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医学养生常识】
心包积液怎样治疗?

心包积液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心包积液的治疗方法,治疗心包积液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心包积液应该吃什么药。
*心包积液怎么治疗?*一、西医*1、内科治疗对于治疗方案缺乏统一的意见,大多取决于治疗者的个人经验。
药物治疗包括应用激素、抗炎药、抗结核药以及其他病因治疗。
在没有症状时也可以不用药物而予以观察。
心包穿刺可减轻症状,可抽取心包内液进行分析以助于诊断和治疗,但其本身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已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2、外科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已有的或可能发生的心包堵塞,清除心包积液,减少心包积液复发的可能,防止晚期心包缩窄。
本病在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
1.经剑突下心包引流操作简便迅速、损伤较小、近期效果明确,肺部并发症较少,适宜危重病人、高龄病人;但术后心包积液的复发率较高。
为减低复发率,可增加心包切除的范围。
经剑突下心包引流的方法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在本世纪70年代始将其称为心包开窗。
然而,心包开窗的治疗机制,只是近数年才得以明悉。
研究表明,在持续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心外膜与心包之间出现纤维粘连,心包腔消失,是心包开窗具有长期疗效的原因。
经剑突下心包引流的技术:切口起自胸骨下端并向下延伸,共长约6~8cm。
正中切开腹白线上段,显露并切除剑突。
钝性分离胸骨后壁与心包前壁之间的疏松组织。
以外牵开器显露上腹部切口,以一直角拉钩拉起胸骨下端。
切开心包前壁,吸除心包内液。
将心包切除约3cm×3cm,完成心包开窗。
经切口旁另作一小切口放置心包引流管。
缝合切口。
心包引流管留置4~5d。
2.经胸心包部分或完全切除、胸腔引流本方法引流完全,复发率低。
由于切除了较多心包,减少了产生心包积液和产生心包缩窄的根源,因此手术效果确切可靠。
但手术损伤较大,可能出现肺部及切口并发症。
心包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手术操作:可经胸骨正中切口,亦可经做左前或右侧开胸。
⑴部分切除:上方起自心包在大血管的反折处,下方近膈肌;左右向两侧切除达两侧膈神经前方1cm。
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养生小贴士)

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心包积液对于患者的健康影响非常的大,严重的影响了心脏的功能,这时候就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如果比较严重,病情比较急,一般会采用西医的方法来治疗,如果病情处于比较稳定的时期,可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养和治疗,也能取得很好的治疗作用。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篱照当空则阴离自散,临床治疗痰饮病需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拨云见日。
张仲景给后世留下一张治疗水肿的著名方剂是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出,张仲景对痰饮病之病因和治法都做了具体的论述。
病因汗吐下后伤阴伤阳,脾肾阳虚,心阳不足。
治法为温药和之,即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剂为苓桂术甘汤。
茯苓甘温,甘淡渗湿,健脾利水化饮;桂枝温经散寒,降逆平冲;白术甘温,除湿健脾,化气行水;甘草甘温补虚,益气和中。
笔者认为心包积液仅仅温阳化气行水还不足以平息内乱,尚需使用利水消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药,荡涤寇邪,方能收获奇功。
★己椒苈黄丸利水泄浊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9条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腹满、肠间有水由膀胱气化不利,肾阳亏虚,气不化水所致。
饮停胸胁,胸满头晕,心悸气短为阳虚水泛,水气凌心之故。
己椒苈黄丸中汉防己、椒目、葶苈子三药,质轻上浮,能上能下,利水消肿,行水消胀,三药相合,导水饮下行,从小便而出;大黄为将军,通腑降浊,活血化瘀,荡涤痰饮、瘀血从大便而下。
苓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熔温阳化气,利水消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于一炉,心包积液自可消除。
★活血化瘀诸药通心脉心包积液,除温阳化饮,健脾利水外,还需活血化瘀。
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舌下脉络曲张紫滞,舌质黯红,边有瘀斑,或血脂高、血压高等均属于瘀血范畴。
心内科心包积液疾病中医诊疗思维

