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大混战 直奉系军阀联合压制皖系军阀

合集下载

如何理清民国时军阀混战的历史?

如何理清民国时军阀混战的历史?

如何理清民国时军阀混战的历史?长文多图预警。

这是一个遍地烽火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年代。

这段历史因此也显得格外的纷乱复杂。

具体到北洋军阀,我们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几个历史阶段,以方便我们理解。

第一阶段是北洋军阀的形成(1911-1916,辛亥革命到袁世凯去世);第二阶段是军阀混战(是1916-1926,袁世凯去世到国民革命军北伐);第三阶段是北伐战争(1926-1928,誓师北伐到东北易帜)。

理论上说,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中国大地上再也没有北洋五色旗存在,都换成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然而军阀还是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接下来还有蒋桂战争(1929),中原大战(1930)等等。

一直到抗战爆发,国民政府都不曾事实上统一全国军政军令(阎锡山、桂系、红军等)。

北洋五色旗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一、北洋军阀的形成(1911-1916)事情还要从甲午年说起。

1894年甲午战争大清败于日本,朝野震动。

落后就要挨打,怎么办?大家一致认为要军事现代化。

于是全盘西化,由袁世凯主持开始小站练兵。

1901年,袁世凯接任北洋大臣,组建北洋六镇,北洋军(这个时候还不是军阀)开始形成。

六镇共7万余人,为大清国精锐陆军部队。

在那个年代,“北洋”这个词简直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后来叱咤中国政治舞台的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都出身北洋六镇。

1908年慈禧去世,摄政王载沣把袁世凯赶回老家。

载沣遛鸟逛街长大,忽然被捉来统治偌大个国家,有如老农被推进波音飞机驾驶室。

瞎搞一气后,到1911年,大清眼瞅就要完蛋了。

--------------------------------------------辛亥革命形势图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稀里糊涂就成功了(孙中山黄兴等事先根本不知道),清军协统黎元洪被从床底下拉出来当起义军都督。

【精编范文】皖系军阀是指哪股势力?占据地区现在是什么位置-实用word文档 (1页)

【精编范文】皖系军阀是指哪股势力?占据地区现在是什么位置-实用word文档 (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皖系军阀是指哪股势力?占据地区现在是什么位置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

他们在日美为控制中国展开争夺的情况下,矛盾日益激化。

段祺瑞依靠曹汝霖等亲日派官僚,急欲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奥宣战。

但是参战问题遭到黎元洪和多数国会议员的反对。

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

皖系便煽动十余省区的军阀通电“独立”,发兵进逼北京。

7月,张勋乘机拥清废帝溥仪复辟(见张勋复辟)。

段祺瑞率兵讨伐,在全国人民声援下,迅速打败张勋,重新控制政权。

直系首领冯国璋虽接任北京政府总统,但无实权。

北京政府宣布:民国法统中断,再造共和,决定另组国会、重议宪法。

皖系不惜出卖国家利权,向日本大借外债,其中仅西原龟三经办的八笔借款就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

他们乘机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实力,鼓吹以武力统一全国。

1917年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势力。

与军事进攻的同时,他们搜罗政客,组织安福俱乐部,指使地方军阀操纵选举,改选议员,孤立、排挤资产阶级温和派。

1918年秋,组成以安福系议员占绝对多数的新国会,史称安福国会。

皖系又利用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取代冯国璋任总统,压制直系,以便实行一系专制。

皖系武力统一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也为直系将领所反对。

直皖军阀的权力争夺日益加剧。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军击败。

段祺瑞下野、皖系重要头目被通缉,安福国会解散,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

皖系军阀逐步被消灭。

1924年11月,段祺瑞受国民军、奉系、直系余部推举,任“临时执政”,但他已不是作为皖系首领执政,而只是各派军阀争夺权力的缓冲人物。

洪宪帝制使北洋军阀陷入分裂

洪宪帝制使北洋军阀陷入分裂

洪宪帝制使北洋军阀陷入分裂袁世凯向清廷逼宫,又逼迫南方革命党人就范,选举他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北洋军阀一直是袁世凯的政治资本。

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前,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国家。

