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科学]19民国史军阀篇四圆四方图解

合集下载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新文化运动高举___民_主__与_科__学___的旗帜,推动思想 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1.“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 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强调 ( )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主要内容
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这些材
料,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富兰克林(科学家、政治家) 法语:青年
材料1: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 处取得民权。他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是科学与民主的 典型结合,他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
主题 民主与科学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材料三 征婚启事:“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白话文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直白、清新、通俗、易懂。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3、影响
(1)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 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 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 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A.必须继续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帝制 B.政治革命的彻底性和长期性 C.要从思想上肃清旧的封建残余 D.要用马克思主义彻底改造中国旧的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 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材料强调要从思想上肃清旧的封建 残余。故选C项。
答案:C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 标是 ( )
②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 告独立。四面楚歌中,袁世凯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____帝_制___,恢复中华民国年 号。6月6日病死.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yong)(PPT)5-2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yong)(PPT)5-2
主要军阀割据形势表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靠山
直系 冯、曹 江苏 江西 湖北 直隶 英 美
皖系 段祺瑞 奉系 张作霖 滇系 唐继尧
安徽 浙江 山东 福建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云南 贵州
日本 日本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 广西
英美
护林~住风沙。②名起遮蔽或阻挡作用的东西:越过~|清除~。 【馝】[馝馞]()〈书〉形形容香气很浓。 【箅】[箅子](?)名有空隙而能起间隔 作用的器具,如蒸食物用的竹箅子,下水道口上挡住垃圾的铁箅子等。 【弊】①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作~|营私舞~。②害处;毛病(跟“利”相; 幼小衔接加盟品牌 幼小衔接加盟 幼小衔接教育加盟品牌 幼小衔接加盟多少钱 幼小衔接班加盟 加盟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教育加盟;混乱, 恐有~。②缺点或毛病:制度不健全的~越来越突出了。 【弊端】名由于工作上有漏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消除~。 【弊害】名弊病;害处。 【弊 绝风清】ī形容社会风气好,没有贪污舞弊等坏事情。也说风清弊绝。 【弊政】〈书〉名有害的政治措施:抨击~|革除~。 【髲】〈书〉假发。 【獘】 〈书〉同“毙”。 【薜】①[薜荔]()名常绿藤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卵形。果实球形,可做凉粉,茎叶可入。②()名姓。 【觱】[觱篥]()名古代 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汉代从西域传入。也作觱栗、??篥、筚篥。 【篦】动用篦子梳:~头。 【篦子】?名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 两侧有密齿。 【壁】①墙:~报|~灯|家徒四~◇铜墙铁~。②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锅炉~|细胞~。③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绝~| 峭~。④壁垒:坚~清野。⑤二十八宿之一。 【壁报】名机关、团体、学校等办的报,把稿子张贴在墙壁上。也叫墙报。 【壁布】名贴在室内墙上做装饰或 保护用的布。 【壁橱】名墙体上留出空间而成的橱。也叫壁柜。 【壁灯】名装置在墙壁上的灯:一盏~。 【壁挂】名挂在墙壁上的装饰物:毛织~|印 染~|木雕~。 【壁柜】名壁橱。 【壁虎】名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 旧称守宫。 【壁画】名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敦煌~。 【壁垒】名①古时军营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②比喻对立的事物和界限:两种观 点~分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 【壁垒森严】比喻防守很严密或界限划得很分明。 【壁立】动(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千仞|~ 的山峰。 【壁炉】名就着墙壁砌成的生火取暖的设备,有烟囱通到室外。 【壁球】名①球类运动项目之一。场地一端是一面墙,比赛时一方向墙击球,球弹 回落地后由另一方回击。分单打和双打。也叫壁式网球。②壁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纯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 【壁上观】见页〖作壁上观〗。 【壁虱】ī名① 蜱()。②〈方〉臭虫。 【壁式网球】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通史复习:北洋军阀统治[课件14张] (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通史复习:北洋军阀统治[课件14张] (共14张PPT)

