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几点思考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及典型病例分析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及典型病例分析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及典型病例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种恶性血液疾病,其特点是骨髓中存在异常的白血病细胞,以及有可能向全身扩散的倾向。
这种恶性细胞病变会迅速累积并占据正常造血细胞所需的空间,严重影响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
因此,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的中西医结合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病例介绍本文将以一位51岁男性患者为例进行分析。
该患者在早期出现疲劳、肌肉酸痛和体重下降等常见症状,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根据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该患者接受了传统的化疗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疗法。
2. 化疗治疗策略化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干扰白血病细胞的DNA、RNA以及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从而达到杀灭白血病细胞的效果。
然而,化疗药物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不可预测的副作用。
3. 中医药治疗策略中医药治疗在急性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中药通常被用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并减轻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
在该例中,患者接受了中药汤剂的治疗,包括阿三七、人参等中草药的配方。
此外,针灸疗法同样被用于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4. 治疗效果及体会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贫血和白血病细胞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通过电镜观察,白血病细胞的形态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注意饮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这些因素也对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治疗体会和典型病例分析,个人认为在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治疗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化疗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杀灭白血病细胞,但也会带来副作用和机体的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M3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M3的疗效
急性白血病M3又叫做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类以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白血病,这类患者往往起病急,病程发展快,出血倾向较为严重,曾经被认为是最为凶险的白血病之一。
目前急性M3型白血病是所有白血病中治疗前景最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随着中国医学的不断探索,针对急性白血病M3,我们国家相继推出了利用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制剂治疗的方案,使得急性白血病M3治愈成效有了质的飞跃。
如果要说急性白血病M3有什么不同,那么最大的不同在于M3治疗采用中药为主,化疗为辅的方案。
治愈情况也远远高于其他任何类型的白血病,治疗效果肯定比其他类型的白血病要好。
急性白血病M3治疗方案现在已经较为成熟,患者完全缓解率可以高达98%~100%,治愈效果很好。
绝大多数患者在坚持治疗后都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当然不保证所有人都不会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病倍受青睐,“促进细胞逆转法”疗效确切!
专家指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需结合使用,石家庄燕赵医院血液病诊疗中心采用的中西医结合“促进细胞逆转法”治疗急性白血病M3,其能够从本质上改变白细胞的基因组成,通过中药祛瘀、清血、扶正、解毒等一系列药物组合,有效抑制白细胞的增殖生长,逐渐使之转化分解,最终是血液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疗急性白血病M3的目的。
相对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促进细胞逆转法”在治疗慢急性白血病M3上不仅能够集中西医之所长,相辅相成,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且还能减轻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彻底治疗急性白血病M3的几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关键词】白血病;解毒化瘀方;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尽管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存有共同之处,如预后差、生存期短、长期存活者少等特点。
如何提高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是目前国内学者正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笔者在常规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解毒化瘀方口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发病情况36例病例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其中属难治急性白血病20例,复发急性白血病16例,其中治疗组属难治者9例,复发者8例;对照组属难治者11例,复发者8例。
2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2 危险因素分布36例患者中属高白细胞性白血病18例,低增生性白血病3例,继发性白血病1例,混合急性白血病5例,髓外白血病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1例,老年性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者2例。
1.1.3 FAB分型情况36例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4例(L1 1例,L2 12例,L3 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2例(ML 2例,M2 10例,M3 1例,M4 2例,M5 1例,MAL 5例)。