尤其是在北洋军阀内部,袁世凯具有绝对的威望,北洋军阀完全处于袁世凯的掌控之下,冯国璋、段祺瑞对袁也是唯命是从。

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为袁世凯的北洋军镇压下去,即是明证。

但是当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行,从共和走向专制,从专制走向帝制,北洋集团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朗化、尖锐化,陷进“窝里斗”的怪圈。

北洋军阀内部有权势的武官对帝制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

一方面他们怕自己遗臭万年,被人骂自己言而无信。

武昌起义后,冯、段在袁世凯的指使下通电赞成共和,逼迫清帝退位,现在又助纣为虐,帮助袁世凯称帝,势必给世人留下言而无信的骂词,死后必定遗臭万年。

另一方面,他们想取袁世凯的总统之位而代之。

在共和体制下,身为北洋重臣,又有赫赫战功的冯国璋、段祺瑞幻想以后可以取袁世凯而代之,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一旦袁恢复帝制,王位必定是世袭的,他们就没有机会再去竞争总统之位,组织政府。

他们不敢公开反对帝制,所以采取消极抵制的策略。

所以说,袁世凯由共和走向专制,专制走向帝制,北洋军阀的将领们的离心力也在不断增强。

而洪宪帝制的失败,袁世凯的猝死,更是导致北洋军阀陷入分裂状态,全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失去主心骨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

直系,首领是冯国璋,后是曹锟和吴佩孚。

主要依靠英、美帝国主义。

盘踞在长江中下游,即江苏、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皖系,首领是段祺瑞。

段和直系首领都是袁世凯手下的干将。

袁死后,直、皖两系争权夺利斗争特别厉害。

皖系投靠日本帝国主义。

主要盘踞在安徽、湖南、浙江、福建等省。

奉系,首领是张作霖。

张非北洋系统,但与北洋军阀有一定历史渊源关系,一般都将他列为北洋军阀的一派。

历史趣闻民国军阀割据混战 各方势力一览表

历史趣闻民国军阀割据混战 各方势力一览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军阀割据混战各方势力一览表
导语:一: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
一:北洋军阀
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

二:直系军阀: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

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起首领。

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

三:皖系军阀:
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为首的一派,被称为皖系军阀。

系北洋军阀的主力,势力最大。

主要头目有徐树铮、卢永祥、靳云鹏、倪嗣冲、陈树藩、段芝贵等。

四: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张宗昌等。

五:晋系军阀:
晋系军阀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

晋系军阀集团以阎锡山为首领,还有几位主要将领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

六:滇系军阀:
滇军是旧中国军阀割据时代一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军阀势力。

以唐继尧为首的一些新军军官热衷于独裁专制、穷兵黩武。

它们靠在反清反袁斗争中钻营,把云南新军变成一支控制滇政,称霸西南的军阀队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社会与军阀混战

民国社会与军阀混战

民国社会与军阀混战作者:纪宁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5期[摘要]军阀混战是民国时期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也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民国军阀派系众多,每个军阀都控制着一片固定的区域。

文章主要探讨了军阀混战发生的社会原因:从主观上说,军阀想要获得更多的地盘和权力,所以开始发起争夺战争;从客观上说,中央政府缺乏威信,无法管制军阀,军队缺乏法纪,人民生活贫苦,国库财政空虚,列强对不同军阀的扶持,加剧了军阀之间的利益冲突。

[关键词]民国;军阀;战争原因[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5-0192-03辛亥革命后,中国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和平并没有降临,国家的各个地区都被各大军阀控制着。

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本来应该是民主而自由的中华民国,却被军阀们弄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国家政治状况不稳定,加上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参与,更加剧了军阀混战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军阀混战的现象持续了几十年,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正像毛泽东说的那样:“洒向人间都是怨。

”对中国军阀政治研究在军阀混战时期就已经开始。

对于军阀混战的原因,中外研究者做出了多样化的解说。

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

故只要各国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状况存在,各派军阀就无论如何不能妥协,所有妥协都是暂时的。

”[1](P48)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陈志让则认为:“这个新兴的军—绅政权之所以不能统一中国,一方面是派系的分裂,另一方面是地区的分裂。

派系的分裂象征着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地区的分裂象征着既得利益不能调和,养兵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因此我们认为要了解军阀时期的政治问题必须集中深入地分析地区的分裂和派系的分裂。