(二)北洋政府的经济制度政策:
材料一 1912年5月14日袁世凯令工商部“参考各国矿章、商法, 草拟民国矿律、商律。” 1921年,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 包括工商、矿冶、金融、权度、农林、经济社团等。推行奖励制 度,对新办企业予以保息,对工业产品及原料调整或减免捐锐, 设立示范场所以劝导人们兴办实业,开办国货展览会和参加外国 博览会等等。 材料二 1912-1920年工矿业稳步发展,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 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 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到1920年,全国工 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 工人增加到56万,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 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
【随堂训练】
1.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 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
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
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 )
二、时空定位
护 护 二 次 新 国 法 革 文 运 运 五 命 化 动 动 四 运 运 动 动 1919 1912 1915
袁 世 凯 就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北 伐 中 战 国 共 争 共 政变 诞 开 东北 生 合 易帜 作 始 1921 1924 1926 1927 1928 新 三 民 主 义 思 想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二轮复习——小专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
【相关考点】 (1)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历史课标】 ①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②通过了解民国初年社会经 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变化,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二、选官制度的发展(融合选必1)
(二)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内因 外因
建立 内容 内容 作用
1913年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 立。
① 《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 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② 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分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
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 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 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一)时间:民国建立至一战结束。 (二)原因(条件)
民国 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民族资 建立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历史解释】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的努力
②努力 a.反对袁世凯专权的“二次革命”。 b.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 c.反对张勋复辟的“讨逆运动”。 d.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的护法运动。 ③影响: a.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反对专制、倡行民主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摘编自王仲修《中国宪政的历史、现状及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历史解释】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的努力
(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 背景: a.时代背景: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理论来源:法国的启蒙思想。 ①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②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共和代议制. (2)维护共和的斗争 ①背景 a.外因:外国列强的侵略。 b.内因:(政治上)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争权夺利;(思想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 政治素质较低;(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一曰,不言之无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五曰,不用套语滥调;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资产阶级道德标准
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 儒家伦理道德标准
新道德
旧道德
民主平等 个性解放 男女平等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打倒孔家店”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 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联系李 贽)
总统府黎元洪vs国务 院段祺瑞 争论的问题 对德宣战问题
·拥 立 溥 仪 复 辟 仅 1 2 天 。 (1917.7.1-7.12)
3 段祺瑞 “再造共和”
破坏《临时约法》, 拒绝恢复国会。
护法运动 4
1917年7月-1918年5月
“中华民国军政府”
5
孙中山任大元帅。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
直皖战争
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 1920.7直系胜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 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 为了反对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偶像和思想基础。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件(15张)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件(15张)

材料一: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造成损失简表
指标
时间
损失
农户 1人91口4~锐1减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荒地
11经9911济44~~破11坏991188
减少2600多万亩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军费
11战9911事46~~不11断991198
增加92万人 增加5000多万
2.危害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 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 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 争的动乱之中。
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为“拯吾民”维护共和,革命党人展开了哪一斗争? 发动护国战争
贰 · 复辟帝制举国讨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
⑴导火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⑵准备: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梁启超、蔡锷离京策划讨袁事宜 ⑶时间:1915年底—1916年6月 ⑷领导人: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⑸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材料二:据统计 , 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
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
。在军阀的烧杀劫掠之下,百业俱废,民生
凋敝,人民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之中
……从1912年至1928年的17年间 , 内阁变
更了47次。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
场”。
——陈旭麓材《料近三代:中民国国社时会期的军新阀陈混代战谢列》表
1.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外: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图谋日本支持
⑴“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⑵影响:①极大地损害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 中日矛盾日益加剧; ②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 ③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等。

