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如何?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如何?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如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也日渐紧密。

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相推进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双方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紧密。

那么,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究竟是如何展开的呢?一、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渊源源远流长。

两者地缘相近,民族和文化有着相似之处。

而且,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是相对稳定的,合作空间大,这决定了贸易合作前景具有广阔的潜力。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伙伴范围在不断扩大。

可以预见,未来两者之间的贸易合作将逐渐深入,范围也会主动拓展。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随着贸易的日益增多,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也逐渐明显,贸易成本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加强双方合作,制定更加合理的贸易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可以说是解决两者之间贸易问题的最佳手段。

自贸区的成立不仅能降低双方的贸易成本,同时可以加强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促进双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合作。

目前,中东欧自贸区协议已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实现“零关税”的宏。

三、互利合作促进贸易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展促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不断扩大,互利合作也成为国家们之间发展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来说,必须在共赢的基础上交流合作互动,实现了双赢的目标。

通过技术上的交流互助,文化上的合作推进以及共同参与国际组织等方式,两者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将得到持久稳定的发展。

四、未来合作愈加紧密未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势必会更加紧密。

因为,双方共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而且合作的基础日渐稳固,交流的渠道也变得日益多样化。

未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将得到许多关注,城市化、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等因素都将会推进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

在这世界化大趋势下,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各有独有的优势。

一带一路:促进东南亚国家互利合作的新途径

一带一路:促进东南亚国家互利合作的新途径

一带一路:促进东南亚国家互利合作的新途径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东南亚国家成为了该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承接着亚洲文明的千年传统,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有着紧密的历史文化纽带,中东陆域经济走廊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于促进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为东南亚国家创造了发展机遇。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兴建了大量的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完善将有效提高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运输效率,降低贸易和人员流动的成本,刺激区域内外的投资和贸易活动。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数字经济、智能科技等新兴产业在东南亚的发展,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技术和信息的支持,进一步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

多年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有着相互影响和交融的历史。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增进了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项目、旅游推广、文化艺术交流等,都为双方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注重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绿色发展的新途径。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东南亚国家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等方面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东南亚国家采用清洁能源、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强人文交流,深化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尽管东南亚国家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和领土争端,但通过倡议的推动,加深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通过人文交流,东南亚国家不仅可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汲取智慧,也可寻求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交流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繁荣地区之一,其商贸航运业及文化交流程度深厚,历来被多个民族所占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地区的繁华和发展引起了中国的注意。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交流早已不可避免。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关系源远流长。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和东南亚地区握手言欢,开启了两地交流往来的序幕。

在一个漫长而辽阔的土地上,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不断涌现出赴南洋的客栈和船队,与巴里巴里、瑶族等东南亚地区的土司交流,开拓贸易。

再到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以贯之的政策是开放和联邦,东南亚地区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开始了文化的转型和发展,以此促进了各族群体间融合。

可见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历史不仅深厚而且持续了数千年,并且这种关系,在今天的中国的外交方针中,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归属。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加强文化交流,形成了一种互相关注的交流传统。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的东部诸侯国燕国、齐国、卫国就有与东南亚地区联系的“鄮人”,所谓“鄮人”就是来自岭南和福建一带的移民。

他们在东南亚生活繁殖,并逐渐形成了中原文明和东南亚文明之间的桥梁。

在后世的南宋和明朝时期,一批助军、请师、高僧涌入东南亚,建立了不少道观、庙宇和学校,传播了中华文化,宣扬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潮州茶餐厅。

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多的是按照“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节日庆典”等方面展开,打破了国界的约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有着“文以载道”的理念,而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当中,则注重积累并深化了祖先的传统文化。

所以当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地区开花结果时,却并没有改变当地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形式。

从总体上来讲,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一种宝贵而精彩的文化交融过程。

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更为不同民族之间传承文化提供了交流交互的平台。

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非常重要。

下面列举了几个方面:
1.经济合作: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的
重要投资目的地。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地缘战略:东南亚地区位于巴士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重要海
峡附近,是中国南海战略的关键地区。

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争议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和竞争,但也有合作的空间和意愿。

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南海政策的支持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3.国际地位:东南亚是中国与其他大国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
重要区域。

中国通过在东南亚加强外交和经济合作,提高了自身在该地区的国际地位。

同时,东南亚也是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大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竞争和协商的重要舞台。

总而言之,东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在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巩固中国在南海的地缘战略优势,并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提高地位提供机会。

持续发展和稳定的东南亚地区有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周边环境的稳固。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分析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分析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分析作为中国周边重要地区,东南亚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地区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近年来,双方的联系与合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实状况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历史背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贸易和文化往来。

从云南出发的南方丝绸之路就在唐宋时期贯穿了东南亚,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传播功不可没。

此外,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古代地理学者眼中称为天竺,“天竺”在梵语中指印度,但它亦代表印度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

在中国南海周边,泉州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在唐、宋时期与东南亚文明交往频繁,使得南海周边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而中国也因此吸收了不同文化和技术成果。

