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物价史(1912-1927)
专题十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教师

专题十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
【多角度整合】北洋军阀统治中国16年。
有人说,这是黑暗与希望并存、反动与进步斗争的16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史实概括指出这16年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历史原因?2.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并存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思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是在哪一思想领导下进行,分析原因。
3.虽然北洋军阀统治很黑暗,但中国革命没有停下脚步,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没有停下脚步,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中国向近代化没有停下脚步。
试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1.特征:(1)虽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资产阶级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例如: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如:五四运动爆发、中共诞生,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掀起等。
(3)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革命力量实现大团结。
原因:(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
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必然推陈出新。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标志 1917年 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
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目的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
的发展。
贡献 结果
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 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 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中国是战胜国,收回德、奥在天津、 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
从经济结构看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 工业体系;
从经济地位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从发展历程看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发展高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百年发展的艰难历程
直系 冯国璋 直隶、苏、赣、鄂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靠山 英美 日本 日本
混战 直皖、直奉军阀混战
①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影响
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苦不堪言
▲ 北洋军阀统治பைடு நூலகம்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2.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
背景 ① 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总统和段祺瑞总理争权夺利的 斗争)总统府与国务院。
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阵地 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旗帜 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
代表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统编版高一历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结合材料,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况和发展原因。
民国政府厉行保
护奖励之策,公布商 业注册条例、公司注 册条例,凡公司、商 店、工厂自注册者, 均妥为保护,许各专 利。一时,工商界踊 跃欢庆,咸谓振兴实 业在此一举,不几年 而大公司大工厂接踵 而起。
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 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 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青年杂志》第1卷第4号
科学:科学精神和法则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 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 想云为,一遵理性。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交往礼仪
新
气
象
1922年末代皇帝 溥仪剪掉辫子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禁止赌博、 禁缠足、易服饰 种植和吸食鸦片的法令。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 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 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 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7年1月),《新青年》 第2卷第5号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 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地提 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把文学 的革新与政治的革新联系在一起。
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3.核心内容: 民主、科学 4.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5. 意 义: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青年杂志》 第1卷第6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一、历史发展旳脉络
毛泽东思想萌芽 新三民主义思 想
马克思主义 民主科学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二 护护
次 革 命
新 文 化
国法 运运 动动
五 四
运
运
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1912 1915 1919
“四
北 ·一
伐 中 国战 共 共争 诞 合开 生 作始
二”、 “七 ·一 五”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旳观点,列举1923年到1923年间体现近代中国 “沉沦”旳主要历史事件。(4分)
“沉沦”了解应是列强加紧对中国旳侵略
事件:《辛丑公约》旳签订、《二十一条》旳签订、巴黎和会外交 努力失败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08广州一模) 近代中国历史旳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政变
1921 1924 1926 1927
袁
《
世
二
凯
十
就
一
任
条
临
》
时
大
总 民资进一步发展
统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国际大背景 重大历史事件
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国 家: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9--1929 年处于相对 稳定时期
政治上:①北洋军阀旳统治 总特征: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接 ①北洋军阀统治
③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旳序幕,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旳当代化有了新旳 领导力量。
④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 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旳统治。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 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经济上: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②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中国近代史之北洋军阀的统治-文档资料

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