[文史科学]19民国史军阀篇四圆四方图解

[文史科学]19民国史军阀篇四圆四方图解

奉张的另一着棋便是向广州的中山先生示好,也邀请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以奉系九省三市的地盘与实力,中国如能和平统一,则天下谁属就不难想像了。
可是以电脑细查凡四千万字的‘二十五史’,我们也找不出中国历史上有‘和平统一’的先例。试问我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不是枪杆打下来的呢?──刘邦叫做‘马上得之’;毛泽东叫做‘枪杆子出政权’。
笔者这个‘研究生’,那时在哥大所‘研究’的原非‘中国学’。但是打工自给的‘蓝领工作’实在太辛苦;想找个‘白领工作’轻松轻松,所以就经友人介绍,到纽约市立各学院的夜校,干起‘月光教师’(moon-lighting teacher),教起‘中国现代史’来了。
教中国现代史的第一堂课便是‘军阀史’(China under War lordism)。乖乖,皖系、直系、奉系、桂系……,我从哪一‘系’讲起呢?──最初我讲得结结巴巴,我的学生也被我讲得晕头转向。这宗新媳妇的过程,岂是老师没经验,学生没底子哉?未必也。君不见纵迟至今日,一谈到军阀,几个汉学大师不晕头转向呢?不信且去翻翻那本最近才出版的光彩辉煌的‘剑桥中国史’便知道了。这部号称最具权威性的钜着,说起军阀来,还不是结结巴巴,不知所云。
各系军阀之外,帮凶文人还组织了一些政客的小集团,什么‘研究系’、‘交通系’、‘政学系’等等数不清的帮派;有的还挂着政党的招牌,从事政治活动。真是系类纷繁,莫衷一是。──他们打起仗来,又是什么‘护国’、‘护法’、‘直皖’、‘直奉’、‘定桂’、‘援鄂’……,打仗的将军们,又有什么绿林大学毕业、倒戈将军出身等等……,总之,一个历史家要把这文武各系的来龙去脉,抽丝剥茧,弄出个头绪,真谈何容易。再要把这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向你课室里一大群青年学生讲解清楚,那就难上加难了。你的学生如果再是对中国甚或东亚都一无所知的五色洋人,那几乎就不可能了。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25张PPT)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25张PPT)

美、英 美、英
五、军阀割据 4.影响:
①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给中国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目前中国这种狗咬狗的争斗中,我们 并不偏爱谁,对我们来说,他们都一 样…… 20世纪20年代一位美国外交官马克穆利
农户和耕地的大量减少、荒地大量增加,
说明军阀割据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陆军人数和军费增大量增 加,说明军阀 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军阀割据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 败因:①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什么那么快就破灭
②孙中山等领导的护国讨袁
了?有何启示?
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引起众怒
启示:违背民主共和历史潮流必败
四、护法运动(1917 7——1918 5) 1.原因:
①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②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象征,为维护共和
2.过程:
①1917年 广州开展护法运动 ②南北军阀达成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阀
政府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 段祺瑞出任总理,恢复“约法”, 张勋在1917年7月1日为溥仪复辟, 1917年7月初,张勋拥清废帝溥仪 复辟,孙中山极为愤怒,即偕廖 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 等人乘“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 下,准备在南方组织武力讨伐
4.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1.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 )
A.宋教仁被刺
B.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袁世凯称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史科学]19民国史军阀篇四圆四方图解.txt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

坚强的基本,就是微笑。

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本书来源互联网,版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用于读者学习交流。

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如作者不同意转载,立即通知网站,网站立即删除。

民国史军阀篇四圆四方图解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平行内战,还有两次巧事还不止于此!这批好战的军阀,南打南、北打北,以后又分别打了两次内战。

这两次战争,也是成双成对,南北同时开火的。

面对图表,看图还是不必识字,也可一目了然。

原来,华北的三系军阀,在皖系(以安徽佬段祺瑞为首)被打垮之后,剩下的直系(以直隶今河北为老巢,以曹锟、吴佩孚为领袖,所谓‘曹吴’)和奉系(以奉天今辽宁为根据地,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为领袖),又因分赃不匀,打了起来,是为‘直奉战争’。

