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

2016年07月01日

如果说之前的收购都是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布局如果说之前的收购都是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布局,,那么收购美国电脑汽车制造商Fisker 公司,则标志着万向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则标志着万向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布局完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布局。。 关键词关键词::万向集团,国际化,本地化,并购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与评价研究》(71132001)和科技部课题《充分利用美国科技创新资源——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研发、并购活动》的阶段性成果

企业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研究我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尤为重要。万向集团(简称万向)作为我国制造和销售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民营企业,其国际化之路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

一、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从汽车零部件到汽车整车的布局从汽车零部件到汽车整车的布局

从汽车零部件到汽车整车的布局 在国外,万向在美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万人,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12%。万向是目前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3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能取得如此业绩,与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有密切关系。万向国际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开拓阶段——产品走出去

1984年,万向实现了第一批产品出口——为美国舍勒公司贴牌生产3万套万向节,由此开启了万向的国际化之旅。

国内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汽车车型及技术没有什么大的进步,而国外一些技术则有很大改变。因此,要改变国内市场,万向需要通过“走出去”了解国外情况。而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万向作为一家乡镇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进不了国家的计划。为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万向开始考虑在国外销售产品的可能性,于是参加了广交会,决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万向一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是通过进入汽车维修市场和汽车零部件超市。经过几年的运营,万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成本优势和技术质量优势初步凸显。

第一阶段万向的产品定位为万向节,从而奠定了企业的起点较高。从企业产品“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万向人的眼界变宽,开始放眼国际市场,市场变大了。

扎根阶段——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人员走向国际化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技术水平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小。因此,万向实施产品走出去。但是这不是真正意义的国际化。通过绿地投资、合资或者并购等方

式进入国际市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随着万向产品的出口逐渐增多,万向的产品也逐渐得到国外市场客户的认可。万向在上世

纪90年代开始考虑企业真正走出去,到国外新建厂或者合资建厂等。万向于1994年在美

国成立万向美国公司,实施企业走出去和人员走出去的战略。1997年8月,万向与美国通过公司正式签订供货合同,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个进入美国整车配套市场的企业,并

相继成为福特、克莱斯勒、大众等直接或间接的供应商。

万向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拓宽了企业的眼界。当时万向只派出倪频一人管理万向美国公司,其余都雇用当地人,事后证明这种方式是正确的。上世纪90年代,很多中资公司国

际化,皆采取大量外派中国员工,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万向美国公司使用美国

当地员工,他们更了解当地市场,更接近本地市场,他们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生产

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这种方式,万向在人员方面,通过派专家到美国学习,而

美国专家来国内进行技术指导等工作,进而提升了万向国内公司的企业研发和管理水平。

飞跃阶段——通过资本走出去,收购相关企业

万向国际化的第三个阶段就是通过资本走出去,收购相关企业,获得海外市场的技术和专

利资源、品牌资源以及市场资源等,通过技术转移,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万向收购

了英国的AS公司,目的是为了打开市场;收购美国舍勒公司,目的是为了进入美国市场,得到美国客户的认可;收购美国洛克福特公司,目的是为了提升“万向制造”的技术、品

牌和市场,为推进万向国际化奠定基础;而收购美国PS公司,直接使万向成为在北美制

造并直接供货的美国三大汽车厂的一级供应商,这对万向国际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收购美国DS公司,则是获得相关专利和知识产权,为万向的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收

购美国A123新能源电池公司,万向获得了新能源储能业务的技术与知识产权,为万向布

局电动汽车领域做好了准备。

如果说之前的收购都是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布局,那么收购美国电脑汽车制造商Fisker公司,则标志着万向已经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布局。

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

二、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

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遇到很大的挑战。

第一,产品走出去阶段,主要涉及产品质量的认证要求与成本的挑战,如何权衡二者,对

万向来讲,显得尤为重要。车间监管管理员、车间操作员工等都需要进行培训、转变观念。因为追求产品质量就会导致成本上升,很多人员会抱怨:现在企业不进行产品技术的提升

利润还是很可观的,为什么还要进行改进,而且这还会伴随着成本的上升!当远大理想与

眼前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该如何进行协调?万向主要进行思维的转变,从而进行革命性的

转变。

第二,中资企业到国外去,首先面临的不利局面就是中资企业在国外的形象不太好,国外

不太了解中国。例如2013年12月6日万向击败美国江森自控、日本电气(NEC)和德国西

门子,斥资2.566亿美元成功购得美国锂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的全部股权。但是在

A123收购过程中,万向面临了很多挑战,首先是A123系统公司一部分业务与军方直接关联,当时舆论和国会一边倒,十多个美国国会议员发联名信,一大批将军和行业里的专家

也发公开信,强烈反对将A123卖给万向。他们认为A123是美国政府重点企业,且有一小

部分业务和军方直接关联,而万向却是一家中国企业,这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而A123

同意把与美国军方有关的业务出售给另外一家美国公司Navitas,这部分分割出去的资产

约为200万美元,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但确是最为敏感的部分。通过剥离敏感资产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政府方面的阻碍。除此之外,在竞购过程中,竞争对手江森不遗余力

发挥其“主场”的优势,动用了美国政治、经济和法律界的人脉进行游说,并且在媒体上

造势,想用“成分”问题将万向排挤出局。但是事后,江森的律所为在竞购A123的过程

中采取的不合程序的做法公开致歉。

万向主要是通过真诚沟通,真诚做企业,建立信用、信任关系,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做好