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 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 孕育发掌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 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1)袁世凯专权独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将同盟会改组为国 民党,试图通过建立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引起袁世 凯的恐慌,制造“宋教仁案”,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 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反革命独裁嘴脸暴露无遗,孙中山、 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掀起了“二次革命”。由于国 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实力较强的北洋军镇压下去。
(四)五四运动
背景: 1.国际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 2.国内原因: A.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混战。 B.“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3、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 府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 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 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 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 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 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 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 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重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 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 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年,袁世 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西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 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 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辛亥革命●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1903前后《苏报》●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早期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名解)1894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宗旨“振兴中华,维持国体”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广州起义●1903年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军,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1903年黄兴、宋教仁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吕大森、宋教仁、胡瑛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1906年改为日知会●1904年江浙陶成章、龚宝铨在上海组成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名解)1905.8.20东京三权分立:执行、评议、司法●三民主义(评价)1905.11《民报》发刊词:十六字纲领总结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价归公●早期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与改良派的论战(简述)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同盟会影响下的武装起义(简答)●萍浏醴起义1906.12刘道一会党起义●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1907.5-1908.4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浙皖起义1907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安庆新军起义1908岳王会熊成基●广州新军起义1910 倪英典●黄花岗起义1911.4.27黄兴●失败原因(简答)●武昌起义●背景●四川保路运动●共进会和文学社●过程●1911.10.10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在之后的时间里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的状态,截止11月末清政府所控区域只有东北三省、直隶、河南,清朝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南北议和(名解)1)清被迫启用袁世凯(练军)2)外国列强扶植袁;3)革命派急于统一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一面陈兵长江北岸,对革命势力进行武力威胁,一面利用革命派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以“和平解决”诱使其进行谈判。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2021】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912—1927年)【课标目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通过了解民国初年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变化,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课导入】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世凯逝后,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分裂割据。
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府的实权相继由皖系、直系、奉系控制。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从1912年起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经过:(学生自主阅读)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解说: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辞位”,和平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帝制。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没有血流成河的改朝换代,这次成功的政治妥协可以说是袁世凯促成的,它避免了战争给国家和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
历史地看,在百年前的那次历史剧变中,能够出来“收摊子”的非袁世凯莫属。
这也是革命党人一再向袁世凯伸出橄榄枝,举他为总统的重要原因。
当时的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只有袁世凯有资格、有能力出面收拾局面。
(《袁世凯全集》主编骆宝善)②1913年8月,镇压中国国民党激进派发动的“二次革命”。
解说: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
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获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京沪车站遇刺,两天后去世。
凶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陈其美势力称搜出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
当时种种证据,都指向袁世凯有可能是暗杀背后的策动者。
孙中山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讨伐袁世凯。
但国民党内意见不一,部分领导人(如黄兴)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坏临时约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
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 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 居住,1931年8月文秀从天津静园出 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 离婚。溥仪不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 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 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 离婚后,为挽回面子,于9月在京、 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 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 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北京大学、《新青年》——陈钦《北洋大时代》
主要内容
