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

合集下载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地球科学中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主要研究大气层的组成、结构、运动及其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

气象学主要研究天气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通过观测、测量和分析大气的各种现象,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规律。

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象观测、天气分析预报、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气象学使用很多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天气和气候信息。

其中包括:1.气象观测:通过使用气象仪器和设备,对不同地区的大气条件进行观测和记录。

常见的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2.模拟和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气象方程和物理理论,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进行模拟,以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3.卫星和雷达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技术,对大气中的云、降水等进行监测和观测。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气象信息。

4.气象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束,并根据回波信号的属性,获取降水和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信息。

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5.气象卫星:使用卫星传感器对地球大气的特性进行观测,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包括云图、海温、水汽含量等。

气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天气预报:气象学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现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

天气预报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比如电视、手机应用程序等。

2.农业气象: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依赖。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和灾害防范,以优化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

3.航空气象:航空气象是研究航空器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飞行问题。

通过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恶劣天气,确保航班的安全性。

4.城市规划和气候适应性:气象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理解城市气候,优化城市设计,提高城市的气候适应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题库
摘要:
1.气象学与气候学的概念与关系
2.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文: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天气、气候以及它们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气候学则更侧重于研究气候的形成、演变以及长期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各有侧重。

气象学主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模拟大气现象,例如台风、暴雨、干旱等,来研究大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而气候学则通过对气象数据的长期观察和分析,研究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象学为天气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大气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气候学则为气候资源开发、农业生产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总的来说,气象学与气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都研究大气现象,但研究的时间和尺度不同。

气象学关注短期的大气现象,而气候学则关注长期的气候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气象学和气候学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学科,旨在预测和解释气候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它主要关注的是短期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现象和气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各种气象要素,以及云、降水、雷雨等天气现象。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观测站点并收集气象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解析和预测气象现象。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天气预报、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

气象学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项经济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学科,旨在揭示气候现象和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它主要关注的是长期时间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系统,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和影响机制。

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气候要素的统计数据,如长期气温、降水、风力等平均值和变异性。

气候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地质记录和遥感技术来分析和重建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模式。

同时,气候学还利用地球系统模型进行气候的预测和模拟研究。

气候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评估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联系尽管气象学和气候学在研究对象、时间尺度和方法论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首先,气象学提供了气候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和观测手段。

气象观测站点收集的短期天气和气象要素数据为气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基础。

其次,气象学和气候学共同关注气候系统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气候是由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等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气象学和气候学都致力于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1. 什么是气象学和气候学?
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天气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候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的大气环境长期变化规律的学科。

2. 气象常规观测项目有哪些?
答:气象常规观测项目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3. 什么是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是由地球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冻层、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系统。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4. 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向地面放散的过程,使得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

5.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喷发、地球轨道变化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业发展、森林砍伐、能源消耗等行为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

6. 什么是全球变暖?
答: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变暖的现象。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7.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答: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高适应能力,减轻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知识点大一

气象学与气候学知识点大一

气象学与气候学知识点大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和气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讨论天气如何,但是对于气象学和气候学的背后知识,我们又了解多少呢?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大一阶段学习的气象学和气候学知识点。

一、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涉及气象的各个方面,例如天气现象、气象仪器和预测技术等。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它对人类和自然界都具有重要影响。

气象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气候、天气系统、气候变化等。

二、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大气的绝大部分,分别约占78%和21%。

水蒸气是气象学中非常重要的成分之一,它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大气按照其垂直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三、气象要素与观测气象要素是衡量大气现象的元素,例如温度、湿度、气压、风等。

了解气象要素有助于我们了解天气状况和变化趋势。

气象观测是获取气象要素信息的过程,主要利用气象仪器进行。

常用的气象仪器有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和风向仪等。

通过观测气象要素的变化,我们可以预测天气状况,并为各个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天气系统及其形成天气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存在的一组相互联系的天气要素所组成的系统。

大气的不断变化和运动导致了各种天气形态的产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气旋等。

高压系统通常伴随着晴朗的天气,低压系统则往往带来多雨和阴天的天气。

气旋则是一种复杂的天气系统,可以引发风暴和降雪等极端天气。

五、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时期内的天气状况统计结果。

气候与天气不同,天气是指短期内的气象状况,而气候则是对过去多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一种气象状况判断。

不同地区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由其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地形等因素决定。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将气候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