产品让对方很好地了解企业,从而获得对方的认可。万向认为,到美国发展是一个长期行为,要充分透明,聘第三方做财务。前面提到的当地化能很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思维的转变,从而将公司带向本地化。

关于建立信任的问题,美国很忌讳中资企业偷技术,万向几个收购都涉及到技术外流的问题,都需要做很多工作,需要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反垄断审查委员会的审批。如何通过

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让很多人给企业说话?万向获得了很多德高望重的议员的支持,这

些议员话语权很重,从而通过了很多的审批。例如,2014年万向出手1.49亿美元收购与

特斯拉齐名的菲斯科。在菲斯科收购过程中,万向之所以能击败李泽楷所在公司成功完成

收购,主要是因为万向通过解决当地民众就业以及将企业收入留在当地继续发展企业等一

系列行为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帮助企业在收购过程中获得政府的支持,从而顺利完成收购。万向通过收购成功获得菲斯科18项外观设计与技术发明专利,以及至少18项正在审

核中的专利。

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的经验

三、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的经验

万向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通过海外并购的方法,对国际先进的

知识技术进行学习,在互动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之处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海外并购策略与企业国际化战略息息相关

万向的多次海外并购分为两个战略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零部件产品市场扩张,主要体现在

万向集团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并购,获得美国本土企业认可的品牌、技术和渠道资源等。万向并购美国的洛克福特公司、ACH公司、DS公司等都是为万向集团实施零部件产品

的全球扩张战略而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为整车市场的拓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万向集团向汽

车产业链的下游拓展,完成从汽车零部件到新能源汽车整车战略的布局。万向通过对A123

的收购获得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和知识产权;通过对菲斯科的收购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的

整车技术和知识产权。

2.“双总部”的组织结构

中国万向集团为中国业务的“总部”,万向美国公司是海外业务“总部”。万向美国公司

的成立,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搜集海外市场的信息,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传给

母公司,从而促进母公司的创新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万向美国公司直接使用国外当地

资源,将最先进的技术、国外的价格信息、国际市场信息,以最快速度传递到国内,避免

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滞后性和扭曲,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信息的实效性和完整性。而国内的

万向集团总部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并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万向集团的

“双总部”组织结构设置,一定程度上将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低成本优势与美国汽车零

部件技术研发优势、知识产权优势以及先进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优势等整合起来,使得

万向集团在汽车零部件的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这对国内其他进行国际化的企业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

3.本地化

(1)万向集团国际化的“核心人物”——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的美国化。虽然在

万向美国成立之初,因外汇紧缺,公司选址在芝加哥西北角最便宜的地段,但是万向美国

公司一开始就以“美国主流社会开拓”为导向展开了一系列业务活动,致力于将集团业务

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做大做强。随着万向美国业务的发展,公司及其领导人倪频在美国商界、乃至政届影响力也随之上升,以至于在2002年美国伊利诺州政府将每年8月12日命名为“万向日”。

(2)人力资源“美国化”。万向美国公司中,中方人员只有6人,其余920人都为当地招

聘的外籍员工,有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澳大利亚人等。

(3)投资与激励机制美国化。“万向制造基金”于2003年在美国设立,是一种“本地化”

的投资机制,主要投资者为美国当地的政要、商界等知名人士。而“经营者基金”于2001年2月在美国设立,是为激励美国本土的政要和商界投资者而设立的,规定万向美国公司

每年利润增长超过26.58%的部分,划入该基金,归经营者所有。“万向制造基金”和“经营者基金”的制度安排突破了中国家族企业传统的传承模式,引入了诸多“美国元素”。

(4)利用当地资源,建立自己的市场体系,充分利用被收购公司的合作伙伴和市场,不依

赖华人圈开展业务。本地化帮助企业与当地政府搭建了互利互助的紧密关系,在企业后续

的成功并购以及经营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整理日期:2003-10-2 编者按:跨出国门走向国际,是中国加入WTO后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以什么方式发展壮大自己?与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共舞,出发前,该如何寻找好切入点?出征后,应怎样不断调整,在竞争中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海尔在美国建厂、TCL收购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还是格兰仕为全球微波炉厂商贴牌生产,在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今天,都已不算什么新闻了。 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关注,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走出去,才能够获得成功。过去已有的几种模式,有何成败得失值得借鉴?是否还适合今天的中国企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徐浩洵博士。 “通过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研究,我们大体可分为四个模式。”曾经为多家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作过管理咨询的徐博士缓缓道来。 路径一:低成本扩张 这种模式的典型的案例是中集集团。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的成本优势,然后再整合这个行业,进军国际市场。 中集现在占有全球集装箱市场的46%,这个模式在其他行业可以被复制吗?

