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神话

合集下载

蓝田股份“神话”破灭分析

蓝田股份“神话”破灭分析

小结
• 一个又一个疑点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果:蓝田的巨额收入从会计角度 无法最终确认,蓝田的业绩真假无从辨别。而真正揭开蓝田业绩之谜 的是ST生态2001年年报,三年来的财务指标来了一个“大变脸”:主 营业务收入,1999年调整前是18亿5千多万元,调整后是2千4百多万 元,2000年调整前是18亿4千多万元,调整后不到4千万元,2001年是 5千5百多万元。记者注意到: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到调整前的零 头。净利润,1999年调整前是5亿1千多万元,调整后是负的2千2百多 万元,2000年,调整前是4亿3千多万元,调整后是负的1千多万元, 2001年是负的8千多万元。每股收益,1999年调整前是1.15元,调整后 是负的0.0049元,2000年调整前是0.97元,调整后是负的0.0239元, 2001年是负的0.18元。记者注意到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调整后来了一个 “乾坤大挪移”,数据全都由正变负了,蓝田股份也由一只“绩优股” 变成了“垃圾股”。 • •
净利润(万元)
1996
2001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但每股收益仍达 0.378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1%,资产回报 率指标不仅远高于农业类公司平均水平,而且远 高于其它各行业优秀公司,如通信设备行业的中 兴通讯(5.42%),房地产行业的深万科 (5.59%),高科技行业的清华同方(5.27%)。
每股收益(元)
0.8 0.6 0.4 0.2 0
每股收益
0.378
1998
1999 年份
2000
2001
净利润历年比较
60000 54,302.77 50000 43,162.86 40000 30000 20000 14,261.87 10000 0 2,743.72 1995 5,927.00 1997 年份 1998 1999 2000 36,472.34 净利润

蓝田神话破灭的启示

蓝田神话破灭的启示
其 实 , 田股 份 当 时 蓝
是 由 退 伍 军 人 、 沈 阳行 前 政 学 院 副 院 长 瞿 兆 玉 创 办 的 三 家 企 业 拼 凑 而 成 的 , 司 “ 田 ” 个 名 称 公 蓝 这
是 瞿 兆 玉 的小 名 , 司 上 公
蓝 田 神 话 破 灭 昀 启 示
◎ 刘 忠岭
往事 ・
19 9 6年 6月 , 田股 份 在 上 海 证 着 不 用 饲 料 )产 量 高 味 道 好 , 只 青 蓝 , 一
在 刘姝威看来 ,这几个简单 的数
券 交 易所 上 市 。 蓝 田股 份 是 家 来 头 不 小 的 公 司 , 农 业 部 还 直 接 持 有 该 上 市 公 司 1 5 88 %的 股 权 。直 至 1 9 9 9年 4月 , 农
11 5元 /股 。 即使 在 1 9 9 8年 遭 遇 了
了中央财经大 学研究所研 究员刘姝威
特 大 洪 灾 后 ,其 每 股 盈 利 也 达 到 了 的 注意 。 刘 姝 威 曾 师 从 著 名 经济 学 家 陈岱 08 1元 。 从 1 9 9 6年 开 始 , 田股 份 的 蓝 厉 时 应 利润连年 翻番 , 19 从 9 6年 的 5 2 9 7万 孙 、 以 宁 , 任 中央 财 经 大 学 研 究 所 将《 立即停止对蓝 田股份 发放贷款》 的 6 0字报告传真给 了《 0 金融 内参》 编 元到 19 9 9年 的 5 1亿 元 ,0 0 年 才 研 究 员 。 20 回 落 到 43亿 元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 仅 是 农 业 部 首 家 推 荐 上 市 的 企 业 , 元 。瞿 兆 玉 得 出的 结 论 是 :一 只 鸭 子 也 无 法 偿 还 。 令 刘 姝 威 震 惊 。 田 已 “ 这 蓝

财务会计课程蓝田神话的破灭

财务会计课程蓝田神话的破灭

蓝田神话的破灭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的学者)2001年底,刘姝威用600字粉碎了上市公司蓝田股分的神话,此事2002年初被公开,结果成为中国经济界最具爆炸性的新闻之一。

