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018新教材)(20200618015341)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百以内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内容:1、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2、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3、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4、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5、练习一。
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学习重点: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学习难点: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学习时间:5课时第一节数铅笔教学目标: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1、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2、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二、数数、读数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2、学生活动:(1)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
(2)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明确10个十是100。
(3)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3、圈一圈,数一数。
(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
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1、数数(顺数、倒数)2、看谁数得快。
(第3页)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
(第3页)四、课外活动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第二节数豆子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北师大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1-5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5的认识2. 数字1-5的书写3. 数字1-5的运用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1-5的书写。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2. 画有数字1-5的图片3. 黑板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数数游戏:让学生从1数到5,鼓励学生大胆地数数。
2. 点名回答: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回答数字卡片上的数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老师通过展示画有数字1-5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2. 学生跟读,理解数字1-5的含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数字,用数字卡片进行交换练习。
2. 老师出示数字,学生快速拿出对应的数字卡片。
四、书写数字1-5(10分钟)1. 老师示范书写数字1-5,讲解书写的顺序和规则。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1-5,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6-10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6-10的认识2. 数字6-10的书写3. 数字6-10的运用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数字6-10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字6-10的书写。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2. 画有数字6-10的图片3. 黑板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数数游戏:让学生从1数到10,鼓励学生大胆地数数。
2. 点名回答: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回答数字卡片上的数字。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最新2018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老君镇金寨小学电子备课( 2017 至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执教学科:_______执教年级:_______执教教师:_______2018年月日教学进度表学生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课程标准本册教材的课程标准:(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
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
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
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018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分析、择优促差措施
学 生 学 习 基 本 情 况 分 析
一(4)班共有学生 45 人,班内大部分学生家在农村。本班学生经过了 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具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已经 有了个人的认识,上课的准备,课堂的发言,困惑的作业等方面已经有了一 定的习惯。 虽然他们的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 主。因此继续抓好学生的良好的上课习惯、听讲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知识能力情况: 1.能初步认识 20 以内的数,并能初步数出 20 以内的物体的数量。 2.能初步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3.能够进行 2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4.一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对辨别方向也初具 一定的能力。 学习习惯情况: 1. 大部分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2. 课堂的常规养成上较差,注意力时间短。 3. 没有形成数学规范的在作业本子上书写的习惯。 4. 主动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习惯没有完全形成。 5. 仍不会自查作业。 择 优 促 差 措 施
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将经历从具体轻重抽象出加减法算是的过程,进 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 100 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 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 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1.掌握 100 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 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算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 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 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 过大量的动手做的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 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学习目标: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8= 6+4= 9+6= 10-8= 15-5=8+7= 4+9= 16-5= 8+8= 5+9=3、填一填9+( )=13 ()+9=15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2)把15分成5和4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师板书:15-5=10 10—4=6(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师板书:10-9=1 1+5=6(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师板书:9+()=15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册教案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第15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教学课时:7第一课时:分苹果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二、探索新知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边写边说明:横式:20÷5=4竖式: 45丿 2 02 0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4 ……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 ……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加与减(一)课题:买铅笔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2.(老师)PPT四、教学过程课题:捉迷藏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 1.(学生)2.(老师)PPT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学生活动观察图,理解图意一共有13个小朋友,去掉图上的8个,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13-8摆小棒1)先摆13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5根。
(2)先把摆好的13根小棒分成10根和3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2根加上3根,就得到还5根了。
(3)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3根里拿走3根,再从10根里拿走5根,最后只剩下5根了。
(4)想8+5 = 13,反过来13-8 = 5做练一练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教师活动课前调整(手写)13-8 = ?该怎么算呢?下面同学们用小棒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肯定和评价16-8设计意图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方法实践方法、教学目标:1.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 和知识计算减数是7,6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 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 7,6的退位减法。
2.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7,6的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2.(老师)PPT小结小组讨论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11-8 12-8做书上练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内容?你有什么收 获,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概括总 结,既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 用又反馈了 学生的学习 效果。
教师小 结点到为止, 不给过多的 结论性东西, 不限制学生 的算法。
课题:快乐的小鸭问题导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观察图,理解图意12只鸭子在河边玩耍,有7只下河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鸭子?12-7摆小棒1)先摆12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7根后,就知道还剩5根。
(2) 先把摆好的12根小棒分成10根和2根,再从10根里拿掉7根剩3根,把这3根加上2根,就得到还有5根了。
(3) 把7根小棒分两次拿。
先从12根里拿走2 根,再从10根里拿走5 根,最后只剩下5根了。
(4) 想7+5 = 12,反过来12-7 = 5方法和十几减7是一样的11-6=5 14-6=8做练一练小组讨论景图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提一个减法问题怎么列式?12-7 = ?该怎么算呢?下面同学们用小棒先摆一摆,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肯定和评价十几减7会做了,那十几减6呢?11-6= 14-6=做书上练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方法头践方法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开会啦一、教学目标:1、结合开会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学生)2.(老师)PPT四、教学过程课题:跳伞表演、试一试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二、教学重难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准备:1.(学生)2.(老师)PPT四、教学过程课题:美丽的田园、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准备:1.(学生)2.(老师)PPT四、教学过程课题:练习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体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学会与人交流。
进一步体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教学重点: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型: 练习课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演示法、观祭法教具准备: 计数器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识25+3 30+60 46+201学生试算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二、指导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
1、完成课本第1题。
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完成课本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课本第4题。
请学生做售货员,介绍玩具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说一说50 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5、完成课本第5 题。
先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6、完成课本第6 题。
出示主题图。
学生认真审题。
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7、完成课本第7 题。
学生独立思考请你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巩固练习。
50+4080-3090-4020+5025+568-586-387+263+2050+3699-5066-30总结:同学们这节你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掌握得怎样?课题:做个减法表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间的练系,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2、进一步巩固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进一步巩固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难点:经历整理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体验有顺序的思考的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卡片。
教学过程:一、20 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
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 、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1)可以找的数相同的。
(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
(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3 、做个减法表。
(1)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交流。
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1 、出示减法表。
2 、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写完整。
四、总结?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一” 3 题。
板书设计:做个减法表14-6=18-5=15-7=11+8=9+5=13-7=14+3=16-8=16-7=13+6=4+8=7+6=教学反思:二观察物体课题:看一看(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1.(学生)玩具老虎2.(老师)PPT,实物课题:看一看(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1.(学生)玩具车2.(老师)PPT,实物四、教学过程三生活中的数课题:数花生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包花生米2.(老师)PPT四、教学过程课题:数一数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多样性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准备:1.(学生)一百根小棒(牙签)和十根橡皮筋(扎头发那种)2.(老师)PPT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