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②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 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政治-民主共和多坎坷
派系
直系 皖系
代表人物
冯国璋 段祺瑞
列强 助力
英美
控制地区
直隶、苏、 赣、鄂
日本
皖、浙、闽、 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以上图表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有何特点?
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 (最大的特点)
材料1当:据我《们欧百战年前后后重农新商部回注看册北工洋业时公代司时年别,表我》们,发战现前,(这191是4年一8个月中) 注 1国9册2王0①的年朝中工,政华业新治民公注解国司册建体,的立共公走,计司向扫1就除宪4有6了个政2政,7民2治资个主上本,国的总资家一额本的些4额1束过1为4缚81渡21和07时54障3元代4碍5;,0。而0元除自。了19所军1涉4阀年及8混的月战行至政业 众治多动②,荡南尤外京以,临纺那时织政时业府和也成面留立粉下后业了,这鼓很两励多个民正关间系面兴民的办众实东衣业西食。,的比行如业发,展那得时最的快中。国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批发价格总指数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中国
1912
1913 1914
101.6
98.6 107.8
102
101 98
116
113 128
100 103.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39.3
181.5 217.8 230.6 276.6
108
145 180 199 220
(1912~1927)
一、社会背景与物价概况
目 录
二、物价变动的特点及原因 三、物价变动的影响
社会背景(1840~1911)与物价概况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时代。1840~1911年,清政府逐渐衰弱,革命风起云涌。
1840~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
137.0
107.0
93.4
96.1
华北批发价格变动情况
1913=100
年份 环比上 涨率%
1913 100
1914 -0.43
1915 +2.82
1916 +7.86
1917 +7.77
1918 +2.82
1919 -1.39
1.物价有涨有落,涨落幅度不大,只有1914和1919出现轻微下降,平均上涨3.24% 2.食物类指数全部低于总指数,低5-20之间。 3.布匹及其原料在1917(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迅速上涨,1919达132.1的高水平。 4.金属类物价指数持续高涨,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达192.8的高水平,1919下降幅 度较大。 5.燃料类物价指数全部低于总指数,低10左右,涨落幅度最小。 6.建筑材料类、杂项类水平与总指数相差10左右。 7.消费资料变动不大,物价稳定,生产资料物价变动相对较大。
社会背景(1912~1919)与物价概况
1911.10.10,武昌起义发生,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华民国经济史的开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所具 有的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不彻底性,1912年北洋军阀袁世凯出任中 华民国大总统,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 期。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三派: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 璋、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地方军阀如山西晋系、云南 滇系、广西桂系、广东粤系等。各派军阀都是大地主、官僚资本,割
据一方、连年混战,国内政局动荡不安。
社会背景与物价概况(经济总貌)
1.北洋政府的工商业政策 制定《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公司保息条例》、《暂行工 艺品奖励章程》等法规,成立劝业委员会,修订厘金和捐税的征收办法 ,鼓励实业。 2.土地政策与奖励农业 原清朝国有土地进行拍卖,促使了大地主大军阀的形成,地主又转卖土
地,土地买卖频繁,全国土地价格大大上涨。兴修水利、颁布法令、开
办农业学校、进行品种试验,奖励农业。 3.北洋政府的交通运输业政策 推行铁路国有政策,借外债3.884亿元,实修3186公里,铁路经营较为成 功。航运商办,1911(1921),公司596(1328),资本2184.4万(9000 万),船只1092(2332),总吨位147087(549428),较为成功。
98.8 102.4 95.8 94.0 93.3
燃料 类 93.4 104.6 93.7 100.1 120.0
金属及建筑 材料类 101.3 99.1 111.3 117.9 124.1
杂项
98.6 103.3 103.1 101.8 100.3
1918
1919
100
100
83.9
99.9
98.1
100
100 100 100
93.3
89.4 89.2 83.1
95.3
98.2 104.2 117.6
103.8
160.3 169.4 192.8
108.4
107.9 105.4 106.0
89.8
93.0 88.3 90.8
123.7
113.3 105.4 92.4
1919
100
82.3
132.1
上海米价紧张的重要原因。
物价变动(上涨)的原因
4.北洋政府时期财政一片混乱,军费开支庞大,举债度日,财政赤字, 不得不向银行透支,增加货币发行,造成货币贬值,拉动物价上涨。 若干年度财政预算 单位:万元
财政支出总额
年度 数额 1913 1914 1916 1919 642.2 357 472.8 495.8 100 132 138 指数
物价变动的特点(广州)
广州地区分类物价指数比较 1913=100
各类指数 年份 总指数
米类
1912 1914 1915 1916 1917 100 100 100 100 100 113.8 92.3 96.1 91.6 75.3
其他食 物类 97.9 99.3 97.6 95.8 95.7
衣料类
完全被国际资本市场左右。
物价变动(上涨)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军阀混战。数据说明大战后有些商品价格明显 上涨,大战爆发和中德贸易中断造成有些商品涨落异常。军阀混战,引 起物资运输困难,军队急需大量生活资料和军需物资,广大人民还要吃 穿用度,需求拉动物价上涨。军阀混战,破坏农业生产,破坏社会经济 ,使物资供给不足,物价上涨。 2.自然灾害。天灾严重,而又军阀混战,天灾的预防补救基本没注意, 水、旱、风灾成农民最大苦痛,使农业受损及其严重,农业产量减少, 物价上涨。 3.不法商人投机。囤积居奇、待价而沽,操纵米价,投机自肥,是促使
物价变动(稳定)的原因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这一阶段,工农业生产 、贸易、金融、交通都有所发展,生产比较正常,物资供应比较充裕, 略有发展的社会经济从根本上决定了物价总水平的基本走势。 2.北洋政府仍然用旧式的捐税、田赋、厘金、内债和外债作为财政主要 收入,对社会经济的统治还不严密,社会经济还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自 由发展的局面,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还不大。 3.当时中国虽受帝国主义控制,但还没有后来各个时期对帝国主义依附 得那样密切,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 ,参战国忙于应战,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大为缩小,没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起义:农民战争,反帝反封建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半殖半封加深 1861~1895年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殖半封大大加深
1911年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思想解放,经济发展
97.1
92.7
93.5
122.0
117.8
116.2
112.2
95.9
94.0
广州批发价格变动情况
1913=100
年份 环比上 涨率%
1913 100
1914 +3.6
1915 +7.9
1916 +6.2
1917 +3.8
1918 +5.0
1919 +2.7
1.物价全部上涨,上涨幅度较轻,平均上涨4.9% 2.米类只有1912年高于总水平,其余全部低于总水平,1917年最低,达75.3 3.其他食物类也全部低于总水平,低大约10 4.衣料类只有1914年轻微高于总水平,其余全部低于总水平,低5左右 5.燃料类除了1912和1915轻微低于总水平,其余全部高于总水平,1918年最高,达 122 6.金属及建筑材料类除了1914年轻微低于总水平,其余全部高于总水平,1917年最高, 达124.1 7.杂项类基本与总水平持平,相对稳定
物价变动的特点(华北)
华北地区分类物价指数比较
各类指数 年份 1913 1914 总指数 食物 100 100 95.7 95.5 布匹及 其原料 97.5 91.5 金属 119.4 116.6 建筑材 料 105.0 111.4 燃料 90.8 92.0 杂项 117.1 110.6
1915
1916 1917 1918
物价变动的特点与原因(剪刀差、季节差、地区差)
1.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指工业品价格和农业品价格变动状况的比较 所存在的差额。一般情况是,在上涨时,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快,而农产 品价格上涨慢或不变,甚至下降;在下跌时,则相反。呈“剪刀型”曲 线。 北方直隶景县物价指数
年代 农产品
1900
1910
1920
100 107.16 97.11
100 99.57 102.38
98.0
100 103.6 111.8
1916
1917 1918 1919
105.28
99.5 109.67 109.55
110.43
119.01 122.37 120.68
118.7
123.2 129.4 132.9
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
189
235 352 408 489
103.8
111.5 113.9 120.5 121.04
英1913=100,美1914=100,法1910=100,中=(上海+华北+广州)/3 且 1913=100
上海、华北、广州批发物价指数
年份
上海指数
华北指数
广州指数
1912
1913 1914 1915
94.35
麦子
棉花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