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七章气候带与气候型

合集下载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

气象学与气候学廉丽姝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绪论* 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气象学与气候学和地理学的关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气象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大气圈(厚、严密)1)气象学及其研究对象“气”——大气“象”——现象、过程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2)气象学研究的内容(1)分支(2)基本内容* 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一般特性,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等。

* 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换* 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够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气候学及其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气候、气候系统天气与气候* 定义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时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状及人类活动,长时期相互作用下,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既包括该地多年来的平均状况,也包括个别年份出现的极端异常情况。

* 区别时间尺度不同;特征不同;内容不同。

2)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分布与变化的科学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3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掌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认识大气圈组成和基本物理特性(温、压、湿、风),能正确地解释天气现象和过程,掌握气候形成的机理、气候分类的方法及气候分布的规律。

解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研究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

* 通过实践,掌握气象观测、气候统计分析和气候调查等的基本技能。

* 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中学地理教学奠定基础。

二、气象学与气候学和地理学的关系1、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部门自然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3、气候学和地理学的关系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1、萌芽时期* 时间16世纪中叶以前* 特点零碎的定性观察和描述,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了一定的解释.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第七章气候带与气候型

第七章气候带与气候型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36
谢 谢!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37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气候带是大致与纬圈平行,环绕地球呈带状 分布的气候分类单位,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 区域单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 定顺序分布。 气候带的划分是由最基本的气候形成因素-太 阳辐射这一条件决定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 就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把地球气候 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 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称为天文气候带或 地理气候带。这种古老的气候带划分方法, 只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所以也称为 太阳气候带。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12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13
4、气候分类法评议



1.关于干燥带的划分问题:柯本用年平均降水量与年 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干燥指标,这是十分牵强 的,实际上气候的干燥程度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并不 那么简单。再者,干燥气候并不能与A、C、D、E 等 四带相提并论,后者是按气温来分带的,大体上具有 与纬线相平行的地带性,而干燥气候的形成有多种原 因。干燥气候只能作为A、C、D 带内的一种气候型, 并不能单独列为一个气候带。 2.关于高度因素的问题:柯本在进行气候分类时只注 意气温和降水量等数值的比较,忽视了高地气温、降 水的垂直变化与水平纬度地带的差异。 总之,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只注意气候 要素数值的分析和气候表面特征的描述,忽视了气候 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16
基本的气候型

气候型有很多种,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是两种最基本的气候型,其他气候型都可以 从这两种型演变而来。例如,海岸气候就是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型;季风气 候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沙漠气候是大陆性气候的极端情况;草原气 候则是大陆性气候到沙漠气候的过渡情况; 山地气候虽然成因和特点都比较特殊,但是 它的特点也可以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的类比中得到。

气象学和气候学课件

气象学和气候学课件

2019/10/6
26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气候亚型 1.降水季节分配 夏雨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加上夏季易发生
对流天气而多雨。 冬雨型:接近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偏多。 2.降水多少 干旱气候:又称温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在200毫
和土壤水分收支平衡结合起来,界限清晰,干燥气候与 湿润气候的划分明确细致,在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上 又具有实用价值,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世界气候分类法。
斯查勒气候法也不足之处,他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 域,在应用动力方法进行世界气候分类时,季风这个因子 是不容忽视的。
2019/10/6
7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三、气候分类法评议
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优点是
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气温或雨量界限, 易于分辨;
符号简单,便于应用,便于借助计算机进行自动分 类和检索;
分类所依据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是最基本的气候资料, 易于获得,且来源广泛,记录时间长,有利于在全球 范围内推广应用;
25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Ⅱ-13 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分布与成因:分布在35°—50°N的亚洲 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 制,深居内陆,离海遥远,降水较少。
南半球南美洲南端阿根廷的大西洋冷洋流 沿岸,正当西风带的雨影区域,因此全年 少雨。
特征: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 四季分明,年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2019/10/6
9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2.关于高度因素的问题

