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合集下载

和谐理念视角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研究

和谐理念视角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研究

济格 局 和 对 策 , 他 认 为 中 国与 东 盟 地 区 的地 缘 政 治经 济 关 系 总 体 良好 , 但 南 海 争 端 将 成 为 该 地 区 的不 稳 定 因 素 , 随着美 、 日、 澳 等 国 家 的 加
入, 双方可能局部会发生冲突及摩擦 , 从 总体上
来说 , 双方 合 作处 于 上 升 态 势 , 今 后 还 会 进 一 步
摘要 : 和谐理念赋予 中国 一东盟关 系发 展的新 视角 : 首先 , 它为双方关 系发展提供价值 追求 ; 其次 , 它为双 方关系
发展提供 秩序追 求。虽然双方有发展和谐关系的基础 , 但现阶段双方发展 和谐关系时遇 到了几点阻碍 : ( 1 ) 东盟
成员 国对 “ 和谐理念 ” 认知有 限; ( 2 ) 东盟成员国 内部之间矛盾重重 ; ( 3 ) 东 盟过于倚重权利政 治平衡规则 。而加 强本 国发展 , 推进 国际制度 建设 , 打造中国 一东盟命运共同体 , 增强与大国的协调能力成为解决方式。 关键词 : 中国 一东盟 关系发展 ; 和谐 理念 ; 和谐 理念障碍 ; 和谐理念建议 中图分类 号: D 8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2 3 X( 2 0 1 5) 1 0—0 0 2 9— 0 6
英( 2 0 1 4 ) 则 分 析 了 中 国周边 地 缘 政 治 和 地 缘 经
是 从 国 际政 治 、 经济、 安 全 和 文 化 综 合 视 角 出 发 探 索 中 国与 东 盟 关 系 , 此方面研究 较少 , 本 文 将 进 行重 点 介 绍 ,曹 云 华 ( 2 0 0 9 ) 研 究 了 中 国 一东 盟关 系的可持续 发展 , 他 认 为 中 国 一东 盟 双 边 关 系 日益 成 熟 , 但 多方面的合作仍是 方兴未艾 ,

浅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浅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浅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及意义【摘要】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领袖会议上,向全世界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一路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思,这一构思既是当前中国外交的战略指导思想,又是中国外交所要实现的理想目标。

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不仅表现了对中国几代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且符合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希望和平、追求发展的根本利益。

中国论文网/5/【关键词】和谐世界;外交理念;核心内容与意义一、“和谐世界”思想的核心内容“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系统观、整体观而提出的全球政治伦理、法律与国际关系建设的伟大理念,不仅解决了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也是建立全球国际政治伦理与国际秩序的指导原则,是站在全球秩序角度,而非仅仅狭隘地站在中国自身的角度。

和谐世界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描绘出一幅理想蓝图,它既是当今时代的需求,也是世界进步的体现。

(一)和谐世界的基本特征第一,各国之间和平共处,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第二,各国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第三,世界各种文明和各国的不同发展模式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并在发展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同时,促进各国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第四,各国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以国际关系民主化为本质特征的国际大家庭,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构建和谐世界与中国和谐发展之间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在国内就是通过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国际上就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构建和谐世界。

其次,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和谐发展,中国将和世界人民一起携手建设一个和谐世界。

论中国共产党的“和谐世界”理念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实践

论中国共产党的“和谐世界”理念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实践

论中国共产党的“和谐世界”理念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实践何龙群
【期刊名称】《中共党史研究》
【年(卷),期】2008()2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和谐世界"理念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的重要作用。

从双方关系的重新定位到交往路径的确立,"和谐世界"理念贯穿于双方关系发展的始终,促进中国和东盟形成了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促进、安全上相互信任的良好态势。

"和谐世界"理念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多极化趋势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智慧。

