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害

合集下载

林木病理学名词解释

林木病理学名词解释

1、林木病害:林木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病态),甚至死亡,引起经济损失的现象。

举列说明:松材线虫病苗木茎腐病2、病害三角:在自然状况下,林木病害形成的过程涉及林木,病原和环境三方面,呈三角关系,称病害三角。

3、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林木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故也称传染性病害。

4、致病因子=病原物:真菌;细菌;病毒;菌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林木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林木个体间传染,故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6、致病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土壤,大气,肥料,农药等。

7、林木病害的症状: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内部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外部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

8、坏死(necrosis):发病植物组织和细胞受破坏而死亡。

9、斑点(spot):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

其形状,大小和颜色不一。

包括角斑,轮斑,环斑,条斑等。

如玉米大、小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等。

10、枯死:芽、叶、花局部或大部分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11、穿孔和落叶落花落果: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发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12、疮痂(scab):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发病组织上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隆起,病部较浅。

13、溃疡(canker):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

如柑桔溃疡病等。

14、软腐:若胞壁中间层光受到破坏,出现细胞离析,后发生细胞消解,则称为软腐(soft rot)。

15、幼苗根或茎腐烂后,直立死亡的称为立枯(wilt)。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

第1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中,由于遭受病原物的侵害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不适宜而产生的不正常现象。

如林木生长不良,林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甚至林木死亡等。

造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损失。

二、林木病害的三个要素1、病原:引起林木生病的直接原因。

(1)侵染性病原:以林木为营养来源的寄生(生)物。

包括菌物、病毒、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和螨类等。

✓又称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有传染性,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不适于林木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

✓主要为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大气因素的不适宜。

✓非侵染性病原不具传染性,故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常为侵染性病害的诱因。

2、寄主:病原物寄生(侵染)的对象。

✓对侵染病害而言,称为寄主。

✓对非侵染性病害而言,称为感病植株。

3、环境条件:病原与寄主共同生存的空间。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是病害发生发展的基础。

✓可人为改变环境,使环境有利于目标树种,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活动,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三、感病林木的病理变化生理上组织解剖上外部形态上四、林木病害的症状1、何谓症状?◆症状:即指外部形态上所表现的异常特征。

◆病症(病征):指病原物在林木体表表现的肉眼或放大镜下可见的特征,如真菌病中产生于病部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症状的类型:(1)变色(褪绿):指叶绿素的形成不正常而导致的病部的色泽不正常。

✓多出现在叶部,也可出现在果实上。

✓常见的有:褪绿、白化、黄化、紫化、花叶。

(黄化,李黄化病)(紫化,杉苗和松苗紫化病)(花叶,桃花叶病)(花叶,杨树、苹果花叶病)(花叶,黄杨“花叶病”)(花叶,洒金榕“花叶病”)(2)坏死:指植物细胞或组织出现死亡。

✓可出现在干、枝条、叶和果实上。

(斑点、核桃叶斑病)(斑点、枇杷圆斑病)(斑点、杨树褐斑病)(斑点、梨树黑斑病)桃细菌性叶斑病(溃疡、苹果干腐病)(溃疡)(溃疡和腐烂)(腐烂、苹果腐烂病)(3)畸形:寄主细胞或组织受刺激或受抑制而生长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各种怪异的形状,如产生丛生、变形(肿大、皱缩)、肿瘤等现象。

林木病害识别—认识植物病害

林木病害识别—认识植物病害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 五、通风不良 • 六、酸碱度不适宜
七、有毒物质
SO2、SO3、HCl、粉尘等引起叶缘,叶尖 枯死,叶脉间变褐—落叶,此外农药、 化肥使用不当,花木叶片常产生斑点和 枯焦脱落。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城镇注意选择抗 烟性较强的花木和树木进行绿化,改善 环境。
受病林木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原物在受病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所有病害都有病状
病症出现:真、细、寄生性种子植物,寄 生藻类
植物病害症状主要类型:
病症:病状和病症
病状
变色:黄化、花叶、褪绿、斑驳、明脉等 坏死:斑点、梢枯、疮痂、焦枯、穿孔、猝倒等 腐烂:干腐、湿腐 萎蔫: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 畸形:矮化、丛枝、皱缩、肿瘤、畸形等
病症:病状和病症
病状
变色:黄化、花叶、褪绿、斑驳、明脉等 坏死:斑点、梢枯、疮痂、焦枯、穿孔、猝倒等 腐烂:干腐、湿腐 萎蔫: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 畸形:矮化、丛枝、皱缩、肿瘤、畸形等
均匀变色(黄化) yellowing
长春花黄化病
不均匀变色(碎色)
郁金香碎色病
不均匀变色(mosaic)
烟草花叶病
病 征(症)
霉状物:霜霉、绵霉、灰霉、黑霉等 粉状物:黑粉、白粉、锈粉 粒状物: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等 蕈体(伞状物)担子果 脓状物:细菌所特有 外生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所特有 藻状物:寄生性藻类所特有
三、植物病害病原类型及其致病类型
引起林木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被寄生的林木称为寄主。
(一)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害
缺素识别:
6)缺Zn:小叶症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7)缺B: 畸形果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林木病害的概念