徐博士说,这个模式的特征是必须在全球获得规模上的优势,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才有可能整合全球市场。其他企业也可反过来拷问自己,如果要采用这个模式,是否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 问题是不同的行业,其成本结构是不一样的,彩电行业60%是制造成本,还有品牌、渠道等方面的成本,这与集装箱行业就有很大的不同。集装箱行业大部分是BTOB,不需要很大品牌投入、渠道也很简单,全球客户就那么几十家。因此中集的模式在彩电行业可能就不会成功。 “中集在并购上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徐继续分析道,中集选的是具有大量贸易逆差的地区,进行大量战略上的并购、业务布局很合理。这对他降低运输成本很关键。因为集装箱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并不高,如果制造地货源不足,空箱率高,那么运输成本就上去了。而贸易逆差大的地区,运输量也大,运输成本就肯定底。这样,中集集团在获得低成本制造优势的同时,运输成本还比其他对手低不少。 当然,中集的定价策略也很有意思。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要让自己有钱赚,还要让该倒闭的对手倒闭,这样自己就可以去整合整个行业。 第径二:收购与兼并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收购与兼并已成为跨国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徐博士看来,兼并与收购也将是中国企业打通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

国际化城市的标准

第一类为经济发展指标。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指标1、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指标体系均选择该指标并将其放在核心位置。根据预测,今后十年北京GDP增长速度年均约9%,到2010年北京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参考其它城市的国际化历程,2020年左右北京基本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水平的人均GOF标准值至少为10000美元。 指标2、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也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城市的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十五”期间。北京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约10%,到2010年北京市三产比重预测值为62%。目前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三产比重已超过80%,考虑到发展的不同阶段与速度的关系,北京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最低标准值应为75%以 指标3、外贸依存度是反映城市外向型经济特征的主要指标,即城市的出口总额与城市GDP之比。随着中国加入WTO,“十五”期间净出口负数有增大的趋势,但开放程度的加深决定了外贸依存度的上升空间。从其它国际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即具备国际化特征。 指标4、R&D(研究与开发)投资占GDP比重是世界广泛采用的衡量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相关性的指标。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增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研发投入的比重。根据GDP增长速度和目前其它国际化都市的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标准应为5%以上。 第二类为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指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与自际化的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指标5、人文发展指数(HDI)。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自1990年发表《人类发展报告》以来所采用的人大发展综合指标,它由3项指标组成:长寿、教育成就、生活标准,以此构建人文发展指数,已被各国广泛采用。其中长寿根据预期寿命测定;教育成就根据成人识字率(三分之二权数)和大、中、小学的综合入学率(三分之一权数)组合得到;生活标准则根据人均GDP测定。HDI指标小于0.5视为低水平,在0.5―0.8之间为中水平。大于0.8为高水平。据联合国1994年人文发展报告统计,北京HDI 指标已达0.861,在世界上排名第31位,排在韩国、新加坡之前;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值至少在0.9以上。

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策略

中文题目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策略 2012 年4 月28 日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策略 【内容摘要】: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融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商业银行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面对全球化趋势,发展国际业务,在激烈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地谋求发展,寻求一条切实可行、在国际大经济背景下建立竞争优势的道路就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 【关键词】:金融创新银行国际化进程银行国际业务发展 1.1 导言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金融全球化下,我们必行需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策略。我们必须金融创新,实行银行货币体制改革,加快银行国际化进程。 1.2 正文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西方发达经济体制纷纷进入衰退期,世界经济中心逐步向发展中过节和新兴经济体转移。我国银行需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快国际化进程。 银行业的国际化,指的是一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金融活动朝野了过节,有地区性的活动向全球一体化的世界市场演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资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市接分配,一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当带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和挑战,“要么转型,要么淘汰”,这是面对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我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 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状况,起步晚且层次低。我国银行业过去想起与外界隔绝,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作为外贸银行的中国银行才第一个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除中国银行外,至今我国已有多家商家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如工行,建行、农行和招行等。这些银行大多才刚刚开始到国外建立分安置机构、开拓市场、办理业务,并且各行海外分支机构中能使全部功能的分行少之又少,大多为代表处,时能起到沟通信息,联络业务的作用,真正经营的业务的机构不多。其次,我国银行国际化现状还有规模小且分布不合理。我国跨国银行在国际上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业务范围小。并且我国几大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多集中在香港、日本、新加波。韩国等亚洲地区,而在纽约、伦敦等发布在欧美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支机构较少,而且层次又低。 针对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现状,我们要制定正确的方针,加以引导和改进。首先,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经营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并最终实现电子化,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以技术创新并最终实现银行电子化为先导。金融电子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驱动力,更是商业银行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商业银行应紧紧抓住当前地址科技产品品种丰富、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可靠、几个成本相地较低的有利时机,引进银行先进的

万向集团:“反向OEM”国际化

万向集团:“反向OEM”国际化 来源:新财经发布时间:2006年11月06日16:02 作者:郑磊 万向集团最早是一家由农民经营的“铁 匠铺”,三十多年后发展成为中国汽配业的 龙头企业,拥有近120亿元资产,在美、加、 英、德等国设立了十多家子公司。 万向走上国际化的道路,是在当时经济 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最初为拖拉机、卡车 供应万向节,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供应轿 车的万向节。当时国内市场狭小,同类企业 有五十六家,竞争非常激烈。乡镇企业没有 国家计划,内销没有市场,要想绝处逢生就 只有出口。 1984年,万向实现了第一批产品出口——为美商舍勒贴牌生产3万套万向节。通 过十几年跳跃式的发展运作。2005年,万向海外收入已经占到集团主营收入的26% 以上,被海外同行视做主要竞争对手。万向国际化的成功对非消费品制造企业具有典 型的借鉴意义。 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万向在技术、质量上比不过优秀的同行;在国内,万向在 成本、价格方面比不过小厂。万向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形成了跨国企业必备的能力—— 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有效配置,使资源在嫁接、转移、互换中,得到了有效地放大和 提升。 传奇般的并购整合 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优势,使中国成为欧美跨国 公司转移生产基地的最佳选择。同时,随着全球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零部件制造商 的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又无法转嫁给整车制造商,微薄利润率使其难逃破产或濒临困 境的命运。 雪上加霜,跨国公司纷纷增加在中国的采购额,万向正是借此机会,以极少的现 金和低成本的制造优势,通过并购挽救了那些濒临倒闭的欧美同行。万向海外扩张过 程中,出色地完成了几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并购战役,使其国际化充满了传奇色彩。 传奇一:低产高出。美国舍勒公司是全球拥有万向节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具有 强势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万向曾为其贴牌生产长达十四年,后来舍勒公司的经营状况 越来越差,1998年被万向以难以想象的42万美元的低价收购了品牌、专利技术、专 用设备和市场网络。之后,万向将舍勒公司的所有产品全部搬到国内生产,在美国市 场仍以舍勒的品牌销售,实现了国内低成本生产,国外高价格销售。此次收购还使万 向取代舍勒成为全球万向节专利最多的企业。