1.1.4 分组按随机数字表法统一编号分组。
治疗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14~67岁,平均(35.25±16.16)岁;病程3~36个月,平均(7.81±8.12)月;对照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15~70岁,平均(31.56±13.74)岁;病程2~18个月,平均(6.72±4.44)月。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白血病的FAB诊断及MIC分型标准,符合《邓家栋临床血液学》[1]中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①经常规方案(HA和DA)全量治疗2个疗程无效的初治病例;②完全缓解后经过巩固强化治疗,在6个月内首次复发或在6个月后复发但经常规治疗无效者;③再次或多次复发的病例。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思路探讨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思路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思路。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临床中医药在治疗白血病患者病情的各阶段用药的效果。
结果: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白血病的病情,使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缓解率逐渐提高,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和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用药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逆转多药耐药和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继而缓解和治愈白血病患者。
结论:中医药对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白血病临床患者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急性白血病;思路急性白血病是获得性造血细胞突变引起克隆性疾病,它使患者骨髓中某系原始、幼稚细胞增生而导致分化受阻,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高烧、出血、感染,体内的白细胞增多,红细胞逐渐减少。
白血病的西医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化疗、骨髓移植、和基因免疫治疗等手段。
我院采用中医药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治愈白血病患者,疗效非常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6-29岁你,平均年龄(14.5±2.5)岁。
患者在入院前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烧、出血和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症状,经过检查,患者体内的血常规系统明显紊乱[1]。
1.2治疗方法1.2.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根据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按照中医药理论辨证治疗。
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现代医学进行化验和确诊,例如,对病人做骨髓穿刺报告或者血常规化验检查,了解患者的作病情与基本病理。
在确诊后,使用辩证处方进行治疗,在处方中加一些对病情有针对性的的药物,例如,加一些抗癌中药,同时按照患者的基本病情,如果患者并发感染,观察感染的程度给患者加一些抗菌或者抗病毒的药物,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药量的调整,这样辩证与辨病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点滴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点滴体会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疾病,既有慢性白血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也有急性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虽然已有不少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但有时并不能单靠药物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也日益受到青睐。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首先要在中医基础上,运用中药、针灸等传统治疗手段,辅助西医药物治疗,改善病人的病情。
其次,要恰当地搭配中草药来改善血液异常,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草药,如当归、熟地、白芍、甘草等,能有效地调节机体内痰湿、血气失调、气血不足和免疫功能紊乱等情况,缓解症状,改善病情,达到更高的治疗效果。
同时,要加强护理,做好饮食调节,以有助于改善病情。
建议病人饮食上要清淡,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鱼类,远离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要注重营养均衡,少食多餐,每天有适量的运动,以及充足的睡眠,可以改善体内气血不足状况,辅助药物疗效。
此外,应该加强心理护理,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学会坦然接受疾病,增强抗病力,帮助患者适应环境,良好地应对疾病,掌握病情发展,考虑药物副作用,积极参与治疗,让病人心理更加健康,对疾病的康复更加有信心。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特别突出,凭借传统的中医理论,坚持调理内因,通过中药、针灸、营养调理等传统治疗手段,有效调节机体内气血不足,辅助西药治疗,促进血液正常。
同时,正确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治疗效果,提高抵抗力和生活质量。
据介绍,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病患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都比单用西药来治疗的要好得多,且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持续有效,而且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更安全,更经济。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注重治疗效果,又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比起单纯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的病情,提升抗病能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点滴体会,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疾病,从而更好的进行治疗,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的点滴体会

.
6. 2.
Cl i a o r a f h n s e i ie2 VOL i c l u n l i e eM d cn 0 n J o C 1 0
.