【总页数】7页(P34-40)
【关键词】“和谐世界”;中国;东盟;合作关系
【作者】何龙群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校长、教授,南宁5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0;D814.1
【相关文献】
1.党际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中国共产党90年党际关系回顾 [J], 冉小平
2.从中国与东盟诸国外交关系的发展看和谐世界的构建 [J], 李良玉
3."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J], 梅花;胡传明
4.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 [J], 宋效峰
5.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 [J], 宋效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趋势

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趋势

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趋势中国和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自1991年建立正式对话关系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也有助于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

以下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一些趋势。

首先,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将继续扩大和深化。

中国是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

双方将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跨境投资和合作项目。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其次,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人文交流将不断加强。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不断增加。

中国游客成为东盟国家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之一,越来越多的东盟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

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和交流。

第三,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安全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地区安全事务方面拥有共同关切和利益。

双方将加强在打击恐怖主义、海上安全、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安全。

第四,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将推进。

东盟是中国倡导的亚洲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将加强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扩大经济互联互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繁荣的地区。

第五,中国和东盟将加强多边合作。

作为地区合作的重要成员,中国和东盟将在联合国、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双方还将加强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应对自然灾害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和东盟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

中国和东盟将继续加强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安全合作、地区一体化进程和多边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地区一体化的深入,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

浅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对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浅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对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浅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对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影响1( The Influence of Harmonious Diplomacy on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Integration)田小惠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内容提要)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提出了“和谐世界”的主张,因此在对外事务中主张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就成为指导中国外交的重要思想。

而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大国,这一新的外交理念的提出必将对进行中的东亚一体化进程产生影响。

目前国内学术界就“和谐世界”内涵的探讨和东亚一体化进程所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居多,2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则较少。

本文认为,“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力图在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制度约束的框架下,以对话、协商的方式来应对全球化过程中各主权国家以及国际组织所遇到的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将有助于形成“东亚认同”,从而进一步推进东亚一体化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并为解决目前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和谐世界东亚一体化2005年4月,在雅加达召开的亚非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提出了“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主张。

事实上,“和谐世界”的理念从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起就已开始酝酿。

十六大提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

对内建设“和谐社会”,与之相应,对外就应当是建设“和谐世界”。

3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胡锦涛主席系统地阐述了“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在2006年4月举行的“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上,1本文得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的资助。

将于2009年3月发表于《亚洲研究动态》。

2就笔者所查阅的相关资料,目前国内关于“和谐世界”理念的研究主要如下:张蕴岭:《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考》,载《当代亚太》2008年第2期;俞可平:《“和谐世界”理念下的中国外交》,《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4月24日;刘建飞:《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和平外交》,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见/html/Dir/2008/09/28/16/13/18.htm; 庞中英:《和谐世界: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国际先驱导报》2005年12月25日; 杨闯:《论“和谐世界”的内涵与本质》,《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人民日报》2007年11月16日。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 昌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昌 南 南
[ 摘 要 ] 2 0 自 0 5年 胡锦 涛 同 志 在 联 合 国成 立 6 0周 年 首 脑 会 议 上 提 出 “ 谐 世界 ” 念 以 和 理
来 , 国一 直 奉 行 “ 中 和谐 外 交 ” 策 , 国 东盟 关 系也 进 入 了 全 方 位 发 展 阶 段 。 本 文 结合 “ 谐 世 政 中 和 界 ” 一 时代 新 理 念 , 释 中 国 东盟 关 系新 进 展 , 提 出新 外 交 下 双 边 关 系发 展 新 举 措 , 这 诠 并 以期 更
民 ”的 思 想 深 入 到 实 践 中 。从 近几 年逐 渐 为 人 们 所 熟 悉 的 “ 外交 要 代 表最 广 大 人 民 的 根 本 利 益 ” ,到 政 府 对 营 救 海 外 人 质 的高 度 重 视 . 到 将 “ 再 以人 为 本 、 交 为 民 ” 入 “ 谐 外 纳 和
保 障 。 现 今 中 国外 交应 “ 加 注 重 从 国 际 国 内形 势 的相 互 固 更
是 以科 学 的 发 展 观 和 方 法 论 为其 核 心 价 值观 。 我 们 “
主 张 , 国 人 民 携 手 努 力 , 动 建设 持 久 和 平 、 同繁 荣 的 各 推 共
和谐 世 界 ” J 是 此 核 心 价 值 的体 现 。 中 国 的 和谐 发 展 , “正 离 不 开 和 平 稳 定 的 外 部 环 境 。当 今 世 界 需 要 国 与 国 之 间 加 强 双边 、 多边 交 流 与 合 作 , 论 是 20 无 0 8年 美 国金 融 危 机 对 世 界 经 济 的 冲 击 ,还 是北 京 奥 运 会 的 成 功 举 办 ,都 在 昭示 着 “ 谐世界 ” 和 的构 建 需 要 以 各 国 “ 谐 社 会 ” 建 设 为 基 础 。 和 的

