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超2007计算机培训笔记
全国等级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记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的四特点:1有信息处理的特性。
2 .有程序控制的特性。
3 .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4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1大型机阶段。
1958-103 2小型机阶段。
3微型机阶段。
4 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5互联网阶段。
1969-APARNET 1983 TCP/IP----In ternet 1991 我国第一条iternet 1994 年四大主干网计算机传统分类:大型机,小型机,PC机,工作站,巨型机,小巨型jsj计算机现实硬件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PDA---个人数字处理)计算机指标:1.位数。
8位是一个字节。
2 .速度。
MIPS是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FLOPS 是考察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沿盘片移动到需要读写的磁道所要的平均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是需要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需要的平均时间。
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找到所要读写的扇区后,每秒可以读出或写入的字节数。
6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
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
2事务处理。
3过程控制。
4辅助工程。
5人工智能。
6网络应用。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1芯片。
2板卡。
3设备4网络。
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1。
超标量技术。
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2•超流水线技术。
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
3•分支预测。
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
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
内部总线是32位,外部总线增为64位。
7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
PCI外围部件互连;VESA个人总线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64位处理机,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
office2007教学大纲笔记分析

-----------制作人:黄金贺第一部分打字打字分为拼音打字和五笔打字两部分,无论哪一种输入法,都需要大家认真的练习,必须要实现盲打,练好打字—终生受益!注:一个合格的文职工作要求一分钟输入50个字以上。
只要用心了,就一定有收获。
电脑基础第一讲电脑入门一.计算机概述(约20分钟)1.定义:能够精确、快速、高效的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判断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定义由特点,作用和本质三部分构成。
精确,快速,高效是计算机的特点;进行算术运算与逻辑判断是计算机的作用,其本质是电子设备。
2.产生: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关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物理学家毛彻莱和电子工程师埃科特在海军部的支持下,以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为指导,研制出一台电子真空管计算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9000个电子真空管,每个电子管像小灯泡那么大,其总耗电量5KW,重量大约30T,占地面积约167M2,计算机速度大约为每秒5000次。
这台计算机开始主要用于大炮的弹道计算,后来也用于核武器研究方面的计算机和天气预报。
这台计算机一直运行到1955年10月宣布退役。
3.发展阶段(1).1946—1956:电子管时代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故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其特点: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耗电量高,维护困难;计算机速度慢,一般为每秒1千次到1万次运算;输入输出设备简单,采用穿纸带或卡片;存储空间有限;主要用于科学计算(2).1957—1962:晶体管时代采用晶体管作元件,体积大大缩小,可靠性增强,寿命延长;计算机速度加快,达到每秒几万次到几十万次;采用磁盘和磁带作为外存储器,存储总量大大提高;应用领域扩大,除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实时过程控制。
(3).1963—1970:集成电路时代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元件,体积进一步缩小,寿命更长;速度加快,每秒可达几百万次运算;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而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应用领域扩大到企业管理和辅助设计等领域。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学习笔记 (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的四特点:1.具有帮助人们减轻脑力劳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特性。