20世纪初,东南亚地区属于欧美列强殖民地范畴,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东南亚地区具有战略重要性。

为了解放台湾,中国曾一度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故不乏亲中的土著领袖。

但是,最终新政府受制于美国于是逐渐放弃了东南亚,转而向苏联寻求支持。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能持续发展至今,也可以说是一种缘分。

现实状况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04年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建立了全面的经贸合作关系。

此外,中国还与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一些经济合作区,如南宁-河内经济走廊、昆明-新加坡通道等等。

在贸易方面,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更加紧密,贸易额也在逐年增加,到2019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突破6300亿美元,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旅游也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热门旅游景点。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通过陆路、航空、游轮等多个渠道出境的游客数量达到1.4亿人次,其中东南亚地区成为了中国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

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这些游客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

他们的到来为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消费需求和就业机会,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中国与东南亚

二、中国与东南亚

二、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在地理上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的西南地区与“东南亚陆桥”连成一气,许多高山和大河向南伸延到中南半岛,形成山河纵列、峻岭与平原交错的地形,并伸入海洋形成许多岛屿。

奔流在这些山间的河流,大都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如缅甸的萨尔温江上游是我国的怒江,伊洛瓦底江源于我国的龙川江,泰国的湄南河上游在云南,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湄公河上源为我国的澜沧江,在越南入海的红河上游为元江,它们都是国际性的河流,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天然水道。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文化上有诸多的“亲缘关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长期发展起来的水陆交通,把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紧密联结在一起;二、越南属“汉字文化圈”,全面受到中国文化的薰染;三、华人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四、众多的跨境民族,与东南亚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五、佛教的传播,使中国与东南亚都进入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圈。

1、中国与东南亚的交通发端很早,大抵有三途:一是南方丝绸之路,二是中国与南洋的海上交通;三是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

近代以来则有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及睦南关至越南河内的铁路,还有海运与航空。

在中国西南部有一条隐藏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的南方丝绸之路,它之所以鲜为人知,是因为它是一条民间开辟的道路,而且起点不在中原的京城。

南方丝绸之路由三条路段组成:一条是由蜀地(成都)经(宜宾)、汉阳(威宁)、味县(曲靖)至滇池、洱海的“五迟道”,另一条是由蜀地经邛都(西昌)渡金沙江抵叶榆(大理)的“灵关道”,两道合路后经永昌(保山)、滇越(腾冲)入缅甸的称“永昌道”。

这条道路长期是中国经缅甸达印度的古道。

通往南洋的海路始于汉代。

三国时吴国遣康泰等出使海南诸国,自晋代法显从海道归来高僧往来不绝,宋代海运至天竺国、狮子国,元明时期直航阿拉伯半岛,途中必经东南亚各国。

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产生了深远影响,船队到达占城、爪哇、真腊、旧港(印尼巨港)、进罗、满刺加(马六甲)、渤泥、苏门答腊、阿鲁等地,留下许多遗迹。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交流关系,这种友好交流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更体现在人文交流、教育交流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政治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自建交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高层互访频繁,政府间的合作也日益深入。

双方在地区安全、海上合作、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经济上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中国是东南亚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协定、投资协定等合作机制,加强了经贸往来。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加,投资合作也日益深化,共同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人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教育交流、旅游交流等日益活跃。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双方的文化内涵,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教育交流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学校之间开展了师生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了双方的教育事业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还体现在地区合作和国际事务中。

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加三、东亚合作等地区合作机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流不仅有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助于世界的和谐与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双方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摘要:一、引言二、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3.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和多边合作4.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三、结论正文:【引言】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成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概括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处理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推动了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

