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参数解析
射频调试和射频指标解析

射频调试和射频指标解析射频调试是指对射频电路、器件或系统进行各种测试和调整的过程,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达到设计要求。
射频指标解析是指对射频电路、器件或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评估其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射频调试的目的是解决射频电路和系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信号干扰、功率损耗、工作频率偏移等。
射频调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射频信号进行测试和测量:通过使用频谱分析仪、信号源、射频功率计等测试设备,对射频信号进行各种测量,包括功率、频率、谐波、相位等参数的测量。
2.信号传输和接收性能的调试:调试射频电路和系统的传输性能,包括增益、带宽、幅度平衡、相位平衡等参数的调整。
3.信号干扰和抗干扰性能的调试:通过调整射频电路和器件的工作频率、滤波器的设计和选取等方法,提高射频电路和系统对外部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4.射频电路和设备的校准和校验:校准和校验射频电路和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确保其工作正常和精确。
5.故障排除和维修:对射频电路和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其正常工作。
射频指标解析是对射频电路、器件或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以评估其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射频指标解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带宽和中心频率:分析射频电路和系统的带宽和中心频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频率漂移等问题。
2.增益和损耗:分析射频电路和系统的增益和损耗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功率损耗较大等问题。
3.抗干扰能力:分析射频电路和系统对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如何,是否存在对外部干扰信号的较强敏感性等问题。
4.相位和时延:分析射频电路和系统的相位和时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相位不一致等问题。
5.杂散和噪声:分析射频电路和系统产生的杂散和噪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干扰其他信号的问题。
通过对射频调试和射频指标解析的实施,可以确保射频电路、器件或系统的正常工作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这将对射频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红蓝光射频仪器的原理和参数

红蓝光射频仪器的原理和参数
红蓝光射频仪器采用高纯度、高功率密度的红光、蓝光及黄光对皮肤进行照射,能改变细胞结构,杀死细菌,为新生细胞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增强新胶原质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生成,促进细胞生长;能修复炎性痤疮老化肌肤、缓解日晒灼伤皮肤,而不伤害到皮肤,能美白皮肤、促进皮肤弹性。
红蓝光射频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这些光线能够被皮肤中的特定细胞所吸收,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红光和蓝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和能量,能够作用于皮肤的不同层次和发挥不同的作用。
红光:波长在600-700纳米之间,主要作用于皮肤深层,能够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改善皮肤弹性和减少细纹。
蓝光: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主要作用于皮肤表层,能够杀死引起痤疮的痤疮丙酸杆菌,减轻炎症和红肿,减少痤疮的形成。
射频技术则通过产生高频电磁波,使皮肤中的水分子产生快速振动,产生热能,从而加热皮肤深层,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进一步增强皮肤细胞的再生能力和胶原蛋白的合成。