2.具有普遍适用的特性3.有灵活选择的特性4.有正确应用的特性二、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1.大型机阶段40-50年代2.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3.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5.Internet阶段三、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进行中长期天气预报2.事务处理------简单的文字处理、填写报表、数据检索、信息管理3.过程控制4.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5.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6.网络应用------电子邮件、网页浏览、资料检索、IP电话、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出版、订制新闻、娱乐休闲、聊天及虚拟社区7.多媒体应用------动画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平面图像处理(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①芯片:包括微处理芯片、存储器芯片、芯片组、I/O接口芯片等,是硬件组成最总要的基础②板卡:即计算机的主板和各种插卡,这些板卡承载着相关芯片及其他元器件,是计算机的骨干③整机:在整机设备的机箱内,固定着相关板卡,部件以及相应的布线④网络:即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过联网设备及传输线缆形成大大小小的网络(Internet的硬件设施就是由完整的4层硬件组成的)一、计算机硬件的种类:A、计算机传统分类:1、巨型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2、IEEE1989年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B、计算机现实分类:1、服务器------处理能力很强,存储容量很大。
2007年版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总结 考试必过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至今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以使用电子管为特征的。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主要器件是电子管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特点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采用磁芯存储器作内存,采用磁盘与磁带作外存,使存储容量增大,可靠性提高。
汇编语言去带了机器语言,开始出现高级语言。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特点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半导体存储器淘汰了磁芯存储器,存储器也开始集成电路化,内存容量大幅度增加。
出现了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特点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取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这时,出现了微处理器,产生了微型计算机。
人们通常把1971年至今出现的大型机称为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有如下四个重要的方向:①巨型化②微型化③网络化④智能化。
2.计算机的性能特点①运算速度快②计算精度高③存储功能强④具有逻辑判断能力⑤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实时采集、检测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判定,按最佳值进行调节的过程。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及辅助教学CAI。
5)人工智能AI4.计算机的分类(1)按计算机原理分为:电子数字式计算机、电子模拟式计算机和混合式计算机。
(2)按用途分为:通用机和专用机。
5.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1)物理上容易实现2)不易出错,可靠性好3)易于进行逻辑运算6.数制的概念在一种数制中,只能使用一组固定的数字符号来表示数目的大小。
表示数目的大小具体使用了多少个数字符号,就称为该数制的基数。
例如十进制数,基数是10。
在数制中有一个规则,N进制必须是逢N进1。
对于多位数,处在某一位上的“1”所表示的数值的大小,称为该位的位权。
7.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要将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只要把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求和即可。
对于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整数转换中采用除以基数取余的方法;小数转换中采用乘以基数取整的方法。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笔记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笔记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知识的人来说,备考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复习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网络技术基础首先,要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和负载均衡等。
网络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按照覆盖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局域网通常覆盖范围较小,如一个办公室、一栋楼或一个校园;城域网覆盖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广域网则可以跨越国家和地区。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是网络技术的重要基础。
OSI 参考模型分为七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而TCP/IP 模型则包括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层。
物理层主要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组织成帧,并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应用层则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二、网络设备与介质常见的网络设备有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它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但所有设备共享带宽,容易产生冲突。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地址转发数据帧,每个端口都拥有独立的带宽,能有效减少冲突。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它根据 IP 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网络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双绞线价格便宜,易于安装,但传输距离较短,抗干扰能力较弱。