这记‘曹吴’与‘奉张’之争,死伤好几万人。

一共打了两仗:‘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于一九二二(民国十一年)四月。

战场延及长城内外及北京郊区。

这次曹吴锋头正健,而奉张准备不足。

偷鸡不着蚀把米,入关未成,反被打得头破血流,退回沈阳(原名奉天或蒙古屯)。

(见‘图三’上部)正当华北的曹吴对奉张在长城各口打得炮声隆隆之时,华南的粤系(刚打平两广的国民党)阵营之内也出了事,孙中山和陈炯明拔刀相见。

孙陈失和始于一九二二(民国十一年)四月。

粤军因此放弃了广西地盘(新桂系李宗仁因此乘势而起),孙陈同时回据广州,到六月十六日便发生粤军炮打孙中山总统府的事变了。

在粤军枪炮声中,中山易服出走,几遭不测,而孙夫人宋庆龄受惊过剧,竟至当街小产(见何香凝回忆录)。

这次广州事变的过程,不前不后,正与华北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同时发生,又是一记同时平行发展的‘区域内战’。

(见同上‘图三’)可是胜败原是兵家常事。

这平行发展的两记内战中的胜利者,两年之后,又都变成了输家。

原来陈炯明既赶走孙公便独霸了广州,而广州却是当年华南(今日仍是如此)最‘肥’的城市,为南中国大小军阀所垂涎。

中山既失广州,国民党的主流派乃号召散居邻省并与国民党略有渊源的游离小军阀,入粤勤王。

果然各路英雄闻风而起,一致冲向广州,如水之就下。

陈炯明孤军不敌,终于一九三一年底败退东江。

一九二三年二月,孙中山又重返广州执政,改原‘总统府’为‘大元帅府’,自任大元帅。

夺回广州地盘之后,中山原是当年华南‘统派’(且用个今日台湾流行的名辞)的领柚,不甘心雌伏于广东一省,乃信使四出,既要联络逐渐得势的奉张父子,也要争取皖系的残余势力,一致打倒贿选当政,盘据北京的直系曹吴。

──所以孙中山先生在晚年率领一些大小军阀,不断的搞其‘北伐’,和奉张父子率其奉军精锐,累次‘入关’南下,二者并无太大的区别。

事实上他们都是当年军阀混战中的主要成员。

(见图三)再者,孙陈之争最后中山转败为胜,卷土重来,其情况与张氏父子在‘直奉战争’中,转败为胜,卷土重来,也是平行发展,一模一样的。

原来盘据北京的直系军阀(曹、吴),在打败奉系之后,因胜而骄,终于演出一幕‘曹锟贿选’当总统的丑剧(一九二三)给奉系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在全国各界一致支持之下,奉系的张氏父子于一九二四年九月再度率大兵入关。

直系曹吴全师迎击,这便是史书上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了。

(见‘图三’上部)奉军此战不但秣马厉兵、志在必得,战前并以重金贿赂直军前敌将领,那位有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

因此在两军激战正烈之时,冯氏忽然于长城前线‘倒戈’,并于十月二十三日回师占领了北京,幽禁了曹锟总统。

前线各路直军因之一败涂地。

吴佩孚仅以身免,自海上逃往华南。

(见同上)自此华北和东北连成一气;长城内外九省三市(按:‘长城内外九省三市’分别为辽吉黑热察绥直鲁豫九省及北京天津沈阳三市),就逐渐变成奉系军阀主宰的天下了。

民初的军阀混战发展至此,首先由合而分;接着再由分而合,便逐渐走向传统的套路,终至楚河汉界,刘项相争(或后来的蒋毛对立)的局面。

但是在两强对峙、你死我活之前,双方还得清理战场,整合内部,才能短兵相接,一决雌雄。

为此奉张不惜恩威兼施,以达其整合华北之目的。

一面以高位重金招降旧皖直两系之残余,以为己用。

另一面则以武力驱逐依赖苏俄,日渐赤化之冯玉祥。

奉张的另一着棋便是向广州的中山先生示好,也邀请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以奉系九省三市的地盘与实力,中国如能和平统一,则天下谁属就不难想像了。