刘姝威所依据的材料全部是公开资料。

经过分析,她却被吓呆了:“我没去过蓝田,就能看出这么多明白摆着的毛病。

怎么早没人吱声呢?”这时,银行已经给蓝田20亿元贷款。

出于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刘姝威觉得应该提示一下银行。

于是撰写了600字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

中国上市公司的又一个神话--蓝田股份就此被粉碎,为防止国家银行资产的继续损失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蓝天神话的破灭股民该吸取什么,中国农业第一股,叱咤股市的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长盛不衰的绩优神话,这只传奇性的股票,在股市创造了很多不可能;可竟然在一篇600字的文章面前轰然坍塌!他在向世人拷问着什么!他在向社会拷问着什么!他在向政府拷问着什么!他在向股民述说着什么提醒着什么!现将全文转摘如下,望股民吸纳?谎言的欺骗蓝田股份造假事件你可能不知道ST生态,但你一定记得这个名字“蓝田”。

当时,在中央电视台铺天盖地的黄金广告,让人至今印象颇深。

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长盛不衰的绩优神话,这只传奇性的股票,在股市创造了很多不可能,而在这些不可能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与欺骗。

回头看来,这些骗术十分荒唐,经不起任何推敲,甚至可笑,但在当时很多人深信不疑。

顶着“中国农业第一股”的旗号叱咤股市,却在600字的文章面前轰然崩塌。

蓝田事件中有太多的故事要回味,有太多的经验要学习,也有太多的教训要吸取。

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

在成立的最初几年里,公司的主业并不突出。

直到1993年,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产业结构转变为经营农副水产品种养、加工和销售。

1994年8月,蓝田的1828万国家股划归农业部持有,农业部成为蓝田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蓝田神话案例

蓝田神话案例
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蓝田在历史上就是 一个不干净的公司。
蓝田神话案例
分析二:“蓝田神话”迷雾重重
市场质疑之一:看不到野藕汁卖,何来 上亿元的利润。蓝田股份年报显示,公 司的蓝田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 达5亿元之巨。在一般人的眼里,全国 应该到处都卖蓝田野藕汁、野莲汁,而 且很热销,但是全国很多地方的投资者 表示,并没有看到这种热销场面,甚至 在当地市场根本没有见到过野藕汁,看 到的只是中央电视台连篇累牍的广告。
232 247,824
蓝田神话案例
资产减值准备案例
A公司对巨额坏账的解释
– 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 关联公司
欠款单 位名称
香港XX 自行车 有限公 司
DB (HK) Co.Ltd
XX国际 有限公司
合计
本年 增加 19,298
➢那么对于银行来讲,那就更危险了。
蓝田神话案例
文章的发表引起银行领导的高度重视, 所有银行停止了对蓝田的贷款。使得蓝 田没有了血液,陷入瘫痪。
蓝田事件终于浮出水面。击碎了蓝田神 话。
刘姝威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
蓝田神话案例
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总裁瞿兆玉
瞿兆玉吼道:你把蓝田搞死了
2001年12月13日,刘姝威接到了湖北省洪湖 市人民法院的传票,案由是蓝田股份有限公司
蓝田神话案例
启示 财务分析信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作用
蓝田神话案例
蓝田造假资料:
1996年,蓝田公司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 伪造材料,对沈阳土地局未批准处置的两块 公司土地按评估结果计入公司资产,虚增公 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了公司及下属企 业3个银行帐户对帐单,共虚增银行存款2770 万元,占公司1995年财务会计报告中银行存 款余额的62%。