同轴电缆传输距离较远,抗干扰能力较强,但成本较高。
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高速网络的主要传输介质。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第七章(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堂笔记第七章(1)系统实施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现的过程。
它的主要活动是按照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调试系统、进行系统切换等工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
8.l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1.建立系统平台包罗购置和安装必要的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设备、软件系统。
所需硬件设备包罗主机、外部设备、辅助设备(如稳压电源、空气调节装置)、机房设施。
通信设备等。
2.培训办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首先,对新系统的用户,即各类办理人员要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罗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先进办理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面向业务的培训,使办理者学会新系统的应用方法。
3.基础数据的准备企业中有许多基础数据,要把它们转存到计算机存储器中。
4.办理流程重组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办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必需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重新规定系统业务流程、信息流向,改革组织机构,划定各办理本能机能部门的职责范围。
8.2程序模块的设计在系统实施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程序设计。
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中,程序设计就是处理过程的设计;而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程序设计却主要指对象的设计。
8.2.1程序设计的概述1.程序设计的任务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按照系统设计说明书中关于模块的详细描述和处理过程的描述,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的工作。
2.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发生了变化。
过去强调程序的正确性、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适应设备资源有限的计算机系统;现在则更加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
3.良好的编程习惯编制程序需要熟悉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尽可能丰富的编程经验;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具有系统的不雅点,采用结构化设计思想和工具,自上而下统筹考虑,避免编程时变量随意增减,变量类型随机指定,无法兼容时再任意转换等。
上村完小2007学年度信息技术培训材料

上村完小2007学年度信息技术培训材料计算机教育实践与研究一、对教师进行培训1.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使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DOS操作、Windo ws操作(画板、书写器、文件管理器)、汉字拼音输入方法、WPS、Word、多媒体计算机配置及使用、Novell网络和Internet基本知识及简单网上漫游、各种有关名词释义。
2.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使教师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使教师能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
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系统硬件的基本配置、功能与特点、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课件类型、有关的认知学习理论、课件选择等。
3.认识多媒体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使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使教师能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教育发展问题。
这是我们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1)多媒体技术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基础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结构、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影响。
(2)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挑战以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新信息技术对课程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多媒体技术为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给课程设计与编制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
(3)给基础教育中最基本的阅读、写作和计算带来的影响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与电子资料库进行对话的检索式阅读、从手写走向键盘和鼠标输入、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4)多媒体教育应用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可实现对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可作为认知工具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6)学校中开展多媒体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7)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应用现状包括模式、方法、意义、问题。