可是以电脑细查凡四千万字的‘二十五史’,我们也找不出中国历史上有‘和平统一’的先例。

试问我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不是枪杆打下来的呢?──刘邦叫做‘马上得之’;毛泽东叫做‘枪杆子出政权’。

孙中山先生原来也不相信‘和平’可以‘统一’。

所以他晚年一直在搞他底毫无希望的‘北伐’;与陈炯明弄翻了,他由于中山坚持‘北伐’,并力主参加军阀混战而起。

他的‘遗教’上也分明指出统一中国必须通过一段‘军政时期’。

不幸,此时蜗居广州的孙大元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的大元帅府设在广州的士敏土厂;可是他大元帅的命令却不出厂门。

那时帮他赶走陈炯明的原是外省‘来粤就食’的流亡小军阀,如来自云南的杨希闵、范石生;来自广西的刘震寰、沈鸿英;乃至中山的老同志在母省湖南政争失败的谭延闿、程潜和他们的湘军……,甚至中山的老班底、蒋介石的老上司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等等,都是一批不折不扣的旧军阀。

他们来粤就食扰民是真,拥孙革命是假。

他们就地征税征捐,包烟包赌包娼,大发横财,孙大元帅也分不到一文,但是他们都是大元帅的部下。

当他们弄得天怒人怨,广东老百姓至忍无可忍之时,大元帅还要替这些小军阀背黑锅呢。

所以,在那一段‘做广东人的悲哀’时代,真正能为‘本省人’说话的,反而是那些主张‘粤人治粤’的陈炯明、陈廉伯(广州商团总办)等反革命的‘叛徒’。

──孙中山先生虽然说得满口的广东话,对当地广东老百姓来说,他所搞的却是一种令本省人不能睡觉的‘外来政权’啊。

──所以那时广东省内真正的黎民百姓实在厌死了孙中山,就是因为中山好大喜功,召来了无数省内省外的虾兵蟹将,把广东弄得乌烟瘴气的缘故。

──笔者作此大不韪之言,深知两党史家都会口诛笔伐的。

但是执简而往者总应以史实为根据嘛。

中山那时为南方小军阀搞得走投无路,乃玩个新花样搞‘联俄容共’。

可是俄岂好联?共岂易容哉?此事非本篇主旨,容另论之。

中山其后不得已只好放弃‘北伐’,转而于一九二四年秋,接受北方三大军阀(段、张、冯)的联合请柬,北上首都去搞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和平统一’未成,却于翌年三月赍志以殁。

可是话说回头,中山如不北上而病死首都,则广东的政局便不能发生后来的蒋氏独裁,江浙帮回潮的局面。

盖中山如仍健在广州,则蒋介石这位宁波佬要想一口气赶走三位‘本省元老’(胡汉民、汪精卫、许崇智),实不可能也。

蒋氏后来之能扶摇直上者,成败之鉴,关键在中山之短命也。

──中山一死,介石才能抓住军权不放。

终能扫平东江、清除杨刘、放逐许氏、逼走汪胡、压抑共党、联络李白(新桂系)而统一两广。

有两广地盘与实力作底子,搞出真正的‘一国两府’,然后‘革命军’的蒋总司令才能北伐中原,和‘安国军’的张总司令,一决雌雄。

直至张老帅于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在皇姑屯被炸身死,中华民国的‘北京政府’也正式关门之后,南京的‘国民政府’始被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一致承认为中国的合法政府,才结束了那历时十六年的军阀混战之局。

