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合集下载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共28张PPT)

——1978年小岗村村民的“生死契”
有人向凤阳县委举报小岗村“分田单 干”,“搞资本主义”。
1979年3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发文,指分田不得人心,必须坚决纠 正错误。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有 人批评安徽省委既违背宪法,又违背 党的决定。
县委书记陈庭元:“已经分到户了, 就先让他们干到秋后再说吧!”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2、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
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
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户1985年,城市个体企业达到450万
个 规模扩大
雇佣工人
社会主义是否允许“剥削”?
经济学家林子力根据马克思 《资本论》的一个算例,认为 只要雇工不多于8人,就仍然保 持着劳动者的身份。
雇工不超8人符合社会主义
82年宪法规定,个体经济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完全没有提私营经济。
82年宪法未承认私营经济
的知青大军如潮水般涌回城市;
此后数年内农村改革释放出剩余
劳动力约1.3亿人。他们要吃
饭,他们要工作,他们要生存!
知青回城当月,国务院批转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
1980年放宽对个体经济的政策,鼓励自谋职业
1983年允许农民购置农机具从事生产运输
1983年允许农民进行长途贩运,销售农产品 ……
1983年,农村个体工商户达420万
吴起
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 变法失败被乱箭射死。
商鞅
战国时期秦国改革家, 变法强秦,后被车裂。
有人向凤阳县委举报小岗村“分田单 干”,“搞资本主义”。
1979年3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发文,指分田不得人心,必须坚决纠 正错误。
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有 人批评安徽省委既违背宪法,又违背 党的决定。
县委书记陈庭元:“已经分到户了, 就先让他们干到秋后再说吧!”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2、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
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
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户1985年,城市个体企业达到450万
个 规模扩大
雇佣工人
社会主义是否允许“剥削”?
经济学家林子力根据马克思 《资本论》的一个算例,认为 只要雇工不多于8人,就仍然保 持着劳动者的身份。
雇工不超8人符合社会主义
82年宪法规定,个体经济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完全没有提私营经济。
82年宪法未承认私营经济
的知青大军如潮水般涌回城市;
此后数年内农村改革释放出剩余
劳动力约1.3亿人。他们要吃
饭,他们要工作,他们要生存!
知青回城当月,国务院批转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
1980年放宽对个体经济的政策,鼓励自谋职业
1983年允许农民购置农机具从事生产运输
1983年允许农民进行长途贩运,销售农产品 ……
1983年,农村个体工商户达420万
吴起
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 变法失败被乱箭射死。
商鞅
战国时期秦国改革家, 变法强秦,后被车裂。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7张PPT)

深层点拨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
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 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 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业。
突破: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 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主题一主干梳理Fra bibliotek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二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几次转变
1.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多种所有制并存(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 为辅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 经营转变。 主题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导读 史料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
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 化农业的转变。
主题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练史料 史料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
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
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 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 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业。
突破: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 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主题一主干梳理Fra bibliotek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二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几次转变
1.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多种所有制并存(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 为辅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 经营转变。 主题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导读 史料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
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 化农业的转变。
主题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练史料 史料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
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学课件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共31张PPT)

意义: 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二、敢问路在何方——农村包围城市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 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 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 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 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一年后,凤阳县小岗村粮 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农 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 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 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 所欠的贷款。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一、思路决定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方针:经济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揭开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创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小岗村18户的“秘密协定”(1978年12月)
探究一: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2、农村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 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3、农村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挫伤生产积 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 4、改革先声:在农村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 民已经实行包干到户。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二、敢问路在何方——农村包围城市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 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 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 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 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一年后,凤阳县小岗村粮 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农 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 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 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 所欠的贷款。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一、思路决定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方针:经济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揭开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创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小岗村18户的“秘密协定”(1978年12月)
探究一: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2、农村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 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3、农村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挫伤生产积 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 4、改革先声:在农村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 民已经实行包干到户。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高中必修2历史第十九课《经济体制改革》 21PPT岳麓版精选课件