(8)多媒体计算机与素质教育。
对上述内容采用专题讲座与教师讨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培训,教师们基本上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知识,并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能运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软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
《计算机速成课40集》 笔记

计算机速成课40集笔记序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计算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必备技能。
而《计算机速成课40集》作为一部权威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程,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好评。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整理,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门课程。
一、第一集:计算机基础概念1. 计算机是什么?- 计算机是一种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够接收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输出结果。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通过运行程序来完成各种任务,它包括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出设备等组成部分。
3.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等不同类型。
二、第二集:计算机硬件1. 中央处理器(CPU)-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指令、控制计算机的操作等重要任务。
2. 存储器- 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部存储设备,它们都起着存储数据的作用。
3. 输入和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显示器等是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它们使得用户能够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三、第三集:计算机软件1. 软件的分类-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而应用软件则是为用户解决各种工作和生活问题的软件。
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提供系统调度等功能。
3. 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桥梁,它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不同类型。
四、第四集:计算机网络1. 网络的基本概念- 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讯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评台。
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保护网络系统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更改和泄露所带来的损失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彦超2007计算机培训笔记王彦超编第一部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1.CPU(中央处理器) : 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即中央处理器,它和其它部件决定了电脑的运算速度.目前处理器是32位和64位。
主要有INTEL和AMD公司生产。
2.主板: 也叫系统板,母板,位于主机箱内底部的一块大型印刷电路板.3.硬盘: 也叫辅存储器,是外存储器的一种,存储计算机信息。
主要性能指标:存取速度和存储容量(有5400转和7200转等)特点:存取速度比内存慢,但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使用注意事项:避免突然断电,防止硬盘震动,避开强磁场和强电的干扰4.内存: 也叫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主要用来存放CPU工作时要用的程序和要处理的数据。
主要性能指标:对内存数据的存取速度和内存容量主要包括:随机存储器(RAM) 和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 即读/写存储器,性能特点:计算机一旦断电,RAM中的数据和程序将全部丢失。
只读存储器(ROM):芯片厂家固化在硬件上的一些管理自身的系统程序和服务程序。
内存条即随机存取内存,它的的大小和读取速度快慢,牵涉到一个程序或一种软件运行的快慢.它有SD(168线)和DDR之分,目前常用的是DDR内存。
5.显示器:即视频监视器。
三大要素:屏幕大小,分辨率及色彩精度。
大小:14",15",17",19",21"等。
主要类型:有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6.光驱:CD-ROM是只读存存贮器的简称(可以放光盘)。
容量一般为650M。
7.主要类型有:CD-ROM(普通光驱)、DVD-ROM(DVD光驱),康宝(DVD,刻录机,光驱三和一),DVD刻录机主要性能指标:倍速如52X 48X等8.显卡:即显示适配卡,又叫视频显示卡。
有集成和独立显卡两种。
9.声卡:有集成和独立声卡两种。
10.软盘驱动器(放软盘)10.键盘、鼠标11.网卡(用于局域网、宽带网、校园网),调制解调器(也称猫)即MODEM,(用于通过电话线上网)12.打印机型号: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第二部分Windows1.鼠标的使用1)指向:把鼠标放到某一对象上,用于激活对象或显示工具的提示信息2)单击:按下鼠标左键并立即释放作用:选择一个对象。
3)双击:是指把鼠标指针指向该对象并迅速地连续按两次,然后释放鼠标左键。
作用:打开一个对象(文件)4)右击:是指把鼠标指针指向该对象----按鼠标右键----释放鼠标右键作用:弹出一个快捷菜单。
(利用快捷菜单进行文件的复制,剪切,删除,重命名,新建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打开,打印,粘贴等操作)。
5)拖放;用鼠标单击某对象,并按住不放,移动鼠标到另一个地方。
2.键盘的使用第 2 页共 11页1)Esc键: 退出键。
作用:退出部分程序的运行。
2)大写字母指示灯Capslock:键盘右上角,名称为Capslock作用:若指示灯不亮,当前为小写字母输入状态。
若指示灯亮,当前为大写字母输入状态。
Capslock键:大写字母键。
