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2.2动物细胞工程导学案

合集下载

2.2.2动物细胞工程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2.2动物细胞工程教案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章《动物细胞工程》这一节内容的第三课时。

是在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上应用的内容。

本节离不开动物细胞培养,也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联系密切。

学生需沿着科学家的思路一步步地分析、讨论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感悟创新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阐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

2、举例说出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3、概述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与过程。

四、教法与学法1、采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教学策略,结合教师的问题串引导,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技术流程、原理以及优点。

2、利用教材习题中的素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本节课将以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新冠肺炎痊愈者捐献血浆”的真实问题创设教学的真实的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抛出疑问。

(1)为什么要号召新冠肺炎痊愈者捐献自己的血浆?这样的血浆对新冠肺炎患者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不能只依靠痊愈者血浆中得到的抗体来治疗病人?以真实问题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核心问题,确定学习主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温故而知新复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

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思考回答。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教学程序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动物细胞 融合技术的发展简史的介绍教师展示相关科学 发展史,学生学习。

让 学生 感受到科学的发展。

动物细胞 融合技术原理、 方法、意义、应用的学习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是指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新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2细胞工程2.2动物细胞工程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鹿体教学案含解析

新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2细胞工程2.2动物细胞工程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鹿体教学案含解析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2.结果:形成杂交细胞。

3.诱导因素: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4.意义: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5.应用(1)是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2)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二、单克隆抗体1.传统抗体的获得(1)方法:.(2)缺点: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优点(1)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2.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主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4.杂交瘤细胞是由经免疫的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的能力。

5.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第一次筛选是为了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6.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7.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用途有: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2)制备过程:.(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作为诊断试剂,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2)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意义是(..)A.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制备单克隆抗体C.培育新物种.........................D.生产杂交细胞解析:选 A.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似,进行动物细胞融合的最大意义是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2.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是(..)A.聚乙二醇......B.灭活的病毒C.振动................D.电激解析:选 B.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人教版生物选修3:2.2 动物细胞工程 教案2

人教版生物选修3:2.2 动物细胞工程  教案2

动物细胞工程【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动物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融合。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

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1)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3)让学生尝试设计革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教学重难点】单克隆抗体既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一、单倍体抗体的制备:环节一:多数学生会提出如下思路:把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提取出来,用我们所学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经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把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将该细胞培养成细胞系,能无限传代,大量繁殖,便能从这些细胞中提取单抗了。

教师质疑:该方案可行性如何?(引导学生确认为什么单纯地进行B细胞培养行不通。

)一些学生提出异议:一个B淋巴细胞不可能渡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的两次危机而达到细胞系水平。

因为每经历一次危机,都有大部分细胞被淘汰,只有少部分生存下来,而单个B淋巴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

抓住学生这一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领学生进人下一挑战性环节。

需解决的难题何在?(B细胞在体外不可能无限增殖)如何使它无限增殖,方法有哪些?(B细胞与瘤细胞融合)环节二:学生思考:(l)单克隆抗体是用哪两种细胞来融合?为什么选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2)骨髓瘤细胞是癌细胞吗?(3)整个制备过程为何要经过两次筛选?(4)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内培养与在体外培养有何区别?(5)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增殖,可否造成小鼠死亡吗?(6)鼠单抗能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吗?(板画诱导学生探究两次筛选的对象)环节三:假如现在要制备抗SARS病毒的抗体,用我身上的B细胞来融合行吗?为什么?(必须用对应的抗原刺激才会产生特异性的B细胞)二、单倍体抗体的应用制备到的抗体除了可以用于在临床治疗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三、细胞核移植阅读→归纳【板书设计】1.单倍体抗体的制备:获得杂交瘤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提取2.单倍体抗体的应用: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单抗诊断疾病(“生物导弹”)等。

(完整word版)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2.2动物细胞工程导学案

(完整word版)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2.2动物细胞工程导学案

2.2 动物细胞工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和条件、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并了解它们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2、知道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方法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并正确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深刻理解这两项技术的原理,并理解这些技术的新进展。

2、结合免疫原理、融合原理以及动物细胞培养,全面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可生产出专一性强,灵敏性高的抗体。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收集相关报道,在同学中开展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的讨论,来加强对科技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通过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史及单克隆抗体具体应用的学习,体验现代生物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坚定自己投入到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信心。

四、教学过程1.动物细胞培养1)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将它分散成,然后放在中,让这些细胞。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可表示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原代培养是指,传代培养是指。

3)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条件有a.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

b.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有糖、_____________、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通常需加入_____________、血浆等。

c.温度:适宜温度为_________±0.5℃;pH为_________~7.4。

d.气体环境:_____________95%,CO2 5%。

2.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1)动物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人一个去核的_____________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成为动物个体。