林木病害的概念

林木病害的概念林木病害是指生长在森林环境中的树木所患的各种疾病。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它们侵入树木的组织并引发树木的生理和结构异常,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林木病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问题,对树木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

林木病害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林木病害包括树木的根腐病、树干病害、叶片病害以及果实和种子病害等。

其中,真菌是引起林木病害最主要的病原体。

真菌性病害通常通过孢子、菌丝等途径侵入树木组织,引发木质部腐朽、叶片枯萎、果实腐烂等症状。

病毒性病害则通过昆虫、土壤等传播途径侵入树木,并在树木体内引起各种异常现象,例如叶片发黄、生长受阻等。

此外,细菌和寄生虫也会引起林木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侵入树木的根部和茎部,而寄生虫则在树木上寄生并吸取养分。

林木病害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林木病害会导致大量树木死亡和枯死,降低森林的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这会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森林对气候变化的缓冲作用,加剧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流失等问题。

其次,林木病害还会对其他生物造成负面影响。

林木是森林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死亡和枯萎将直接影响到以树木为食的动物和昆虫的生存和繁殖。

此外,某些林木病害也会对人类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某些真菌性病害可以传播到农作物和果树上,破坏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预防和控制林木病害是森林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任务。

预防林木病害的关键是加强森林健康管理。

采取科学合理的林木配置和密度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此外,加强对树木生长环境的管理,包括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可以增强树木的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在疫病暴发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限制病害扩散和传播。

根据病害类型和特点,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控制。

此外,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机制,对病害进行早期发现和预警,有助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损失。

林业基础知识认识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林业基础知识认识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林业基础知识认识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林木病虫害是指在林业生产中,由于环境、病原菌或昆虫等因素引起的林木植株生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它们对林木的健康生长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林业资源,我们有必要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林木病虫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林木病害的种类1.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最常见的一种林木病害类型。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根腐病等。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面上,病叶上会出现白色粉状物;炭疽病则主要侵袭果实表面,使其表面出现黑色圆形斑点;根腐病主要侵袭树木的根部,导致根部腐烂。

2.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由细菌引起,如溃疡病、叶斑病等。

溃疡病主要是受伤口感染,会在树干或枝条上形成溃疡;叶斑病则主要出现在叶片上,叶片上会出现不规则的斑点。

3. 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林木病害,如花叶病毒、花叶病毒等。

与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不同,病毒性病害在林木上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会导致林木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4. 其他病害除上述三种病害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病害类型。

例如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主要侵袭树木的根系;冠干病则是因为林木受到病原菌感染而导致树冠和树干出现异常症状。

二、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清理病害源在发生病害的地方,及时清理病害源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

将受感染的枯萎部分及时剪除,以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2. 改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的改善对于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植树造林布局合理、适量的施肥等措施,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3. 使用化学药剂化学药剂是防治林木病虫害的常用方法之一。

但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慎重,遵循农药使用的规定,防止药物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通过引进天敌或病原菌的天敌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某些昆虫害虫的数量。

5. 选育抗病虫害品种通过选育抗病虫害品种,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林木病害综合管理》课件

