对数 1、概念: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两个
(三)比例相对数 1、概念:同一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 对比的比值。(如:男女性别比例) ,反映总体各 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与比例关系。(同一总体不同部 分比较) 3、计算公式: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注意:比例相对数的分子分母同属一个总体,而且 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 例题7 :某地区2000年工业总产值为5000亿元,其 中轻工业产值为3500亿元,重工业产值为1500亿 元,则: 轻重工业比例为=3500/1500=2.33:1
注意区分时期 指标和时点指 标
时期指标(时期数)——流量 时点指标(时点数)——存量
如:总产值、销售量等为时期数;年末人口数、设备台数、月末商 品库存额、季末银行存款余额等为时点数。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比较: 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密切相关。 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加;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例题3:甲企业某五年计划规定,A产品产量在计划期最后 一年应达到200万吨,实际执行结果如下:
第3 年 第4 年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一季 第5 年 二季 三季 四季 第1 年 第2 年
时间
上半年
下半年
产量
110 122
66
74
37
38
42
49
53
58
65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