作用:按一下Capslock键,输入状态可以从小写字母状态转换为大写字母状态。
3)Shift键:称为上档键。
1。
按Shift键+英文字母,大写字母。
2.按Shift键+数字,输入上位键。
如:按Shift键+1键位, 输入的为!。
4)DEL键:删除键作用:选中文件或文本----点按DELETE键,可以删除被选中的文件或文本。
5)Page up键,向上翻页。
Page Down键,向下翻页。
6)Enter 回车键,文本换行或确认某一步操作。
7)Pause暂停键:点按一下程序暂停运行,然后按其它任何键程序继续运行。
8)Print Screen 打印屏幕键,按一下Print Screen键,可以把当前的窗口当作一副图片复制到粘贴板内,然后可以粘贴到画图程序中。
9)←退格键(注:在回车键的上面,按一下向前消去一个字符。
)10)空格键(在两个ALT键中间,键盘上最长的那个键):按一下增加一个空格。
11)←↑→↓编辑键(注:在编辑区)。
←向左移动一个字符,↑向上移动一个字符,→向右移动一个字符,↓向下移动一个字符12)F1---F12:功能键。
3.文件的复制:利用鼠标右键,指针首先放到文件图标上----右击-----复制---在目的位置----右击---粘贴4.ALT+F4 关闭窗口程序5.拖拉复制法:选中文件-----在目标窗口处按CTRL+拖拉文件。
6.文件的剪切,粘贴:指针首先放到文件图标上-----右击-----剪切----右击—粘贴7.文件的选取不连续文件的选取:CTRL+文件连续文件的选取1)用鼠标拖拉方框----框内即所选文件2)SHIFT+头文件+尾文件。
8.文件的删除1)选中文件-----右击-----选择删除。
2)选中文件+按DEL键。
99999993)选中文件---拖拉到回收站内。
9.回收站的使用:1)文件的还原:打开回收站(双击回收站)--选中需要还原的文件---点击文件(菜单)--还原。
2)清空回收站(彻底删除文件)打开回收站---然后从文件(菜单)中----选择清空回收站。
10.新键文件夹:右击空白处--选择新键-----文件夹11.文件夹的重命名:1)选中文件----右击-----选择重命名-----输入新文件名。
2)选中文件----单击文件名----输入新文件名---确定12.创建快捷方式:1)右击文件图标----右击-----创建快捷方式----拖拉快捷方式到桌面。
2)右击文件图标----右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13.文件的查找:1)开始---查找----在名称框内输入要查找的文件名---选择要查找的驱动器或文件夹----开始查找第 3 页共 11页14.通配符的使用,* 可以代表一个或多个字符,?代表一个字符,如*。
*代表所有文件,*·wav代表所有波形声音文件*·BMP 代表所有位图文件(图形)*·Avi动画文件*·DOC文档文件*·MPG 视频文件(如:VCD)*·MID MID音乐文件*·PPT Powerpoint文件*.mp3 mp3文件*.XLS 电子表格文件15.任务栏的使用:可以拖拉文件放到任务栏内作用:快速启动文件16.任务栏的隐藏:开始--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去掉总在最前和选取中自动隐藏。
17.文件的隐藏第1步:选中文件----右击---属性----隐藏----确定(隐藏步骤)。
第2步:单击查看菜单----选择文件夹选项----选择查看----不显示隐藏和系统文件----确定。
第3步:查看----刷新。
18.文件的显示:第1步:单击查看菜单----选择文件夹选项----选择查看----显示所有文件----确定。
第2步:选中文件----右击---属性----去掉隐藏----确定。
第3步:查看----刷新。
19.排列图标:1)右击----排列图标----按名称或按大小日期2)察看(工具栏)----大图标或小图标和列表。
20.添加输入法:我的电脑----控制面板----输入法----添加输入法(单击添加----单击下拉菜单-----选择一种输入法----确定。
21.删除输入法:我的电脑----控制面板----输入法-----选中输入法---删除输入法----删除---确定22.输入法使用中的热键(1)中/英文输入切换热键是:Ctrl+Space(空格)(2)各种输入法顺序切换热键是:Ctrl+ Shift(3)中/英文符号状态切换热键是:Ctrl+ 句号(4)全角/半角状态切换热键是:Shift+Space(空格)23.日期的设置: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设置日期和时间24.画图的使用:打开画图: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画圆,画正方形:按SHIFT+选取圆/长方形----拖拉。
打开已有的图片:单击文件---打开----选择路径(即选择图片所在的文件夹)--单击图片文件把图片设置成墙纸:打开图片----单击文件-----设置成墙纸(平铺,居中)。
25.屏幕硬拷贝:1)拷贝整个屏幕----在当前屏幕下按Print Screen键-。
2)拷贝当前窗口---在当前窗口下按ALT+Print Screen键显示拷贝的内容:(可在画图程序中显示)1)打开画图:开始----程序----附件----画图----单击编辑(菜单)----粘贴26.文件的保存:单击文件(菜单)---保存或另存为----选择需要存放的文件夹(查找文件夹所在的路径)----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
27.保存文件到软盘:1)单击文件(菜单)---保存或另存为---选择软盘驱动器(即A盘)---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2)选中文件------右击-----发送到---3.5英寸软盘(A)。
28.WINDOWS资源管理器。
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打开:开始----程序----WINDOWS资源管理器---单击。
在左窗格中选中文件夹后------在右窗格中显示此文件夹的内容。
第 4 页共 11页快捷方式的创建:开始----程序----WINDOWS资源管理器---右击-----发送到桌面或创建快捷方式到桌面---拖拉快捷方式到桌面。
29.桌面、背景、活动窗口、屏幕保护程序设置:右击桌面空白处----属性----选择背景或屏幕保护程序----确定。
30.外观设置:右击---属性----外观----方案----选择外观种类----确定。
31.桌面设置:右击----属性----外观----项目----桌面----颜色----选一种颜色----确定32.外观设置恢复:右击----属性----外观----方案----选择Windows标准---确定。
33.应用分辩率的设置:右击----属性----设置----640*480,800*600,1024*768(分辩率越大越好)---确定。
颜色选取:(16色,256色,16位即216,24位,32位)34.创建启动盘:我的电脑----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启动盘----创建启动盘。
35.软盘格式化:我的电脑---- ---右击----格式化----开始,36.复制文件到软盘:选中文件----拖拉文件-----到软盘(即A驱)。
1、强行关闭当前程序:同时按CTRL+ALT+DEL。
在程序运行或死机时结束任务,强行关闭运行的程序2.若在计算机启动时,同时按CTRL+ALT+DEL表示热启动,重新启动计算机(计算机启动时不再自检)。
37.1T=1024G 1G=1024MB 1M=1024KB 1K=1024字节1字节=8位WORD(字处理)1.WORD2000的启动:启动:①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②在资源管理器中双击一个用WORD编辑的文档,在打开文档的同时也就启动了WORD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