心内科心包积液疾病中医诊疗思维一、不伴心脏压塞的心包积液(一)病因正常心包腔有20~50mL液体,为血浆的超滤液,大于50mL称为心包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渗出液包括浆液纤维蛋白性(蛋白浓度2~5g/dL)、化脓性、浆液血性(血细胞比容约10%)、血性(血细胞比容>10%)。
另外还有胆固醇及乳糜性积液。
渗出性心包积液常见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结核、肿瘤、放射治疗及创伤等。
药物和结缔组织病、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和Dressler综合征等也占一定比例。
艾滋病是新出现的心包积液的原因。
(二)诊断1.临床表现心包积液的症状和体征与积液增长速度、积液量和心包伸展特性有关。
少量心包积液,增长速度慢,心包腔内压力升高不显著,可无任何症状。
大量心包积液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可产生各种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呃逆等。
心包积液少于150mL可无阳性体征。
积液量多时,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底部浊音界卧位时增宽,坐位时缩小,呈三角形;心尖冲动消失;听诊心音低而遥远或有心包摩擦音;左肩胛角下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称为Ewart征,为心包积液压迫左下肺叶所致。
2.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包积液诊断极有价值,积液超过50mL即可发现,小量心包积液以M型超声心动图像较清晰。
由于心脏形状很不规则,心包积液分布也不均匀很难精确计算,为临床需要分为小、中和大量心包积液。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少量积液的液性暗区在左室后外侧壁及心尖;中量积液扩展到后壁,暗区大于1cm,特别在收缩期;大量心包积液右心室前壁见暗区,右房受压,在心动周期中暗区围绕心脏。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示心包有无粘连,有无分隔性积液,还能观察到心包厚度及心内结构,心脏大小,确定心包穿刺位置。
3.胸部X线检查心包积液在250~300mL时,心影可在正常范围,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影普遍向两侧扩大,心脏正常弧度消失,上腔静脉影增宽,主动脉影变短,呈烧瓶状,心脏搏动明显减弱,肺野清晰。
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四大处方解决

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四大处方解决心包积液的患者如果情况是比较轻微的话是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和调节饮食可以进行治疗的,心包积液的护理工作是需要多注意的,因为心脏的调养需要好的饮食习惯来慢慢调养的。
★处方一
组成:香菇50克,大枣8枚。
香菇
制作与用法:香菇50克与大枣8枚共煮汤。
每日食1次。
主治:阴阳俱虚型冠心病(患者心前区痛或胸骨后闷痛,郁闷气短,心悸易惊,自汗畏寒,五心烦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组成:胡萝卜1条,鸡蛋2个,橘子2个,苹果1个,蜂蜜。
制作与用法:先将中等大小的胡萝卜1条,苹果1个,橘子2个洗净榨汁,再将2个鸡蛋打入搅和,酌加蜂蜜食用。
主治:自律神经失调引起的心烦意乱。
★处方三
组成:莲子,龙眼,松仁,酸枣。
制作与用法:莲子20粒去衣除芯,与龙眼肉10颗,松仁30颗,酸枣仁10克,煮水食用。
主治:妇女神经性心脏病。
组成:母鸡、白鸽、麻雀各1只,大冬瓜1个,红参、葵花瓤、远志各9克,朱砂1.5克,炒枣仁30克,玉竹15克。
制作与用法:将母鸡、白鸽、麻雀宰杀,去毛,除去肠、胆,留五脏;冬瓜从顶部切开,挖去瓤子,将麻雀装于白鸽肚内,再将白鸽装于母鸡肚内,中药用纱布包好也装入母鸡肚内,一起放入大冬瓜内,加水,把切开冬瓜对齐盖上,用黄泥把冬瓜封闭,放入点燃的谷糠内煨24小时。
取出瓜内之物,吃肉、喝汤,最后把红参吃下,1月1次,3次为一疗程。
有效者可服1~3个疗程。
功效: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利水消肿、提高心功能。
主治:风心病(心脏功能低下、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血不足、身体虚弱)。
【胸腔积液的良方:五苓散】

