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的区域,包含多种基本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除此之外,动物细胞中还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植物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质膜、细胞质、叶绿体、核仁、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部分组成。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独有的结构,细胞壁一般由纤维素构成,不仅可以保护细胞,还可以维持细胞的形状。
2. 素材的通性和多样性素材是指科学研究中用来证明某个理论、假设或现象的事实、数据和材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材既具有通性,又具有多样性。
通性指的是素材在研究的不同领域都具有相似的作用和价值,而多样性则指的是素材的种类和来源在不同领域之间存在差异。
3. 身体健康和生活方式身体健康和生活方式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合理的休息和放松都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也是非常关键的。
4. 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分为观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和验证假设五个步骤。
观察是科学研究得以启动的第一步,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现象,科学家可以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在得到问题之后,要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相符,则可以验证假设;反之,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进行新的实验。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 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 _______________ , 并寻找它们 _______________ 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 ______________ , 瓦特发明了 ________________ 等.可以这样说 :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在 ______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 多 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 推动社会的进步 , 协调 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 _________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 做实验时 ,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 ______________ , 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 鸡蛋便会 ______________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 ,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 生鸡蛋会 ___________ , 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比较的过程 . 要测量 即长度单位 , 然后选用合适的进 6. 长度的主单位是 ____ , 较大的还有 _____ ,较小的还有 ________ , ____ 等___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 ,如正方体 ,长方体等可用 ___________ 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 ,一般用 __________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 首先要看清它的 ___________ 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 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 ______________在水中,两次读数的 _____________ 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 __________ 程度 ,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 ____ 或 _______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 ________ 温度计, ________ 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 用 表示, 它的规定是 : 把 的温度定为 0, 的温度定为 100,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物体的长度 , 先要规定 ____ 行测量.测出它的边长 ,然后和最小刻度 . 量液体时 ,视线在 0 到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 ,每一等份就表示 ________________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 使用前 ,要先观察温度计的 __________ ,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 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 . 测量时 ,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 ____________ , 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 ,则要使 __________完全浸没在 _________ 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 测量时 ,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 _________ 或 ________ 时,再读数 , 读数时温度计 _____________被测物体 . 读数时 , 视线应与 _________ 相平.纪录读数时 , 数字和 ________要写完整。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第一章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
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
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双耳效应)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生物
1. 细胞与细胞器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
- 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3. 繁殖与遗传
- 生物的繁殖方式
- 遗传基因的传递与表现
- 变异和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物质与能量
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例子
2.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3.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水的结构和性质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源与科技
1.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
- 主要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 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和区别
-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和引领
3. 安全与健康
- 安全用电和用火的常识
-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的预防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基本地理概念和地图阅读技巧
2.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天气与气象观测
- 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 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预报的基本知识。
新浙教版第一章科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及重难点例题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和二、走进科学实验室1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规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 C2)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滴加少量液体的是,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常用来搅拌的是。
(1)烧杯(2)滴管(3)酒精灯(4)玻璃棒(5)药匙(6)试管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滴管滴加液体的方法:①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试管口的正上方。
②(能或不能)将试管倾斜滴加。
③(能或不能)伸入试管内。
④(能或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
4、被烧伤或烫伤用被化学试剂灼伤用冲洗1分钟以上。
5.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熄灭酒精灯时, 必须用盖灭, 不能用嘴吹灭。
(2)对试管里液体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再固定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对着自己和他人。
(3)写出2种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4)写出1种需垫在石棉网上加热的仪器:三、科学观察1、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填“能”或“不能” 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_ __和_ __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____。
用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用__ __可以观察遥远的星体。
在观察实验中,要准确记录实验__________和___。
1观察和实验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将生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鸡蛋;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并不断搅拌使食盐溶解,鸡蛋将。
四、科学测量测量是指将一个_______________和一个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完成下列换算:(1)2米= 厘米(2)880毫米=米=微米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浙教版(新版)七年级科学(上)期中(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新版)七年级科学(上)期中(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七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草案)第一章(草案)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 2 -3)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量程、c最小刻度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玻璃泡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4.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6.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80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80C读法:8摄氏度。
