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导师
电信院导师研究方向

需要参与实验测试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32
胡海峰
副教授
(1)于遨波,15349127 (2)邢宋隆,15350061 (3)张穗安,15349137 《概率论》、《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4)陈志鸿,15305009 》; (5)麦思杰,15350048 (6)徐凯昕,15343087 (7)孙健哲,1430414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9
夏明华
教授
确保在实验室有足够的工 作时间;认真负责,积极 主动;保研或者考研的同 学优先。
《数值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0
孙伟
教授
1、安全数据空间构建技术及其应用; 2、信息伪装处理编码及FPGA设计与实现; 3、基于Linux+ARM的安全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 4、安全传输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5、基于面向对象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及其 系统实现; 6、基于TensorFlow的仿人脑安全软件代码智能 生成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对学生有何要求
主讲课程
1
戴宪华
教授
《数字通信系统》
2
刘星成
教授
《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
龙云亮
教授
1、基于PE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2、基于FDTD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3、移动通信终端天线设计。
《微波技术与天线》
4
马争鸣
教授
1,HSIC正则的流形学习 2,Grassmann流形上的字典学习 3,基于核学习的域自适应学习 4,流形学习的多项式逼近
《微电子学导论》、《半导体物理》
13
陈军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GEO 与LEO 卫星频谱共存

i
onwa
se
s
t
ima
t
ed.Thent
heop
t
ima
lt
hr
e
sho
l
d wa
ss
e
l
e
c
t
eda
c
c
o
r
d
i
ngt
ot
hee
s
t
ima
t
edSNR.An
ene
r
t
e
c
t
i
ona
l
r
i
t
hmba
s
edondynami
ct
hr
e
sho
l
dwa
sus
edt
od
i
s
c
r
imi
na
t
ebe
twe
ent
EGma
i
l:kangk@s
a
r
i.
a
c.
cn
引用格式:胡晓月,杨淼,康凯,等 .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 GEO 与 LEO 卫星频谱共存[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
J].
41(
3):
39
G
45.HU X Y,
YANG M,
KANG K,
e
ta
l.Coex
i
s
t
enc
eo
fGEOandLEOs
a
t
e
l
l
heGEOs
a
t
e
l
l
i
t
es
i
导师简介

忻平,男,教授,1954年8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人才学院院长。
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华东师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管理处处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宣传处长兼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等职。
现为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民俗学会秘书长。
曾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神户大学、广岛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和美国讲学和交流。
主要著作有《王韬评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5部,合作的学术专著有20部,个人译著一部。
先后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学术月刊》、《学术季刊》、《史学月刊》、《学术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家核心刊物和国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
忻平教授是国内第一部王韬专著的撰写者,并率先提出对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的研究。
其代表作《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抛开“结构主义”俗套,以全新的“全息史观”贯穿全文,对1927-1937年上海的社会结构、上海人的社会人格、社会生活、文化生活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研究。
现仍然是区域社会史专著中一部重要且居于学术前沿的力作,被国内外一些大学作为博士生参考书。
鲁雄刚,男,教授,1969年1月生,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历任上海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
现为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理事,上海金属学会理事、上海市分子研究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化分会第五届委员、炼钢分会质量与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
主要从事冶金新工艺研究和开发,具体工作包括:渣金反应的电化学机理研究、无污染脱氧新方法、氧化物短流程制备金属新工艺、电解质材料制备及相关理论研究。
全国通信专业博士生导师大全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尔扬朱中梁邬江兴魏急波沈荣骏朱江景宁王建新唐朝京鲜明尹浩
8
北京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刘新元周乐柱焦秉立金野夏明耀赵建业赵玉萍郭弘张志刚徐安士陈章渊
何永琪李红滨王子宇李晓明迟惠生
9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与信息学院
韦岗冯穗力姜胜明金连文陆以勤李融林傅予力冯久超傅予力褚庆昕蔡敏胡斌杰徐向民姚若河季飞
《通信学报》编委
序号
姓名
单位
专业
联系方式
1
方滨兴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2
杨义先
北京邮电大学
3
魏茂洪
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
4
季仲华
中国邮电出版社社长
5
鲍长春
北京工业大学
语音通信、信号处理
6
杨晨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无线移动通信
7
马建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通信
8
王华力
解放军理工大学
9
魏急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数字通信
10
39
赵梓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通信
40
黄继武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41
胡华平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42
胡爱群
华中科技大学
43
秦小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信息安全物联网
44
顾畹仪
北京邮电大学
光通信
45
殷福亮
大连理工大学
46
郭伟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序号
单位
博导姓名
1
北京邮电大学
最新整理上海大学计算机导师