【胸腔积液的良方:五苓散】人体水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脾肺肾尤其是脾阳的温煦。
若脾因阳虚而运化失职,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则水湿停滞而为患。
若三脏阳虚,会使气化失常,水液的排出便会受到影响,发生潴留。
五苓散是汉代张仲景大师用以治疗气化不利所致的蓄水诸证。
经方名家黄煌教授认为:只要是体腔内积液,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肝硬化腹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羊水过多等,都有用五苓散的机会。
组成: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方中猪苓,不仅渗湿气,利水道,还甘淡渗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不仅能除体内之湿,还能除皮肤之湿。
泽泻为利水第一良品,能宣通内脏之湿。
与猪苓合,利小便清湿热,又能去肾与膀胱浊水。
同时,泽泻着重于祛内在之湿,猪苓着重于外在之湿。
白术为健脾补气要药,辛能行气,苦能燥湿散寒散结,能去脾胃之湿,将水湿气化为津液,让人体利用。
茯苓为健脾利水消肿之要药,能将不能气化的水湿也就是废水从二便而出。
上四味药相配,不仅补益肾与脾阳,更从多角度达到运化水湿的目的。
不过它们的出场,就像拿到手中的信用卡,还需一个激活码,整个方子才能运转起来。
桂枝便如那个激活码。
其性辛温助阳,善祛风寒,温通经脉,能像个小太阳般将水湿气化。
助茯苓猪苓们通阳化气,加强肺脾肾的排水利湿能力。
难怪此方临床运用颇广,评价很高。
此以古代所称悬饮之病为例,来见识五苓散的神威。
悬饮,所谓悬,自然处于高位,是由于人体气化失常而致水湿停留于肋间造成。
颇似现代医学所论述的“渗出性胸膜炎”。
典型病例:宋XX,女,60岁。
患悬饮一个月,胸满、喘促不得卧。
诊时见:患者年过六旬,面色恍白,身形虚羸,端坐呼吸,咳喘频频,心悸汗出,语言低微,数日未进饮食,故未能解大便,小便也极少,状如浓茶色。
右胸呼吸运动消失,叩之浊音。
下肢浮肿,按之凹陷。
苔白腻,舌淡红,脉数无力。
以上证,主要因胸腔大量积液,压迫肺脏,影响了肺的正常呼吸功能,而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不得平卧等。
心包积液的诊断治疗

注意事项
宜左不宜右:在左侧心前区穿刺,因右侧常不能分清心房 与积液的界限,而左侧心脏各结构与积液区易判断
宜下不宜上:心底部为大动脉所在,一旦刺破不容易止血 宜外不宜内:因积液在心外侧时前后经较内侧多深,进针
不易触及心肌 宜直不宜斜;进针方向应选择平行于矢状面的前后方向
心肌梗死、肿瘤。 化脓性:化脓性感染并有多房局限性粘连 胆固醇性:甲减、结核、风湿性
前五位病因
肿瘤性 心力衰竭 结核性 非特异性 尿毒症
临床表现
一、无心包填塞 1.无任何症状、胸部压迫感、吞咽困难、咳嗽
等。 2.无体征、Ewart征、Kussmaul征、奇脉等。
二、心包填塞 动脉压下降;体静脉压力升高;心脏小而安静
形成包绕心包的异常密度带。
4. MR信号:炎性渗出含蛋白成分高—不均匀高信号;
(T1WI) 血性积液——中等或高信号;
肿瘤——不均匀的混杂信号。
CT 表 现
心包积液的治疗
(一)原发疾病的治疗 心包积液的病程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因。 (二)心包积液的处理 1心包穿刺术--判定积液性质;缓解心包压塞症状;注入抗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因此术有一定危险性,应由有经验医师操作或指导 ,并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穿刺,较为安全。 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液平段大小与穿刺部位,选液产段最 大、距体表最近点做为穿刺部位,或在超声显像指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更 为准确、安全。 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嘱其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 深呼吸。术前半小时可服安定10mg与可待因0.03g。 4.麻醉要完善,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原性休克。 5.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100-200ml,以后再抽渐增到300-500ml。抽液速 度要慢,过快、过多,使大量血回心可导致肺水肿。 6.如抽出鲜血,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出现。 7.取下空针前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 8.术中、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心包积液原因

