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完美版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案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内容主旨】受经济危机、二战、社会主义运动冲击,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和国际分别采取凯恩斯主义和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组织等方法,催生了经济宏观调控新秩序;20世纪的科技突破极大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产业更新和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的新局面;人民斗争和社会运动的此起彼伏,把“福利国家”和公民权利推向了新平衡。
变化中的资本主义不断为其社会发展释能,但仍无法根除其矛盾。
【教学目标】初步知道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宏观调控、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结构调整、福利国家改革与社会运动作用等方面的史实;大致能用文献、图表、图片等史料,结合具体时空条件对史事加以认识理解并作出基本解释;对任何国家、民族、文明都需要通过改革求变、不断创新来实现长远发展进步的启示略有感悟。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新变化的原因难点:如何全面辩证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出示《20世纪初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凡尔赛和约》图片与文字等,揭示资本主义在20世纪以来遭遇到了来自内外不同的挑战,亟待从困境中重新找到一条克服当下困境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前课、前单元,在历史照片、地图等多史料结合下对具体的时空情境加以认识,理解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一系列危机并导出本课。
环节一:出示《二战期间美国民政数据整理》、战后英法等国家经济部门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等材料,揭示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本主义在困境中发展的意义。
当时提倡“无肉星期一”,即每周一这一天都不吃肉,以节省供给部队的肉类资源…糖类在1942年4月27日开始全国禁售,以一个人每周0.5磅的份额配给…在战时,美国司机必须证明自己对汽油的需求,并且不拥有超过5个轮胎以及有5个轮胎的设施(五个以上的轮胎将被充公)才能取得汽油配给。
……——根据美国二战时期民政数据整理——宋则行、樊亢主编《世界经济史》整理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划,重点发展煤、电、钢、水泥、运输、农机等6个基础部门,以此来刺激经济的恢复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正确归纳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2.让学生正确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1.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2.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课首先要熟练掌握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然后要能够列表归纳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的具体表现,最后要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同现代化巨额投资之前的矛盾,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五、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六、正确评价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1.积极作用(1)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2)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2.消极影响(1)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
(2)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这是二战结束时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和日本的社会写照,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德国和日本为什么能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发展?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那些新变化,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三维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②、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济济发展的周期性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探索的调整。
三、教学过程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政策的调整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原因、特征、发展历程、实质、影响学生展示完,教师点拨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与二战前的自由放任政策作对比,帮助学生理解b、教师点拨:调整不是万能的,“滞涨”本身就是经济危机,“滞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教师点拨:西方的国有制只是不过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补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对于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来说虽然未能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进入“黄金时期”,但也导致“滞涨”的出现e、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容纳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但这只能是暂时缓和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请大家课下积极落实小组合作讨论:资本主义主要发展阶段和经济政策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贫富分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以美国产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一步调节。
1、战后西方国家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保障,阶级矛盾缓和。
2、产业结构适应技进步和需求结构的变而不断变和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
3、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面,放弃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
这些调整顺应了技发展和全球的需要,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二战后以美国产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通过对“福利国家”的习,培养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利用图片形成的鲜明对比解战后资本主义调整所带的进步和变。
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生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方国家的调节的习,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
利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习,引导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通过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认识到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
难点: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的正确评价。
四、情分析生习了上课《罗斯福新政》后,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是一定程度上对上一课的继续和深。
本课结构相对简单生容易接受。
但生很容易将“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视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五、教方法:教法:问题式教法和情境创设法法:自主习法和合作探究法六、课前准备1.生的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案。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生的疑惑,使教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情景导入:(以沉重的声调讲述)经历过二战的冲击,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也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最全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既是上一课《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又是对全单元核心内容的总结。
课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三目内容。
第一目分析了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利于学生对这项制度的全面认识。
第二目则介绍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演变,反映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阶级矛盾而对政策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
最后一目则反映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新的增长模式。
本课教材结构编排清晰明朗,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教师可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并联系现实,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内容。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引导—分析式”教学法为主,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并联系现实,同时配合提问、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比较和阐释,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
(2)通过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探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原因及其实质。
过程与方法(1)利用相关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前后知识的联系、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全面认识和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
高中历史必修2教学设计7: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进一步调节。
1、战后西方国家建立了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保障,阶级矛盾缓和。
2、产业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
3、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面,放弃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结合起来。
这些调整顺应了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需要,推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以美国产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通过对“福利国家”的学习,培养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形成的鲜明对比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调整所带来的进步和变化。
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方国家的调节的学习,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
利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通过学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模式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难点: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正确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新干预二战后的恢复需要国家的干预,国家干预的两种方式:70年代的“滞胀”,是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的简称。
由于国家干预的过分,“市场调节”受损,这是对滞胀的经济学解释。
其实,真正能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的仍然是“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欧美的所谓“混合经济”是:经济政策是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经营模式是国有和私有并存。
这也可以说是对国家干预的一种反思。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干预是“看得见的手”。
从“一只手”到“两只手”,资本主义进行了几百年的探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变化的关注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了解世界的热情。
2.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精神。
3.强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3.教学重点:强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福利国家制度、金融政策等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4.教学难点:解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4.利用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5.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设想:
1.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3.学生回答: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要介绍战后的经济重建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一些新现象。
4.教师引导: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本节课将重点探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革、国际贸易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新变化。
4.请学生收集有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图片、图表等资料,制作成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下册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3)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看音像资料,懂得提取有效信息、锻炼分析能力(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认识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
通过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面对1929-1933年的大萧条,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战后严重的经济困难,资本主义国家的改变会如何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2 讲授新课【思考一】二战结束后,面临着战后的重建,假如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你认为怎样才能尽快恢复经济呢?(1)调整政策 (2)发展科技【思考二】在调整政策方面,你认为有哪些成功经验和理论可以借鉴呢?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幻灯片】凯恩斯主义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
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