() N 1 2 O.9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白血 病 的 点 滴 体 会
E p re c o e t g lu e a i ei t g a i eme i i e x e in ef rt a i k mi t e r t d cn r n e n h n v
it g a i e i i r a ig e ke i, sgoo fe t i o t i lnia l a ple n e r tvem d cnete tn l u m a ha d e c , sw rhbengc s T ei e rt e dcn ; e k mi; s r e o u tC n u t n B o d O ea n e t T e t n i ee t Ke wo d ] h tgai i e L u e a Di d r r d c; o s mpi ; lo ; v rl c c p ; ra n v me i o p o lo me tndf rn i
治 疗 。0 元 月 初 鼻 出 血 到 哈 医大 院骨 髓 检 查 :“ 性 粒 细 胞 7年 慢 白血 病 : ”先 后 在 该 院 各 住 院 治疗 5 O天 ,仍 未 愈 ,现 服 “ 基 羟 尿 ”药 片 维 持 生 命 。 20 0 7年 1 1 月 5日骨 髓 片 : 骨 髓 增 生 明显 活 跃 , = 4 ; ① G 9%
胆 囊 息 肉样 病 变 : ③ 脾 肿 大 ,脾 于 左 锁 中线 处 肋 下 8m。 c 2 0 年 5月 7曰在 德 州 十三 局 医 院化 验 血 常 规 :WBC: 08
(完整)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探讨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探讨急性白血病是获得性造血祖细胞突变而引起的克隆性疾病,特点为骨髓中某系原始、幼稚的细胞明显增生而分化受阻,同时抑制正常造血。
外周血白细胞有量与质的异常,常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感染、出血及脏器的白血病细胞浸润。
急性白血病的西医治疗以化疗、骨髓移植、基因、免疫治疗为主要手段。
中医药可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增长,诱导分化白血病细胞,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可提高化疗药的敏感性,逆转多药耐药,有效的治疗并发症,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免疫介导功能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
故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仍有用武之地.1 中医药为主治疗白血病1.1 病因病机:中医将急性白血病归于“急劳”,“热劳”,“血证”,“徵瘕”等范畴,白血病的发生多为禀赋不足、劳倦、饥饱、房欲、七情所伤,正气虚弱,热毒内侵或毒自内发,邪蕴骨髓,骨髓受损,热毒之邪自骨髓向外蒸发,弥漫三焦,脏腑壅滞,气分热盛;或伤及营血,营血热炽,高热不退,热毒炼津为痰,痰瘀热毒,交织为患。
热毒伤及血脉,迫血妄行,或淤血内阻,经脉淤滞,瘀热相搏,血不循经,可致出血诸症。
邪毒侵袭机体,潜伏经络,阻碍气血运行,气滞血淤痰阻,结于胁下可形成肿块,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
邪毒深伏骨髓,日久消灼精血,可致阴阳气血亏损.概言之,本病热毒、痰凝、血淤、正虚互为因果,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贯穿于疾病的始终.1.2 治法用药: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本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在发病期,可分为热毒炽盛、血热妄行;热毒内盛、淤血阻滞;热毒内壅、痰阻血瘀;毒热未清、气阴两虚等类型,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配合凉血止血、活血化淤、化痰散结、益气养阴诸法。
缓解期多见热毒内蕴、痰淤阻滞、湿热蕴结、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脾肾两虚等类型,治疗以解毒、化痰活血、清利湿热、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补脾益肾等。