心包积液原因
一、心包积液原因二、心包积液的并发症三、心包积液的治疗
心包积液原因1、心包积液原因
1.1、非感染性(30%)
包括肿瘤(尤其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纵隔肿瘤等),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心脏损伤或大血管破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减,尿毒症,痛风等),放射损伤,心肌梗死后积液等。
1.2、感染性(30%)
包括结核,病毒(柯萨奇,流感等病毒),细菌(金葡菌,肺炎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等),原虫(阿米巴)等;大多数心包积液顽固难治,难以彻底根除,明确病因,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可使心包积液缓解或根治。
2、什么是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超声心动图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式之后,心包积液在病人中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可高达8.4%。
大部分心包积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现临床征象。
少数病人则由于大量积液而以心包积液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
当心包积液持续数月以上时,便构成慢性心包积液。
导致慢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有多种,大多与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关。
3、心包积液的症状
病人常能参加日常工作而无自觉不适,出现症状时多表现为气短,胸痛,有些病人在病程早期出现心包堵塞的症状,又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减轻乃至消失,本病有不少是在例行体检时被发现,易被误诊为心脏扩大,由于几乎不存在急性心包炎的病史,因而往往无法确定本病发生的时间,。
中药如何治疗胸腔积液

中药如何治疗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
胸腔积液过多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发展成结核性胸膜炎。
这是非常危险的。
胸腔积液主要通过药物治疗。
除了西药外,我们可以选用中药治疗胸腔积液。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剂。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
青壮年是胸腔积液的易患人群。
胸腔积液不多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深吸气胸口刺痛。
如果积液过多,患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
胸腔积液过多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发展成结核性胸膜炎。
这是非常危险的传染病。
因此如果出现胸腔积液一定要进行的及时的治疗。
胸腔积液主要通过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胸腔积液的药物。
鉴于西药的毒副作用比较大。
我们可以采用中药治疗胸腔积液。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1、二草六子汤。
药物组成:夏枯草、鱼腥草、炒葶苈子、莱菔子、白芥子、全瓜蒌、杏仁、桃仁、丹参、连翘、黄芩、银柴胡、鳖甲、川桂枝、炒枳壳、桔梗、猪苓、白云苓、薤白头。
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方具有行气消痰,温阳化水的功效。
此方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治疗。
中药方剂2、当归瓜篓皮。
药物组成:当归须、瓜蒌皮、茜草根、炒枳壳、青皮、延胡索、制乳香、丹参、桃仁、降香、山桅衣、夏枯草、鱼腥草、炮山甲、川楝子、柴胡、蒲公英、天花粉、白芥子。
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方具有疏肝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此方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治疗。
以上就是治疗胸腔积液的中药。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
中药调理不仅能抑制患者的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能够全方面地进行治疗。
中药相对西药来说安全得多,比较适合患者长期服用。
当然以上中药方剂仅供大家参考。
患者在使用时,一定要咨询药师或者医师,不可盲目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包积液的中医治疗
文章导读
心包积液对于患者的健康影响非常的大,严重的影响了心脏的功能,这时候就
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如果比较严重,病情比较急,一般会采用西医
的方法来治疗,如果病情处于比较稳定的时期,可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养和治疗,也能取
得很好的治疗作用。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篱照当空则阴离自散,临床治
疗痰饮病需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拨云见日。
张仲景给后世留下一张治疗水肿的著名方剂是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伤
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
甘草汤主之”。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出,张仲景对痰饮病之病
因和治法都做了具体的论述。
病因汗吐下后伤阴伤阳,脾肾阳虚,心阳不足。
治法为温
药和之,即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剂为苓桂术甘汤。
茯苓甘温,甘淡渗湿,健脾利水化饮;桂枝温经散寒,降逆平冲;白术甘温,除湿健脾,化气行水;甘草甘温补虚,益气和中。
笔者认为心包积液仅仅温阳化气行水还不足以平息内乱,尚需使用利水消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药,荡涤寇邪,方能收获奇功。
己椒苈黄丸利水泄浊
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9条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
苈黄丸主之”。
腹满、肠间有水由膀胱气化不利,肾阳亏虚,气不化水所致。
饮停胸胁,
胸满头晕,心悸气短为阳虚水泛,水气凌心之故。
己椒苈黄丸中汉防己、椒目、葶苈子
三药,质轻上浮,能上能下,利水消肿,行水消胀,三药相合,导水饮下行,从小便而出;大黄为将军,通腑降浊,活血化瘀,荡涤痰饮、瘀血从大便而下。
苓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熔温阳化气,利水消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于一炉,心包积液自可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