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通道的生物物理特性及其门控

合集下载

膜脂物理属性及化学成分对BK_Ca钾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

膜脂物理属性及化学成分对BK_Ca钾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

生物物理学报第二十四卷第一期二!!八年二月ACTA BI OPHYSI CA SI NIC AVol.24No.1F eb.2008收稿日期:2007-1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0447)通讯作者:戚智,电话:(010)64888540,E-mail :qizhi@;邓爱红,电话:()565,:65@0引言钾离子通道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心率、激素分泌以及平滑肌弹性等众多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large-conductance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channel ,BK C a )为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家族中的一员,可由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和膜去极化而激活。

因其大电导(100~300pS )易于研究且其可作为药物靶点的药理学特性而倍受关注。

BK C a 通道功能受到该通道的开放剂、阻滞剂以及氧化还原、磷酸化、糖基化等的调节[2~6]。

BK C a 通道参与调节细胞的多种功能,如动作电位复极化、神经元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激素分泌、耳蜗毛细胞的频率发放,并在血管、气管、膀胱平滑肌等组织中起调节作用[3,4,6,7]。

因此研究BK C a 通道所受到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及病理学意义。

本文将综述膜脂的物理属性及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对BK C a 通道功能的影响。

1BK Ca 通道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意义BK Ca 通道由两个不同的亚基组成:构成孔道的α亚基和调节性β亚基[8](图1)。

α亚基可单独聚合为四聚体,形成功能性离子通道。

它包括N末端的7个跨膜片段(S0~S6)、S5与S6片段之间的1个孔区和胞内C 末端的4个疏水片段(S7~S10)。

疏水跨膜片段S0可与β亚基结合,后者调节α亚基的功能[9,10];C 末端区域含有K +电导调节区域(RCK ),包括S7与S8片段,每一个RCK 区域包含一个Ca 2+结合位点[11];S9和S10片段之间存在高度保守的负电荷区域,形成钙敏感性结合位点,称为“钙池”(calcium bowl )。

表达在HEK293细胞上的BKca通道基本特性与动力学调控研究

表达在HEK293细胞上的BKca通道基本特性与动力学调控研究
c h an ne l s( BKc ) a n d t o i n ve s t i g at e t he b a s i c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t he ki n e t i c mo de l by us i n g pa t c h c l a mp t e c h ni qu e .M e t ho d s pc D
Ba s i c c h a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ki n e t i c r e g ul a t i on o f BKc e x pr e s s e d i n HEK 29 3 c e l l l i n e s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Pe k i n g Un i o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Be i j i n g 1 0 0 0 0 5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c o n s t r u c t t h e HEK 2 9 3 c e l l l i n e s wi t h s t a b l y e x p r e s s e d l a r g e — c o n d u c t a n c e c a l c i u m— a c t i v a t e d p o t a s s i u m
模 型 。方 法
单 克 隆 细胞 系。使 用 膜 片 钳 多 种 记 录 方 式 研 究 其 基 本 电 生 理 学 特 性 , 同 时建立 B K c 动 力 学研 究 模 型 。 结 果 构 建 稳 定 转 染 B K 通 道 Ⅱ和 ( 或) 口 1亚 单 位 的 HE K2 9 3细 胞 系 , 通 过 膜 片钳 能 够 记 录 到 具 有 与 天 然 细 胞 B Kc 电 生 理 学特 性 相 似 的 电 流 , 包括 大 电导 特 性 [ 内面 向 外 式 构 型 下 单 通 道 电 导 为 ( 2 1 6 . 3 8 - 4 - 3 . 5 5 ) p S I 、 电压 依 赖 性 、 c a 。 ‘ 依 赖 性、 钾 离子选择 性和 2 0 0 n mo l / L I b T X ( B K c 特异性 阻断剂) 阻断 ; 联 合表 达 口 1亚 单 位 能 够 明 显 增 加 通 道 的 开放 时 程 。采 用 i n s i d e — o u t 宏 观 电 流记 录 方 式 可 以 记 录 到 明 显 的尾 电 流 。 可 以 用 于 分 析 通 道 激 活 、 去 激 活 等 动 力 学模 型 及 药 物 动 力 学 作 用机 制 。结 论 成 功 构 建 稳 定 转 染 B K c 通道 a 和 ( 或) 8 1亚 单 位 的 HE K 2 9 3细胞 系 。膜 片钳 实验 证 明 具 有 典 型 的 B Kc 电生 理 学特 性 , 同 时 建 立 的 细 胞 系可 以很 好 的 用 于 B K c 通

