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的翻译和原文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 1山不高,仙却有名。
水不深,龙为灵。
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但我很善良。
苔藓是绿色的,草也是绿色的。
有一个学者不停地说,但我们之间没有丁白。
可以调琴读金典。
没有乱七八糟的耳朵,没有繁琐的工作。
诸葛亮在南阳,听云在西蜀。
孔子云:怎么了?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 21、陋室:简陋的屋子。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3、在:在于。
4.名:名,名。
名词用作动词。
5、灵:神奇;灵异。
6.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
s:指示代词,this,this;是:肯定判断动词。
7、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8.上台苔痕绿,幕布草色绿:上台苔痕绿,长到上台;绿草如茵,倒映在窗帘中。
向上:长到;成:反映。
9、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10.丁白:老百姓,这里指的是没什么知识的人。
11、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2、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
金:珍贵的。
13.丝竹:竖琴、笛子等乐器的总称,指演奏音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4、it:语气助词,不翻译。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5、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6、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7、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8.南阳诸葛庐,西樵紫云阁:南阳有诸葛亮草堂,西樵有杨子云阁。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出山前隐居南阳卧龙岗修炼。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陋室(1)铭(2)》刘禹锡(3)山不在(4)高,有仙则名(5)。
水不在深,有龙则(6)灵(7)。
斯(8)是陋室,惟吾德馨(9)。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0),往来无白丁(11)。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注释】(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
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
虽然我所居住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
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
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
平日里谈笑的都是的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
可以随心所欲地拨弄那位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杂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逐句)

《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逐句)-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陋室铭》原文+注释+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①在:在乎、在于,动词。
②名:名词作动词,着名。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①灵:名词作动词,②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①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②陋室:简陋的屋子。
③惟:只有,只要,唯独。
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⑤德馨:品德高尚。
⑥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⑦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①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①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②鸿:同“洪”大。
③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①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②金经:泛指佛经。
(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①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②之:助词,定语“乱耳”后置的标志。
③乱耳:扰乱耳朵。
乱,扰乱。
④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⑤劳形:使身体劳累。
⑥形,形体、身体。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①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在此期间刘禹锡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
原文: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云:孔子说: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名〕出名,有名。
〔灵〕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上学期间,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才是名山。
水不在于有多么的深,有了龙才会有灵气。
这个屋子虽然很简陋,但是因为住在这里的人,我的品德好所以就不会感觉到简陋。
碧绿的苔痕已经长到了台上,看着青色匆匆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在这里与人谈笑的多事博学的人,交往的人也没有知识浅薄的。
可以去弹不加任何装饰的素琴,也可以阅读经文。
没有什么奏乐杂乱的声音来搅乱我的耳朵,也没有什么官府的公文让我感觉到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赏析:这首<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可以说运用了多种技巧,像是对比、白描、用典、借代等等,之通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是非常强的。
而既然为<陋室铭>,其中的铭是指刻在金石上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来歌颂自己活着是警戒自己的。
因此,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对自己居住的简陋所描写,但其实是对于自己的品质所赞誉,更多的是表现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一种情趣。
文中上半段其实也是为下半段的歌颂所进行铺垫,一方面是对于势利小人的鞭挞,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气节。
因此,这一篇更像是对于现实不屈的一种宣言。
海棠苏轼〔宋代〕原文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阅读!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神奇;灵异。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也有人认为是儒家经典。
金:珍贵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之: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陋室铭原文以及翻译

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翻译一: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
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
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翻译二: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
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
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
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
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
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
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
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
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陋室铭文言文原文翻译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声。
水不一定要很深,只要有龙潜藏,就会有灵气。
这个简陋的房间,只因我的品德高尚而散发出香气。
青苔痕迹爬满了台阶,绿色蔓延到窗帘里。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来往的没有无知的俗人。
可以弹奏简单的琴曲,阅读佛经。
没有丝竹乐器的嘈杂声扰乱耳朵,没有文书文件的繁琐劳累身体。
这里就像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
孔子曾经说过:“有什么简陋的呢?”在这篇《陋室铭》中,作者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他认为,山的高低、水的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仙人、龙的存在,这象征着人的品德和才能。
陋室虽然简陋,但只要居住者的品德高尚,便能散发出馨香。
文章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绘了陋室周围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
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表现了作者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不受世俗之人的干扰。
在陋室中,作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享受简朴而高雅的生活。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纷扰世界的排斥,追求心灵的宁静。
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则是对古代贤人隐居之地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来强调,真正的陋室不在于外在的简陋,而在于居住者的品德和内心的修养。
这篇《陋室铭》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文笔,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刘禹锡
翻译及原文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在:在于,动词。
⑵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
室:简陋的屋子。
⑸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⑻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即《金刚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
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⒅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言中一指都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