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历史趣谈晚清中国人下南洋 那些鲜为人知的血泪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中国人下南洋那些鲜为人知的血泪史
导语: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便是东南沿海百姓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
早在秦汉时期,即有海商进入东南亚的记载。
唐宋时期,中国海商遍布
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便是东南沿海百姓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
早在秦汉时期,即有海商进入东南亚的记载。
唐宋时期,中国海商遍布东南亚沿海地区,人口往来频繁。
15世纪初,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出现华人聚居区。
明中后期,政府多次发布禁令限制出海,但由于海外贸易的兴盛,前往东南亚的人口依然有增无减。
然而,真正形成规模并影响至今的移民活动,则是近代以来称为“下南洋”的移民潮。
南洋包括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11国。
在中国文献中,这一地区先后被称为“南海”、“西南海”、“东西洋”,清代泛称“南洋”,后沿用至20世纪中期。
近代之所以出现“下南洋”移民浪潮,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17世纪以降,西方殖民势力开始进入远东地区,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国家先后在东南亚开辟商埠,将远东地区纳入世界殖民贸易体系。
开发东南亚急需大量劳动力,而非洲黑奴贸易在18-19世纪之交已经衰落,西方殖民国家开始把眼光投向人口众多的中国,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华人前往东南亚。
就国内而言,闽粤自古以来便是海上贸易、对外移民活跃的地区,“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
鸦片战争前,“下南洋”的华人以经商谋生者居多,当时东南亚华人已有150万之多。
“下南洋”的两次浪潮
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包括允许西方在东南生活常识分享。
东南亚容县华侨形成原因分析及其发展史简述

东南亚容县华侨形成原因分析及其发展史简述1.地理环境造就了迁徙的土壤东南亚地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各国人民迁徙和贸易往来的重要区域。
容县地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与越南接壤,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的要冲,为各国移民提供了迁徙的土壤。
2.经济发展促进了移民潮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达,尤其是贸易活动频繁,吸引了大量商人和劳工前来谋生。
容县作为中国的一个边境县,紧邻越南,有着发达的边贸业和港口贸易,吸引了大量华侨前来生活和经商。
3.文化交流促进了移民文化的形成东南亚地区一直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要地,华侨在这里既受到东南亚当地文化的影响,又带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
容县的华侨群体在东南亚各国,既融合了东南亚文化,又保留了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华侨文化。
二、东南亚容县华侨发展史简述1.早期移民和贸易往来相传早在唐代,就有中国商人和留学生到东南亚地区经商和求学。
宋代以后,容县地处中国的边陲,邻近越南,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
清朝时期,容县的华侨活动逐渐增多,特别是在贸易往来和边贸活动中成为了重要的参与者。
2.近代华侨的辉煌历史19世纪中后期,东南亚各国受到殖民统治,华侨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商业和政治精英。
这一时期,东南亚容县华侨在当地贸易、工商业、土地开发和政治事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现代华侨在容县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东南亚容县华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投身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他们通过捐资助学、兴办企业、扶贫济困等形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还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努力维护华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东南亚容县华侨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是其主要原因。
在东南亚容县华侨的发展历史中,他们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成功融入当地社会,为东南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未来,东南亚容县华侨将继续发扬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文化,为祖国和当地社会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安心移民专家为您解析中国的三次移民潮

虽然中国人口巨大,相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几千万移民的比例并不算高,但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中国的财富削弱效应不可低估。
如果不从源头解决问题,长此以往,移民浪潮犹如一个财富黑洞,对中国财富增长将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曾发生三次移民浪潮。
安心移民专家为您解析:第一次移民浪潮是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战前夕的一百年间,中国迁出人数多达1000万左右。
迁出地主要是广东、福建,而迁入地则为东南亚。
由于这批移民以劳工输出为主,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既有利于减少人口过剩,也有利于增加侨民汇款,以及若干年后的吸引外资,事实上既推动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财富增加。
第二次海外移民浪潮在改革开放后,中国输出的移民人数大约在400万左右,主要移民形式是家庭团聚、留学、投资移民与技术移民。
虽然上述移民中有相当比例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也有的携带了国内资本移居海外,但是总体上可以看作改革开放以后的学习成本,在阶段性损失少量人才、资本及相关财富的同时,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同海外的经贸交流,为中国的经济开放,观念的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近几年,中国海外移民的第三次浪潮正在迅速膨胀。
与第一次的劳工移民潮和第二次的技术移民浪潮截然不同,当前的第三次移民浪潮以投资移民和教育移民为主。
大量富人、富二代通过海外投资、海外购房、海外生育、海外就读(中学、大学)等方式持续携带资本流出国境,其中也包含大量携带财产的腐败官员和国企领导的家属。