中国股市17年(1999-2006)11、蓝田神话

中国股市17年(1999-2006)11、蓝田神话

事件导致人们旧事重提,中经开的各种庄家劣迹再遭揭发。
2002年4月,代表高科技已达4年的大牛股“东方电子”出了严重问题。东
方电子1997年1月通过电子部和山东省两方面的发行额度,拼揍了一个总股本
6,830万股、流通A股只有1,720万股的盘子上市,其间通过送配转,到2000年
人去实地考察一番。直到2001年10月26日,一位专长于信贷研究的中央财经
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在一份仅供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领导参阅的《金融内参》
上发表文章,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认为过去几年间赖
以支撑蓝田股份的不是所谓的高增长,而是银行信贷资金。刘姝威后来被捧
为打假英雄,事实上她也没想到,一份只发行180份的《金融内参》竟然被瞿
上市。由于未担任蓝田股份任何职务,瞿兆玉金蝉脱壳,没受到什么处分。
2003年5月23日,生态农业终止上市,它不仅套牢了银行20亿元(其中工商银
行10亿,农业银行9亿),而且让25亿元流通市值在股市上灰飞烟灭。
2006年7月31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终于公开宣判,被告生态农业公司
主导地位。可是,该行业的人士认为,真正的龙头是另外两家公司南瑞和四
方,该行业的毛利润每年有20%-30%就很不错了,而东方电子在2000年为35%
。我曾在1997年下半年亲赴烟台,问过东方电子董事长隋元柏和董秘高峰,
他们报出的毛利更高,是40%左右。
当时,东方电子不愿意谈的是公司的内部职工股问题。
头不小的公司,1996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是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企业,农
业部还直接持有该上市公司18.85%的股权(1999年4月农业部才退出)。具有
如此的中央部门背景,蓝田股份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中国农业第一股”。其实

2002年03月25日(精)“很学术”的人刘姝威不经意间却捅破了“蓝田神话”

2002年03月25日(精)“很学术”的人刘姝威不经意间却捅破了“蓝田神话”

2002年03月25日(精)“很学术”的人刘姝威,不经意间却捅破了“蓝田神话”(本文由本馆主散户分析家收集整理于2016年10月06日,我收集了许多原单文省略的来龙去脉的细节)“很学术”的人刘姝威,不经意间却捅破了“蓝田神话”(2002年03月25日)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报道,2001年10月26日的《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中央财经大学女研究员刘姝威一篇600字的短文,题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

刘姝威是个“很学术”的人,不经意间却捅破了“蓝田神话”,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人员,一直从事银行信贷研究。

不速之客指责“你已经把蓝田搞死了”2001年10月26日的《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中央财经大学女研究员刘姝威《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

文章发表后的第24天,刘姝威的工作单位里忽然来了两个陌生人: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总裁瞿兆玉和副总裁陈行亮。

瞿兆玉拿出《金融内参》第16期的复印件说,你的这篇文章让所有的银行都停发贷款了。

瞿兆玉他说证监会调查蓝田,银行都没有停发贷款,但是一位领导在你的文章上签字后,所有的银行都停发贷款了。

我的资金链断了,我们都快死了!这让刘姝威非常惊讶,因为《金融内参》是机密级刊物,报送范围是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的领导。

除此以外的任何人是无权看的。

瞿兆玉能够拿到它的复印件,意味着国家机密被泄密。

(农业部,证监会,银行有内鬼?)瞿兆玉说,你公开发表你的分析报告之前能不能让我们看一下?今天只有我们两个人来,只有我们知道这件事。

刘姝威说没有必要,如果你们觉得我说错了的话,你们可以公开进行反驳。

瞿兆玉他们走的时候,刘姝威说,我这样做是对蓝田负责任。

因为这么下去,债务越积越多,最后蓝田的结果是什么,你应该知道,对吧?对此,瞿兆玉报之以一声大喊:“你已经把蓝田搞死了!”飞来官司要求赔礼道歉赔偿50万刘姝威原以为这件事很快就会过去,没想到事态的发展渐渐超出了她的预料。