万向美国公司的6起收购中 (10大)

万向美国的6起收购 从1997年到2007年,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欧洲成了6起收购: (1) 2000年4月,收购美国舍勒公司的专用设备、品牌、技术专利及全球市场网络,从事万向节的营销业务; (2) 2000年10月,收购美国LT公司3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汽车轮毂的制造与营销业务; (3) 2001年8月,收购美国上市的UAI公司200万股可立即转换的优先股,获取21%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汽车制动器的制造与营销业务; (4) 2003年9月,收购美国洛克福特公司33.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主要从事汽车传动零部件的制造与营销业务; (5) 2005年,收购美国PS公司60%的股权,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营销业务; (6) 2007年7月,收购美国AI公司3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模块装配及物流管理业务。 万向美国公司的6起收购中,舍勒公司是资产收购,其他5起是股权收购。这些股权收购有一个共同特点:万向美国公司均取得了第一股东地位,获得了目标公司的控制权,拥有LT公司35%的股权、UAI 公司21%的股权、洛克福特公司33.5%的股权、PS公司60%的股权、AI公司30%的股权,但没有一家是全资收购。 万向美国公司收购的6家美国公司,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共性:一是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较多;二是均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营销为主要

业务,不少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是美国整车制造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三是大部分与万向集团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或者有多年的关注和交往历史。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0大案例》何志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1-01 ?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 舍勒公司创建于1923年,到2000年已有77年的历史。 洛克福特公司创立于1890年,到2003年已有113年的历史。 PS公司由帕沃尔家族于1933年创立,到2005年已有72年的历史。 ?美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 舍勒公司是美国汽车市场上三大万向节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在欧、亚、美、澳各大洲设有分公司,在万向节领域的专利数量名列美国之首。 LT公司是供应美国汽车轮毂单元最大的制?装配商之一。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 战略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水泥行业总裁高级研修班 前言: 这是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中国制造业正在朝着国际化、全球化战略的方向迈进,作为世界水泥生产大国,中国水泥企业的现代运营机制未雨绸缪,水泥供需产业市场蓬勃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水泥制造业群雄抗衡态势愈演愈烈,一个完全竞争的时代正在到来。随着奥运工程、上海世博会、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点项目逐步建设,为中国水泥企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将产生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机遇,如何在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运作机制,成为水泥生产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为提升中国水泥行业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与运营水平,促进水泥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规范竞争接轨,填补中国水泥业管理运营培训的空白,中国水泥协会委托清华大学,利用其强大的工程及管理学科优势,整合中国水泥行业资源,推出“现代水泥生产行业总裁研修”课程,旨在

提高中国水泥企业管理水平,应对国际同行业竞争,推动中国水泥企业的发展。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水泥企业管理运营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通过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精选课程研修和专题课程研讨,学习掌握先进的企业管理精髓知识,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打造企业品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准备。 课程特色: 精品课程——中国目前专门面向水泥行业,面向总裁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精品课程。 总裁同学——学员来自中国各大企业总裁与管理精英,行业英才的火花在这里碰撞。 专家授课——全部课程由着名学府教授及水泥行业专家与产业领袖授课,传递真知灼见。