中国与东盟: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东盟: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与东盟: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

中国与东盟早在1991年就建立了对话关系,并于2003年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从此以后,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并且逐渐形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一、政治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在政治领域的合作非常重要。

双方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定期举行双边会议,加强政治互信。

此外,双方还在各种多边机制中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如中国-东盟联合国大会等。

中国与东盟通过政府间的合作来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二、经济合作中国与东盟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非常密切,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双方实施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在历年的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除了贸易合作,两方还互相投资,共同开展产能合作,并积极推动金融合作。

三、人文交流与合作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加强了教育、文化、卫生、媒体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海上合作宣言,共同加强渔业合作和海洋保护。

此外,两方还积极开展旅游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四、区域安全与合作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安全与合作方面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共同维护了南海和平稳定,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

中国与东盟还建立了互信与互谅的合作机制,加强了军事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五、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推动中国与东盟着眼于未来,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双方计划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个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繁荣与发展。

双方还在地区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积极合作,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结语中国与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加强。

中国与东盟将继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

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与东盟关系及其对未来的启示

中国与东盟关系及其对未来的启示

中国与东盟关系及其对未来的启⽰2019-10-08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在1991年之前,由于冷战原因,双⽅关系没有更多开展。

但是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都调整了外交政策,以适应全球格局多极化的变化。

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与邻国的关系⾮常重要。

睦邻关系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中的⼀个必要选项。

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符合东盟国家的利益,对于东盟国家来说,这也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

从1991年开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个新的阶段。

当时,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东盟第24届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对话机制的建⽴。

在此之前双⽅关系已初步建⽴,此次会议决定进⼀步推进双⽅在经济和社会⽅⾯的合作。

到2015年,双⽅外贸额度增长了60倍,中国已成为东盟最⼤的贸易合作伙伴。

2011年|盟成为中国第三⼤贸易合作伙伴,在东盟整个外部投资中,中国的投资⽐已经占了30%多。

我们⼀直觉得,中国对东南亚的政策是中国整体外交政策的缩影。

东盟国家拥有⾮常丰富的天然资源,这对中国的发展⼤为有益。

在各个⼤国与东盟关系之中,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

东南亚可以作为中国通往国际市场的跳板。

⽽且,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俄⽇印等⼤国也希望更多地与东盟发展关系,但是1991年之后,俄罗斯在东盟的影响⼒在不断地下滑,东盟⼀定程度上就成为中国和⽇本竞争的地⽅。

中国⼀直希望捍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中国如果能够在东南亚建⽴强有⼒的影响,对于亚太地区的格局将具有⾮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中国对于东南亚是⾮常重要的,⽽东南亚对于中国也是⾮常重要的,双⽅保持和发展平等的政治和经贸联系,对于双⽅都是⼤为有利的。

到⽬前为⽌,双⽅都⾮常关注经贸关系的发展,并且致⼒于保持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但是双边关系也存在着⼀些风险,可能会对双边关系造成不⼩的挑战。

双⽅之间的⼀些地缘政治问题会对双⽅合作带来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自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和谐外交”政策,中国东盟关系也进入了全方位发展阶段。

本文结合“和谐世界”这一时代新理念,诠释中国东盟关系新进展,并提出新外交下双边关系发展新举措,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