大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的调节

大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的调节

大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的调节周小波【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00(015)0z1【摘要】@@ 在细胞膜上存在一大类对钾离子有高度选择性并且能被细胞内钙离子激活的离子通道,称为钙激活型钾通道.根据离子通道电导的大小,钙激活型钾通道分为3种:小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10~14pS),中等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20~120pS),大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180~350pS,称BKCa通道或Maxi-K通道).BKCa 通道存在于体内绝大多数组织内,而且在细胞膜上的密度很高.本文概述BKCa通道的特性、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总页数】2页(P54-55)【作者】周小波【作者单位】Institute fuer Experimentelle und Klinische Pharmakologie und Toxikologie,Universitaets-Krankenhaus Eppendorf,Martinistrasse 52,20246 Hamburg,Germany【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异丙酚对表达在HEK293细胞上的大电导钙激活钾(BK口)通道的作用 [J], 刘雪茹;刘力;程俊;黄文俊;谭晓秋;2.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的影响 [J], 陈蕊;刘培晶;严金川;顾雨春3.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的影响 [J], 来利红;董平栓;蒋文平4.异丙酚对表达在HEK293细胞上的大电导钙激活钾(BKCa)通道的作用 [J], 刘雪茹;刘力;程俊;黄文俊;谭晓秋5.小电导钙激活型钾通道SK3在大鼠偏头痛模型中脑干的表达变化 [J], 陶然;杨晓苏;魏杰;张长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

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

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1.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_(Ca)通道的特性在海马,大电导Ca~(2+)激活K~+通道(BK_(Ca)通道)由动作电位上升相所进入的Ca~(2+)和膜去极化所激活,它介导了动作电位复极化和快后超极化电位(fAHP)的产生,且在调节静息状态时神经元兴奋性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关海马神经元BK_(Ca)通道的研究主要是用膜片钳技术在培养的或新生的神经元上进行的。

然而,大部分有关海马神经元BK_(Ca)通道在动作电位复极化和fAHP中的作用的研究则主要是在成年脑片或在体上进行的。

到目前为止,对成年海马神经元BK_(Ca)通道的特性还知之甚少,因此本实验应用膜片钳内面向外式研究了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_(Ca)通道的特性。