”[2](P159)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政治的产生是中国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产物。

北洋军阀五大派系,他们拥有着怎样的实力,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北洋军阀五大派系,他们拥有着怎样的实力,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北洋军阀五大派系,他们拥有着怎样的实力,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民国五年(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军阀割据时代。

当时,全国各地的数十个大小军阀,按照派系大致可分为北洋军阀、西南军阀和西北军阀,其中尤以北洋军阀实力最强,而其内部又可细分为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和西北系五大势力。

接下来,仅用此文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北洋军阀势力,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

北洋各系军阀: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西北系在袁世凯去世后,由于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和政权,于是北洋新军的将领们各自为政成为军阀,其中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西北系五大派系,尤以直系、皖系和奉系势力最大,就连北京政府也长期受他们支配。

冯国璋1、直系军阀。

直系军阀先后以冯国璋、曹锟和吴佩孚为首,此外还有孙传芳、王占元、陈光远、李纯、萧耀南、蔡成勋、王承斌、齐燮元等人。

冯国璋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本就是北洋政府的中坚力量,袁世凯称帝时曾试图以高官厚禄拉拢,但皆被其拒绝。

凭借着在北洋中的地位,冯国璋在军阀割据时期迅速崛起。

直系军阀势力最大时期,曾占据河北、江苏、江西、湖北等地。

段祺瑞2、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此外还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张怀芝、张敬尧、陈树藩、卢永祥、吴光新等人。

段祺瑞号称“北洋之虎”,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乃是袁世凯手下的重要实权将领,在袁世凯死后的1916年至1920年,段祺瑞曾以北洋政府总理和临时执政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皖系主要势力在安徽,最强盛时期则控制着安徽、山东、上海、浙江、福建、陕西等地。

张作霖3、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此外还有张作相、李景林、韩麟春、姜登选、张宗昌、郭松龄、杨宇霆、孙烈臣、张景惠等人。

相较于前两位,张作霖其实并非北洋正统出身,起于草莽的他在被招安后入仕,袁世凯主政后也并未予以重用,但因其在东北势力太大,袁世凯晚年才任命其为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奉天巡按使,但因其后来也曾掌控北洋政府,故而将其归入北洋系。

曾控制大半个中国的军阀吴佩孚为何败给蒋介石

曾控制大半个中国的军阀吴佩孚为何败给蒋介石

[键入文字]曾控制大半个中国的军阀吴佩孚为何败给蒋介石在袁世凯取消帝制,于1919 年逝世后,北洋军阀被分为多个派系。

而其中又以直系,奉系,皖系,为势力最大的三个派系。

吴佩孚成为直系军阀真正的头目。

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各军阀之间也是战争不断。

1920 年直系军阀打败皖系军阀,吴佩孚的势力得到很大的扩张。

1922 年春,吴佩孚自己带领军队与奉系军阀正式开战。

吴佩孚率领直系军大战张作霖的军队,从打仗方面来说吴佩孚毫无疑问是一个真正的将才,在吴大帅的带领下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在北山海关外大败张作霖大军,从此吴佩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

吴佩孚也随着战争的胜利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当时的最强者,并成为首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中国人,吴佩孚手握数十万精兵,以洛阳为基地,势力已经强大到控制了大半个中国的地步。

许多人都很看好吴佩孚的前途。

美国人甚至认为吴佩孚将能以武力一统中国。

吴佩孚之所以能在生涯前期的战争中连战连捷,被称为常胜将军。

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是分不开的。

吴佩孚善于用兵,在军阀乱战时期吴佩孚的军事才能是数一数二的。

同时,吴佩孚也是一个为人耿直,至情至性之人。

在日军进入华北后,吴佩孚当时虽因被蒋介石大败,郁郁不得志。

但仍拒绝与日军合作,彰显了其高尚的节操。

最终用生命释义了中华不可侵犯的气节。

吴佩孚为何打不过蒋介石吴佩孚,当年北洋军阀的真正头目,许多人都认为吴佩孚是当时中国各方势力的最强者,甚至能一统中国。

吴佩孚势力最鼎盛的时候,佣兵数十万,以洛阳为基地,发誓一统全国,毫无疑问是当时中国境内的最强者。

可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位最强者,在与1926 年蒋介石带领的北伐军的交锋中,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不到两个月的1。