蓝田神话破灭分析

蓝田神话破灭分析

蓝田de繁荣缘由 蓝田 繁荣缘由
1、政策扶持。蓝田股份 公司的产业结构为农副 水产品的经营,在1994 年蓝田的1828万股国家 股划归农业部持有。凭 借农业部背景这个行政 杠杆,蓝田最终轻松撬 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为公司融通大量资金。 2、举债扩张。农业部的 背景利于蓝田向银行贷 款,几乎所有的银行都 急不可切希望向蓝田公 司放款,这大大增加了 蓝田公司的资金流,它 的资产规模越做越大, 金字招牌逐渐做响,规 模扩张越快,使其迅速 发展壮大。
蓝田财务状况分析(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 蓝田财务状况分析(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
偿债能力分析。2000年数据如下: 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33106703.98/560713384.09=0.77 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小于1,意味着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 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短期还债能力弱。低于同行业平均值大 约5倍。 速动比率=0.35,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 到期流动负债。低于同行业将近11倍。这说明蓝田股份的现金流 量是最短缺的,资金管理不合理。 净营运资金是负数,有1.3亿元的净营运资金缺口。 趋势分析: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的流动比率趋势显示,在此期 间其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均小于1, 其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补充固定资产投资占用资金的能力越 来越弱,短期还债能力越来越弱。
蓝田公司造假手法
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 达到拔高利润的目的,严重违反了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粉饰 财务报表,欺骗广大投资者、银行和广大公众。 应收账款之谜解释离奇。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例奇低,但在现 代信用经济条件下,水产品销售要实现“钱货两清”几乎是不可 能的。 鱼塘里的业绩神话。“金鸭子的童话”、“野莲汁和野藕汁的传 说”、“无氧鱼的故事”等一系列水产品卫星在蓝田齐齐绽放。 饮料毛利不可思议。蓝田股份依靠每公斤5.85元的销售额至少实 现了3.61元的利润,利润率为61.71%,这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 不可想象。关键是只见广告不见产品,野莲汁和野藕汁一年中实 现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个亿,但在市面上却见不到蓝田公司的饮 料,当调查人员亲临蓝田生产基地时,只见车间铁门紧锁,透过 窗户隐约可以看见偌大的厂房空无一人。

民间故事中的灵山圣境蓝田玉的传说

民间故事中的灵山圣境蓝田玉的传说

民间故事中的灵山圣境蓝田玉的传说民间故事中的灵山圣境——蓝田玉的传说在古老的民间故事里,有着无数神奇的传说。

而其中一个令人着迷的神话传说就是有关灵山圣境中的蓝田玉的传说。

这是一个关于珍贵宝石和奇妙仙境的故事。

故事中的灵山圣境是一个隐藏在深山中的神秘之地,而蓝田玉是它的最宝贵的宝石。

传说蓝田玉是天上的星辰从宇宙中坠落,在灵山圣境中化为了美丽的宝石。

它的颜色绚丽多彩,形状独特,让人为之惊叹。

不仅如此,蓝田玉还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治愈疾病,驱散邪恶,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每当光芒四射的蓝田玉在灵山圣境中出现时,人们都会相信,这是神明的赐予,是宇宙中最大的荣耀。

因此,这个圣地中也聚集了许多前来朝圣的信徒。

不仅来自当地的居民,还有远方的旅人。

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无论穷人还是富人,他们都希望亲眼目睹灵山圣境中的奇迹,感受蓝田玉的神奇魅力。