城市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
第一阶段: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
企业
1984—1992年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经 济 体 制
改革 过 程
十四大前
第二阶段: 十四大以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
作用
革
1992年十四大——确立目标
社会主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体制的确 立
农业生产的家 联产
承包
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特征: 包产到户 性质:生产关系的调整
责任制
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意义 粮食产量提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发展乡镇企业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3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 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 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 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 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 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 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 是不行。
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扩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 视客观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承包责任制 的最早实践 者
凤阳小岗村的 第一份农村改 革合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是哪一次会议确立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 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 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且逐步确立 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改革在中国 经济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共26张PPT)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提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 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7-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首页
课课前前篇篇 自自主主预预习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一
二
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经过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
-15-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点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2.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 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实施“一五”计划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据“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可知所 描述的现象为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改变这一生产状态的是农村 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项正确。 答案:D
-3-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
二
三
首页
课课前前篇篇 自自主主预预习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4.作用、影响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教材图解观察教材第86页“安徽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图片,思 考:图中画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安徽凤阳率先实行 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获得大发展。 (2)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9-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 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 际贸易摩擦加剧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风 险加大
科技创新加速对传统 产业形成冲击
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缺乏活力 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效率高企业有活力但需要政府引导和监管 经济体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提高 金融市场效率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 农民收入水平
04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 容
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率 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第19课《经济体制 改革》课件大纲
汇报人:
目 录 CTLOG
01
单击此处 添加目录标题
02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 景
03
经济体制改革的过 程
04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 容
05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 就
06
经济体制改革的经 验教训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 景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国际经济形势的挑战
渐进式改革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渐进式改革:逐步 推进避免社会动荡
顶层设计:宏观规 划明确改革目标和 路径
结合方式:自下而 上与自上而下相结 合形成合力
经验教训:既要注 重改革实践也要加 强理论指导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课件