具体来说,红蓝光射频仪器通常采用低能量密度的红光和蓝光进行照射,通过光的作用刺激皮肤细胞的新生和胶原蛋白的生成,同时结合射频技术对皮肤进行加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皮肤的弹性和细纹,还能够减轻炎症和红肿,减少痤
疮的形成。
在使用红蓝光射频仪器时,需要根据个人的皮肤状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如照射时间、波长、能量密度等。
同时,使用仪器前需要先清洁皮肤,避免化妆品等物质的干扰。
使用后也需要注意保湿和防晒等日常护理工作,以保护皮肤的健康和美丽。
射频参数解析

射频参数1.回波损耗又称反射损耗,是电缆线路由于阻抗不匹配所产生的反射,是一对线自身的反射。
不匹配主要发生在连接器的地方,但也可能发生于电缆中特性阻抗发生变化的地方。
回波损耗是传输线端口的反射功率与入射波功率之比,以对数形式来表示,单位是dB,一般是负值,其绝对值可以成为反射损耗。
回波损耗= —10 lg [(反射功率)/(入射功率)]2.反射系数反射波和入射波电压之比回波损耗= 20|lg(反射系数Γ)|3.驻波比全称电压驻波比,又名VSWR或SWR,英文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的简写。
指驻波波腹电压与波谷电压幅度之比,又称驻波系数、驻波比.驻波比为1时,表示馈线和天线的阻抗完全匹配,此时高频能量全部被天线辐射出去,没有能量的反射损耗;驻波比为无穷大时表示全反射,能量完全没有辐射出去.驻波比会随着频率而改变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加为最大电压振幅Vmax ,形成波腹;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减为最小电压振幅Vmin ,形成波谷。
其它各点的振幅值则介于波腹与波谷之间。
这种合成波称为行驻波.驻波比是驻波波腹处的电压幅值Vmax与波谷处的电压幅值Vmin之比驻波比就是一个数值,用来表示天线和电波发射台是否匹配。
如果SWR 的值等于1, 则表示发射传输给天线的电波没有任何反射,全部发射出去,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SWR 值大于1,则表示有一部分电波被反射回来,最终变成热量,使得馈线升温驻波比反射率:1.00.00%1.10.23%1。
20。
83%1。
31。
70%1.5 4.00%1.7 6.72%1。
88。
16%2。
011.11%2.518.37%3.025.00%4。
036.00%5.044。
44%7。
056.25%1066。
94%1576.56%2081.86%4.天线增益天线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
射频测量指标参数

射频指标1)频率误差定义 :发射机的频率误差是指测得的实际频率与理论期望的频率之差。
它是通过测量手机的I/Q 信号并通过相位误差做线性回归,计算该回归线的斜率即可得到频率误差。
频率误差是唯一要求在衰落条件下也要进行测试的发射机指标。
测试目的 :通过测量发射信号的频率误差可以检验发射机调制信号的质量和频率稳定度。
频率误差小,则表示频率合成器能很快地切换频率,并且产生出来的信号足够稳定。
只有信号频率稳定,手机才能与基站保持同步。
若频率稳定达不到要求(±0.1ppm),手机将出现信号弱甚至无信号的故障,若基准频率调节范围不够,还会出现在某一地方可以通话但在另一地方不能正常通话的故障。
条件参数 : GSM 频段选 1、62、124 三个信道,功率级别选最大LEVEL5 ;DCS 频段选 512、698、885 三个信道,功率级别选最大LEVEL0 进行测试。
GSM 频段的频率误差范围为+90HZ —— -90HZ ,频率误差小于40HZ 时为最好,大于40HZ 小于 60HZ 时为良好,大于60HZ小于 90HZ 时为一般,大于90HZ 时为不合格; DCS 频段的频率误差范围为 +180HZ ——-180HZ ,频率误差小于 80HZ 时为最好,大于 80HZ 小于 100HZ 时为良好,大于100HZ 小于 180HZ 时为一般,大于180HZ 时为不合格。
2)相位误差定义 :发射机的相位误差是指测得的实际相位与理论期望的相位之差。
理论上的相位轨迹可根据一个已知的伪随机比特流通过0.3 GMSK 脉冲成形滤波器得到。
相位轨迹可看作与载波相位相比较的相位变化曲线。
连续的1 将引起连续的 90 度相位的递减,而连续的0 将引起连续的 90 度相位的递增。
峰值相位误差表示的是单个抽样点相位误差中最恶略的情况,而均方根误差表示的是所有点相位误差的恶略程度,是一个整体性的衡量。
测试目的 :通过测试相位误差了解手机发射通路的信号调制准确度及其噪声特性。
LoRa传输中的射频配置参数介绍

LoRa传输中的射频配置参数介绍在学习LoRa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关键字概念需要了解清楚,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知其所以然。