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案例显示国际化之路不平坦

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案例显示国际化之路不平坦 中国最新的一次国际化并购发生在非洲。9月初,因为利比亚政府反对,中国石油(601857)不得不放弃以4.6亿美元收购以利比亚业务为主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 然而,这只是中国海外并购失败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从2004年4月26日TCL通讯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中国大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就如潮水般涌出。 中国企业无论是怀着难以控制的膨胀情绪,还是很多企业家本着一心想在世界证明中国企业实力的内心冲动,但展现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事实却是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就如同一个刚成年的孩子,父母允许他走更远的路,但当独自走进森林时,发现森林并不是他之前想像的那么有趣。 在走出去的路途上,无论“中铝与力拓收购交易失败案”、“上汽5亿美元完败双龙”,还是“中海油出资130亿美元收购优尼科被否”,这些经典案例都在向中国企业诉说着外面的世界除了精彩还有为利益的伪善、无原因的毁约及无法逾越又若隐若现的国家利益。同时这些失败的案例也折射出一心想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一方面需要摒弃收购前的“金钱万能”的资本自傲论,另一方面需要审慎对待收购后的管理文化融合。国际并购之路上,有时是笔生意,有时体现的是交易,这就要看谁更有控制局面的能力与筹码。 “金钱不是万能的” 能源似乎是中国近年来海外并购的最重要领域,这个领域中国企业的豪举令世界都大吃一惊,而出手阔绰者皆为几大央企。 成功与失败、鲜花与泪水都集中在这个领域。 2009年,中石化成功收购英国Addax公司境外股票;中石油斥巨资购买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据悉,中海油也与中国石油拟联合竞购西班牙石油公司旗下阿根廷子公司YPF。一系列事实表明,在这个全球金融危机之年,2009年俨然成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收购年。 而早先的成功案例则更多,2007年12月12日,以中国国家电网为首的财团以约296亿元人民币赢得了菲律宾电网未来25年的经营权。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了米雷康姆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公司股权。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了黑石近10%的股票。 然而,在近日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却泼了盆冷水,他说,国有企业应该对海外并购持谨慎态度,避免在未来的战略收购中出现决策失误。 今年上半年约有150家国有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寻求并购机会,李荣融却建议这些企业未来保持谨慎,因为任何海外并购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李荣融还称,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的,任何并购都是不妥当的。 中国能源企业近几年的行动已经令人眼花缭乱,然而遇到的阻力也显然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担心。 例如9月初,收购拥有利比亚油田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时,该公司在给中石油的回应中称,他们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考虑按照利比亚政府的意愿,将公司折价出售给该国一家当地的投资基金。 “中石油、中石化最大的失误可能是目标暴露得太早,而且方式过于直白。当中石油表明要收购利比亚、安哥拉的石油资产时,一下子把收购价拍了出来,别人看到的不是你很有实力,而是感觉到压力,感觉到威胁。”国内某媒体刊载的专家观点如此认为。 该专家同时发布的观点是,中国能源巨头非常有实力,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 资本诱惑与国家安全压力的对决 尽管中石油、中石化等近期收购海外油田资源的行动不时受阻,但毕竟中国能源巨头们也时常成功地进行了收购行动,而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的合作则几乎完全以遗憾告终。 “除了中铝,都是赢家”、“北京再见,必和必拓你好!”今年6月6日,澳大利亚报纸对力拓中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发展历程 万向集团是一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是浙江省计划单列集团、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现有总资产80多亿元,员工1万多人,下属32家经济实体。汽车零部件业是集团主业,主要产品有减震器、等速驱动轴、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轴承、传动轴、汽车橡胶密封件、制动器等。同时,培育发展贸易、流通业、投资与投资银行业及跨国经营。万向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家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现代大公司。 1969年,创始人鲁冠球历尽艰辛,挂出了“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万向集团这条航船从此启锚远航,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工场作坊式、多样化生产的初创阶段(1969年至1979年) 创办之初,鲁冠球带领众人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正是这种“多角经营”,使他们在当时一无足够的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凭精神、凭体力、凭苦干,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状况,使企业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得以生存下来,呈滚雪球之势慢慢发展壮大。 但是,多角经营在分散企业风险的同时,也分散了企业仅有的一点资金和技术力量。为了长远发展,1979年,他们进行战略调整,把70多万元年产值的“多角”产品调整掉,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 (2)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成长阶段(1980年至1989年) 八十年代,公司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提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扎根企业内部,脚踏实地工作”的战略方针,以专业化为基础扩大企业规模,把技术进步效益与员工的利益紧紧挂钩,依靠技术进步,走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进入了国际大市场,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赢得了市场。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1980年,公司把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全厂员工半年没发奖金,但质量意识从此深深地烙在了员工心中。 从3万套万向节报废入手,公司开始了全面企业整顿。这些整顿内容包括:“先生产后生活”,公司规定每年税后利润的80%必须用于技术投入,改十五年折旧为七年折旧,集中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先质量后产量”,建立了产品检测中心,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先上学后上班”,公司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让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先制度后制造”,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道工序。1980年底,公司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从而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2年开始,万向的产品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获得了国家银质奖。 在此基础上,万向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手段,走专业化生产、系列化产品道路,逐步形成了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将生产与销售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1980年到1989年期间,钢材提价1.3倍,煤提价5倍,虽然万向的产品价格基本不变,职工年收入却增加了6倍,经济效益年均增长40%以上。凭借高质量、低成本,万向成了国内的行业老大。 (3)企业集团化、经营国际化的飞跃阶段(1990年至1999年) 进入九十年代,公司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人员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谋求跨行业、跨国界发展。 1990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万向集团正式成立。1994年,集团董事局创建,对下属各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让下属企业成为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直接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董事局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重大决策,搞好资本经营。集团对下属企业行使发展、控制、组织三大职能。在此组织管理结构格局下,形成了“外大内小”的特色,避免了大企业容易出现的应变迟钝的“恐龙症”,达到了缩小管理幅度,增强对外开拓能力的目的。

浅谈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方式(一)