气象学 第七章___气候带和气候型

气象学   第七章___气候带和气候型
㈠温带干旱气候
1.位置: 北半球:亚洲大陆、北美大陆中心部位。 南半球:阿根廷大西洋沿岸。 2.成因: 北半球:终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干燥少雨。 南半球:安第斯山的屏障作用(雨影区)。 沿岸有冷洋流经过,大气层结稳定。 3.特征: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少,变率大。 云量少,日照强,相对湿度小。
㈡温带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250至500毫米之间)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气候带: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大约与纬线平行,环绕着地球 呈带状分布。在同一气候带内具有相似的气候特征。 气候型:在各气候带内,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次一级气候分类单位。
第一节 气候分类方法
我们采用的气候分类方法是以斯查勒气候分类法为 基础,进行了适当修改。将全球气候划分成了三个气候 带和16个气候型,另列高地气候带一大类。
3.气候特征: 全年气温皆高,气温年较差小。(比赤道雨林气候大) 全年降水皆多,夏秋季相对集中。(热带气旋的影响)
㈢热带干湿季气候
1.分布:纬度10度附近的中美洲、南美洲、非洲。 2. 成因: 夏季,赤道辐合带移至。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 3.气候特征: 干湿季分明,一般一年中有1-3个月几乎无雨可测。 典型的热带疏林景观。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气候带又分成两个气候亚带: 副热带气候带:气温最低值一般在0摄氏度以上。 温带气候带:气温最低值一般在0摄氏度以下。
副热带气候 多雨型: 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 毫米) 一 多雨型:(年降水量大于 毫米 ㈠副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秦淮一线至热带季风区。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特征:季风发达,季变明显。 雨热同季,夏半年降水量在全年百分之七十以上。
① 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 ② 全年多雨且均匀。(大多超过2000毫米) ③ 天气变化单调。 ④ 气温年较差(<3℃)小于日较差(6-12℃)。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气候是地球大气层中一定区域特定时期的平均天气状况。

根据地理位置和大气循环,地球表面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本文将对气候带和气候类型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气候现象。

一、气候带1.寒带寒带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的地区,是气候最寒冷、气温最低的地区。

这里的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降水量相对较少。

2.温带温带位于寒带与热带之间,气候较为温和,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适中。

3.热带热带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湿润,温差较小,年平均温度高。

这里的降雨量较大,常年绿意盎然。

二、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温高,年温差小。

由于雨水充沛,这里的植被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位于热带地区但降水较少的地方,气温高,降水少。

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

3.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周边的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暖潮湿。

适宜农作物的种植,也是旅游胜地。

4.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深处,远离海洋的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较大。

降水分布不均匀,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5.沙漠气候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水量极低。

气温昼夜差异大,白天炎热晚上则十分寒冷。

植被稀疏,几乎没有农业活动。

6.寒温带气候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圈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降水量较低,以草原和冰川为主。

三、气候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同的气候带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例如,在热带气候带,由于处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而在寒带气候带,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北极圈和南极圈,气温极低,形成了寒温带气候。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大气循环和气候要素的分布,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25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暖夏型9b : 离海岸较远(内陆); 夏季干热.
26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十、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纬 度约在40°—60°. 气候特征: 1)终年盛行西风,受温带 海洋气团控制,冬暖夏凉, 年温较差小: 2)气旋多,全年湿润有雨, 冬雨较多:
27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3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中纬度气候带 5.副热带干旱气候
6.副热带湿润气候
7.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 候) 8.湿润海洋性气候 9.温带干旱气候 10.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 高纬度气候带
11.副极地大陆气候
12.苔原气候 13.冰原气候
4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三、气候分类法评议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
5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2.柯本气候分类法存在问题: (1)关于干燥带的划分问题
① 柯本用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干燥指标;
② 干燥气候并不能与A、C、D、E等四带相提并论。后者是按气温来分带的, 大体上具有与纬线相平行的地带性,而干燥气候的形成有几种原因: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如副热带沙漠); 因处于信风带的背风面,受不到海风的影响(如热带沙漠); 因处在冷洋流海岸,逆温现象严重(如热带大陆西岸沙漠); 地处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如温带沙漠)。
30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二)半干旱气候 又称为草原气候 1.降水 1)夏雨型 2)冬雨型
2.气温 季节变化明显,夏热冬寒; 气温年较差随着纬度增大。
31
第四节 高纬度气候
十四、副极地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50°N或55°N到 65°N地区 气候特征:

气候带分类

气候带分类

第七章气候带与气候型重点:1.柯本、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原则及优缺点.2.几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

