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58张)

(2)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 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校对 ①凯恩斯主义 ②黄金时期 ③滞胀 ④混合经济 ⑤贫
富差距 ⑥社会服务开支 ⑦六七十 ⑧英 ⑨养老 ⑩教育 ⑪国家财政 ⑫二战 ⑬社会生产力 ⑭就业人数 ⑮第一、第 二产业 ⑯工业和农业 ⑰周期性波动 ⑱知识经济 ⑲信息 技术 ⑳电子计算机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史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 服务。1956 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 年继岸 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 年 6 月 24 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经过调整和改革,20 世纪 50-60 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 代”,避免了大的经济波动。
【要点归纳】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开展,促进了各国生产技术的革新, 积极发展新兴工业。 (2)各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 导。 (3)各国都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 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发展经济 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5)造成此次危机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的原因之一是危机 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加紧对国际市场 的争夺,矛盾尖锐。这就说明各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注意加强 国际间的合作,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各国政府应承 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 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自我校对 ①凯恩斯主义 ②黄金时期 ③滞胀 ④混合经济 ⑤贫
富差距 ⑥社会服务开支 ⑦六七十 ⑧英 ⑨养老 ⑩教育 ⑪国家财政 ⑫二战 ⑬社会生产力 ⑭就业人数 ⑮第一、第 二产业 ⑯工业和农业 ⑰周期性波动 ⑱知识经济 ⑲信息 技术 ⑳电子计算机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史料三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 服务。1956 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 年继岸 信内阁之后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 年 6 月 24 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经过调整和改革,20 世纪 50-60 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 代”,避免了大的经济波动。
【要点归纳】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开展,促进了各国生产技术的革新, 积极发展新兴工业。 (2)各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 导。 (3)各国都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 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发展经济 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5)造成此次危机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的原因之一是危机 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加紧对国际市场 的争夺,矛盾尖锐。这就说明各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注意加强 国际间的合作,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各国政府应承 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 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9课_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课件课本

纽伦堡宣判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
英 国
法 国
苏军进攻柏林
人们在废墟中开始战后重建
日 本 德 国 战后废墟
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第六单元
【课程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探究主要问题】 1、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2、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变化?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英国% 2 38 60
法国% 2 38 60
日本% 3 40 57
中国% 13.1 46.2 40.7
5.2 24.9 69.9
飞美 机国 航 天
人造卫 星
日本磁悬
浮列车
克 隆 羊 多 利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 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开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 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 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 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 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 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中一 枝独秀,年均经济增长率是欧洲的三到四倍,是日本的 六倍左右。美国在80年代、90年代做了什么? 其实在克林顿统治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 革命。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尔、 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一个就是在20世纪后 期,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了2/3, 甚至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
三大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
50年 第一产业 6%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95年 2% 27%
71%
36%
58%
3、表现:
英 国
法 国
苏军进攻柏林
人们在废墟中开始战后重建
日 本 德 国 战后废墟
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第六单元
【课程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探究主要问题】 1、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2、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变化?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英国% 2 38 60
法国% 2 38 60
日本% 3 40 57
中国% 13.1 46.2 40.7
5.2 24.9 69.9
飞美 机国 航 天
人造卫 星
日本磁悬
浮列车
克 隆 羊 多 利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 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开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 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 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 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 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 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中一 枝独秀,年均经济增长率是欧洲的三到四倍,是日本的 六倍左右。美国在80年代、90年代做了什么? 其实在克林顿统治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 革命。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尔、 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一个就是在20世纪后 期,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了2/3, 甚至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
三大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
50年 第一产业 6%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95年 2% 27%
71%
36%
58%
3、表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PPT课件

(2)原因: 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公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要求多样化 (3)地位: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产值和就业人数
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4)作用:
①以新技术改造了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 ②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 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2、“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小组讨论:与传统经济模式比较)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 (2)表现:
阅读第二目,归纳:
1、什么是“福利国家”制度? 2、为什么西方国家要实行高福利政策? 3、福利国家制度的资金来源? 4、福利国家制度的内容? 5、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过程? 6、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 7、福利国家制度的作用和实质?
1、含义: 在混合经济前提下,实现国家对社会资源的
再分配过程。
2、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发展历程
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 长趋缓
①开始出现: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
②进一步发展: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普遍奉行
“黄金时期”
“滞涨”(70年代初)
③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混合经济”
“复苏和繁荣”(80年代到90年代)
增长率(%)
9 8.7 8 7 6 5
黄金时期
6.3 5.6
课标要求: 以二战后的美国为例,分析当代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兴 起、新经济)
阅读课本第一目, 归纳: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产生 和发展历程?