根据急性白血病的病机特点,从临床经验的总结中,提出急性髓系白血病以解毒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基本处方:狗舌草、雄黄、全蝎、白花蛇、人参等。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论文)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论文)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陈志雄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一、概念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多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流行病学情况:二、中医对白血病的认识(一)历史沿革病名:属于虚劳、急劳、热劳、温病、瘀积等范畴。
病因病机:正虚为本,肾精亏虚。
病邪为热毒炽盛、伏气温病临床表现的类似记载:多从虚劳、急劳、贫血、恶核、咽喉肿痛等描述。
治疗:张景岳认为深在阴分、不宜温补。
预后:不良,“百日劳”之名。
(二)病因:精气内虚、温热毒邪内盛。
热:温热、湿热、痰热、毒热痰浊外感毒:热毒、温毒、火毒、瘀毒瘀血劳倦:饥饱不节、房劳、七情所伤内伤小儿:先天不足、遗传缺陷病位:肾、骨髓,可涉及心、肝、脾诸脏(三)病理正气虚弱邪毒内蕴肾精亏虚、邪毒内蕴血行瘀滞痰浊凝阻骨髓受损生血紊乱(四)关于白血病的伏气温病论发病方式:伏气温病、邪伏少阴、由血分转气临床症状病程归转、预后(五)对白血病病因病机的几种看法因虚致病论从传统中医理论来看,因虚致病论顺理成章。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虚弱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而致。
因病致虚论从临床上看,白血病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而很多青少年发病前身体多健壮,肌肤丰满。
如果说因虚致病,似乎难经解释。
青少年多气血旺盛,正气充足,发病前无正气亏虚的表现,受温毒外袭后,起病急骤,热毒入髓伤血引起血瘀;由瘀血而致血不循经;同时,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而有血虚,为因病致虚。
虚实夹杂论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从实践中总结认识到白血病既非单纯虚证,亦非单纯实证,而是虚实夹杂。
本病的发病前提为正不胜邪,本虚标实,正邪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
正盛邪退,疾病可完全缓解;邪盛正虚疾病则复发或加重。
三、中医对白血病的治疗概况中医药在应用单方和专药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本虚标 实 证 , 治疗 上 急则 治 标 、 则 治 本 或 标 本 兼 缓
治。
性 血液肿 瘤 , 性程度 高 , 恶 预后欠 佳 。联 合化疗 仍是 目
前治疗该 病 的基本 手 段 。然 而 , 几乎 所 有 化疗 药 物 都 有不 同程度 的化疗 反应 及 毒 副作 用 , 大 剂量 的联 合 且 化疗 造成 严重 的骨髓抑 制 , 染 、 感 出血 、 胃肠道 反应 、 多 药 耐药等情 况 常有发生 。这 不仅 降低 了患者化 疗期 间
C G M F bu r 2 1 Vo 6. J MC e ra 0 1 l2 2 y
.
部分病 案 , 辨证 治疗虽症 状有所 改善 , 白细胞 和血 经 但 小板始 终未 能 回升 至正常 范 围。说 明在 辨证施 治的 同 时, 努力 寻找 升高 白细胞 和血小板 的有效 治法 和药 物 , 也 是临 床值得研 究 的课 题 。根据 现代对 中药 的药 理研 究, 在不 违背 辨证原 则 的基 础上 , 选用一 些能促进 白细 胞和血 小板提 升 的药物 , 地榆 , 如 能升高 骨髓有核 细胞 数, 改善 骨髓造 血微 循环 , 对造血 干细胞 的增殖有 直接 促 进作 用 , 因而有利 于造 血 干 细 胞 的增 殖 、 分化 、 熟 成
参 考 文 献
[ ] 陈 灏珠 . 用 内科 学 [ .0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9 7 8 . 1 实 M] 1 北 人 19 :0 [ ] 叶任高 , 2 陆再 英 . 内科 学 [ . M]6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5: 北 人 20
3 9. 7
白血病 复发 、 转 白血病 多药 耐药 和 预 防 白血 病 相关 逆
并发症 的优势 ¨ 。
的 生 活 质 量 , 摇 了进 ~ 步 治 疗 的 信 心 , 且 增 加 了 治 动 而