浅谈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方式(一) 【关键字】国际化,企业,战略 关于国际化问题,现有的成果多采用企业战略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割裂产业和企业两个层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往往假定整个产业结构是稳定的、可识别的,因而未来是可以预测的,战略分析的重点就是让人们关注业已存在的稳定的产业组织。传统的理论趋向于假定企业和产业之间呈没有反馈关系的简单线性关系。这种分析方法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产业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以及各种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相互构成一种复杂关系,产业结构影响企业行为,但反过来企业行为也可以塑造产业结构。例如,从建筑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角度看,一方面建筑企业是跨国经营的主体,国际化是企业成长的战略途径;另一方面单个企业的跨国经营又离不开整个建筑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背景,从产业角度出发将使得对建筑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更为丰满,视野更为开阔。 经济分析可依据不同的目的运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实证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实际上是怎样一种状态”,即对事实进行客观的描述,而不对运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二是规范分析,研究和判断经济运行“好”与“坏”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衡量、评价经济运行“应该是怎样一种状态”。尽管这两种方法的划分客观上反映出经济研究本身的发展。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种方法又是相互联系的,很难严格加以区分。 对建筑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应从两种方法联系的角度入手,对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经营现状与特征、战略环境以及国际竞争力等进行客观的阐述,并从国际化经营一般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其特点,从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战略目标等规范要求出发,分析中国建筑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企业竞争策略、产业改革方向、产业创新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澄清有关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对于中国目前建筑业发展而言显得尤其必要。第一,理论综述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将一般性理论运用于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研究之中;第二,对国际化一般理论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筑产业国际化的目标和过程,从而将建筑产业的国际化放在更广阔的空间来加以审视。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化作为一种趋势很早就已经开始。目前在经济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就可以被看做企业和产业高度国际化发展的集中代表。但是正如在现实中所看到的,同样的跨国公司,其经营的国际化程度却有很大的差别;同样的产业,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规模以及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有显著的不同。而从不同产业的比较角度看,跨国公司不仅在数量上有差别,而且在国际化经营的规模、程度上同样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探讨有关国际化的相关理论以及中国建筑产业的国际化战略之前,必须首先理清国际化和与之相关的概念如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等的内涵,以及它们所包含的理论意义。 一、国际化的一般理论 (一)国际化及其度量。 1.国际化的概念。简单来说,国际化可以从企业(InternationalizationofFirm)和产业(InternationalizationOfIndustries)两个角度来理解。

(经营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企业一定是在各种环境的锻炼下,才会真正成长起来。九七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韩国多家企业破产,但也为三星、LG的崛起奠定的环境。从我国企业的来看,总体上应该是正处于走向世界,走向强盛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崛起,取决于中国企业能否在全球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之路,总体上应该乐观的。 虽然的在战略上,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必然会造就中国企业的崛起,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利于因素在制约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1、国内消费市场 消费与生产是统一的,近些日子的物价上涨,应该说有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脱节。我国人员薪资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GDP增长的财富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国内市场的消费力。这必须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必然加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反而对企业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在我国诸多行业已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微利、而是暴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毒瘤”。 2、资本市场 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相对自由的资本市场;在股市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资金难以真正进入企业现金流之中;总体上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等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建立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3、软件因素 虽然在硬件我们能够快速跟上国际的步伐,但是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仍然相差很远。在软件方面,至少有几个问题会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难度。首先是信用问题,当一个社会把“把说话不算数”当成是智谋时,他必将受到国际上通行规则的惩罚。其次是非市场化竞争方式,当非市场化的竞争方式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时,它的效率也会低得十分惊人。而我国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风险及应对措施——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学号*********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浅析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地风险及应对措施——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例 姓名******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徐卓镛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二〇一三年九月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地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地研究成果.文中合法应用他人地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地任何形式地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地论文或成果. 本文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后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地学士学位;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本人地行为进行通报; 3.本文按照学校规定地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地名誉损害,进行公开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地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地逐渐增长,浙江地民营企业产值占据了全省经济很大比例,从前期地三分之一到半壁江山,直到现在有地地区地民营经济占百分之八十,成为支柱产业.浙江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打破了区域地界限,于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看准了国外更广阔地市场,向国外直接投资,让企业地前途不可限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性,浙江民营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地过程中也将面临不计其数地风险和困难,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不断探索解决,才能保证国外市场地顺利运营.在此,本文主要以浙江民营企业万向公司作为实例,分为三个部分对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地风险和应对措施做了一定地阐述:第一,就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做了描述;第二,就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对外直接投资面临地风险做了一些分析;第三,对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地措施列出了对应地参考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直接投资,风险,措施

从万向集团视角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目录 一、公司概况 (3) (一)公司简介 (二)对万向集团的SWOT分析 二、万向集团“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6) 三、万向模式——反向OEM模式 (8) (一)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汽车配件供应商 (二)把产品转移到国生产 (三)打上原来的品牌返销国际市场 四、其他模式 (10) 五、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2) 参考文献 (15)

从万向集团视角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跨国购并再次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的跨国购并战略中,除了中石化、中石油、宝钢等大型骨干企业表现突出外,中海油、海尔集团、万向集团、华立集团等一批正在崛起的企业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万向集团竞争优势的分析和国际化模式的探索,综合比较了中国各大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模式,并提出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万向集团“走出去”战略国际化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大潮流的背景下,加入WTO则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融合,国市场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避风港,即使不走出国门也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也将对中国企业敞开更大的门户。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企业只有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下面我们将通过对万向集团进行简单的介绍,并通过其“走出去”的经历展现其国际化历程。 一、企业概况 (一)公司简介 万向集团(工业)公司始创于1969年,创始人鲁冠球,以“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发展品牌化、合作全球化、资本市场化”为目标,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主要产品有减震器、等速驱动轴、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轴承、传动轴、汽车橡胶密封件、制动器等。同时,培育发展贸易、流通业、投资与投资银行业及跨国经营,现运营万向电动汽