高中生物选修三导学案007 动物细胞培养及核移植

高中生物选修三导学案007 动物细胞培养及核移植

培养液以清除代谢产物。

(2)营养:除正常的有机和无机营养外,加入。

(3)适宜的温度和pH:温度为(哺乳动物),pH为。

(4)气体环境:含的空气加的混合气体。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1生产生物制品,可应用于生产病毒疫苗、___ __、________等;○2在基因工程中,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取。

○3用于检测,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

○4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如用于筛选________,治疗和预防______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等)。

知识点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1.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移入一个去核的_____________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这个胚胎最终成为动物个体。

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叫。

2.种类 _______细胞核移植——易(因分化程度低,移植成活率高)_______细胞核移植——难(因分化程度高,移植成活率低)3.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4.体细胞核技术的应用前景①在畜牧业中: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可利用移植增加动物的③生产医用蛋白:转基因克隆动物作为④用于组织、器官移植: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作为的供体,人的核移植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的组织器官可用于移植。

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1克隆动物普遍存在___ ___低、____ _生理缺陷。

○2克隆动物食品的__ ___争议等。

6.克隆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存在。

2.为什么培养前要将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用胃蛋白酶行吗?3.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绿色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我有问题要请教A.单糖 B.核苷酸 C.氨基酸 D.无机盐4.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如果要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下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对取自转基因奶牛的组织细胞进行分散处理,形成单个细胞,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____________酶处。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教案-2.2_动物细胞工程_教学设计_教案_3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教案-2.2_动物细胞工程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2、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及应用前景能力目标: 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情感目标: 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难点: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师: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请大家来回顾一下其涉及的主要技术手段。

生: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

师;今天我们开始一起来学习动物细胞工程的内容,请大家阅读课本P44引言,介绍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手段: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基础技术。

【讲授】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师: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动物细胞培养呢?生:(情绪高涨)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师:很好!从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该技术实施的原理是什么?生:细胞增殖。

指导学生阅读P44-46内容,思考:1.什么是动物细胞培养?2.怎样将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3.培养中出现了什么现象?怎么解除这种现象?4.培养过程分几个阶段?常用于科研的是哪种细胞?5.培养条件有哪些?师生共同归纳过程:取材→分散→配制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在各个箭头上注明处理方法。

注意: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原代培养:取材水解后的初次培养;传代培养:原代培养后再处理后的后续培养。

两者先后关系,不能倒置,其原理相同。

后者一般至10代,也有至40-50代,但细胞核型可能会改变,从而癌变。

师:大家想一想,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细胞常常是10代以内,是什么道理?生:以保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人教版 生物 选修3 专题2 第2节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

人教版 生物  选修3 专题2 第2节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 专题2 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中第1小节《动物细胞培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得出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

能力目标:尝试根据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简述其过程的同时分析过程中重点步骤的操作理由。

通过对相关媒体资料的收集,列举现阶段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情感目标:体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三、指导思想1.指导思想本模块内容主要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依托该模块在生物课程中的这一价值,授课人试图应用“提高生物学科素养”、“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渗透教学过程,在学生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教法和学法的改变,探索适合于本小节内容教学的课堂模式。

秉承上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设计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化。

不仅学习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和应用,还通过问题归纳、信息提取、大胆设问、小组合作、资料搜集整理等形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2..教材分析本小节内容出自新人教版教材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内容包括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过程、条件、应用几方面。

由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所以在专题2的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中第一个被提出。

本小节内容的学习,为之后的动物细胞工程其他技术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过程较多、较难,所以教参中明确指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适合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本模块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根据这个课题的特点,授课人选择了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方式进行。

由于本模块涉及的领域进展迅速,授课人提前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2.2《动物细胞的工程》word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2.2《动物细胞的工程》word教学案

选修三专题2 2.2 动物细胞工程一、学习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3.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建议1.课时数:本节教学建议用2课时。

2.课时侧重点:(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3.教学策略有了第一节的基础,学生对本节内容易于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建议如下。

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教学中,可把这部分内容归纳成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2)什么是动物细胞的培养?(3)怎样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解,讲解中要注意区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这两个概念。

对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则要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

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动物的教学中,可首先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克隆动物,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随后可向学生提问:克隆动物的方法与植物组织培养一样吗?然后向学生说明目前动物体细胞克隆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关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教材中选用了一个非常好的素材──以诞生在我国的高产克隆奶牛为例,来说明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

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一步步弄清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

对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本节教材“思考与探究”中的有关问题,以及“拓展视野”中的有关克隆羊多利的早衰问题等,让学生讨论。

在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启发学生回顾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再通过动植物细胞异同点的对比,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出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及方法基本相同,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动物细胞工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和条件、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并了解它们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2、知道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方法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并正确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深刻理解这两项技术的原理,并理解这些技术的新进展。

2、结合免疫原理、融合原理以及动物细胞培养,全面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可生产出专一性强,灵敏性高的抗体。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收集相关报道,在同学中开展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的讨论,来加强对科技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通过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史及单克隆抗体具体应用的学习,体验现代生物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坚定自己投入到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信心。