1、扩频因⼦(SF)LoRa采⽤多个信息码⽚来代表有效负载信息的每个位,扩频信息的发送速度称为符号速率(RS),扩频因⼦ = 码⽚速率/符号速率(RS),其表⽰了每个信息位需要发送的符号数量。
扩频扩频因⼦越⼤,需要的有效数据的编码长度越⼤,导致有效数据的发送速率越⼩,但可以降低误码率,提⾼信噪⽐(信号与噪⾳的⽐值,理论上越⼤越好)⽐如:有效数据位为8bit, 使⽤的扩频因⼦越⼤,实际需要发送的数据位就越⼤(⽐如100bit),就导致同样的有效数据需要实际发送的数据位越多,导致实际有效数据⼤发送速度就越慢了。
通俗的说:扩频时你的数据每⼀位都和扩频因⼦相乘,例如你有1bit数据1需要传输,当扩频因⼦为1时,传输的数据1就⽤1来表⽰;扩频因⼦为6时,这时候数据1,需要⽤111111来表⽰,也就是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扩⼤了6倍。
这样扩频后传输可以降低误码率,也就是提⾼信噪⽐,但是在同样数据量条件下却减少了可以传输的实际数据,所以,扩频因⼦越⼤,传输的数据速率(⽐特率)就越⼩。
2、编码率编码率,是数据流中有⽤部分的⽐例。
编码率(或信息率)是数据流中有⽤部分(⾮冗余)的⽐例。
也就是说,如果编码率是k/n,则对每k位有⽤信息,编码器总共产⽣n位的数据,其中n-k是多余的。
LoRa采⽤循环纠错编码进⾏前向错误检测与纠错。
使⽤该⽅式会产⽣传输开销。
3、信号带宽信道带宽(BW)是限定允许通过该信道的信号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可以理解为⼀个频率通带。
⽐如⼀个信道允许的通带为1.5kHz⾄15kHz,则其带宽为13.5kHz在LoRa中,增加BW,可以提⾼有效数据速率以缩短传输时间,但是以牺牲部分接受灵敏度为代价。
对于LoRa芯⽚SX127x,LoRa带宽为双边带宽(全信道带宽),⽽FSK调制⽅式的BW是指单边带宽。
射频治疗仪技术参数

射频治疗仪技术参数※一、适应症:适用于三叉神经经痛和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原性疼痛。
(国内独家应用于椎间盘疼痛治疗的射频仪)二、临床用途:1、外周神经系统:神经源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星状神经节性偏头痛、交感神经疾患2、脊柱因性疼痛:椎间盘膨出、突出症、脊神经后支痛、强直性脊柱炎3、软织组疼痛:各类软组织疼痛、肌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炎、跟腱痛等4、中枢神经系统:帕金森氏病、癫痫、舞蹈病、扭转痉挛、肿瘤、戒毒等(配合脑立体定向仪)三、产品技术参数1、射频频率:440KHZ±40KHZ正弦波工作电压:220±10% 50Hz±1Hz。
2、治疗输出功率≤20W(可调),能实时显示状态信息,具备极板脱落文字提示报警功能。
3、标准射频损毁模式:具备自动及手动控制模式,毁损温度及时间可调。
温度设定范围:50°C—95°C 温度测量范围:25°C—95°C时间设定范围:10s—5min。
4、脉冲射频温度:42°C±2°C脉冲射频脉宽可调:10—50 ms 脉冲射频频率可调:1—8 Hz与连续射频可自由切换。
※5、阻抗监测:实时监测射频针头和负极板之间的阻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治疗部位组织温度和热凝变化情况,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
阻抗测量范围:50Ω—1000Ω。
(因为阻抗监测是个范围值,所以阻抗值宽度越窄精确度就越高)6、刺激模式:通过刺激进行感觉和运动神经鉴别辅助穿刺定位。
7、频率和电压可调:刺激脉冲宽度:1ms刺激脉冲幅度:0.1-5.0V连续可调刺激脉冲频率:1Hz-90Hz8、射频椎间盘热凝模式:具备椎间盘内测温功能,精确控制毁损灶的范围。
9、系统自检功能,能自动检测系统各单元工作是否正常,并给予显示或报警。
(确保手术顺利安全进行)※10、工作电极针及穿刺针有四种长度规格(50#、90#、120#、160#)可供客户选择,满足不同病症需求。
rfid标签射频参数

rfid标签射频参数RFID标签射频参数一、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式数据传输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等领域。
RFID标签作为RFID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传输数据的功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RFID标签射频参数的相关知识。
二、射频频率射频频率是指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射频信号的频率。
常见的射频频率有LF(低频)、HF(高频)和UHF(超高频)三种。
LF频率范围为125KHz至134.2KHz,HF频率范围为13.56MHz,UHF频率范围为860MHz至960MHz。