开学的一个月内决定导师,但是一般性直研的学生都会事先联系好导师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hanghai University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包含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和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含“高可信计算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方向博士学位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院长为国际知名的华人计算机专家李三立院士,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
现有教授1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含高工)3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5名,有9名教授担任了全国或上海市二级以上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学院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27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120名左右、博士生20名左右,还招收硕士留学生若干名。
学院党委领导董晓雯党委书记徐文培党委副书记学院行政领导李三立院长张武执行院长叶飞跃副院长吴悦副院长李青副院长学科排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前40名(总共开设该专业院校558所高校)1.清华大学,2.复旦大学,3.北京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南京大学,6.上海交通大学,7.浙江大学,8.西安交通大学,9.东南大学,10.电子科技大学,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哈尔滨工业大学,13.大连理工大学,14.华中科技大学,15.武汉大学,16.吉林大学,17.中山大学,1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东北大学,20.西北工业大学,21.北京理工大学,22.北京交通大学,23.上海大学,24.重庆大学,25.山东大学,26.四川大学,27.中南大学,28.南京理工大学,29.云南大学,30.同济大学,31.河海大学,32.北京邮电大学,33.山东科技大学,34.中国人民大学,35.南京邮电大学,36.西北大学,37.武汉理工大学,38.贵州大学,39.陕西师范大学,40.天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 清华大学2 北京大学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浙江大学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6 西北工业大学 7 东南大学 8 上海交通大学 9 东北大学 10 复旦大学 11 四川大学 12 南京大学 13 华中科技大学 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单位: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吉林大学 3 北京邮电大学 4 北京理工大学 5 华南理工大学 6 哈尔滨工程大学 7 上海大学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 武汉大学10 北京工业大学 11 中山大学12 南京理工学 13 江苏大学 14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15 北京交通大学16 大连理工大学17 安徽大学18湖南大学19 大连海事大学20 北京科技大学21电子科技大学22 西南交通大学 23 西安交通大学24 哈尔滨理工大学 25 重庆大学 26 山东大学27 华东理工大学28 中南大学 29 燕山大学 30 天津大学31 华东师范大学32 重庆邮电大学 33 北京化工大学 34 河海大学 35 新疆大学 36同济大学37 合肥工业大学 38 山西大学 39 中国海洋大学 40 中国矿业大学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围绕高可信计算与信息处理及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高性能计算、网格技术、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形式化方法、网络与多媒体和容错计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上海大学研究生导师双选制度

上海大学研究生导师双选制度
2021年9月16日中午,体育学院在T-105会议室举行了2021级体育硕士新生见面会暨学生导师双向选择会。
体育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刘兵、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秦文宏、柏慧敏教授、杨小明教授、颜中杰教授等全体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辅导员出席此次会议,2021级全体硕士新生参加此次双选见面会。
体育学院副院长秦文宏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副院长秦文宏向硕士新生简单介绍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今年硕士的招生情况,人数较去年相比大幅度增加。
秦院长要求同学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刘兵院长致欢迎词,热烈欢迎2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加入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大家庭,并简单介绍了上海大学的发展状况与体育学院的学科点建设,强调每位研究生要仰望星空,充分利用上海大学的资源优势,严谨治学,不负韶华,同时在就读研究生期间遵守校纪校规,注重身体质量。
随后,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选择方向,体育学院各位导师们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主要包含导师个人的研究方向、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等。
紧接着,硕士新生们也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广大新生与导师们亲切交谈、气氛融洽,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研究生辅导员王秋灵介绍了师生双
向选择要求,学生进行导师志愿填写,学院依照同学们填报的志愿,经师生双向选择,最终确定2021级硕士生导师名单。
最后同学们都表达了对能够考入上海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幸运,并对未来两年研究生学习生涯充满期待,渴望通过两年学习能够成就理想,迈向辉煌;导师们也殷切希望各位同学明确目标,专注坚持,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导师资料汇总