2.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如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和多边合作中国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时,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和多边合作,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峰会等区域性会议,倡导建立南海和平合作机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4.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始终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通过高层互访、民间交流等途径加强相互了解和友谊。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和民生改善,如对一些国家提供优惠贷款、技术援助等,以实际行动推动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和多边合作,以及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前景
• 经济上前景广阔乐观,提高合作水平,巩固合作 基础。 • 政治上互信增强,双方高层进一步互访,制度化、 机制化进一步完善。 • 文化上加强交流与合作,求同存异,扩大共识 • 安全上深入合作,进一步加强安全合作、协作。
• 1979年--8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1979年--80年代末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80 的原因
1. 1978年底三中全会后,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长期国策,强 调和平共处的交往方式,把党际关系与国家间关系区别开来; 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提出了“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主张。 这些政策主张有利于妥善处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敏感 问题, 2.在对待东盟的态度上,中国开始改变把东盟视为服务于美 国利益的同盟组织的看法,而东盟国家在对待越南地区扩张 以及抵制苏联影响扩大等问题上,与中国达成了共识,建立了 合作关系。 3.东盟一些国家内部的武装动乱得到了较妥善的解决,国内 政局稳定,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2、经济关系领域: 经济关系领域: 经济关系领域 (1)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2)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3)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东盟贸易博览 会 (4)2002年11月中国领导人与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 边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 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国与 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历史的新阶段。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正式开始建成运作。
三、中国与东南亚的新发展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 提高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战略框架已经形成的基础 上发展、深化。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力度进一步 加强。 • 2009年在泰国华欣举行第12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 峰会。中方提供大量的资金贷款,提高优惠性贷 款的额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立区 域信用担保和投资机制基金
1949年--1955 1955年 (一)1949年--1955年
• 奠基期 构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奠定了新中国与东南亚 国家外交的基础 先后同越南(1950.1.8)、印尼(1950.4.13)、缅甸 (1950.6.8)建立外交关系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明确了中国与东南亚国 家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增进了东南亚国家对新中国的了解, 为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安全方面 安全方面 (1)2002年11月,第六次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 共同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 言》,同时签订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通过谈判以 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 (2)2003年中国与东盟共同就防止“非典型性肺炎”和 “禽流感”展开合作。 (3)2004年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谅解备忘录》提出反恐、禁毒、打击国际经济犯罪是双方合 作的重点领域。双方将进行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执法合做 和共同研究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打击跨国犯罪的合作。
二、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全面发展
• 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是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界。 1990年到1997年 年到1997 一、1990年到1997年:冷战的结束和亚州金融危机的爆发 特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全面恢复和发展阶段。 1、中国开始分三层次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东盟 整体、东盟各国、大湄公河次区域。1991年7月,钱其琛外 长首次应邀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这是中国首次 与东盟正式接触。 2、中国分别与东南亚国家复交或建交。(1990年8月印 尼复交,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正常化) 3、1992年开始参加GMS合作。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越南 (四)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越南 出兵柬埔寨
• 可分为三个层面:与印支国家逐渐由热转冷 与东盟一些国家关系得到发展 与缅甸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 中越关系从友好走向敌对,到越南出兵柬埔寨前关系破 裂;中柬关系受“红色高棉”极左政策影响 中国抓住这一时期中美关系得到改善的时机与马来西亚、 泰国和菲律宾在1974年和1975年先后建交 1971年奈温访华后,中缅两国间经贸往来及文化交流增多
二、1997年金融危机后到2010年: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进 1997年金融危机后到2010年 年金融危机后到2010 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特点:中国与东南亚在区域、次区域的三个层面和各个 领域开张双边、多边的合作,并且在合作中更加积极主动。 1、政治关系领域 政治关系领域:中国政府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政治关系领域 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 策,建设中国与东盟之间强劲的战略伙伴关系。 (1)中国与东盟方面,在1997年双方由“睦邻互信的伙 伴关系”发展为“面向21世纪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双方还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领导人会议,进一步加强双方关系 (2)中国与东盟的10+1机制。
1979年--80 80年代末 (五)1979年--80年代末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中国与东盟中的泰国、马来西亚、 菲律宾等国的关系稳步发展,并于1988年提出了发展同东盟 关系的四项原则。 与越南的关系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 1979年初还发生了对 越自卫反击战。由于越南出兵而造成的柬埔寨问题,以及边 界、领海、南沙、华侨等问题上的分岐和对立,中越关系一 直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深受越南的影响,中老关系也转冷。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刘璇 段然 刀黎云 陈香
目录
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新发展
一、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 特点:以政治关系为主,曲折、复杂、多变、 不平衡 • 分期:1.1949年--1955年 2.1955年--1965年 3.1965年10月--70年代初 4.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越南对 柬埔寨出兵 5.1979--80年代末
1965年10月--70 70年代初 (三)1965年10月--70年代初
• 低谷期
出现印尼局势巨变、早期东盟与中国的对立以及中国“文 革”初期极左思潮 与缅甸关系出现不和,双方撤回大使,于1969年终止了中 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中国与印支国家的关系在抗美斗争中深化,但在这一时期 对东南亚国家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支持虽然在当时有一定的历 史合理性,却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正常关系的发展在很长一 段时间内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 积极因素 1、双方相互利益的需求 2、双边多年关系发展的基础 3、成熟的双边合作机制:领导人会议10+1(始于 1997年),外长会议(始于1991年),中国—东盟高官磋商 (始于1995年),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ACJCC, 1997年),等等。
• 消极因素 1、领土争端,主要是海洋领土争端,集中在南海,且 涉及六国七方(中国、中国台湾、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 越南、印尼)。 2、中国威胁论影响。 3、台湾问题。 4、美国与日本的因素。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东南 亚”,日本也重新加强与东南亚的合作。东南亚国家如何平 衡三方关系,深化与中国的政治互信与全面合作。 5、东南亚各国内部的矛盾。缅甸民主化进程、柬泰关 系恶化、民族地方武装等
1955年--1965年印尼9 30事件之前 1965年印尼 (二)1955年--1965年印尼9-30事件之前
• 继续发展期 亚非会议后,由于美国的影响,泰国与菲律宾仍未能与中 国建交,华侨双重国籍问题在印尼仍未得到妥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决,尽管 如此,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总体上在继续发展: 中国与印尼互访频繁;中越友好关系加深;中缅友好关系 得到巩固和发展,并成为最早与新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国 家;与柬埔寨(1958.7.19)、老挝(1961.4.25)建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