2、滞胀的特征和表现?资本主义国 家应对滞胀现象采取的措施?
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4)作用:
①以新技术改造了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 ②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 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2、“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小组讨论:与传统经济模式比较)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 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 (2)表现:
阅读第二目,归纳:
1、什么是“福利国家”制度? 2、为什么西方国家要实行高福利政策? 3、福利国家制度的资金来源? 4、福利国家制度的内容? 5、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过程? 6、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 7、福利国家制度的作用和实质?
1、含义: 在混合经济前提下,实现国家对社会资源的
再分配过程。
2、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发展历程
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 长趋缓
①开始出现: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
②进一步发展: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普遍奉行
“黄金时期”
“滞涨”(70年代初)
③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混合经济”
“复苏和繁荣”(80年代到90年代)
增长率(%)
9 8.7 8 7 6 5
黄金时期
6.3 5.6
课标要求: 以二战后的美国为例,分析当代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兴 起、新经济)
阅读课本第一目, 归纳: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产生 和发展历程?
2、滞胀的特征和表现?资本主义国 家应对滞胀现象采取的措施?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共37张PPT)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背景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维护政权的必然要求。
材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 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轰炸后的断壁残垣
——徐蓝《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五年计划时期苏联的繁荣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苏军的钢铁洪流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背景
④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材料4:材料: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 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 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 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材料3: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 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
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③了日制本订经经济济的发高展速计发划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4:西德减免税收鼓励投资,英国和意大利也为钢铁及石油工业的投资提供补贴。
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材料2: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 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
资,从60年代②末加起大每政年府投在入公50多共亿事美业元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罗斯福 田纳西水利工程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世贸组织(WTO) 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性质
临时性的 多边贸易协定
常设的、永久性 的国际组织
成员义务 争端裁决
宗旨
影响
成员可选择性地接受其协议 若缔约一方反对,则不能裁决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
——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话
②二战的生死存亡教训及战后经济恢复、政权稳固需要。
材料 20世纪中期以后,科技开发与研究日益社会化。一些科技项目的开发和研究, 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配合;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是投资巨大、 回报率低,私人垄断资本要么无能为力,要么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资本主义史》
(2)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
概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宗 旨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 缓解收支不平衡(救急)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 发展(救穷)
运行机制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 (双挂钩一固定);1976年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主要问题: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社会的不平等不断扩大(贫富分化严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对措施:实施福利国家制度 含义: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 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福利国家
背景: 重点探究 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为何实施福利国家制度?
罗斯福新政通过了《社会 保障法案》,实行老年保险和 失业保险,并对无生活能力者 提供救助。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件: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工业、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经济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引向了微观领域。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 供了理论支持。 (3)两次 世界大战 也促进了科技发展。 2.时间 20世纪40年代中期。
3.内容 原子能 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 互联网
2.措施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 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3.影响 (1)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2)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滞胀 ”现象, 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 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工业、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经济 (1)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引向了微观领域。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要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权责和作用,确立有效的社会责任分担机制。 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
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 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 经过不断调整与发展,美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 社会主义 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 (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 服务业 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混合市场经济、计划指导型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经济等经济模式都是政府加强对 经济干预的表现,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体现,故B项正确。 这些模式是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否定,故A项错误;这些经 济模式是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故C项错误;这些经济模式 是计“福利国家” (1)定义。 是指国家通过构建 社会保障 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 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 共福利。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引向了微观领域。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 供了理论支持。 (3)两次 世界大战 也促进了科技发展。 2.时间 20世纪40年代中期。
3.内容 原子能 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 互联网
2.措施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 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3.影响 (1)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2)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滞胀 ”现象, 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 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工业、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经济 (1)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引向了微观领域。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要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权责和作用,确立有效的社会责任分担机制。 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等弊端
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 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国家为私人垄断组织扩大国外市场。 经过不断调整与发展,美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 社会主义 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 (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 服务业 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混合市场经济、计划指导型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经济等经济模式都是政府加强对 经济干预的表现,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体现,故B项正确。 这些模式是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否定,故A项错误;这些经 济模式是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故C项错误;这些经济模式 是计“福利国家” (1)定义。 是指国家通过构建 社会保障 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 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 共福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共27张PPT)

师 整金和。对19各世部纪门末有效向的帝管国理主超义出了过私渡人的垄时断候资本,的国承家受垄能断力;资本
生 互
主第 应三对义,战就二争已战,经的这产特为殊战生作 后,用 的经。 国罗二 有斯战 化中 政福国 策新家 及政对 建,工 立到业 国部 营二门经战实济后行奠有集定了中了管物进理质一以基
动 步础;发展。为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会得到进一
师 不会。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
生 互
这也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 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
动 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它会推动资本主义
经济一直迅速发展下去吗?