不同的射频频率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三、读写距离读写距离是指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能够进行正常通信的最大距离。
读写距离受到射频功率、天线增益、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LF标签的读写距离在几厘米到一米左右,HF标签的读写距离在几厘米到一米左右,而UHF标签的读写距离可达数米甚至更远。
因此,在选择RFID标签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合适的读写距离。
四、读写速度读写速度是指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速度。
读写速度受到射频频率、标签存储容量、数据传输协议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LF和HF标签的读写速度较低,通常在几十个字节到几百个字节的范围内,而UHF标签的读写速度较高,可达到几千个字节甚至更多。
因此,在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应用中,选择具有较高读写速度的UHF标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五、标签容量标签容量是指RFID标签内部存储数据的能力。
标签容量取决于标签芯片的存储空间大小。
一般来说,LF和HF标签的存储容量较小,通常在几十个字节到几百个字节的范围内,而UHF标签的存储容量较大,可达到几千个字节甚至更多。
因此,在需要存储大量数据的应用中,选择具有较大存储容量的UHF标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射频pa关键参数

射频pa关键参数
射频PA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益:指射频PA的功率放大能力,通常用dB(分贝)表示。
增益越大,PA的功率放大能力越强。
2. 噪声系数:指PA的噪声性能,通常用dB表示。
噪声系数越小,PA的
噪声性能越好。
3. 线性度:指PA的线性放大能力,通常用AM-AM和AM-PM曲线来衡量。
线性度越高,PA的信号失真越小。
4. 效率:指PA的功率转换效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效率越高,PA的能
耗越低。
5. 频率范围:指PA的工作频率范围,即PA能够放大信号的频率范围。
频
率范围越宽,PA的应用范围越广。
6. 输出功率:指PA的输出功率,通常用W或dBm表示。
输出功率越大,PA的信号覆盖范围越广。
7. 散热性能:指PA的散热能力,通常用温度表示。
散热性能越好,PA的
工作稳定性越高。
8. 可靠性:指PA的耐用程度,通常用MTBF(平均故障时间)表示。
可靠性越高,PA的使用寿命越长。
9. 封装尺寸:指PA的封装尺寸大小,通常用mm×mm表示。
封装尺寸越小,PA的应用灵活性越高。
这些参数对射频PA的性能和应用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参数
1.回波损耗
又称反射损耗,是电缆线路由于阻抗不匹配所产生的反射,是一对线自身的反射。
不匹配主要发生在连接器的地方,但也可能发生于电缆中特性阻抗发生变化的地方。
回波损耗是传输线端口的反射功率与入射波功率之比,以对数形式来表示,单位是dB,一般是负值,其绝对值可以成为反射损耗。
回波损耗= -10 lg [(反射功率)/(入射功率)]
2.反射系数
反射波和入射波电压之比
回波损耗= 20|lg(反射系数Γ)|
3.驻波比
全称电压驻波比,又名VSWR或SWR,英文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的简写。
指驻波波腹电压与波谷电压幅度之比,又称驻波系数、驻波比。
驻波比为1时,表示馈线和天线的阻抗完全匹配,此时高频能量全部被天线辐射出去,没有能量的反射损耗;驻波比为无穷大时表示全反射,能量完全没有辐射出去。
驻波比会随着频率而改变
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加为最大电压振幅Vmax ,形成波腹;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反的地方电压振幅相减为最小电压振幅Vmin ,形成波谷。
其它各点的振幅值则介于波腹与波谷之间。
这种合成波称为行驻波。
驻波比是驻波波腹处的电压幅值Vmax与波谷处的电压幅值Vmin之比
驻波比就是一个数值,用来表示天线和电波发射台是否匹配。
如果SWR 的值等于
1,则表示发射传输给天线的电波没有任何反射,全部发射出去,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如果SWR 值大于1,则表示有一部分电波被反射回来,最终变成热量,使得馈线升温驻波比反射率:
1.00.00%
1.10.23%
1.20.83%
1.3 1.70%
1.5 4.00%
1.7 6.72%
1.88.16%
2.011.11%
2.518.37%
3.025.00%
4.036.00%