当[Ca~(2+)]_i=0.01μM时开始观察到BK_(Ca)通道的活动,使BK_(Ca)通道激活一半(P_o=0.5)的[Ca~(2+)]_i浓度为2μM。

当膜片两侧K~+相等时(140mM),BK_(Ca)通道的电导约为245pS;[Ca~(2+)]_i 为2μM时,膜电位每变化17mV时P_o呈e倍增加。

二级指数可较好地描述BK_(Ca)通道的开放时间(时间常数为2.07ms和14.36ms),表明BK_(Ca)通道存在两种不同的开放时间状态。

另外,BK_(Ca)通道偶尔还出现低电导开放状态,其单通道电流约为正常情况下单通道电流幅度的45%。

成年大鼠海马CA1锥体细胞BK_(Ca)通道的大电导、高[Ca~(2+)]_i敏感性可能是CA1锥体细胞成熟后动作电位时程变短的机制之一。

2.成年大鼠海马CAI锥体细胞BKh通道的调控门)磷酸化作用对 BKC。

通道的调控尽管有关磷酸化。

去磷酸化作用对BKC。

通道的调控己在大脑皮层神经元、垂体前叶神经终木、嗅球神经元进行过研究,然而目前尚无其对海马神经元BKC。

BK通道hβ2辅助亚基的研究

BK通道hβ2辅助亚基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K通道hβ2辅助亚基的研究姓名:陈茂荣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生物物理学指导教师:丁久平2007051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hβ2亚基(KCNMB2)是大电导型、电压依赖和Ca2+激活钾离子通道(BK或Maxi-K)的辅助亚基之一,对该通道的动力学特性和药理学特性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hβ2主要分布于嗜铬细胞和脑部组织。

近年来,人们对其失活特性、Ca2+敏感性和门控调节特征的研究较为详尽,但是有关hβ2蛋白的构象、特别是上膜机制和调节机制仍然不清楚。

本文以分子生物学为基本手段,通过免疫荧光和膜片钳等技术手段对hβ2亚基胞外部分的构象和上膜机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有关hβ2对BK通道门控调节机制的研究。

主要结果如下:1)在由hβ2亚基与α亚基(mslo)装配的BK通道中,hβ2亚基137位氨基酸残基附近的区域可能是该亚基胞外区段唯一可以被免疫荧光检测到的区域,而且此段区域靠近BK通道孔区,直接影响通道的电流特性。

因此137位点的发现为后续hβ2亚基转运和调节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我们发现:当hβ2与mslo共表达时,hβ2亚基将与α亚基组装并一起转运上膜;而当hβ2单独表达时,将会滞留在内质网中而不能上膜。

说明hβ2亚基可能由于自身存在内质网滞留信号,只有与α亚基装配成功后才能转运到细胞膜。

3)我们发现并证明了hβ2的滞留信号位于其NH2端,是由五个氨基酸残基(QKIRD)组成的基本序列。

并且有关hβ2 NH2端(胞内部分)溶液核磁共振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序列是一段α螺旋的核心。

去掉或者破坏此段核心螺旋将使滞留信号减弱或消失。

说明五个氨基酸的基本序列所形成的二级结构在hβ2亚基滞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我们研究并描绘出了hβ2亚基胞外区域(loop)的大致空间结构,并发现该区域137位及其附近的带正电荷氨基酸残基(K)可能在BK通道外口形成了正电荷环,使BK通道产生外向整流特性。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BK通道突变体的构建生物科学0701 U200713187 薛亮1选题背景1.1课题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校基金项目。

1.2课题要求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完成mslo突变体质粒的构建和抽提,得到BK通道突变体并初步记录其电流曲线。

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找到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法;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详细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撰写实验论文。

根据具体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适当改造质粒载体,将所感兴趣的基因接到质粒上,观察其表达情况。

1.3 BK通道在细胞膜上存在一些跨膜的蛋白质,即膜蛋白。

膜蛋白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负责细胞的离子转运的,称为离子通道[1,2]。

BK通道,即大电导、Ca2+激活的钾通道(1arge conductance、Ca2+-activated 、K+ channels),也称为Slo或MaxiK通道。

与传统的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相比,BK通道有一定的同源性,其特殊性在于门控(gating)特性,既能被跨膜电位调控,也能被细胞内Ca2+调控。

正是因为BK通道具有大电导、能受到多种调控的特点,其在细胞的生理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

1.3.1 BK通道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高电导,“大”钾(BK)通道是由Slo基因家族编码的,是钾通道大家庭中最大并且最为复杂的一员。

Slo通道家族很显然是由电压依赖性钾通道进化而来,但是获得了一个大的保守的羧基延长,这就允许通道门控的改变以响应几种不同细胞内离子的直接感应,并且可以利用其他第二信使系统。

BK通道由α、β两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其中4个基本单位中,每个基本单位由一个α亚基和一个β亚基组成。