四、教学过程1.动物细胞培养1)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将它分散成,然后放在中,让这些细胞。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可表示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原代培养是指,传代培养是指。

3)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条件有a.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

b.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有糖、_____________、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通常需加入_____________、血浆等。

c.温度:适宜温度为_________±0.5℃;pH为_________~7.4。

d.气体环境:_____________95%,CO2 5%。

2.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1)动物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人一个去核的_____________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成为动物个体。

(2)种类___________细胞核移植——易___________细胞核移植——难(3)过程卵母细胞必须选用_________细胞,原因是该时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移入一个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

这个新的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核移植移到的动物称。

(5)、核移植动物的应用前景有。

3.动物细胞融合(又叫:细胞杂交)1)概念:指或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2)结果:融合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细胞。

3)动物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膜的。

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5)过程:6)意义:细胞融合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成为可能。

这一技术成为研究、、肿瘤和生物培育的重要手段。

4、单克隆抗体1)概念:由单一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生殖形成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2)抗体:淋巴细胞(浆细胞)产生的,化学本质为,具有特异性。

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纯度低、特异性差。

3)哺乳动物感染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后,体内会形成相应的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能分泌,凝集或杀死这些病原体。

但是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

因此,要想获得大量的,必须克隆,形成。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过程:第一步:将注射到小鼠体内进行免疫;第二步:从该小鼠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与小鼠的细胞在,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第三步:在特定的培养基中,筛选出细胞;第四步:培养杂交瘤细胞,从中挑选出的细胞群,继续培养;第五步:将该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内增殖,然后再分离纯化单克隆抗体;(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又能产生。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特别提醒:在选择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才能生长。

B淋巴细胞的特点:,缺点:骨髓瘤细胞的特点:。

杂交瘤细胞具备具备双亲的遗传物质,不仅能产生,还能,能大量产生单克隆抗体。

6)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强、高,并可能。

(2)诊断疾病:诊断病毒引起的疾病和用癌细胞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定位诊断.(3)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①运用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制成"生物导弹".②优点:疗效高,毒副作用小。

五、例题分析:例1、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A、动物细胞融合B、胚胎移植C、动物细胞培养D、核移植例2、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培育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使细胞分散C、细胞的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渡过程中D、培养至50代后的传代细胞称为细胞株例3、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产生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A、试管动物培养B、胚胎移植子C、胚胎分割移植D、受精卵移植例4、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的培育程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a、b所指的细胞工程名称:a ;b(2)实施细胞工程a时,所需的受体细胞大多采用动物卵母细胞的原因是(3)“多利”面部的毛色是。

请根据遗传学原理说明判断依据:(4)继植物组织培养之后,克隆绵羊的培育成功,证明动物细胞核也具有。

例5、右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_______ ______处理,除去了_______ ;由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 。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_____ ,然后用使其分散开来;由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_________ ,所形成的D称为__________ ,A、B融合为C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效应B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经被注射了。

注射后小鼠身体发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生成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B为____________ 。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种,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_____________ 。

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培养,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培养液中培养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课堂检测(一)选择:1、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选用的培养材料是()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C、动物的受精卵细胞D、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个体的细胞2、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物种的基因型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多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所培养的细胞会衰老死亡4、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羊的大多数性状()A、难以预测B、像甲C、像乙D、像丙5、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比较,在动物细胞融合中有特殊性的是()A、融合的原理B、融合的优点C、融合的诱导手段D、融合的过程6、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7、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后要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①B淋巴细胞②小鼠骨髓瘤细胞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⑤杂交瘤细胞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④D、①③8、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为()A、抗体、T淋巴细胞B、抗原、T淋巴细胞C、抗体、B淋巴细胞D、抗原、效应B淋巴细胞9、单克隆抗体和血清抗体相比,其优越性在于()A、单克隆抗体能够制成“生物导弹”B、单克隆抗体能够在体外制备C、单克隆抗体比血清抗体的特异性强、免疫活性高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简单10、“生物导弹”是指()A、单克隆抗体B、带有特定药物的单克隆抗体C、杂交细胞D、B淋巴细胞二、填空11、下图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

请据此回答:(1)容器A中放置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

它一般取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容器A中的动物器官或组织首先要进行的处理是,然后用酶处理,这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培养首先在B瓶中进行,瓶中的培养基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在此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有许多细胞衰老死亡,这是培养到第代,到这时的培养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了把B瓶中的细胞分装到C瓶中,用处理,然后配置成,再分装。

(5)在C瓶中正常培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胞全部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科学工作者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材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当两个标记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起初一半膜发出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出红色荧光,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均匀分布,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结果说明了细胞膜,这是因为。

(2)若在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将融合细胞置于0℃条件下再保持40min,则融合细胞仍然是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图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