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导师资料汇总教师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陈惠民教授数字通信、无线通信陈健副研究员数字通信及相关技术陈泉林副教授信号处理、智能信息系统陈振宜副研究员光纤技术、光纤传感、光纤器件、光电子技术杜干讲师(博士) 图象处理、目标识别方勇教授(博士) 盲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智能信息系统冯玉田副教授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水声学黄肇明教授光纤通信李国辉副教授(博士) 微波光子学与非线性理论李力副研究员光通信李铭祥副研究员微波电路和系统、GPS有源天线、射频接收、发送单元等李迎春副研究员光纤通信、数字通信林如俭教授光纤通信与宽带接入网刘同佩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信号检测与处理罗伟栋讲师(博士) 嵌入式系统研究、集成电路设计马哲旺教授(博士) 微波理论与技术、微波电路倪维立副教授(博士) 电磁散射潘志浩副教授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多媒体终端技术彭章友副教授信息隐藏、信号处理施惠昌教授信号自动检测与控制、智能信息处理石海副教授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交换技术石志东副研究员(博士) 光纤技术、光电子学万旺根教授(博士) 智能信息王国中教授视频编解码与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数字电视,视频云计算汪敏教授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王潮高级工程师(博士) 网络安全、密码学、下一代通信网络、模式识别王春华副教授(博士) 光纤通信、光通信及光网络王陆唐副研究员(博士) 光纤器件、光纤测量系统王廷云教授(博士) 光纤及光电测试王子华教授光纤通信吴迪工程师(博士) 小型微带天线、矩量法、智能交通系统徐得名教授微波理论与技术严佩敏副教授数字图象处理、电阻抗成像系统及相关技术颜锦奎副教授(博士) 射频电路技术杨剑康副教授数字通信杨雪霞副教授(博士) 微带天线、微波电路、计算电磁学姚寿铨研究员光纤技术与应用叶家骏教授光纤通信、数字通信余小清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张金艺副研究员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张之江副教授(博士) 计算机视觉、图象检测赵东东副教授移动通信、数字通信郑国莘教授限定空间无线通信钟顺时教授现代天线理论和技术朱秋煜副教授图象处理、模式识别、图象压缩邹国良教授(博士) 无线多媒体通信李先华教授空间遥感信息处理张娟讲师(博士) 光纤通信、光通信及光网络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姓名职称研究方向安平副教授(博士) 数字视频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陈俊丽副教授(博士) 数字信号处理范天翔高级工程师数字视音频信号处理高佩珠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与处理管业鹏副教授(博士) 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侯丽敏副教授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胡金演副教授信息处理与图象通信;黄锡鹏副教授视频处理、数字技术李颖洁副教授(博士) 医学信号处理、神经电生理研究、多媒体信息处理陆亨立高级工程师信息处理、数字视音频技术吕东辉副教授(博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医学图象重建唐伯良副教授数字视频、信息处理王保华教授医学电子学与光子学王朔中教授(博士) 信号处理,声学王文骐教授微波电路和系统、GPS有源天线、射频接收、发送单元等奚日辉副教授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严壮志教授(博士) 医学图像处理叶明高级工程师有源天线、微波电路、微波检测张颖副教授(博士) 数字视频与流媒体张维新副教授数字视频技术、数字技术张伟成副教授治疗成象技术、生理信号检测、处理与控制医学成像技术,医学生理信号检测,处理和控制技术张文俊教授(博士)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艺术设计张兆扬教授图象、视频压缩编码,图象通信与音视频处理朱民耀高级工程师数字视音频信号处理邹雪妹副教授视频信号处理、电路系统韩军高级工程师(博士)嵌入式系统研究、集成电路设计薛雷讲师(博士)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张新鹏讲师(博士)数字图像处理张海燕讲师(博士)CT成像、信号及信息处理石旭利讲师(博士)数字视频、信息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通信系统导师