大庆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实现程度与差距分析

大庆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实现程度与差距分析 赵俊平张建华 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与建设,大庆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东北亚腹地重要影响的石油石化城市。特别是,近年来大庆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度进一步强化,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进而提升现代化水平和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内在趋势和世界城市体系进一步调整的外在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大庆进入以科学发展为实质的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阶段,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全体市民的共同愿望与强烈要求。为此,大庆各界人士在兴奋之余,也在冷静思考,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内涵是什么,衡量指标及其标准是什么,大庆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程度怎么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应当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中解决。本文主要回答目前大庆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实现程度问题。 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评价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实现程度有一套评价指标,每个指标都有一个参考标准值。关于指标体系,不同的研究者选择的指标可能不同,有的指标分的比较细,有的分的粗一

些,但核心指标差别不大。本文中大庆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单个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是在参考现有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初级阶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庆实际分析确定的。(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体系和核心指标体系两部分组成。城市现代化指标是基础指标,是实现城市国际化的物质保障,是城市功能的内在体现,包括城市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教育科技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环境现代化6个二级指标;城市国际关联效应指标是核心指标,它表示城市国际化程度,是城市功能的外在体现,包括城市经贸国际化、城市金融国际化和城市交流国际化3个二级指标。 这些指标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城市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关键;城市教育科技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途径;城市环境现代化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不断创新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化城市区别于一般城市的特征之一;城市社会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生活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

国际化战略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已经是一种必然。海尔集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施了国际化战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实施了由“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飞跃。本文对海尔集团国际化的背景,思路以及其启示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海尔;国际化;战略;本土化;名牌。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of Haier Group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 kind of necessity. Haier Group complies with historical trend, has implement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enterprises that have brought the enormous market opportunity and vaster development space, have implemented the leap from "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aier " to " Haier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 This text to Haier Group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nking and it have enlightened etc. and carried on detailed exposition. 【Key word】: Haier;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y;localization;famous brand . 国际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正在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个国家只有顺应国际潮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释放国内生产能力,抢占国际市场空间,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抓紧时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实施企业国际化战略,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才能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 海尔集团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为例,展开论述以期对我国正在实施和准备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民族企业有所启示。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创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的集体小工厂——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发展壮大成为现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跨国企业。从单一生产冰箱现在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3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模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国外市场,海尔产品进入欧洲15家大型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10大连锁店。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管理论文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 小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不仅是扩大就业机会, 增加财政收入, 繁荣市场的短期政策选择, 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需要。面对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选择。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局限,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关键字:中小企业管理问题对策

目录 1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1.1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3) 1.2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1.3小企业信用低 (3) 1.4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差 (4) 1.5我国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4) 2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5) 4中小企业如何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7) 4.1加强经济管理 (7) 4.2拓展融资渠道 (7) 4.3加强经济管理 (7) 4.4努力提高企业经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7) 4.5加强经济成本管理 (7) 4.6进行管理制度创新 (7) 5如何与创新结合,发展中小企业的特有优势 (9) 5.1从企业实际出发 (9) 5.2从基础管理着手 (9) 5.3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知识培训 (10) 5.4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可依和有制必依 (10) 6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以内部融资为主,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的积累是有限的, 随着企业自身生产的不断扩大, 内部融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2.外部融资困难,银行贷款是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虽然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已普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但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且风险大、信用能力较低等一系列原因, 使得外部融资约束高于大企业。3.融资成本较高。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贷款利息、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 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 1.2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筹资管理效率低:1、筹资决策不科学,筹集资金不合理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经常会由于错过了最佳的筹资时间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或者是由于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筹得足够的资金,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2.筹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小企业主要就是通过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筹资,另外由于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偿债能力较低,小企业可筹得的银行贷款也非常有限,所以目前我国小企业的筹资主要依靠商业信用方式。3营运资金运转不灵对货币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资金周转缓慢.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1.3小企业信用低 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较差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用基础, 信用观念薄弱。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 它们的管理模式比较简单, 它们只是期望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期望企业的短期利益, 不在乎企业失信是否有损企业的名誉, 是否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信用缺乏现象普遍存在。中小企业没有可行的长远战略规划企业要想发展, 给自己定位和制定一份长远的战略规划是少不了的。但在我国,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战略规划, 这导致中小企业在中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不能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发展盲目对政府信用的缺少大量的中小企业向政府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以达到其逃税避税、少纳税或者不纳税的目的, 有的企业甚至通过虚假的出口行为向国家骗取出口退税, 造成大量政府资金的流失。生产信用缺失主要表现为企业隐藏事实、欺诈消费者、追求暴利。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认证, 有的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有害的原材料, 采用非法生产的方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万向集团信贷风险评估的报告