《林木病害综合管理》课件

综合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制定综合管理计划 根据林木病害发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计划, 明确各项措施的实施时间和方法 。
总结与改进 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总结综合 管理措施的成效和不足之处,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综 合管理策略和实践。
实施综合管理措施 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各项措施,包 括预防、控制和生物防治等,确 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详细描述
林木病害的传播方式包括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传播等。病原在寄主植物 上定植后,会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扩展,引起病害的流行。影响病害流行 的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等。
02
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与机制
病原物的种类与特性
病原真菌
引起林木病害的主要真菌有锈菌 、白粉菌、炭疽菌等,它们通过 侵染林木的叶片、枝条和根部等 部位,导致林木生长受阻、变色
木霉菌等。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长 效等优点,但见效较慢,且需 要针对不同病害选择合适的有 益微生物。
在使用生物防治时,应注意有 益微生物的保存和繁殖,同时 避免与化学药剂的混用。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因子或机械手段来控制病原物的 生长和繁殖,从而预防和治理林木病害的方法。
物理防治具有无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但需要针对不 同病害选择合适的物理防治方法。
改善立地条件
合理整地、施肥和灌溉,提高 土壤肥力和通气性,创造有利 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原菌滋 生的环境。
加强林木抚育管理
合理密植、修枝整形、清除病 枝病叶等,保持林木良好的生 长态势,提高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拮抗微生物等生物 资源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实现生物防治。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的林木病虫害有很多种,下面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 树木菌核病:主要由真菌引起,会造成树干和根部出现菌核,导致树木死亡。

预防方法包括定期修剪树木,保持枝叶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害树木,避免传播。

2. 松毛虫: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毛虫类害虫,会大量进食松树的叶子,严重时会导致树木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或者利用松毛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3.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病害会在树木的叶子、枝干和果实上形成白色的粉状物。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加强树木的管理,保持树木的通风透光。

4. 松枯萎病:松枯萎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松树上发生,会导致树木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松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除去,加强树木的抗病能力。

5. 杨树炭疽病:杨树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杨树的枝干和叶子出现黑色溃烂斑点。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修剪感染病害部位,清除病害树木,适时进行喷洒杀菌剂。

防治林木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加强树木的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及时发现病虫害并进行除去,定期喷洒合适的药剂和杀虫剂,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等。

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林木病虫害是指林木受到病虫害侵袭而引起的生物性破坏。

这些病虫害会破坏林木的健康并影响到其生长和生产力,严重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一、常见病害1.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主要危害松树、云杉等针叶树。

松材线虫依靠昆虫、雨水等途径进入树木,并在其中进行繁殖,导致树木衰弱甚至死亡。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有松树切口封闭、周围疏伐、定期喷洒防治剂等。

2. 松枯萎病松枯萎病是由褐根木霉引起的,主要危害松树。

褐根木霉能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繁殖,寄生在松树内部,影响其水分和养分代谢,导致树木死亡。

松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有加强松树的管理,避免造成伤口,及时施肥,调整灌溉水份等。

3. 西南松树叶枯病西南松树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西南松。

受害的叶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干枯、卷缩、变色等症状,影响了西南松的生长和生产力。