α亚基是孔道形成单位,而β亚基是调控单位。

α亚基由slo基因编码,具有6个跨膜区域(S1-S6);α亚基的S0跨膜结构域与β亚基接合;S5、S6跨膜结构域和其之间的P环(P-loop)共同组成钾离子选择性过滤器;S2、S3上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位点和S4上的碱性氨基酸残基位点共同组成钾通道电压感受器;在细胞质侧C-末端处存在K+电导调节元件结构域(RCK),该结构与邻近的Ca+球共同调节通道对钙离子的依赖性[3]。

bk通道的结构和功能

bk通道的结构和功能

bk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标题:BK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一、简介BK通道,全称为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

它在调节细胞兴奋性、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以及控制血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结构BK通道由四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包含七个跨膜区段,形成一个α螺旋结构。

这些亚单位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BK通道的主要亚单位是Slo1,它包含了所有必需的结构域来形成功能性的通道。

此外,还有辅助亚单位如β1-4和γ,它们可以通过与Slo1相互作用来影响BK通道的功能。

三、功能1. 调节细胞兴奋性:BK通道对Ca2+敏感,当细胞内的Ca2+浓度升高时,BK 通道会打开,导致K+外流,从而降低细胞膜电位,使细胞恢复到静息状态。

2. 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BK通道参与维持细胞内外K+浓度的平衡,对于神经元和肌肉细胞等依赖于稳定的膜电位的细胞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3. 控制血压:BK通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通过调节细胞膜电位来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进而影响血压。

四、应用由于BK通道在许多生理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研究BK通道的工作机制及其调控方法对于理解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一些研究已经发现BK通道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结:BK通道是一个复杂而多功能的离子通道,其独特的结构使其能够响应多种刺激并执行多种功能。

深入研究BK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基本过程,而且有可能为治疗各种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电压门控性钾通道的结构和调控机制

电压门控性钾通道的结构和调控机制

电压门控性钾通道的结构和调控机制
孙凤蓬;宋于刚;高天明
【期刊名称】《生命的化学》
【年(卷),期】2004()6
【摘要】电压门控性K+ 通道是由 4个相同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通道 ,其中每个亚单位都含有 1个电压感受器 ,并且 4个亚单位合起来组成 1个中央孔。

电压门控性通道蛋白具有 3种主要功能 ,一是离子通透功能 ,二是门控蛋白构象改变 ,三是门控与感知机制的偶联。

通道具有高通透速率和高选择性 ,通过构象改变的门控机制有3种 ,一是S6束交叉门控 ,二是球链门控 ,三是选择性滤器的门控。

【总页数】3页(P470-472)
【关键词】钾通道;电压;门控
【作者】孙凤蓬;宋于刚;高天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基础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27;Q47;Q67
【相关文献】
1.电压门控性钾、钙、钠离子通道的结构及分类 [J], 于耀清;陈军
2.听觉系统Src家族调控电压门控性钠通道机制 [J], 冯爽;刘大波;苏纪平
3.心脏hERG钾通道结构及其电压门控调节分子机制 [J], 郑泽群;廉姜芳
4.心脏hERG钾通道结构及其电压门控调节分子机制 [J], 郑泽群;廉姜芳
5.孔道关键氨基酸残基对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2.1和Kv2.2离子选择性的调控[J], 刘翠云;胡长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172
医用生物力学第23卷第2期2008年4月
JournalofMedicalBiomechanics.V01.23No.2.Apr.2008
通道具有生物力学意义。

1BK通道的分子结构基础
BK通道由0c亚基与13亚基组成四聚体结构,每个单体包括一个17,亚基或if,亚基与p亚基对的结合体,其中0c亚基是孔道形成单位,p亚基是调控单位…6.7】。

0c亚基由slo基因编码,具有6个跨膜区域(S1.S6),这些结构域是电压门控K+离子通道超家族(Kv家族)共有的,与钾离子通道家族不同的是,BK通道在NH,端还多一个跨膜的S0区,在C端还有4个输水区S7一S10,N端是a亚基与D亚基的结合区…。