5.044.44%
7.056.25%
1066.94%
1576.56%
2081.86%
4.天线增益
天线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
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
增益与天线方向图有密切的关系,方向图主瓣越窄,副瓣越小,增益越高。
天线增益是用来衡量天线朝一个特定方向收发信号的能力,它是选择基站天线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一般来说,增益的提高主要依靠减小垂直面向辐射的波瓣宽度,而在水平面上保持全向的辐射性能。
表示天线增益的参数有dBd和dBi,dBi是相对于点源天线的增益,在各方向上的辐射是均匀的;dBd相对于对称阵子天线的增益dBi=dBd+2.15。
相同条件下,增益越高,
电波传播的距离越远
5.天线辐射方向图(XY、XZ、YZ三个平面)
6.天线尺寸(微带天线—单极子天线等)
7.接收灵敏度
8.辐射边界条件
9.天线上的电流分布
10.阻抗匹配
反应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的功率传输关系,当电路实现阻抗匹配时,将获得最大的功率传输(50%),当阻抗失配时,不但得不到最大的功率传输,还可能对电路产生损害在高频电路中,必须考虑反射问题。
当信号频率很高时,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的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
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阻抗不匹配(不相等)时,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降低能量传输效率。
天线电路中常留一个π型网络以做阻抗匹配用
阻抗匹配的方法(不同领域):
1)考虑使用变压器来做阻抗转换。
如电视机的阻抗转换器(即传输线变压器),将300
Ω的阻抗变换成75Ω的阻抗
2)使用串联/并联电容或电感的方法,常用在射频电路
3)使用串/并联电阻的方法。
如485总线接收器,常在数据线终端并联120Ω的匹配电
阻。
(一些驱动器的阻抗比较低,可以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
高速信号线,有时会串联的一个几十欧姆的电阻。
而一些接收器的输入阻抗则比较
高,可以使用并联电阻的方法,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485总线接收器,常在数
据线终端并联120Ω的匹配电阻)
11.射频电阻阻抗
射频电路阻抗一般为50欧姆的标准阻抗,天线和电路阻抗匹配到理想值(50Ω时),天线就可以将能量最大限度的转换为电磁波传递出去、
12.特征阻抗
特征阻抗(又名特性阻抗)是相对于传输线而言的,不是导线电阻。
它表征了传输线某截面上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无反射条件下)。
50Ω特征阻抗的传输线具有传输能量密度和效率的综合优势
在高频范围内,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沿到达的地方,信号线和参考平面(电源或地平面)间由于电场的建立,会产生一个瞬间电流,如果传输线是各向同性的,那么只要信号在传输,就始终存在一个电流I,如果信号的输出电平为V,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传输线就会等效成一个电阻,大小为V/I,把这个等效的电阻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
特性阻抗是信号线没处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是一个“点的概念”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如果传输路径上的特性阻抗发生变化,信号就会在阻抗不连续的结点产生反射。
影响特性阻抗的因素有:介电常数、介质厚度、线宽、铜箔厚度
13.输入阻抗
14.其它
HFSS中的参数设置
1.phi角、thera角
phi:XY平面上的夹角
thera:垂直方向上与Z轴的夹角
thera从0到180°画出来的图形不对称,所以就从-180°到180°;phi一般是对称的,所以取90°的也行,但是为了图形好看,一般是0到360°
2.坐标
3.板材、板厚
常用材质:FR4(介电常数:标准4.2(因生产厂家而异))
4.介质参数
5.辐射边界条件
6.空气盒子(Airbox)
7.参考地尺寸、层数
如Gnd_top、Gnd_bottom上下两层
8.天线尺寸(微带线天线)
9.其它
Smith chart 1.输入阻抗
Z = R + jx 串联电感、电容时,实部R值不变2.导纳
电导和电纳
单位:西门子(S)
Y = G + jx 并联电感、电容时,实部G值不变3.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