3.能利用所给资料或气温、降水分布图判别气候类型。

§7-1气候分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熟练掌握柯本、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原则及优缺点.2. 掌握气候带、气候型的概念,及上述两种分类法的五带十二型.二、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指标判断气候类型2、教学重点:1、柯本分类法及适用范围(老师引导学生看书回答问题)2、两分类法的比较教学难点:青藏高原对气温的影响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地球上可以根据纬度划分成几个气候相对均匀的呈带状分布的气候带。

在同一气候带内,又因环流、下垫面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所形成的气候特征相对均匀的地区,称为气候型。

在气候带和气候型概念确定之后,就可以把全球各地的气候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将特点相似的气候归为一种气候类型,把不同的气候类型归纳在同一系统之中,这就是气候分类。

一、气候分类法简介:(一)纬度带分类法:1、代表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太阳气候》一书中提到此分类法2、划分原则:①以纬度为重要依据②划分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③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将地球划分出五带——天文气候带(二)温度带分类法:1、苏本分类法:苏本——奥地利气候学家,1879年首先提出用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依据①代表的等温线:年平均温度20℃,是椰子树、棕榈树的南北界线,最热月的平均温度10℃,是针叶林的南北界线②分界:热带:年平均温度大于20℃温带:在年平均温度20℃和最热月的平均温度10℃之间寒带:最热月的平均温度小于10℃,长年积雪,生长苔藓地衣的低等植物2、柯本分类法:柯本是著名的俄国气候学家,生于俄国(1846—1940年),成名于德国,他的分类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884年:用日平均温度20℃、10℃在一年中的持续时间划分五带②1918年:除了1884年的温度指标外,还考虑到了降水③1953年:由柯本的学生盖格尔和波根据柯本的理论及自己的研究,得出柯本—盖格尔—波气候分类法,简称“柯本分类法”。

气象学与气候学讲义笔记

气象学与气候学讲义笔记

气候学于气象学第一章引论1、气候学: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研究内容:①把大气作为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密度等;②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③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④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气候学:气象学的分支科学,着重解决气候发展史、气候变化的规律,气候预报和气候变化与人类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①气候形成。

②气候形成。

③气候变迁。

④气候与其他自然因素的关系。

⑤应用气候。

⑥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3、大气: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悬其中的液态、固态杂质所组成。

4、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能决定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5、大气分层依据: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考虑大气垂直运动等情况,将大气分为五层。

6、对流层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地表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

强度随纬度、季节变化(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17-18km 10-12km 8-9km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受地表影响大,海陆分异、地形起伏—温度、湿度7、平流层特征:对流层顶—55km 随高度增高气温最初不变或微有上升;约到30km 以上,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受地面温度影响小、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气流较平稳、水汽含量极少,天空晴朗。