西南松树叶枯病的防治措施有采用农林复合经营方式,定期剪枝、喷洒药剂等。

松毛虫是松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危害松树的新梢和嫩叶。

松毛虫的防治措施有采用放虫、赤松油和杀虫剂等。

2. 玉蜘蛛玉蜘蛛可以危害一些果树、森林树木、花卉等,幼虫危害树木、嫩芽和嫩叶。

玉蜘蛛的防治措施有采用杀虫剂、蜘蛛网泥剂等。

松材虫危害性很大,能直接导致松木干枯或者腐烂,还能间接危害松木,因为其幼虫被金黄色真菌寄生后产生毒性物质,影响树木健康。

松材虫的防治措施有注意对树木的管理,喷洒防治剂等。

总的来说,林木病虫害的发生会对林木健康和生产力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病虫害监测,合理加强森林树木的管理与滋养,建立有效的监测和防治体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学习情景二
林木病害基础知识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1. 2 3 4 5
•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述 •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原 • 第三节侵染性病原 • 第四节 林木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 第五节 林木病害的诊断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述 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月季黑斑病为世界性病害,常造成大量落 叶、杉木黄化病、杂交竹枯萎病 二、植物病害的病原 (一)侵染性病原(9种) (二)非侵染性病原(非传染性病原)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1、鞭毛菌亚门及其致病特点 腐霉属:(翠菊立枯病、苗木猝倒病) 霜霉属(二月兰霜霉病)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2、接合菌亚门及所致病特点 根霉属(种实根霉病)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3、子囊菌亚门及其主要属
常见的子囊果类型: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三、植物病害的流行 条件: 1、大量感病寄主、 2、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 3、适合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第五节 林木病害的诊断 一 常见多发病的诊断 程序: 1.识别寄主; 2.详细观察所见病例症状; 3.查阅有关病理资料; 4.判断病害名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二 少见病害及新病害的诊断
(一)症状观察 (1)区分伤害与病害 (2)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二)病原物的显微观察 (三)人工诱发试验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三、植物菌原体(植原体) 1、症状:黄化、丛枝、萎缩 2、防治:预防,消灭传毒昆虫 四、寄生性种子植物 1、桑寄生(半寄生) 2、菟丝子:全寄生,日本(紫、粗)中 国(黄、细) 3、防治: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第三节侵染性病原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营养体 菌丝:有隔菌丝(高等真菌)、无隔菌丝 (低等真菌)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2、菌丝的特殊结构 (1)菌核(2)菌索(3)菌膜(4)子坐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10、畸形11、仓痂 12、肿瘤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13、白粉14、煤污 15、锈粉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16、霉层 17、蕈体 18、菌脓 19、流脂或流胶 20.丛枝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葡萄霜霉病 柑桔腐烂(青霉 引起)
二 细菌 1.形状:杆菌,端生或周生鞭毛 2.特性:无荚膜,不产生牙孢,革兰氏染 色为阴性 3.繁殖:(快)分裂方式 4.适温: 25—30,酸碱度 7-7.2 5.营养方式:渗透、分泌酶或毒素 6.侵入途径:伤口、自然孔口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7、症状: 8、越冬场所:病株、病株残体。 9、防治:预防为主 二、病毒 1、结构:核酸、蛋白质 2、形态:球状、纤维状、杆状 3、特性:专性寄生,致死高温55-70 4、侵染途径:伤口(轻微的伤口?)嫁 接、树枝间的摩擦。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桉树青枯病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木材白腐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木材褐腐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第二节 非侵染性病原 一、营养失调 二、土壤水分失调 三、温度不适宜 四、光照不适宜 六、土壤酸碱度不适宜 五、通风不良 七、有毒物质的影响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盘多毛孢属: 松赤枯病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二、真菌的生活史 三、真菌的营养特性 (1)专性寄生(白粉菌、锈菌、霜霉菌) (2)专性腐生(立木腐朽菌) (3)兼生: 兼性寄生(镰刀菌); 兼性腐生(松落针病菌)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五、线虫 1.根瘤线虫病(土壤消毒溴甲烷、氧化苦、 甲醛) 2.日本松材线虫病 松褐天牛为媒介 3.拟松材线虫病 防治: (1)加强检疫 (2)消灭松褐天牛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第四节 林木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 1、接触期 2、侵入期 途径:(1)伤口(2)自然孔口(3)直 接侵入 3、潜育期 潜育期短发病严重(镰刀菌),反之越轻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发病期(防治已困难) 防治上提倡侵入期前进行? 二、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一)、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 初次侵染:病原菌越冬后的最初侵染 再次侵染:在同一季节中,初次侵染以后 的各次侵染 (及时铲除发病中心)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二)、病原物的传播 1、气流传播 2、水传播(雨水) 3、昆虫(病毒)和其他动物传播 4、人为传播(交通运输) (三)、病原物的越冬 1、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 2、病株 3、病株残体:带病的枯枝、落叶或落 4、土壤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白粉菌属:
外寄生菌,子囊果为闭囊壳。如板栗白粉病闭囊 壳附属丝刚直,基部彭大。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煤炱属:油茶煤污 小丛壳属:炭疽菌有性阶段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散斑壳属 子坐椭圆形,黑色,内含一个子囊盘。子 囊棒状,子囊孢子单孢,无色,丝状。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区别: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 (一)病害的症状(病状和病症) (二)症状的主要类型 1、黄化(杉木黄化) 2、斑点(油桐角斑病、山茶灰斑) 3、花叶(大丽花花叶)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4、炭疽(八角炭疽)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5、溃疡(板栗、柑橘) 6、腐烂(果实)细胞大面积坏死 7、腐朽(木腐、根腐)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8、枯梢(马尾松枯梢病) 9、枯萎(油桐枯萎病)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4、担子菌亚门及其致病特点 冬孢子菌纲:锈菌的5种孢子类型: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层菌纲:担子果发达。 小蜜环菌属:(根腐病)担子果伞状肉质 木层孔菌属:(木材白腐)担子果木栓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5、 半知菌亚门及其致病特点 丝核属:苗木猝倒病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尾孢属:叶斑病、松叶枯病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镰刀菌属:杂交竹枯萎病、油桐枯萎病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炭疽菌属:八角炭疽菌、杉木炭疽菌。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盘二孢属:月季黑斑病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二)、真菌的繁殖体 无性繁殖——无性孢子 (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 (3)、分生孢子(4)、节孢子 (5)、芽孢子(6)、厚垣孢子 有性繁殖——有性孢子 (1)、接合子 (2)卵孢子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