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获批的投资移民EB5类签证总数,从2008年的1443人猛增至4218人,其中7成左右主要来自中国。
而根据加拿大官方统计:2009年投资移民2000人左右,其中中国大陆名额占了超过半数。
另外,中国迁往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的富人移民也增长迅速。
在看到中国移民对当地的提高投资、人才引进和技术促进、提升消费和就业等积极影响之后,连原本申请移民难度较高的欧洲,也出现了对中国移民政策松动的迹象。
中国再掀移民热潮:马来西亚成移民热点

中国再掀移民热潮:马来西亚成移民热点【导语】中国第一次移民潮是以劳工为主体,第二次是以技术人员为主体,第三次是以投资移民为主,前三次的移民潮都是以移民为主,总得来讲,前三次移民潮主要是为了获得身份。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现在进入第四次移民潮,以投资带移民成为了投资客的新焦点,移民主体的思维模式趋于全球化,他们不一定要获得移民身份,但普遍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而且“80”后成为了第四次移民潮的主力军。
中国的第四次移民潮于去年年底逐步开始,有两个趋势:第一,移民年轻化以“80后”,35岁左右的人居多。
这一代人通常语言没有问题,普遍有出国经验,与老一辈企业家截然不同,创业需求多,对投资带移民的观念接受程度高,尤其是“80后”海归,受过国外优质教育,进入生儿育女和子女教育的阶段,考虑移民时会更多考虑当地教育环境。
第二,移民热点转到东南亚国家专家介绍,东南亚热门投资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经商环境佳,创业赋税等政策宽松,且政府扶持新兴产业,未来5年进入“黄金投资期”。
东南亚国家房产市场发展前景好,马来西亚成为全球房产置业聚焦地。
房产投资国发展潜力位列第一,马新高铁等沿线工程将为马来西亚房产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房产升值空间大。
早在17世纪,中国便有规模移民东南亚历史,.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步伐飞速,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推动第四次移民热潮的动力。
同时,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潮仍将继续二国人民交流加剧,移民日益增多,这些都将呈加速之势。
【拓展阅读】移民马来西亚的好处一、自由双重身份中国公民、海外待遇,两个身份,两个国家!自由的国际流动:出国自由、居留自由、信息自由、全家自由。
二、梦寐以求的国际教育沿袭英联邦的教育体系,遍及大马各地的纯正华语学校,文凭可被欧、美、澳洲所承认,学费却只相当于英国的1/4。
摆脱苛刻的考试制度,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在线。
三、成熟华人、华语环境马来西亚是真正的华语、英语、马来语三语国家,中文普及率相当高。
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徙之一:下南洋

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徙之一:下南洋清末大逃难——下南洋概念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包括当今东盟十国在内的广大区域。
而广义的南洋还包含当今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诸岛。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
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
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历史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
据《史记》、《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公元1世纪左右,中国就与缅甸、越南等国互有来往。
唐代时,移民人数开始增多,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唐人”。
不过,中国人的南洋路,一直到了明朝和清朝前期,才越走越宽。
几次大规模迁徙:1.西汉末年,一批汉儒学者、军政官员数千人逃往越南;2.南北朝时,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移居印度支那;3.唐朝后期,黄巢袭击广州时,广东人争相逃往东南亚;4.元灭南宋时,大批遗臣遗民也落难到此。
5.明末清初,大量的难民、被清兵打散的农民军、抗清失败的明军余部以及不愿侍奉清廷的明朝遗民,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
明亡后,高、雷、廉三州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率领兵将家眷3000余人、战船50余艘到达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块地方因此被称作“明乡”。
1659年,跟随永历帝流亡缅甸的官兵眷属,有的逃亡暹罗(今泰国),有的被安置在缅甸边远地方,今天缅甸北部的桂家与敏家都是这些官兵的后裔。
原因1.一般来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随着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
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
2.中国人下南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
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
那个时候下南洋的人,既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也有在家乡故土呆不下去的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09历史教育 090103016 许玮琳鸦片战争后,之所以出现了中国人长期大量的移居海外的现象,首先根本的原因在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广大劳动人民,受到日益严重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大量的失业破产,因此不得不远渡重洋,异地谋生。
鸦片战争后,反动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和中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相交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严重的灾难。
其次,洋货充斥五口及其他市场,严重破坏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农村中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造成了更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失业,清政府把战争赔偿也全部转嫁道劳动人民身上,贪官污吏又借此机会巧立名目敲诈勒索。
苛重的捐税和地租,各种超经济的剥削,使劳动人民频于绝境,农村和城市中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增加。
在资本主义关系已经发展起来的封建社会中,农民破产后会被吸收到城市资本主义工业中变成雇佣工人。
但是这时的中国社会,正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资本主义关系没有发展起来,不能吸收和容纳从全国农村中继续不断被排挤出来的大量破产农民。
所以东南沿海省份尤其福建,关东的许多破产农民、小手工业者,便利用其有利的地理条件,相率渡海到海外谋生。