(完整word版)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姓名: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 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 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 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 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 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可以加热, 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 短柄向外, 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 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 并先均匀预热, 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 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 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 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 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 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使用时用外焰加热。
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 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 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 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 用来盛放试剂, 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 用来取用少量液体, 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 试管应竖直, 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 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word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初一《科学》第一章复习卷姓名_____班级_____学号____一、选择题1、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和知识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 学习前积累的科学知识2、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A 关注现象,提出问题B 收集资料,发现规律C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D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巷3、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A 阅读,作笔记和练习B 观察讨论和交流C 观察,实验和思考D 阅读实践和应用4、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当科学家C提高智商D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成绩5、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A调查B实验C观察D阅读6、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A 扩大观察范围B完成观察任务C得到观察结果D延长观察过程7、我国一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A 1.8微米B 1.8毫米C 1.8厘米D 1.8分米8.下面四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是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A.27.8分米B.5.8厘米C.217.80毫米D.2.79厘米9、测量人的身高时,适当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 1米B 1厘米C 1分米D 1纳米10、下面各个量,接近4厘米的是()A 科学课本的长度B 铅笔芯的粗细C 乒乓球的直径D 课桌的高度11、《科学》作业本的宽度为()A 20毫米B 20厘米C 20分米D 0.2米12、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13、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个?() A 10厘米 B 42分米 C 36000毫米 D 0.45米14、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主要取决于()A 测量人的态度B 测量的对象C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D 测量工具的量程15、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1、精子和卵细胞
2、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球形、无尾、不能游动。
而精子有尾,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睾丸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和前列腺分泌黏液;输精管输送精子;附睾贮存精子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提供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⑵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受精卵逐渐形成了胚胎,并
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第三周)。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试管婴儿:体外受精,体内子宫发育
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分娩后几秒钟,婴儿就会哭或咳嗽。
这种行为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并促使呼吸系统工作,从而获得氧气。
1、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2、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3、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4、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死亡是生命的终止。
心脏、肺和大脑停止活动是生命终止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青蛙:受精卵-刚出生的小蝌蚪-长出后腿的小蝌蚪-幼蛙-成蛙
家蚕: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蝗虫、蟋蟀、蝼蛄、臭虫、螳螂:受精卵-幼虫-成虫
⑴有性生殖(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分裂生殖(代表动物:变形虫);
出芽生殖(代表动物:水螅)。
2、胎生与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的意义:为哺乳动物的幼体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成活率
有很大提高。
3、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
第五节: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 胚芽 果皮和种皮
胚轴 胚乳
子叶
子叶 胚 玉米种子
(双子叶)
胚芽 (单子叶)
种皮 胚轴
胚根
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提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
4、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 (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
5、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淀粉遇碘会变蓝。
)
营养物质: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6、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7、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能独立生活的主要标志是胚芽发育成茎、叶并转绿。
8、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胚根发育成根,其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9、根据芽的着生位置,芽分为顶芽 和 侧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轴发育成茎。
顶芽的生长会使
植物的茎增长,侧芽的生长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10、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侧芽的发育,摘除顶芽,就会促使侧芽发育,多长侧枝。
(顶端优势)
11、植物经过开花、传粉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12、植物的一生经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等生长期后,将会死亡。
13、植物的种族是在生命周期的循环运动中得以延续的。
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
和异花传粉,其中较普遍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3、 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前者主要靠昆虫传粉,后者主要靠风力传粉。
动物的
生殖
方式
有性生殖 受精方式 胚胎发育方式 体内受精 体内受精 无性生殖
胎生 卵胎生 卵生 出芽生殖 分裂生殖 (鱼、两栖) (昆虫、爬行、鸟、哺乳) (昆虫、鱼、两栖、爬行、鸟) (哺乳) (鲨、蝮蛇) (单细胞动物――变形虫、草履虫) (水螅)
虫媒花:较大、花瓣颜色鲜艳、通常有芳香的气味和甜美的花蜜、花粉粒较大、有黏性,便于粘附在昆虫身上
风媒花:花粉多而轻、柱头常分叉或成羽毛状,能分泌黏液,并且伸出花瓣外面
3、被子植物受精过程:
花粉
柱头
花粉管
4、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
,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 种皮 果实
胚珠 种子
受精卵 胚
(子房内的胚珠数决定了果实内的种子数)
5、通过种子来繁殖的方式叫做植物的有性生殖,不是通过种子来繁殖的方式叫做植物的无性生殖。
6、蕨的繁殖:
叶背上的孢子囊群 孢子囊 孢子 原叶体 幼蕨 蕨
7、植物的无性生殖
(1)孢子繁殖:(如:蕨、地钱、葫芦藓、藻类)
(2)营养繁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
包括: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等。
(注:营养繁殖的优点 (1)能保持栽培植物的某些优良性状;(2)繁殖速度较快。
)
8、接穗能否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紧密结合。
9、组织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
等,并使其增殖,分化来得到新植株的一种技术手段。
10、组织培养特点:1)新个体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亲本利用率高;3)适用范围广;4)繁
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且诱导变异也比较容易。
第七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1.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 细菌内无叶绿体,一般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3.
4.昆虫/风力 黏液刺激
(胚珠内的)卵细胞 受精卵 无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