气象学基本概念和定义
1 气象要素
介绍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概念。
2 气象现象
解释雷暴、云层和气象灾害等常见气象现象。
3 气象学方法
探讨气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大气成分和结构
成分
描述大气中主要的气体成分, 如氮氧等。
层次结构
解释大气分为不同的层次, 如对流层、平流层等。
影响因素
探讨影响大气成分和结构的 因素,如人类活动与自然过 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从大气成分到气候变化, 让您深入了解气象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概述
1 定义与关系
2 历史演变
了解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探索气象学与气候学领域的发展历程。
3 现代应用
展示气象学与气候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人为因素
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研究进展
1
温度上升
解释全球变暖和气温上升的趋势。
2
海平面上升
探究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现象。
3
极端天气
讨论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和洪灾。
计进行观测。 使用湿度计进行观测。 采用气压计进行测量。
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气象观测
收集气象数据以了解当前天气状况。
2
气象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3
预报技术
介绍各种预报技术,如数值天气预报。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自然因素
探讨太阳辐射、地球运动等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高积云的边缘已遮住了太阳,由于云中水滴对 阳光的衍射而形成内蓝外红的华。
云层薄而均匀,阳光透过 云层形成一个晕圈,在太阳 两侧的晕圈上出现两个光斑, 叫做“假日”。
b.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上的大气。
其中主要内容有: (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 (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 (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4) 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农历六月,梅雨天气过后锋面 北移,长江中下游受单一的暖气团 控制,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形成 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蜀兵撤进树 林避暑,树栅连营,纵横七百里。 陆逊带领吴兵乘风猛之夜, 四处顺 风烧山,直杀得刘备七十万大军尸 横遍野。
3. 体育及旅游方面
慕士塔格山,海拔7509米, 位于东经75.1度,北纬38.5度, 在新疆阿克陶县与塔 什库尔
b.天气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地球上的大气以及大气运动所 形成的天气及天气现象,也可以说它研究的 是地球上的天气。
天气系统
3.气候学
a.气候学的定义
气候学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 的大气过程,是该时间段内全部气候成分的平均成分的 平均统计特征, 广义上讲是大气科学、海洋学、地球物 理和地球化学、地理学、地质学、冰川学、天文学、生 物学以及有关的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共同研究的交叉科 学。
短期天气过程:≤5天;
中期天气过程:5-10天; 长期天气过程:10天-3个月。 b. 气候:变化慢,周期长。 主要分:年、十年、百年、千年、万年 例如:大冰期-120万年; 明清时代的寒冷期长达500年。
经济地理学
中国经 济地理
世界经 济地理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区域地理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1.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

2.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3.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悬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所组成。

表1·1列举了其气体成分,其中氮(N2)氧(O2)和氩(Ar)三者合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4.氧还决定着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及分解过程。

大气中的氮能够冲淡氧,使氧不致太浓,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5.臭氧的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着地表生物和人类。

6.液体微粒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

7.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

8.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9.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e)。

10.饱和空气的水汽压(E)称饱和水汽压,也叫最大水汽压2.相对湿度相对湿度(f)就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11.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d)。

即d=E-e,d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12.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称比湿(q)。

其单位是g/g,13.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14.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15.降水量指降水落至地面后(固态降水则需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mm)为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与气候学》综述
前言:
本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主要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和气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本书除绪论外共有9章。

第1-3章是经典普通气象学的内容;第4章是大气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第5章是普通气象学中相关内容的扩展与提高,与水文学联系紧密;第6章和第7章分别是经典大气环流和天气学的内容,且前者是后者的背景知识;第8章全球气候系统则是从5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气候的成因、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类型;第9章的内容是当今大气科学界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气象学与水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陆地水文学是研究陆地上水文循环规律的科学,它包括降水的时空分布,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的水分蒸发,以及地表径流和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等,也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而降水过程和蒸发过程都与气象学有关。

地表和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过程,在不同大气之间有很大差异,在年总量上以及年内分配方面都不同,这就导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也就有了不同的水文现象、不同的河川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

河流的封冻与融解、水库和湖泊的水温变化与浪涌等水文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气象学方面的知识。

在水库设计中,水文工作者要提供决定库容及溢洪道宽度的资料,库容决定于来水量即流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溢洪道宽度决定于流域的降水强度,为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用到气象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水文工作者一定要懂得一些气象学知识的原因。

通过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学习,到达了解大气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气象学的相关内容和气候的一些成因与分析,以及热点气候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有9章,包含有大气的基本特征、辐射与热量平衡、大气热力学、大气的运动、大气中的水分、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全球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第1章大气的基本特征,讲述了大气的成分、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的状态方程、大气静力学方程及其应用和基本气象要素。

大气是由多种混合气体和悬浮的固、液态杂质组成。

干空气主要有氮、氧、氩、二氧化碳和臭氧组成。

大气的垂直结构按照大气的温度结构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大气的状态方程分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ρRT)、干空气状态方程(p d=ρd R d T)和湿空气状态方程(p=ρ′RTν)。