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官僚主义和大量的 资源浪费,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三、 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国企存在弊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
①局部试点阶段(1978---1984) 扩大企业自主权 厂长负责制 ②全面展开阶段(1984----1992) 增强企业活力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深化改革阶段(1992---今)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贫困,生产积极性不高
中国需要改革吗?
视点二:史学家笔下的中国城镇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 年是644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 天津市:1975年,工厂第一线工人70%是二级工,月薪41.5 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中国需要改革吗? 视点一: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 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 1.9亿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 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一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逛。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 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 任务的80倍。小岗村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 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 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交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实行:78——82邓小平肯定——87年98%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必要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社 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四川、浙江
D、安徽、江苏
④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个商业 的改造)(部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1)农村改革的推动 2)国企存在弊端
2、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国有企业改革①84年的决定: ②92年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 企业实现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 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以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 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 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 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 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 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 闹轰轰”。
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6、作用: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必要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社 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四川、浙江
D、安徽、江苏
④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个商业 的改造)(部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1)农村改革的推动 2)国企存在弊端
2、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国有企业改革①84年的决定: ②92年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 企业实现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 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以适应发展社会化大生 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 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 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 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 “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 后逛”,而且“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评分到半夜,吵架 闹轰轰”。
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6、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 1. 旧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什么?
人民公社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
农业 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 式?有何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阳地多 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 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 食4450万千克。
一次写进宪法。 (3)进一步创新:________年,“十五”大报告
指出:________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 2)、成就: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_______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_______为主体, 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 3)、意义:解放了________,使中国经济与 ________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_________, 加快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 大步:包产单干,离
说6、明存:计在划的经问济题体制下下岗的职企工业增没加有、自部主分权职,工不生能活发困挥难创等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当时实行这些票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
回答: 1.这次在北京开幕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
2.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1)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意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合作探究)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结合图片和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想一 想,凤阳小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 直接原因: 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
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⑵基本特征: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 经营方式。
②.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 权(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③.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平均主义,“大锅饭”。 ④.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
经济的调节作用,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
【合作探究】1:
这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是建国以来具 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它结束了1976年 10月以来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 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 倾观念……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口号,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 经济重大比例严重的失调的要求,作出了 实行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 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的新决策,启动了农 村改革的新进程 ,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
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生产。
广东乡镇企业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
(1)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分配:过于平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
(2)特征
(3)意义
3、乡镇企业——农村改革的深化
(1)背景(前提)
(2)含义
(3)作用
阅读教材自主思考: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过程: (1)明确提出:______年“十四”大明确指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 (2)写进宪法:______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 市场经济。特征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 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改革——必经之路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 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 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局面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 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改革措施: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1)国企存在弊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2)什农村么改要革对的推国动有企业进行改革?
材2料、一时:间1:95_6_年__,_上__海年天1气0月很,热,城企市业经为济了体不制影响改生革产在, 采样全取的国购措全买施面风也扇没展、有开鼓自。风主机权降,温要的经措过施层,层但批是报企,业当即时使要采经取过这十 一3个、部中门心审环批节,:盖1_1__个_章__。__等_最__后__的_章_ 盖完了,夏天已经 过4去、了目。标: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土不离乡,离土又离
(2)改革措施:
乡其中“离土不离乡”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什么?
B、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背景(前提):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___________制;8亿 农民基本解决了______问题。
意义: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民致富,有利 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沈阳革有的两目个标厂是,建一立个_是__铜__厂__,_。一个是电缆厂,两
厂5仅、相国隔有一企墙业,改电缆革厂的归作机用械(部意门管义,)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增以强导了致企了业冶的金竞部争把实铜力调;到逐外渐地形去成,了而一电批缆有厂实要力从云和南活调力 进的铜大,企这业样集就团造;成使了国运有输资上产的大浪幅费度和增时加间,上有的利浪于费。国民经 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内容: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过:
意义:
【合作探究】2: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 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 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 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 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 并写下了保证书,包产到户……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基本标志:公有制为主体
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 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置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配置为主
【合作探究】4:
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回答: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才出现的。
• 2. (08年广东单科)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 .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A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课堂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 角,从此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 时期。改革就是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进一步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取代了“一大二公”的集体生产;乡镇企业调整 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 有步骤分阶段的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进一 步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课堂练习
• 1、(2007上海历史)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 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 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 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 •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 • 【解析】D。材料中有分田到户,自主经营的描述,这是
材料一: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 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 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
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思考:人民公社体制产生的消极影响?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 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人民公社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
农业 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 式?有何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阳地多 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 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 食4450万千克。
一次写进宪法。 (3)进一步创新:________年,“十五”大报告
指出:________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 2)、成就: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_______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_______为主体, 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 3)、意义:解放了________,使中国经济与 ________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_________, 加快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 大步:包产单干,离
说6、明存:计在划的经问济题体制下下岗的职企工业增没加有、自部主分权职,工不生能活发困挥难创等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当时实行这些票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
回答: 1.这次在北京开幕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
2.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1)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意义)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合作探究)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结合图片和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想一 想,凤阳小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 直接原因: 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
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⑵基本特征: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 经营方式。
②.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 权(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③.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平均主义,“大锅饭”。 ④.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
经济的调节作用,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
【合作探究】1:
这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是建国以来具 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它结束了1976年 10月以来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 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 倾观念……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口号,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 经济重大比例严重的失调的要求,作出了 实行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 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的新决策,启动了农 村改革的新进程 ,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
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生产。
广东乡镇企业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
(1)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分配:过于平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含义
(2)特征
(3)意义
3、乡镇企业——农村改革的深化
(1)背景(前提)
(2)含义
(3)作用
阅读教材自主思考: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过程: (1)明确提出:______年“十四”大明确指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 (2)写进宪法:______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 市场经济。特征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 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改革——必经之路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 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 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局面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 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改革措施: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1)国企存在弊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2)什农村么改要革对的推国动有企业进行改革?
材2料、一时:间1:95_6_年__,_上__海年天1气0月很,热,城企市业经为济了体不制影响改生革产在, 采样全取的国购措全买施面风也扇没展、有开鼓自。风主机权降,温要的经措过施层,层但批是报企,业当即时使要采经取过这十 一3个、部中门心审环批节,:盖1_1__个_章__。__等_最__后__的_章_ 盖完了,夏天已经 过4去、了目。标: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土不离乡,离土又离
(2)改革措施:
乡其中“离土不离乡”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什么?
B、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背景(前提):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___________制;8亿 农民基本解决了______问题。
意义: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民致富,有利 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沈阳革有的两目个标厂是,建一立个_是__铜__厂__,_。一个是电缆厂,两
厂5仅、相国隔有一企墙业,改电缆革厂的归作机用械(部意门管义,)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增以强导了致企了业冶的金竞部争把实铜力调;到逐外渐地形去成,了而一电批缆有厂实要力从云和南活调力 进的铜大,企这业样集就团造;成使了国运有输资上产的大浪幅费度和增时加间,上有的利浪于费。国民经 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内容: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过:
意义:
【合作探究】2: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 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 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 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 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 并写下了保证书,包产到户……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基本标志:公有制为主体
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 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资源配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置方式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配置为主
【合作探究】4:
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回答: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才出现的。
• 2. (08年广东单科)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 .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A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课堂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 角,从此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 时期。改革就是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进一步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取代了“一大二公”的集体生产;乡镇企业调整 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 有步骤分阶段的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进一 步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课堂练习
• 1、(2007上海历史)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 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 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 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 •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 • 【解析】D。材料中有分田到户,自主经营的描述,这是
材料一: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 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 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
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思考:人民公社体制产生的消极影响?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 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