附件八 情况说明:根据上海银监局的相关要求,本次我行应提供对万向集团的信贷风险评估报告,但考虑到万向集团注册在浙江省的集团客户,其在上海主要的经营管理平台为万向资源有限公司,而我行也仅与万向资源有限公司建立了较长时间的授信合作关系,鉴于上述情况,我行本次仅对万向资源有限公司的信贷风险提供评估报告,敬请谅解。 评级结果 年度2007 2008 2009 等级AA AAA A 企业概况 万向资源成立于2004年5月,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已 全部到位,由万向集团公司全资持有,以进口贸易及转口贸易为主营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获得有色金属(含贵金属)、能源、黑色金属三大类产品的流通服务贸易资质,目前年贸易收入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粗铜及铜产品贸易商之一,与上下游企业均建立了长期的采购、供货关系,经 营趋向稳定。 评级观点 ●公司处于鲁冠球所控制企业群的核心地位,其对下属子公司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公司在有色金属、能源等贸易领域经营多年,应收账款周转情况较好,主营业务获现能力较强; ●有色金属、能源贸易板块经营前景尚可,且人民币升值也将为公司带来较高的汇兑收益。 风险揭示 ●整个集团未完全摆脱家族经营管理模式,领导人个人能力、个人魅力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公司存货、期货保证金对资金占用较大,近年来对外投资力度持续增加,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公司负债增长迅速,银行贷款、关联借款大幅增加,资产负债率上升明显,财务状况并不理想。 万向资源有限公司信贷风险评估报告A级表明: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的 偿还能力较强;企业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未来经营与发展易受企业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 影响,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会产生波动。

安化黑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2014年16期总第755期 商业研究 安化黑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刘 祯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摘要:近几年,安化茶叶企业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形势,销售量成倍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同时,安化黑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产业竞争力不足、 品牌国际竞争力不足、易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未能充分运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等问题。认真研究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实施安化黑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安化黑茶;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电子商务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面对国际这个独特的市场,中国茶叶市场拥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由于国内外相关因素的影响,安化黑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众多竞争者中略显不足。因此如何提升安化黑茶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中国综合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安化黑茶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1.安化黑茶的国际地位。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安化茶叶出口3.8万吨,出口创汇达7500万美元。2012年上半年安化茶叶出口2万吨,居全国第二,创汇39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2%,增速全国第一。2013年益阳茶叶出口创汇1081.23万美元,其中黑茶出口创汇近500万美元。2014年4月16日至18日,第十七届哈萨克斯坦国际食品及饮料展览会暨安化黑茶国际展销会在该国首都阿斯塔纳市举行,益阳市11家重点安化黑茶生产企业首次大规模组团跨国参展拓展国外市场;这是继2013年益阳市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签署《推动黑茶贸易合作备忘录》后,又一个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2.安化黑茶产业国际化受到国家的重点扶植。近年来,益阳市人民政府通过科技创新、 文化引领,推动黑茶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举办中国黑茶文化节、安化黑茶博览会及组团参加各地举办的食品、茶叶博览会,使得安化黑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扩大。 3.企业积极向世界宣传安化黑茶。“以世博名茶,健康之饮”为主题的安化黑茶单立柱大牌广告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塔台正式亮相。此举将给拥有千年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安化黑茶再一次提供向世界展示的绚目舞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广告是目前国内高端的宣传平台,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强大辐射力。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投放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的一般只有世界500强企业。 二、安化黑茶产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出口易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贸易自由度不断增强,但是发达国家对于进口的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于进口产品的准入安全,卫生标准,以及健康程度,营养方面进行严格要求。使我国茶叶在出口方面影响很大。目前由于我国茶农为追求产量在种植上,肥料上,生产上环节往往不到位,从而使茶叶在质量上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托大。导致安化黑茶在出口方面收到了很大影响。对于出口价格,茶叶效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冲击比较大。 2.安化黑茶产业国际品牌竞争力不足。由于安化黑茶存在加 工厂分散,小作坊多,从而不利于黑茶的品牌发展。湖南黑茶做为一个独特的地方特色品牌,做为一种地方区域文化的体现,传统的文化品牌必然有“公共物品”属性,从而导致湖南黑茶属于公共品牌,众多品牌使用者只顾眼前价值,而不为长久考虑,在茶叶生产不注意茶叶品质,只考虑品牌带来的价值,最终导致由于茶叶的品质不行,而导致茶叶的品牌竞争力不足。 湖南黑茶品牌传播力度不够,缺乏影响力大的品牌支撑。目前,广大茶农和各类公众缺乏对黑茶品牌的传播。安化黑茶大部分企业生产历史悠久,但因为资金、体制等原因,品牌优势和文化内涵得不到整合和发挥,成为湖南黑茶做大做强的障碍。 3.安化黑茶产业竞争力不足。科技和管理的水平落后。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规划。由于安华茶叶产业存在一些对于茶叶的生产以及包装上的不足,对于商品现代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影响到了茶叶的品质已经受欢迎的程度。经营者往往追求利益,对于产品质量要求松懈,导致一些残次茶叶流入市场,从而导致整个安华黑茶的信誉度,受欢迎程度下降,这都是制约安化黑茶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安化黑茶产业这个品牌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导致安化县从事黑茶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各类产品在市场上面销售。同时一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 对于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加工技术的规范等方面要求松懈,从而在市场上损害了安化黑茶的品牌声誉。 4.企业未能充分运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安化黑茶的网络销售模式推广方面明显不如其他茶类,主要体现在网络上品质较低的,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在网站上比比皆是,极大的影响了安化黑茶网络销售商的信誉度。从而降低了安化黑茶对于网络电子商务模式的信心。 三、安化黑茶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对策 1.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1)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安化茶叶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品牌意识,包装意识,品牌意思应该与时俱进,在安化黑茶的出口市场方向向应该注重多元化,可以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应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样可以避开由于发达国家的苛刻条件导致的巨大损失,降低出口市场太单一而带来的巨大型的打击。 (2)执行绿色质量标准。要想全面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安化黑茶必须配备完整的绿色质量认证体系。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完善黑茶绿色质量标准,已完成了《安化黑茶通用技术要求》、《湘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