据传,在古代就有一个拥有异姓的年轻人前往灵山圣境寻找蓝田玉的传说。

他叫做李明,一位普通的农民。

李明家境贫寒,但对蓝田玉的渴望却一直存在于心中。

每当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宝石,他都感到无比向往。

一天,李明决定踏上寻找蓝田玉的旅程。

他穿越了茫茫山林,经过了大江大河,穿过了荒芜的沙漠。

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灵山圣境。

李明感叹着灵山圣境的壮丽景色,以及蓝田玉的光芒闪烁。

然而,就在李明准备离开圣境之时,他发现了一块巨大的蓝田玉。

它散发出诱人的光芒,让人难以抗拒。

李明不禁想要将它带回家,以改善他的贫穷生活。

但他又犹豫了,他想到了那些朝圣的人们,他们也期待着能看到这块宝石。

最终,李明做出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

他并没有带走这块珍贵的蓝田玉,而是将它仔细地放回原处。

他明白,蓝田玉是灵山圣境的宝藏,而他只是一个凡人。

他内心的善良和对美好事物的敬畏让他放弃了自私的欲望。

这个故事传遍了灵山圣境,成为了人们口头传颂的民间故事。

李明的善举也成为了灵山圣境中的一则佳话,人们在面临诱惑时都会想起他的故事。

他的无私和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激励着人们成为更好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虚造存货价值
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 的2.6亿增加至2001年的4.4亿。除去饮料这一 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水 产养殖,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 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每亩3万元 ,意味着蓝田一亩水面至少要产三、四千公斤 鱼,就是说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 水面下要有50-60公斤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 ,不说别的,光是氧气供应就是大问题,恐怕 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做得到。没有人能说清楚, 这一部分的存货价值如何计算得来。
2004年11月,湖北省 高院作出判决:沈阳 蓝田法定代表人及董 事长瞿兆玉犯提供虚 假财务报告和提供虚 假注册资本罪,判处 有期徒刑2年。与瞿 兆玉同时落马的还有 涉及蓝田案的原洪湖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 从银等人。
反思和启示
(一) 经营管理不善、法制观念淡薄
公司管理高层的法制观念极其淡薄,经营 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在公司业绩不佳的困难时 期,管理高层却公然造假,知法犯法,企望靠 骗取贷款来过日子,从未考虑过如何真正解决 困难。事后发现,蓝田的经营管理环节存在诸 多漏洞,诸如资金大量流失和财务报告虚假等 等,致使公司的真实业绩状况不断恶化。
600字打破神话

蓝田倒闭De导火索
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一篇600 多字的文章,文章称“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已经 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蓝 田股份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文章提示:“为了 避免遭受严重的坏账损失,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田股 份的贷款。
上表( 单位:亿元 )是2002年蓝田公司高管被抓后, 公布的真实财务数据与造假数据的对比,只回溯披 露了3年的数据。事实上,公司财报从1995年就开始 造假,其制假核心,就是虚构利润和虚增现金。
2002年1月21日、22日 以及23日上午,蓝田 股份被强制停牌
2002年5月,因连续 3年亏损,暂停上市
蓝田公司的股市神话
3、与其他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比较
20.00% 15.00% 10.00% 5.00% 0.00% 净资产收益率 蓝田 17.00% 中兴通讯 5.42% 深万科 5.59% 清华同方 5.27%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遥遥领先一些其他行业 的优质公司。
蓝田公司的股市神话
4、每股收益曲线图 每股收益
CCTV的颁奖辞称:她是那个在童话里说'皇帝没穿衣服'的孩
子,一句真话险些给她惹来杀身之祸。她对社会的关爱与 坚持真理的风骨,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本分、独立、良知, 与韧性。
当年的《财经》杂志曾对蓝田的“动人”故事进行了总结。
故事一:白捡的“第一桶金” 洪湖盛产一种淡水龙虾,当地人不吃,蓝田以极低价格收 购来。每六斤活虾出一斤冰虾仁,冰虾仁的出口价为20元/ 斤。而整个成本仅靠虾壳等副产品加工后的饲料销售收入就 可全部抵消,20元是纯利。 故事二:亩产3万元 蓝田股份与中科院水生物科学研究所共建的农业产业化 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对渔场的改造,将传统单一的粗放养殖 变为名特优新品种的立体养殖——“水面有鸭,水里有鱼, 水下有藕”,形成一条自给自足的生物链。据瞿兆玉称,一 亩水面一年的产值可以达到3万元。
1.5 1 0.5 0 每股收益
1998 0.82
1999 1.15
2000 0.97
从上图可以看出蓝田公司的每股 收益名列上市公司的前矛。
蓝田公司的股市神话
5、总资产规模
300,000 200,0006 62,211
1997
1998
1999
2000
121,089 170,679 234,243 283,765
(二)虚增固定资产
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 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 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 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 收益。
图中显示,蓝田股份1998年至2001 年固定资产逐年上升,且占相当大的比 例;而流动资产逐年下降,到2000年资 产主要由固定资产构成。
蓝田大事件




1996 年6 月 18 日蓝田股份在上交所上市,是农业部首家推 荐上市的企业 1999年10月1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已查实蓝田股份材料 中,伪造银行对账单,据此对蓝田股份主要责任人处以警 告并罚款10万元。 2001年10月26日,北京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在一份 内部刊物上发表文章,呼吁“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 贷款”,引起银行高层的关注。 2002 年1 月 12 日,生态农业董事会发布公告,公司因涉嫌 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董事总会计师黎洪福、 董事会秘书王意玲及 7 名中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拘传接 受调查。 2002 年1 月 23 日“生态农业”股票被强制停牌,下午一开 盘即告跌停,以跌停价5.89元收盘
蓝田神话
蓝田股份前董事长 籍贯:洪湖市瞿家湾 1968年入伍,转业后曾担任沈阳电 信局宣传部部长、沈阳行政学院副 院长。 1992年创立蓝田公司,任中国蓝田 总公司总裁,蓝田股份前董事长 1996年上市。随后将公司总部设在 洪湖市瞿家湾,并把洪湖上靠养鱼 兼鲜榨野莲汁、野藕汁的蓝田股份, 打造成中国农业第一股。
(三)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当、执业水平偏