而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殖民者为开发他们在东南亚、美洲、非洲和澳洲的殖民地,加快原始资本累积的过程,正迫切需要中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把大量资本输入道落后的国家,便加紧了对殖民地的原料掠夺和商品倾销,也开始了他们开发殖民地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东南亚锡矿的开采,橡胶园的开辟,烟草的种植,香料的栽培,还有城市、码头、港市、道路的大量建设,对中国劳动力的需求都成倍成十倍的增长。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对作为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型种植园不断出现,劳动力的需要就更加迫切,于是黑奴贸易就盛行。
19世纪初,欧洲各国相继禁止贩奴,1807和1838年,国际上得奴隶贸易贩卖中心—英国先后宣布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廉价的黑奴劳动力解放,,美洲个殖民地的劳动力供应就更加紧张了,他们不得不寻求廉价的劳动力取而代之。
中国历史上的大移民 你知道几次 洪洞大槐树不可不知

中国历史上的十次大移民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因政治、经济、战争等三种主要原因,产生数次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对民族融合、调整人口分布、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等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五胡乱华。
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
如:南司州、南徐州、南兖州、南弘农、南新安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的侨乡。
这很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很多地名都是新什么的,如纽约,就是新约克郡的意思,还有新奥尔良,新威尔士,都是英国的地名,加上一个“新”字的。
就是今天,南方还有很多地名,还是古代中原的地名呢!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
南迁的流民计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
其中苏皖二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江苏有些区段呈高度集中状态,今南京以东至镇江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居民还要多。
二、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
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
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
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连移民路线都斑斑可考。
三、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
关于这次他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
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
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
东南亚容县华侨形成原因分析及其发展史简述

东南亚容县华侨形成原因分析及其发展史简述东南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和交往。
华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是移居到东南亚的中国人,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其中,容县华侨数量众多,成为东南亚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容县华侨形成原因和发展史进行简要分析。
1.形成原因容县位于广西南部,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
自唐朝以来就有大量的人口移居到海外,这其中就包括了容县的居民。
容县华侨的形成主要缘由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原因:早在明朝时期,容县就是广西较早的“广西九派”之一,与海外地区的贸易往来密切。
清朝时期,由于政治、经济、自然等各种原因,大量的容县居民移民到南洋地区,成为当地重要的商人和社会活动人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移民的后代逐渐形成了华侨群体。
(2)地缘原因:东南亚地区距离中国南部较近,交通便捷。
加上这些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较为先进,成为了吸引外来移民的地方。
容县华侨的形成与地缘因素密不可分。
(3)企业家精神:容县居民多以耕读为生,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商业头脑,这一点可以从容县人在南洋地区的事业成就中看出。
这些华侨不仅能适应当地社会环境,更能带来先进的商业理念和经营模式,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发展历程容县华侨群体的发展历程可以从19世纪末开始追溯。
那个时候,大批中国人移居到东南亚,其中以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的人数较多。
容县人也在这一浪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他们在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等地开设了商号、种植园、纺织厂等企业,深入参与当地经济建设。
20世纪初,容县华侨开始获得更多的政治和人文资源。
有部分華僑進入,進入當地行政機關和法庭任職,有部分通過參選選舉成為當地議會的一分子。
这使得华侨在地方政府、社区及商界等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华侨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高。
二战后,容县华侨的生产、经营逐渐与当地的经济融合。
华侨的企业理念和管理模式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追随,协助当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原因及四次浪潮
08级世界历史学号:080210257丁万晓
摘要:中国人移居东南亚的历史,根据其历史和规模,可分为四次大潮。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
中国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历三波移民高潮。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移民不断。
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
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的移民仍将继续。
关键词:中国东南亚移民经济原因
一:中国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生存与发展,一直都是整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
对生存环境改善的强烈渴望,就几乎成为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本能。