标签:和谐世界;中国东盟关系;诠释200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世界”理念,至此,“和谐”一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宣传,也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代名词。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利用这一机遇期,将自身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密切联系起来,构建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內涵“和谐世界”理念自2005年4月胡主席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提出,第一次就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新理念的关注。

之后从提出到确认再到正式确立,其深刻的内涵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一是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方法论为其核心价值观。

“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正是此核心价值的体现。

中国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需要国与国之间加强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无论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还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在昭示着“和谐世界”的构建需要以各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基础。

没有和谐的内部环境,稳定的外部国际局势将得不到有力保障。

固现今中国外交应“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

”〔2〕以达到国际秩序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二是延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以“和平发展”为途径。

“和平发展”是在实践和谐世界体系中注入包容的精神,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提倡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借鉴和平等相待。

“和而不同”,尊重各国自主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大国复兴,永不称霸的主张,表明中国外交已经不再以意识形态为限,而是以国家利益、事物的是非曲折性为其主导核心,以共同利益和共有的观念为主,发展与各国间的良性互动。

这些主张在处理朝鲜核问题、伊朗、古巴、缅甸等涉及美国“问题国家”关系上,得到充分体现。

这也正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长期外交方针的诠释。

三是从各国实际情况出发,以“和谐世界”为外交实践的行动导向。

在传统和平外交基础上,发展“和谐外交”,延伸到不同的地区和领域,则折射为创造和谐的周边关系;加强与大国间的政治互信与合作,特别是美日,中美合作将“既是利益攸关方,更是建设性合作者”,中日则更加强调“和平”,利用经济发展机遇期使双边关系增进一步;团结发展中国家,树立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形象。

中国既要积极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增进了解和互信,又要努力吸收和借鉴他国文明的有益成果,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繁荣。

四是在坚持中国外交原则的基础上,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综合安全观,是在保证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不动摇中国外交原则的基础上,顺应国际格局大变化,将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资源、科技的综合安全观深入国际事务中,将“外交为民”的思想深入到实践中。

从近几年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的“外交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政府对营救海外人质的高度重视,再到将“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纳入”和谐世界”理念中,无不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以人为本、确保人的安全的宗旨。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进展“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一直奉行“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外交总方针在全球化形势下的新发展。

我国外交理念的成功转型,为中国的迅速崛起搭建了适宜的外交平台。

中国东盟关系在经历19年的对话后,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制高点。

首先,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总体趋势,加速了双方经济一体化进程。

尤其是中美关系,自2001年以来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期,并保持了8年无大波折。

2009年中美联合公告的发布,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共同应对挑战的战略伙伴关系。

而美国东盟关系也开始回升,2009年《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标志着双边关系开始“深入接触”,美中东盟三方间关系进入多边合作阶段。

中日关系明显好转,开始理性对待双方合作关系。

自2009年10月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访华表示日本政府愿正视历史问题,致力于构建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以来,双方关系终于开始回归正轨。

而日本东盟关系同样开始回升,日本开始积极投入恢复其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影响力,顺应了东盟的“平衡大国游戏”。

中印关系良性发展,同为“金砖四国”两国正在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双方间政治互信、经济依赖程度正在稳步上升。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就开始“东进”,先后与泰国、缅甸、老挝等“亲密接触”,双边开始展开更深入军事、国际安全合作。

中国与世界大国几乎均保持着全面合作、发展或改善关系,这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稳定的大国环境的同时,也给其周边地区带来发展机遇,为中国东盟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和谐周边”多元化合作,睦邻友好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

随着“和谐周边”理念的传播,在东盟地区“中国机遇论”逐渐取代“中国威胁论”,东盟各国开始积极转变对中国的观念和看法,这一转变为后期双边关系的深入开展消除了思想障碍。

中国在深化东盟10+1、10+3、六方会谈等机制的基础上,以经贸往来为载体发展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东盟五成员国等的自由贸易;随着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逐渐冷却,中国西北部边界进入良好发展阶段;北部朝核问题在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以及中国积极的努力下得到有效控制,多边外交可谓有声有色。