学科导师职称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 刘永坦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授雷达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陈文教授网络编码协作通信陈晓桦教授信息安全陈颖琪副研究员图像和视频处理系统架构及其实现技术研究董毅教授光纤通信光电测量方向忠教授高速多媒体信号处理数字电视甘小莺讲师认知无线电无线通信资源管理高志勇特聘教授高速图像与视频处理数字电视耿相铭高级工程师数字信号处理 FPGA及嵌入式系统宫新保副教授宽带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管云峰副教授数字电视无线通信归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数字电视传输郭薇教授新型光网络及其应用网络优化与管理何晨教授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理论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何德全教授网络安全管理内容安全理论何迪副教授无线通信智能信号处理何广强讲师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非线性光学胡卫生特聘教授光通信网络与交换姜淳教授信息光子学新型光子器件蒋铃鸽教授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通信信号处理金耀辉教授网络测量与控制三网融合李建华教授信息安全计算机通信网李生红教授信息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李世鹏教授图像与视频通信网络多媒体林巍峣讲师视频内容分析,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视频和图象处理视频编码,网络安全刘静副研究员无线通信网移动通信刘佩林教授信号处理电路设计刘兴钊教授雷达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龙沪强高级工程师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图像显示器件和技术潘理副教授网络安全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和性能分析钱良副教授无线通信个人通信宋利副教授图像编码计算机视觉苏翼凯教授光显示光信息传输与处理孙军教授网络多媒体分发与检索数字电视孙卫强副教授光网络数据通信网络陶梅霞副教授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信息论王慈副教授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王嘉副教授信息论视频编码与传输王军锋副教授雷达信号处理医学信号处理王新兵副教授无线网络物联网王兴东副研究员数字媒体内容制作与处理高清晰度电视与数字视频吴奕彦教授数字广播与宽带无线通信多媒体系统与信号处理武筱林教授图像处理信息论肖石林教授光通信网络与器件光电子与传感技术熊红凯副教授图像与视频处理及通信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熊锦副教授量子信息量子保密通信徐昌庆副教授无线通信自组织网络徐友云教授无线通信无线网络薛质教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杨华副研究员图像编码与传输智能视频分析杨小康教授视频分析与检索图像处理与通信杨学林副教授光纤通讯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杨宇红高级工程师图像通信与信息处理嵌入式多媒体处理技术叶通讲师光纤通信光信号处理义理林讲师光信号处理保密光通信于秋则副教授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于全教授无线通信网络认知无线电郁文贤特聘教授微波图像处理多模导航技术袁焱高级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系统可靠性分析曾贵华教授光子新技术研究量子信息技术张瑞副教授智能视频分析与处理技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张文军特聘教授图像通信图像与视频处理张娅特别研究员智能信息处理和检索机器学习郑世宝教授网络多媒体技术空间信息系统支琤高级工程师图像通信图像处理周军副教授网络多媒体信息处理立体视频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春华
副教授(博士)
光纤通信、光通信及光网络
副组长
24
王子华
教授
光纤通信
25
王陆唐
副研(博士)
光纤器件、光纤测量系统
26
张娟
讲师(博士)
光纤通信、光通信及光网络
27
庞拂飞
讲师(博士)
集成光波导、光纤器件
28
曾祥龙
讲师(博士)
非线性光学及脉冲整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9
杨雪霞
副教授(博士)
微带天线、微波电路、电磁计算
58
季敏宁
教授(博士)
光纤技术
59
孟义朝
讲师(博士)
光纤技术与光器件
副组长
30
钟顺时
教授
现代天线理论和技术
31
马哲旺
教授(博士)
微波理论与技术、微波电路
32
李国辉
副教授(博士)
微波光子学与非线性理论
33
倪维立
副教授(博士)
电磁散射
34
颜锦奎
副教授(博士)
射频电路技术
35
肖中银
讲师(博士)
光波导理论与微波材料
36
沈文辉
讲师(博士)
相控阵天线
37
孟令琴
讲师(博士)
通信、雷达用微波、射频系统及其单片集成电路研究
信号与信息处理
38
方勇
教授(博士)
盲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智能信息系统
组长
39
张之江
副教授(博士)
计算机视觉、图像检测
副组长
40
彭章友
副教授
信息隐藏、信号处理
41
冯玉田
副教授(博士)
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水声学
42
黄素娟
高级工程师
图像处理、计算全息
43
严军
高级工程师
信号处理
44
刘凯
讲师(博士)
盲信号处理
45
黄青华
讲师(博士)
盲信号处理
电路与系统
46
万旺根
教授(博士)
智能信息
组长
47
严佩敏
副教授
数字图象处理、电阻抗成像系统及相关技术
副组长
48
施惠昌
研究员
信号自动检测与控制、智能信息处理
49
朱秋煜
副教授(博士)
图象处理、模式识别、图象压缩
50
余小清
副教授
数字信号处理
51
陈俊丽
副教授(博士)
数字信号处理
7
林如俭
教授
光纤通信与宽带接入网
组长
8
宋英雄
副研究员
光接入网技术
副组长
9
甘朝钦
教授
光通信网络
10
叶家骏
教授
光纤通信、数字通信
11
李迎春
副研究员
光关技术
13
张俊杰
讲师(博士)
EDA电子电路
14
邹君妮
讲师(博士)
宽带接入网技术、多媒体网络传输及编码
通信与信息系统三组
通信工程系硕士导师(2007.9)
序号
教师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一组
1
郑国莘
教授
限定空间无线通信
组长
2
王潮
高工(博士)
网络安全、密码学
副组长
3
汪敏
教授
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
4
潘志浩
副教授
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多媒体终端技术
5
翟旭平
讲师(博士)
宽带无线技术
6
贺辉
讲师(博士)
通信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组
15
陈惠民
教授
数字通信、无线通信
组长
16
金彦亮
讲师(博士)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副组长
17
杨剑康
副教授
数字通信
18
张金艺
副研究员
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19
石海
副教授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交换技术
20
赵东东
副教授
移动通信、数字通信
21
武卓
讲师(博士)
无线通信
通信与信息系统四组
22
王廷云
教授(博士)
光纤及光电测试
组长
52
赵恒凯
讲师(博士)
信号处理、无线通信、微波遥感
53
王旭智
讲师(博士)
DSP应用系统设计、视频图像处理
54
马秀丽
讲师(博士)
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
通信与微波
55
陈振宜
副研究员(博士)
光纤技术、光纤传感、光纤器件、光电子技术
负责
56
黄宏嘉
教授/院士
特种光纤
57
石志东
副研究员(博士)
光纤技术、光电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