BK通道的四聚化是由结合区介导的,BK通道中该结合域被称为BK—T1,位于S6及C端调节区之间[11。

if,亚基与13亚基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BK通道Or,亚基与B亚基分子结构示意图【,I包括0【亚基N端,S0.S6区域,孔道区,S7.S10区域,钙球及长C端,B亚基的TMl与TM2区域
Fig.1ThemolecularstructuresoftheasubunitandtheBsubunitofBKchannels.ThisfigureshowsthestructuremodelsoftheasubunitandtheBsubunit,IncludlngtheN-termlnal,S0-S6domains,theporeregIon,S7-S1Odomainsthecalciumbowl,andthelongC-terminusoftheaaubunit;theTMlandTM2domainsoftheBsubunit.
迄今为止仅发现了一种0c亚基,但是已经克隆出了4种公认的B亚基(见表1),D亚基包括2个由1个细胞外环连接的跨膜区,其N端与C端均朝向胞质,胞外连接环具有由4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二硫键连接,这些亚基多数在平滑肌与心肌细胞中转录,淋巴,肝脏及脑中较少…。

表1a亚基与p亚基的大小及组织分布191
Tab.1Thes‘izeoftheasubunitandBaubunlt
2BK通道的选择过滤的分子机制
与钾离子通道家族的所有成员一样,BK通道能有效通透半径为1.33A的K+,却排斥半径更小(0.95A)的Na+,即具有特异性保持K+高速流通的功能【10・I¨。

K+的选择性孔道位于4个0【亚基中间,在膜中间形成一个含水的半径较大的孔道内腔,孔道上部最窄的部分称为选择性过滤器【12】。

选择性过滤器突出体现了K+通道家族的保守性。

BK通道的S6区被认为是K+选择性孔道的大门,S5与S6之间的孔道环则形成了上述选择性过滤器,并能作为孔道阻断剂非洲蝎毒(iberiotoxin,IbTX)与北非蝎毒素(charybdotoxin,ChTX)的受体【13】。

图2a所示的是4个P一环内陷构成的离子过滤器,每个P环上具有的高度保守的序列TVGYG(又称标识序列)是几乎所有钾离子通道选择通过性的基础…l。

图2b所示,标识序列中的甘氨酸(G)位于或者接近于拉氏构象图(RamachandranPlot)的左手螺旋区,苏氨酸(T)残基也是如此,使得主链的羧基氧原子均指向一个方向,沿孔道指向K+,交替的甘氨酸残基形成了合适的二面角,苏氨酸羟基氧原子与K+相配,缬氨酸(V)与酪氨酸(Y)的侧链朝向过滤器周围的孔道蛋白核以影响通道几何构型的约束。

最终,亚基聚集成的狭窄孔道包括了4个空间结构完全相等的K+结合位点,每一个结合位点都是由以8个氧原子为顶角形成的笼子,或是一个称为四方反棱柱(squareantiprism)的扭曲的立方体。

选择性滤过器中K+周围的氧原子类似于孔道内腔中水化的K+周围的水分子,这一过滤器结合位点抵消了水化K+脱水的能量。

相比而言,Na+离子尺寸对于这些结合位点“围成”的空间区域明显过
小,脱水的能量不能得到合适的补偿,因此通透 万方数据
高晓晖.等.BK通道的生物物理特性及其门控
GAOXiao—hui,etaLBiophysicalpropertiesandgatingoftheBKionchannels173
图2钾离子选择性模型I”1(a)为BK通道选择过滤器的简化模型,由四个P环构成;(b)为钾离了选择过滤器微观结构的剖面图(图中仪能显示出两个亚摹),从细胞外侧方向观察,氧原子(红色)与钾离子(绿色小球)能在1-4侍配位,单字母标志的氨基酸构成了离子选择性的标识序列,黄色代表碳原子,蓝色为氮原子,绿色及灰色虚线分别代表氧原子.K+以及氢键相互作用。