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大批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定居的人,叫做移民。
大凡较大规模移民现象的发生,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第一,产生移民的地区是生活资料匮乏、谋生条件窘迫,或因政治变动造成寻求新的生存空间的压力与意愿,如土地的超负荷人口载量、战乱造成的经济残破、政治迫害等。
第二,必须存在得以移居的新的生存空间,即有能力吸收移民的地区,如东南亚。
第三,尚需使人民迁徙得以实现的条件,如海外移民所需要的运输手段,对新的生存空间的认识等。
1.经济原因
一般百姓移居海外,大都是迫于生活无着,处于饥寒交迫之下,不得已而被当做“苦力”、“猪仔”之类卖到异国他乡。
我国古代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土地超负荷人口载量,古代的政府,横征暴敛,造成
了农村生产日益凋敝。
特别是清朝后期,白银的大量外流,加上鸦片战争,给了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
铁路的修建,蒸汽机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工业的创办,中国古代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也随着瓦解,同时可以安插比较稠密人口的那一切陈旧的社会制度,也开始崩溃。
处在我国这种形式下的我国农村,破产加速,地权日益集中,各种繁重的地税和敲诈勒索,使广大农民一无所有。
同时,生产落后,工业未兴,国内也无法容纳浩大的农业劳动力,因此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飘扬过海,出国谋生。
此外,旧中国经常发生灾荒和战乱,同时,旧制度也不能解决农民的生机问题。
2.政治原因
这里的政治原因不是指华人的侨居国,而是指中国方面,我们可以从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所造成的海外移民来进行论述。
例,明清两朝交替之际,有许多明代遗民不服清政府的统治,纷纷逃往海外;或者在台湾举兵相抗,失败后逃往南洋各国。
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时清廷海通之禁,沿海居民迁徙者万家,皆陆续赴台湾受一为氓,或由台湾乘海外贸易之船,转赴南洋各岛。
”①此外,宋末元初和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华人移居东南亚。
19世纪70 年代以后,日、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海疆和边疆,加深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化,民族遭受了空前未有的灾难,人民的生存环境经一部恶化,贫苦人民被迫离乡出海。
3.侨居国经济上的需要
侨居国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而本国的劳动力不足或劳动技能不够,需要大量的华工。
例如,拉者二世执政沙捞越时期,允许华工入境,并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华人入境,例如,颁布《土地法令》和《鼓励种植条例》
二:华人移居东南亚的四次高潮
1.第一次移民高潮(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
中国第一次移民东南亚的浪潮,始于17世纪以后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的殖民开发。
明中叶以后,欧洲人相继进入远东水域。
东西方直接贸易网络的形成激发了对远东商品的大量需求,也带动了远东贸易网络地区的经济开发,由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谋生机会,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移民的推动力。
据估计,到鸦片战争前夕,东南亚华人已达150万左右②。
2.第二次移民高潮(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
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第二个高潮,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大规模华工出国,也即臭名卓著的中国苦力贸易。
鸦片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华工是出国华侨的主体。
绝大部分华工以契约制出国,即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费用,时称“契约华工”。
大规模华工出国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其外部原因是欧美各国与19世纪前期相继废除奴隶贸易制度,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国内推力则是,乾嘉以来中国人口激增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和朝廷被迫允许华工出洋。
据1902年爪哇吧城华商禀清政府文,东南亚中国移民及其后后裔约400万计。
③
3.第三次移民浪潮(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初)
20世纪初以来,中国人移居东南亚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其直接动力是东南亚的经济繁荣。
20世纪初期以来,来自东南亚各殖民宗主国的工商资本纷纷涌入东南亚,投资铁路、港口、电力、航运、制造业等,引发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
传统的采矿、种植、原料加工等行业也有较大发展,廉价劳动力仍从中国不断涌入东南亚。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作用,据估计,到1990年前后,东南亚华人约2000万人。
④
4.第四次移民浪潮(20世纪80年代迄今)
70年代以来,中国再次大规模向外国移民。
经济全球化带动资金、信息、
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使国际移民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
结论
东南亚是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
中国人大规模移民东南亚始于17世纪,胜于20世纪上半叶,历经三波高潮。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移民及其后裔达1000万人以上。
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及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国人重启移民东南亚热潮。
虽然推动不同时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国内外因素,但就四次大规模移民潮而言,中国与东南亚得经贸发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如中国与东南亚得政治关系保持良好,前往东南亚得移民潮仍将继续。
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进入中国的移民也将日益增多,并成加速之势。
注释:1 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 庄国土:《清初到鸦片战争前夕南洋华侨人口结构》,《南洋问题研究》
1992年第一期,第70页。
3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91页。
4 福建省华侨华人调查资料,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