(见‘图四’)以上的四个圆圈的图解,目的只是把袁世凯死后,南北军阀十多年的‘混战’清理出点眉目,找出点系统,让一般读者和本科学生不致因‘混战’两字便对军阀时期这段历史,望而却步就是了。

所以这看图识字的方法对研究‘军阀史’只是个起步,虽然这个起步的知识,对许多非专业人士,甚或中学文史老师作为班上文史教材,已经很‘够’了。

我所教过的美国‘在职训练’课程中的大批中学老师,便很诚恳的向我说过,有的还备有礼品相赠呢。

但是这‘起步’对求知欲旺盛,有更上层楼愿望的读者和听众,就应该另有阶梯,循序渐进。

这就是我想进一步浅介的‘四方’图表了。

在国外大学里教授中国近代、现代、当代中国史,其最难讲授的一段,我个人的经验,是莫过于中华民国初年,军阀时期那一阶段了。

这一阶段的中国史是一段军阀混战史,而军阀又分‘皖系’(安福系)、‘直系’、‘奉系’、‘桂系’和有实无名的‘滇系’、‘粤系’,另外还有无数其他的小集团、小派系。

各系军阀之外,帮凶文人还组织了一些政客的小集团,什么‘研究系’、‘交通系’、‘政学系’等等数不清的帮派;有的还挂着政党的招牌,从事政治活动。

真是系类纷繁,莫衷一是。

──他们打起仗来,又是什么‘护国’、‘护法’、‘直皖’、‘直奉’、‘定桂’、‘援鄂’……,打仗的将军们,又有什么绿林大学毕业、倒戈将军出身等等……,总之,一个历史家要把这文武各系的来龙去脉,抽丝剥茧,弄出个头绪,真谈何容易。

再要把这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向你课室里一大群青年学生讲解清楚,那就难上加难了。

你的学生如果再是对中国甚或东亚都一无所知的五色洋人,那几乎就不可能了。

在五○年代的中期,笔者尚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当研究生的时候,由于毛周诸公闹出的‘中国热’,使美东十数家大学都开了些‘现代中国’(Modern China)和‘当代中国’(Contemporary China)一类的课程。

选课的学生除‘本科生’、‘研究生’之外,还有一些‘成人教育班’(Adult Education或General Studies)中的成人,和大批的中学教员和公务员。

因为那时的中学教育也受感染,中学课程中也不免要讲授有关中国的课题。

那些对中国毫无所知的公教人员,这时甚至在学校和政府的特别资助之下,也临时抱佛脚,来搞点‘恶补’,所谓‘在职训练’(In-Service Training)。

──因为他们之中很多人对毛泽东究竟姓毛或姓东;蒋介石姓蒋或姓石,都搞不清楚。

至于‘北京大学’是私立(像哈佛和哥伦比亚一样),或是州立(像加州大学),那就更莫名其妙了。

再谈起‘国立’北京大学,这‘国立’二字就更费解了。

美国有啥‘国立大学’呢?!──所以那时各大学和补习班,对各阶层的中国学教师,真是需才孔急。

笔者这个‘研究生’,那时在哥大所‘研究’的原非‘中国学’。

但是打工自给的‘蓝领工作’实在太辛苦;想找个‘白领工作’轻松轻松,所以就经友人介绍,到纽约市立各学院的夜校,干起‘月光教师’(moon-lighting teacher),教起‘中国现代史’来了。

教中国现代史的第一堂课便是‘军阀史’(China under War lordism)。

乖乖,皖系、直系、奉系、桂系……,我从哪一‘系’讲起呢?──最初我讲得结结巴巴,我的学生也被我讲得晕头转向。

这宗新媳妇的过程,岂是老师没经验,学生没底子哉?未必也。

君不见纵迟至今日,一谈到军阀,几个汉学大师不晕头转向呢?不信且去翻翻那本最近才出版的光彩辉煌的‘剑桥中国史’便知道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