Fig.2Themodelofionselectivity(a)isasimplifiedmodelofBKchannels’selectivityfilter.ItwasmadebyfourP-loops;(b)istheprofileoftheselectivityfilter(two・subunits).Fromtheextracellu/arside,weseeOxygenatoms(red)coordinaIeK+ions(greenspheres)atpositions1-4.Singlelettersymbolsofaminoacidsstandsforselectaminoacidsofthesignaturesequence(yellow:carbon。

blue:nitrogen,andred:oxygen).Greenandgraydashedlinesrespectivelystandforoxygen・K+andhydrogenbondinginteractions.
性反而不如K+好,这正是产生钾离子选择性的根本原因l坨・I。

】,由此也能推测与K+大小、电性类似的有机小离子或金属离子,也可能被选择性滤过。

3BK通道门控的分子机制
BK通道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能够被多信号调控。

研究表明BK通道的电压激活与Ca2+激活是相对独立的,两者并无明显耦联。

除此之外,BK通道还可以被膜应力以及其他化学因子调控f15_"。

3.1电压激活孔道结构机制
对于多数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具有以下特点:①通道打开需要大量电荷运动,大约13e从细胞膜的一侧有效地运输到另一侧,这一点可以通过改变特定氨基酸残基的溶解性来实现I]8_21]。

②电荷运动与通道开放紧密耦联,通道自发开放概率低于10。

8,并且电压敏感性等于理论最大值『20】。

③比起通道开放频率的强电压依赖性,通道开关速率的电压依赖性却非常弱【19圳J。

基于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电生理研究,提出了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的结构模型,该模型的核心内容是S4与由S1,S2,S3组成的朝向脂外周的蛋白围墙从膜中被隔离,跨膜的电压变化引起s4螺旋平移或旋转,可以使S4螺旋及螺旋上正电荷的精氨酸(arginine)残基连在孔道的水腔中运动『221。

最近,通过KvAP(来自嗜热菌Aeropyrumpernix的Kv通道蛋白)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原核生物中钾离子通道的电压依赖性符合桨状物模型【231,这一模型中,电压感受器是高度移动性的结构域,并且其内部外翻,Sl,S2,S3螺旋并不将S4从膜中隔离,相反,S4本身位于蛋白.脂分界面,S4啮合一部分S3形成螺旋一转角一螺旋的“桨”,能够在蛋白一脂界面运动。

荧光测量Shaker钾离子通道后提出了蛋白表面液体裂缝处强电场下的跨膜小电荷运动的假说[22】。

相比而言,KvAP通道上抗生物素蛋l兰t(avidin)易接近性的实验说明蛋白.脂界面存在电压感受器桨状物的较大型运动【22.23】。

最近通过在脂膜中使用电子顺磁共振光谱法(EPR),对KvAP钾通道运动性与可接近性的侧链进行自旋标记,通过脂溶性与水溶性的光谱效应的可接近性参数区别出亲脂与亲水的表面rz引。

KvAP晶体结构显示,门控敏感性精氨酸精确地位于电压敏感器桨状物上,门控.非敏感性精氨酸不在桨状物上而在S4与S5的连接处。

4个桨状物精氨酸中,第3个和第4个埋在蛋白内部而第1个和第2个暴露在外,第1个朝向脂,第2个朝向脂与水[22,24】。

尽管桨状物模型是从原核生物中得到的1241,“桨状物”区域在人类BK通道中也是保守的,由此推测BK通道的门控很可能符合桨状物模型。

无论何种模型,最终的门控机制却是:当膜
电位为负时,离子通道处于关闭状态,电压感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BK通道的生物物理特性及其门控
作者:高晓晖, 赵虎成, GAO Xiao-hui, ZHAO Hu-cheng
作者单位:高晓晖,GAO Xiao-hui(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 赵虎成,ZHAO Hu-cheng(清华大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4)
刊名:
医用生物力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年,卷(期):2008,23(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yswlx200802018.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