境 下,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
一
上下 退
推进新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国第家一垄,断192资9—本19主33义年是经济私危人机垄的断惨组痛教织训与,资经产济阶危机级呼国唤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家第二相,结二合战的后资出现本的主高义科,技是产业资和本第主三义次生科技产革关命系需的要局巨额部的调资
上下 退
推进新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关于国家干预的争论虽然持
师 续不断,但如今这些争论主要是集中在干预程度的问
总 结
题上。总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下 退
推进新课
建立“福利国家”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
作 探
思体考系:。是中不国是的西社方会的福“利福制利度国现家在”也就在完不美断无地缺发呢展?,包括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共20张PPT)

2.从《贝弗里奇报告》到“撒切尔革命”
材料一 1947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 保险、补助、医疗保 健等法律即将生效,......每一个公民都可以享受它带来的好处, 每一个家庭都将由此而得到保障。......英国形成了一套“从摇篮 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特点是,全民保障,保障的范围几乎 无所不包,所有的公民一律平等,社会保障具有鲜明的普适性。政 府进行统一管理,而其资金来源主要从国家的一般税收中获取。
——毛锐《私有化与撒切尔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英国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2.从《贝弗里奇报告》到“撒切尔革 原命因”:过多的干预,引发“滞涨”
福利国家的推行,引发社会问题。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2.从《贝弗里奇报告》到“撒切尔革 命材”料三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 ,组成推行货币主义经济
一、夯实基础、建构体系
变化的时空背景:
1.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政策上的调整。 2.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树立了示范。 3.凯恩斯主义弥补了自由放任的缺陷。 4.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1.西方经济理论的变迁——从亚当斯密到弗里德曼(微课)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1.西方经济理论的变迁
PK
凯恩斯
哈耶克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1.西方经济理论的变迁
时间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1800-1930年代)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1930-1970年代) 滞涨之后(1970年代
以后)
理论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
经济政策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减少干预 政府市场结合
材料一 1947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 保险、补助、医疗保 健等法律即将生效,......每一个公民都可以享受它带来的好处, 每一个家庭都将由此而得到保障。......英国形成了一套“从摇篮 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特点是,全民保障,保障的范围几乎 无所不包,所有的公民一律平等,社会保障具有鲜明的普适性。政 府进行统一管理,而其资金来源主要从国家的一般税收中获取。
——毛锐《私有化与撒切尔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英国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2.从《贝弗里奇报告》到“撒切尔革 原命因”:过多的干预,引发“滞涨”
福利国家的推行,引发社会问题。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2.从《贝弗里奇报告》到“撒切尔革 命材”料三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 ,组成推行货币主义经济
一、夯实基础、建构体系
变化的时空背景:
1.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政策上的调整。 2.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树立了示范。 3.凯恩斯主义弥补了自由放任的缺陷。 4.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1.西方经济理论的变迁——从亚当斯密到弗里德曼(微课)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1.西方经济理论的变迁
PK
凯恩斯
哈耶克
二、重点突破、延伸拓展
1.西方经济理论的变迁
时间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1800-1930年代)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1930-1970年代) 滞涨之后(1970年代
以后)
理论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
经济政策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减少干预 政府市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 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对此,20世纪80年代,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 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
A.社会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B.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 材料一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 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 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 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 增长缓慢。
• 二、建立“福利国家”
• 1.目的和含义
• (1)目的:缩小_贫__富_差__距__,减少因贫困引发 的社会问题。
• (2)含义:国家运用___社_会__保__障______政策和 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 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 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 2.内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 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 __失__业__保_险______、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 制度。
•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 1.第三产业的兴起 • (1)条件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 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等;
• (2)表现:增长快、比重大、人数多。
• (3)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第三产业的繁荣是 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反 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 的工业和农业,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 3.发展历程
• 4.认识 • (1)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资金大多由政府出资或社会捐助。 • (2)实质: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
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 (3)影响:一方面使穷人受惠,有利于稳定
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 特别提示: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 义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 多的责任。
• 【探究思路】由材料一中“私人垄断已难以 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 发展”得出结论(1);由材料二中“为了战 争的需要,国家往往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 理”得出结论(2);由材料三中“维持国家 经济的安全发展”“反危机措施”得出结论 (3);由材料四中“罗斯福新政证明”得出 结论(4)。
• 【探究结论】 • (1)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2)“二战”的特殊作用。 • (3)预防经济危机的需要。 • (4)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共同 特征
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美国:由国家大规模干预到“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当 主要 英国:混合市场经济,趋向是“多市场、少政府”。
• 3.辩证评价:
• (1)福利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 种形式,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促 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 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 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
• (2)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 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的沉重 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政 府在试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时,一定要从 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福利国家制 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趋 利避害。
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 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 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解析】
政府成为各 项事务的直 接管理者
• 【探究问题】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的原因
• 【探究素材】
• 材料一 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的深刻根 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 矛盾,私人垄断已难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下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迫使国家不得 不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调节社 会经济的运行。
• 材料二 “二战”中,交战双方为了战争的 需要,国家往往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 对社会物质财富实行特殊调配政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情景导入
• 德国投降后,英 国于1945年7月5 日进行了大选。 战时首相丘吉尔 领导英国人民取 得了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大家 都认为他会毫无 疑问地当选首相。 然而结果却出入 意料,工党领袖 艾德礼当选。
• 为什么在英国大选中,丘吉尔惨败,而工党 的艾德礼获胜了呢?英国民众是不是有点过 河拆桥?其实不然。因为当时二战刚刚结束, 人民渴望和平,但丘吉尔的政治主张仍显得 有些“好战”,已经不符合当时英国民众的 意愿,不适合时代的潮流。而工党提出的建 设“福利国家”的目标和承诺给每位公民从 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对战后一贫如洗的 英国社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 那么,你知道欧洲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吗? 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福利国家制度的?
目标导航
• ●课标要求
•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时空坐标
自主预习
•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 • (1)经济理论:盛行__凯__恩__斯__主_义____。 • (2)主要特征:普遍奉行国家的干预经济政
• 规律总结:其一,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 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 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本身的范围。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 制、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和改变基本的不 平等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 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 有用,但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其二,教材 中提到的“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 质的区别,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 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对西方国家的福利政 策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与评价。结合教材 知识可知,福利政策使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 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在题干材料 中没有体现。所以需要对福利政策进行一定 的调整。故答案选C项。
• 【答案】 C
随堂练习
• 一、选择题 •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进入经济
代 经济 法国:计划指导型模式,有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资
模式
联邦德国: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 场经济”。
本
主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政府掌握决策权。
义
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②西方福利国家在二
新变化 战后得到发展;③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得
到发展;④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实质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 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A.政府鼓励垄断企业经营。
• B.高科技成为新的增长点。
• C.农轻重发展比例失调。
• D.传统工业部门萎缩。
• 解析:从材料可知,与电子计算机相关的高 科技产业增长率远远高于工业的平均增长率, 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无法体现, 故答案为B项。
• 答案:B
• 二、非选择题
• 6.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最大限度 地维持国家经济的安全发展,维护垄断资产 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都注意制定国民 经济的计划和经济发展目标,并采取了诸如 国家采购、社会福利、出口信贷和出口津贴 等种种反危机措施。
• 材料四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证明,仅 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资本 主义的固有矛盾,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 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
• 答案:D
• 3.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面对经济“滞 胀”现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实行股票分散化。
• B.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D.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 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解析:福利制度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之一, 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 答案:B
•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载,(美国)在1958~1968年这段时 期……以新发现和新发明为基础的工业部门 的平均增长率为85%。但是电子计算机的生 产在这段时期增长511%。这可直接表明美 国( )
→
过分夸大了 政府的职能
→
B×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 三、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
• 1.形成原因: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 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的 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 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 2.确立:虽然“福利国家”名称由来很早, 但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 将结束,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国家重建问题 时才真正确立的。
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3)影响:出现经济发展的“__黄_金__时__期___”。
• 2.20世纪70年代以后
• (1)概况:出现了“___滞_胀___”现象,通货 膨胀严重。
• (2)主要特征:各国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
• (3)影响:英美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 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的“___混__合__经__济___”。
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 • D.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