第三,安全合作领域拓展,不断加强。

2009年2月《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的通过可以看出东盟在处理地区安全问题上已经从安全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非传统安全领域。

加之定期领导人年度峰会以及东盟地区论坛等加深了双方的互信,泰中、越中等安全对话机制使地区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均说明双方在安全对话机制上渠道增多。

在南海问题上,双方态度也有所转变。

东盟国家立场一致,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方式确立南海行为准则,“面对东盟的团结,中国做出了让步并同意在东盟地区论坛中讨论这一问题” 〔3〕。

中国驻东盟大使薛捍勤女士表示“有关各方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4〕。

双方继续遵循《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表明中国在对待南海问题上开始转变为国际化和有限度的协商机制〔5〕。

虽然中国综合国力在增强,国际地位也在逐渐提高,但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维护地区及周边安全仍是今后中国东盟长期安全合作的重点。

新外交下双方关系发展新举措中国东盟关系能发展到今天和谐的局面,有着“对共同利益的追求”〔6〕,正如曹云华、唐翀两位学者所言:“中国-东盟之间的最重要的合作基础,是在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条件下产生的共同利益,正是这种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促使中国与东盟坐到一起,促使他们求同存异,促使他们抛开各种纠纷,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

”〔7〕新外交形势下,双方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展开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

增进大国间交流与合作,巩固区域内外合作。

随着东南亚区域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对于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日本对东盟的连续重磅经援计划,印度推行的“东进”政策,以及即将有新进展的欧盟-东盟关系,我国在保持与世界各大国间稳定外交关系的同时,如何深入强化与东盟间战略伙伴关系,需要将大国间的博弈进行到底。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交流平台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大对东南亚国家文化教育交流的力度和投资,并取得了显著进步,据统计,2004年至2007年我国接收的东盟学生翻了一番,从15140人上升至30147人,温总理还积极鼓励东盟青年到中国访问学习,并对此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说明双方在加大文化交流力度上达成共识〔8〕。

“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入民心,也更需要充分发挥中国悠久的文化优势,以文化软实力为切入点,辐射周边地区和国家。

继续安全合作机制,构建多边互信机制。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各国间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当今国家安全觀开始向综合性方向转变,中国顺应历史要求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主张综合安全观。

如在对待南海问题上,除了与东盟相关国家建立安全对话互信机制外,更需要一个具有国际性法律约束力的条约来约束各方行为〔9〕,增强军备强大海军,这也是对到目前为止南中国海区域局势仍有异动的安区考虑。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正式全面启动,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

“和谐世界”是中国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对外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中国-东盟和谐外交关系的理念赋予了中国东盟关系新的概念,该关系的巩固发展,无论是出于政治经济还是安全考虑,都是时代大趋势。

总的来说,双方应该尽一切努力保持目前的良好关系。

借用前东盟秘书长鲁道夫·赛维里诺在《中国-东盟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里所说的“不管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为了这个世界,他们都应该这么做”〔10〕。

〔参考文献〕〔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6.〔2〕“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6-08-24.〔3〕Craig A.Snyder,“Building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Asian Perspective,V oL 21,No.1,1997:27.〔4〕中国驻东盟大使谈南海问题吁双边对话协商解决〔EB/OL〕.〔2009-10-21〕.网易新闻网站:/09/1021/19/5M63H25I000120GU.html.〔5〕周玉渊.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与东盟的外交协调〔J〕.东南亚研究,2009,(03):43-49.〔6〕徐善宝.中国-东盟关系四十年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共同利益的视角〔J〕.东南亚研究,2007,(03):54-59.〔7〕曹云华.唐翀.新中国-东盟关系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7.〔8〕曹云华.论中国-东盟关系的可持续发展〔J〕.和平与发展,2009,(01):42-46.〔9〕周江.略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困境与应对〔J〕.南洋问题研究,2007,(04):27-33.〔10〕鲁道夫·赛维里诺.王玉主.中国-东盟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J〕.当代亚太,2008,(03):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