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等。

第2章辐射与热量平衡,有辐射的基础知识、太阳辐射、地面和大气的辐射、地面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地面热量平衡机地气系统的热量收支和地面温度和气温的变化。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热量。

这种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物体通过辐射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辐射的三大基本定律是普朗克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太阳辐射中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常数为1370W/m2。

到达地球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天文辐射,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度。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主要是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太阳直接辐射(其大小主要是由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决定)和散射辐射。

地面辐射通量密度主要取决于地面的温度。

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式具有选择性的,其中的水汽、液态水、二氧化碳和臭氧对长波的吸收和放射起主要作用。

辐射差额=收入辐射—支出辐射。

热量的收入和热量的支出到达了平衡,这就是热量平衡。

地面温度的变化有水陆表面热力情况的差异、陆地表面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和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有大气传热的方式、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地理分布。

第3章大气热力学,包含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大气中的应用、干绝热过程和位温、湿绝热过程、假绝热过程和假相当位温、热力图简介和部分应用、大气层结稳定度、局部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判断和大气中的逆温。

热力学第一定律dQ=m c V dT+pdV。

如果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称这种过程为干绝热过程。

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温度的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

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则称干绝热直减率。

位温定义为,气块沿干绝热过程移动到标准气压(取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

在某一高度上,其饱和水汽压等于气块的水汽压,水汽开始发生凝结,把这个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简称凝结高度。

饱和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该过程称为湿绝热过程。

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的减温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大气层结稳定度有判定法和判据。

大气中的逆温有辐射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

第4章大气的运动,由作用在气块上的力、大气运动方程及其简化、p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自由大气中的风、地球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摩擦层中的风、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和大气的垂直运动组成。

作用在气块上的力有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

自由大气中的风分为地砖风和梯度风。

地砖风随高度的变化,或上下两层等压面地转风之差,称为该两等压面间气层的热成分。

在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因受摩擦力的影响,破坏了地转风和梯度风中的诸力的平衡关系,出现了风速减小,方向偏离等压线的现象,如摩擦造成的地转偏差、摩擦力的大气运动的影响、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和近地面风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

大气的垂直运动按垂直运动的尺度和成因,通常分为系统性垂直运动和对流性垂直运动。

第5章大气中的水分,包括了水循环、水相变化和饱和水汽压、蒸发、水分方程和可降水量、凝结和降水。

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下渗和径流等过程,分布在地球各个层次的水被连接起来,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跨越四大圈层的水分循环,称为水循环。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或海陆循环,它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交换过程。

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是发生在海洋与大气(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交换过程。

水相变化是指水IDE 状态变化,水通过相变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引起气温变化。

饱和水汽压是在一定温度下,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汽量与从水面或冰面逸散入空气中的水汽量达到平衡时,水汽施加于水面或冰面上的可能最大水汽压强,其大小与温度、水的相位、水面曲率、水内杂质及带电量有关系。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水源、热源、饱和差和风速与湍流扩散。

把单位面积整个大气柱中的水汽全部凝结并降至地面的水量称为可降水量。

水汽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

水汽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大气中凝结或凝华的必要条件是:有凝结核或凝华核存在、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地表面的凝结现象有露、霜、雾凇、雨凇等;雾是近地面空气的凝结现象;云是大气中空气凝结现象,是产生降水的预备条件。

降水概述了降水形成的条件、云滴增长方式、降水的种类、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分配、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第6章大气环流,有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子和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第7章天气系统,有气团与锋、中高纬度天气系统、低纬度天气系统和我国主要天气过程。

因为这两章都不是重点章节,所以在此就不在展开论述了。

第8章全球气候系统,是有气候系统和物理过程、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气候分类和中国气候区分。

气候系统是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于气候变化的物理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

气候系统具有热力属性、动力属性、水分属性和静力属性。

气候系统中的主要反馈过程有:1、水汽-辐射反馈;2、冰雪-反射率反馈;3、云量-地面气温反馈;4、二氧化碳-海洋-大气反馈。

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可归纳为:1、太阳辐射;2、宇宙地球物理因子;3、环流因子;4、下垫面因子;5、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书主要讲述了
柯本气候分类法,即把全球气候分为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E极地带。

我国划成了6个气候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这就是:1、赤道季风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3、副热带季风气候;4、暖温带季风气候;5、温带季风气候;6、寒温带季风气候;7、高原气候。

第9章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包含有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气候变化的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策。

地球外部与地球内部输向地球及地球表层的物质与能量的数量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地球运动系统的某些变化,都可能激发发放的地球表层系统中某些因素的自变化及其干涉其他因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类活动队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有“温室效应”、“阳伞效应”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温度变化,二是降水变化,三是海平面变化,四是蒸散发变化。

参考文献:
[1]葛朝明,曹丽青.气象学与气候学教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