高纬20km以上早晚-贝母云。

火山尘影响能见度、气温。

8、气象要素:①、气温: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量。

它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

②、气压:大气压强。

空气分子运动与重力场综合作用结果。

③、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四、热带季风气候 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出现在纬度10到回归 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 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 岛和海南岛;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大部;菲律宾; 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地。 典型台站:柯钦。
大降水带之后,降水又复随高度而减小。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一、热带高山气候举例 拉丁美洲的安第斯 山脉纵贯大陆西岸,自 北而南,中经赤道,在 热带占有相当大的面积。 由于温度随高度而递减, 从山麓到山顶可分出热 地带、暖地带、冷地带 和冻地带等几个不同的 垂直气候带。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二、热带海洋性气候 Tropical marine climate
低纬度--热带海洋性气候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三、热带干湿季气候 Tropical dry-wet climate 热带干湿季气候出 现在纬度5-15左右,也 有伸达25左右的,主要 分布在上述纬度的中美、 南美和非洲。典型台站: 廷博。
低纬度--赤道多雨气候
低纬度--赤道多雨气候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二、热带海洋性气候 Tropical marine climate 热带海洋性气候出 现在南北纬10-25信风 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 中的若干岛屿上,如加 勒比海沿岸及诸岛、巴 西高原东侧沿海、马达 加斯加东岸、夏威夷群 岛等。典型台站:哈瓦
types
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
Strahler’s classification
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是根据气团源地、分布、
锋的位置及其季节变化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气 候带,13个气候型和若干个副型。见表7.3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Low latitude climate 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 所控制。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是入超的, 因此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本带可分为五个气候型,其中热带 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型又可划分为三个亚型(图 7·5)。
十三、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Dry and semi-dry climate in warm zone 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在北半球占有很大面积, 分布在35-50°N的亚洲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终年在 大陆气团控制下,因此气候干燥。
十四、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寒温性针叶林 气候、泰加林气候)
l
l l l l
Middle latitudes climate
中纬度气候主要存在于热带气团和极地气 团相互角逐的地带。该地带一年中辐射能收支
差额变化较大,使得本带气候更加错综复杂。
本带共分8个气候型。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六、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Dry and semi-dry climate in subtropical zone 该气候型位于热带,在热带干旱气候向高纬 度的一侧。
杂的世界气候系统化,便于研究、比较与了解
各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和形成规律,有利于对气
候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Classification of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 Koppen’s classification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 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 他首先把全球气候分为A、B、C、D、E五个气 候带,其中A、C、D、E为湿润气候,B带为干 旱气候,各带之中又划分为若干气候型,如表
1、分布:
(1)纬度:所占面积很大,约自50—65°左右, (2)分布: ①北美:阿拉斯加—加拿大——拉布拉多—纽芬兰的 大部分 ②亚欧:斯堪的那维亚—芬兰—俄罗斯(列宁格勒— 高 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 北部与极地长寒气候分界,南部则与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中纬度半干旱气候相连。
海拔8 882m,整个山体占据对流层1/3-1/2
的高度。这里太阳辐射强,白昼升温高,夜间
地面辐射失热快,气温迅速下降。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三、温带内陆干旱区高山气候举例 温带内陆干旱区的山地垂直气候带别具一格, 如美国西南部从大峡谷(Grand Canyon)到圣弗兰西 斯科峰(San Francisco Peak)可分五个垂直气候带, 如图7·30所示。
koppen climate classification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Classification of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
Strahler’s classification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十二、温带大陆性湿 润气候 continental wet climate in warm zone 出现在亚欧大陆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的东侧,北美 100°W以东的温带 地区。典型台站: 莫斯科。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一、赤道多雨气候 Equatorial rainy climate 赤道多雨气候位于赤道及 其两侧,大约向南、向北伸 展到5-10°左右,各地宽窄 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扎伊 尔河流域、南美亚马逊河流 域和亚洲与大洋洲间的从苏 门答腊岛到伊里安岛一带。 典型台站:秘鲁的伊基托斯 (图7·6)。
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是根据气团源地、分布、
锋的位置及其季节变化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气 候带,13个气候型和若干个副型。见表7.3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Classification of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l
2、气候特征
l
l
(1)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 冬季漫长有9个月以上,10℃以上的时间 只有3个月,冬温极低,大陆性最强,维尔霍扬 斯克为-68℃,奥伊米亚康为-73℃是北半 球的寒极。 (2)降水量少,集中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 大,属于湿润气候。
十五、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Classification of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 Koppen’s classification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 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 他首先把全球气候分为A、B、C、D、E五个气 候带,其中A、C、D、E为湿润气候,B带为干 旱气候,各带之中又划分为若干气候型,如表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climate types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世界各地的气候错综复杂,各具特点。但
是从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的基本特点来
分析,可以舍其小异,取其大同,把全世界分
成若干气候带和气候型。这样就可以使错综复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十、温带海洋性气候
Marine climate in warm zone
分布在温带大陆西 岸,纬度约在40-60°, 包括欧洲西部,阿拉斯加 南部、加拿大的哥伦比亚、 美国华盛顿和俄勒冈两州、 南美洲40-60°西岸、澳 大利亚的东南角,包括塔 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第五节 高地气候 High land climate
在高山地带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愈来愈
稀薄,空气组成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微尘和
大气中污染物质等逐渐减少,气压降低,风力
增大,日照增强,气温降低。在一定坡向,一
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而加大,过了最
Strahler’s classification
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是根据气团源地、分布、
锋的位置及其季节变化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气 候带,13个气候型和若干个副型。见表7.3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Classification of climate zones and
八、副热带湿润气候 Subtropical wet climate
位于南北美洲、非
洲和澳大利亚副热带
东岸。典型台站:查
尔斯顿。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九、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 Mediterranean climate 该带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纬度30-40°之 间的地带,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 州沿岸、南非和澳大利亚南端。
Chapter 7 Climate zones and types
七、副热带季风气候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副热带季风气候位于 副热带亚欧大陆东岸, 约以30°N为中心,向 南北各伸展5°左右。 它是热带海洋气团与极 地大陆气团交绥角逐的 地带。典型台站:上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