民国十大军阀

民国十大军阀

民国十大军阀在清王朝覆灭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较为混乱的时期,北洋政府成为名义上的话事人。

此时恰逢历史的节骨眼儿,各地将领纷纷建立自己的势力,口头上敷衍北洋政府。

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民国十大军阀。

皖系段琪瑞段琪瑞在袁世凯死后皖系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武装力量,控制安徽,山东,浙江,福建,上海,陕西等地,并且山西阎锡山,四川刘存厚,海南龙济光也都跟随皖系。

皖系军阀鼎峰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此时段祺瑞向日本大借外债,总数高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借着这些巨款,皖军大肆向列强购买武器装备,并快速扩军,此时的皖系拥有六个整编师,二十个加强旅,总兵力达30余万。

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

同年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辞职,7月23日,直奉两军至北京,接收了南北苑营房,下令解散安福国会,通缉王揖唐、徐树铮、段芝贵等十人。

徐树铮等人逃往日本。

1924年卢永祥在江浙战争中失败,皖系彻底崩溃。

直系吴佩孚玉帅吴佩孚直系因第一任首领冯国璋是直隶人而得名。

经过1920年直皖大战和1922年直奉大战,直系进入了巅峰时期。

直系将整个中国华北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同时,南方各系军阀均名义上臣服了吴佩服的领导的直系。

哪怕是占据了东南五省的孙传芳,其实也是直系的将领。

1924年9月8日,吴佩孚以“中国最强者”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周刊的吴佩孚吴佩孚仅拥有的直属部队高达5个师和一个混成旅,同时,还拥有若干独立团,总兵力高达10万余人,193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由于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的倒戈,,直系大败,吴佩孚的地盘和军队丢个精光,不过在1925年11月,吴佩孚在汉口起兵,总兵力达20余万。

不过在北伐战争中吴佩孚战败,直系军队分崩离析,大部分被国民革命军和奉系收编。

在抗日战争时期,吴佩孚因不愿接受日本人的拉拢当汉奸,被日本人毒害。

奉系张作霖张作霖1912年,身为中路巡防营统领的张作霖镇压奉天辛亥革命有功,被提升为24镇统制,成了奉天省的实际话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军阀大混战直奉系军阀联合压制皖系军阀
导语:1917年7月17日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的时候,北京政府有寺内内阁的支持,有西原借款的援助,有赋予合法有道的权威。

北京不是一个无权、无勇、
1917年7月17日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的时候,北京政府有寺内内阁的支持,有西原借款的援助,有赋予合法有道的权威。

北京不是一个无权、无勇、无钱的空架子。

但是北京没有国会,没有总统(冯国璋是代理总统),没有副总统,而且冯国璋没有竞选为正式总统的意思。

北京政府的法律地位很成问题。

而南方又有一个广州的护法政府,威胁着北京合法有道的权威地位。

如果能巩固北京政府的法律基础,日本的钱和北洋的军力可以用来消灭南方的反对势力。

段祺瑞的看法是:“南北分裂使地方军人可以投机取巧,宣布独立,左右国政。

”这种情形不能长期容忍下去。

于是他反对督军干政,尤其是南方的督军干政。

在军阀割据、军人干政的局面下,要达到段祺瑞的统一和军人不干预民政的目的,只能一面团结北方的武力来消灭南方的武力,以武力求统一,以战争结束战争,另一面用政党和党员来代替武人行使政权。

这两个政策都需要钱,钱则多半来自西原借款。

先是段祺瑞在1917年
3月成立了中和俱乐部,一年以后中和俱乐部变成了安福俱乐部。

安福俱乐部不尽是段祺瑞或徐树铮的人,但是这两位皖系领袖可以左右他们,由他们占多数而操纵1918年新选出的国会。

这样,皖系在总统和副总统的遴选、内阁人员的任免方面,势力远超过其他的派系。

所以皖系可以主张不让军人干政。

但即使有参战军的军力,皖系也不能单独地实现武力统一中国的目的,它必须与其他的北方军事集团合作。

它用以号召“北洋团结”的理论,最好用徐树铮在1918年5月9日复张作霖的电报来说明:“一日不战,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