2 辨 证 分 型
中医在治疗 急 性 白血 病 方 面 , 型和 治 疗方 案 不 分
完全 统一 。罗 秀素 等 ¨ 将 7 5例 A L N L患者 辨 证 分 为
3型 : 毒 内蕴型 、 湿瘀 阻型 、 热 痰 正虚 型 ( 括气 血虚 和 包 气 阴虚 ) 。郑 秀春 等 对 2 6例 A L患者 在应 用 H A O P 方案基 础 上 , 中医辨 证分 为 3型 : 阴两 虚型 、 血 两 气 气
处 。
占总数 的一半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本 病 时 , 者 倾 向 于 笔
以气 血 两 虚 型 为 主 。 周 氏 也 指 出 , 血 两 虚 是 本 病 气
1 中 医病 因 病 机 分 析
常 见的 临床 表 现 。 中 医 自古 就 有 “ 之 所 凑 , 气 必 邪 其
虚” 的说 法 , “ 且 气为 血帅 , 为气 母 ” 血 。热 、 、 、 、 毒 痰 瘀 阴虚 、 阳虚 等可 在本 型 的基 础上 随 证加 减 。结 合 西 医 化疗及 抗感 染等 , 对热 、 毒也 有一定 的治疗 作用 。
3 疗 效 探 析
急性 白血 病 的主要 临 床表 现 如 贫血 、 热 、 热 、 虚 发
出血 或有 肝 脾 淋 巴 结 肿 大 等 属 于 祖 国 医学 “ 血证 ” 、
“ 劳” “ 虚 、 温病 ” “ 聚 ” 范畴 。急 性 白血 病 的发 生 、积 等
是多 方面 的 , 但主要 为 精 气 内虚 、 热 内陷 、 血 内结 毒 瘀
的精神 生 活 , 助其调 整精神 情绪 , 帮 建立 积极健 康 的生 活态度 。选择 易 消化 、 刺 激 性 的食 物 , 免 吸烟 、 无 避 酗 酒 、 啡 、 茶 。综 上 所述 , 西 医结 合治 疗 慢 性浅 表 咖 浓 中
性 胃炎临床疗 效显 著 , 得 临床 应用 。 值
d i1 3 6 / .sn 1 0 —91 . 0 . 2 0 1 o:0.9 9 jis . 0 38 4 2 1 0 , 9 1 文 章 编 号 :0 38 1 2 1 )0 -3 9 0 1 0 ~9 4( 0 -20 2 —2 1
急性 白血 病 ( ct l k m aA ) 一种 常见 的恶 aue e e i L 是 u
中医辨 证分 为 四型 : 肾阴 虚 型 、 血 内阻 型 、 血 两 脾 瘀 气 虚型 、 肾阴虚 ( 劳 ) , 中气 血 两 虚 型 7 肝 急 型 其 9例 , 约
医学 着眼 于整 体 调 治 , 为本 病 以精 气 内 虚 、 热 内 认 毒
陷 、 血 内结 等所致 , 瘀 应用 中医 药治疗 本病有 其独 到之
习惯与慢 性浅 表性 胃炎 的发 病 有 明显 关 系 , 视患 者 重
根 除率 高 的特 点 , 方 中党参 、 本 白术 、 苓 、 茯 炙甘草 补益
脾 胃, 扶助 正气 ; 白术 、 夏健 脾燥 湿化痰 , 半 茯苓 利水 渗 湿, 三者相伍 , 湿除 则 中 焦气 机 调畅 ; 附行 气 解六 痰 香
药证 契合 , 虚实 同治 , 降并举 , 升 共奏 健脾 益 胃、 调理 气
机 之功 。阿莫西林 胶囊 对 胃肠 道有 抗 菌 消 炎功 效 ; 甲
[ ] 戴 自英 , 3 陈灏 珠 . 用 内 科 学 : 册 [ . 实 下 M] 9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北 人
版 社 ,9 5 1 0 - 0 . 1 9 :3 3 1 5 3
( ) 4 34 4 6 :3 - . 3
[] 王颜刚 , 5 王伟 , 文 娟 , . 榆 升 白片 在 G ae 患 者 抗 甲 药 物 治 赵 等 地 rvs 疗 中 升高 白细 胞 的 随 机 双盲 安 慰 剂 平 行 对 照 观 察 [ ] 中 国 中 医 J. 药 信 息 杂 志 ,0 4,1 2 :5 .5 . 20 1 ( ) 1819 [ ] 娄 键 翔 , 清香 , 平 , . 力 升 白 片 在 癌 症 化 疗 中 的 协 同 作 用 6 刘 陈 等 强 [ ]华 西 医学 ,0 3 1 ( )3 738 J. 2 0 ,8 3 :5 -5 . [ ] 董 澜 清 , 端 玲 , 芳 . 力 升 白 片 治 疗 化 疗 患 者 白 细 胞 减 少 症 7 胡 周 强 [ ]成 都 中医 药 大 学学 报 ,0 4 2 ( ) 5 . J. 20 ,7 1 :4 [] 黄景玉 , 8 王祥 麒 . 白花 蛇 舌 草 针 联 合 化 疗 治 疗 急 性 非 淋 巴 细 胞 白
硝 唑用于厌 氧菌 感染 的 治疗 ; 尼 替 丁 缓解 胃酸 过 多 雷
所致 的 胃痛 、 胃灼 热 。三 药联用 杀灭 胃、 十二指肠 幽 门 螺杆菌 , 降低 消化 道 溃疡 复 发 率 。中 西药 物 产 生协 同
[ 张 伯臾 , 建 华 , 仲 瑛 , 、 医 内 科 学 [ ] 上 海 : 海 科 学 技 4] 董 周 等 中 M . 上
西 医结 合 杂 志 ,9 5,( ) 12 19 8 3 :3 .