蓝田主要是通过虚假交易或事项来“创造利润”的 ,造假手法非常简单,会计账目非常混乱,但是,对 蓝田进行年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却未能及时发现蓝田 的造假行为,执业水平较低,责任意识较弱,致使许 多对其进行贷款的银行受牵连,国家资财遭受重大损 失。 由此可见:在任何时候,我们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 都不能放松,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要敢于坚持原则,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以减少审计失当的风险。 同时,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不断健全其质量控制机制 ,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道德水准,以保 证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
此后引发了轰动全国的 "蓝田事件"。这为她带来过诉讼和 人身威胁,也成为终结蓝田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姝威
中国经济环境的清洁师
1984年10月起,在陈岱孙教授和厉以宁教授指导下,从事国际金融 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1986年12月至今,一直在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从事国际金融理 论和实务以及商业银行管理方面的研究。 2001年10月9日开始对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应 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2001年10月26日,只供中央金融 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参阅的《金融内参》刊 登了这篇600字的短文 2003年初,刘姝威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2年经济年度人物”和 “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司管理高 层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 企业的赢利能力,而非靠不正当手段。
(二) 政企严重不分、治理机制失灵
地方政府过分袒护公司,政企严重不分, 才致使蓝田的管理高层敢于知法犯法,有恃无 恐。且公司治理机制失灵,董事长一言九鼎, 擅自将蓝田交给了一个不懂业务和素质不高的 人掌管;再者,公司在缺乏明确的投资战略的 情形下盲目扩张。由于蓝田的公司治理机制失 灵,盲目投资、管理不善,致使其主业萎缩, 误入歧途。最后,蓝田的真实业绩水平不断下 滑,只能靠造假来维持生计。 由此可见:一家公司如果不及时建立健全公司 治理机制,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同时,作为地 方政府,应该正确处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 免过多地干预企业行为,以保证其正确的发展 方向。
图中显示,蓝田股份流动资产持续下降, 主要是由于应收帐款大幅度下降,而存货保持 稳定增长趋势。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逐年直线 上升,存货占资产比例1998年以后保持在10~ 15%之间,但其真实性我们却不得而知。
(四)利用“资本运营”圈钱
蓝田公司造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资 本市场上营造一个公司盈利丰厚,运营 蒸蒸日上的局面,从而吸引广大投资者 踊跃购买其股票,聚集资本,达到为少 数人牟利的目的。因为在这些少数人眼 中,建立这样一个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 打造一个“壳”去资本市场大把圈钱, 而不是真正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实实在在 的实体。
故事三:一只鸭子=两台彩电
蓝田所产的鸭子品种为“青壳一号”,只需散养在洪湖 里,吃小鱼和草根,而且一只鸭子一年产蛋高达300多只(比 普通鸭子高出一倍以上 )。同时鸭蛋个大味美,价格奇高(有 报道称每只鸭蛋的平均纯利为 0 . 4 元 ) 。原公司董事长瞿兆 玉曾骄傲地说,蓝田“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相当于生产两台 彩电,俗称金鸭子童话”
1998年-2000年三年间,蓝田的收入和利润曲线 表现很好,稳步小幅上升,但2001年却急剧下降。
蓝田公司的股市神话
2、销售净利润和净利润收益率
0.3 0.2 0.1 0
销售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
1998年 0.22 0.21
1999年 0.28 0.3
2000年 0.23 0.17
蓝田公司 1998 年 ~2000 年的销售净利率和 净资产收益率在同行业中都是非常突出的。
总资产从 1996 年的 6.2 亿到 2000 年的 28.3亿,足足扩大了4.5倍之多。
隐藏在光环下面的真实面目
但事实是这样么?? 让我们通过分析一点点揭开掩 盖在蓝田 公司脸上的面纱。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
(一)虚构营业收入
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 、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其70%的水产品在 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 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 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 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 甚至达30倍之高。
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 股市长盛不衰的绩优神话, 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 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 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2.66亿 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 元,增长了10倍,即使遭遇了 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 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 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 的“蓝田神话”,曾被称作是 了“中国农业第一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