[ ] 邹 鑫 . 文华 老 中医 治 疗 急性 淋 巴细 胞 白 血病 14例 [ ] 河 南 中 3 邹 6 J.
医 ,O 4 2 ( ) 4 _4 2 0 ,4 1 :3 4 .
[ ] 胡 乃 乎 , 展 . 霭 祥 治 疗 白血 病 经 验 [ ] 中 医 杂 志 ,0 0 4 4 王 周 J. 20 , 1
等所 致 。其 基 本 病 机 为 正 气 不 足 , 毒侵 袭 , 及 营 热 伤
中医对本 病 的治 疗具 有 一 定 的疗 效 , 还 存 在 着 但
阴 ; 血不足 , 气 气滞 血 瘀 , 络瘀 阻 。该 病 急 性 发作 期 脉
作者 单 位 : 南南 阳 医专 附 属 中 医 院 血液 肿 瘤 科 ( 阳 4 3 6 ) 河 南 7 0 1
术 出版 社 , 9 0:3 -3 . 19 1317
( 文校 对 : 发 林 本 张 收 稿 日期 : 0 0—0 0 ) 21 7— 8
作用 , 增强 机体免 疫功 能 , 提高 疗效 , 中药 弥 补 了 西药
的几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急性 白血病 点 思 考
王 志 慧 关键词 : 急性 白血病; 血证 ; 中医药疗 法; 中西医结合疗 法
( 0):4-5 1 2 2.
资料还 证实 , 它对 白血 病 的 治疗 也有 一 定疗 效 。猫 爪草 , 温 , 甘辛 , 有 消肿 散 结 、 性 味 具 清热 解 毒 的功 效 ,
近年来 发现其 有较 好 的抗 肿 瘤效 果 。 因此 , 医药 中
不仅可 以减轻 化疗 的毒 副 作 用 , 而且 具 有延 长 或 阻止
血 病 临 床 观 察 [ ] 河南 中 医药 学 刊 ,0 1 1 ( )3 . J. 2 0 ,6 4 :8
[] 陈丙銮 , 9 杭悦 宇 . 用 植 物 猫 爪 草 的 研 究 进 展 [ ]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药 J. 资 源 ,0 2 2 ( )78 2 0 ,1 4 :-. [0 黄 衍 强 . 1] 治疗 白血 病 中 药 不 是 “ 役 ” J . 庭 中 医 药 ,0 6 1 备 []家 20 ,3
光 明中医2 1 0 1年 2月 第 2 6卷 第 2期
C G M F bu r 2 1 . o 2 . J MC e ray 0 1 V l 6 2
。3 9 ・ 2
病 。中药治疗 H p具 有 良好疗 效 、 耐 受 、 作 用 低 、 易 副
之 不足 又取 到标本 兼治 的作用 。 同时 , 神因 素 、 精 饮食
疗难 度 , 患者后 期 阶段 的治疗 难 以顺利 进行 。因此 , 使
亟待 寻找新 的治疗 措施 和手段 , 减缓 化疗 的毒 副作用 , 提高 患者生活 质 量 , 强 患 者进 一步 治 疗 的信 心 。 中 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