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抗震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 设计地震力:抗震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建筑所面临的地震力。

这通常通过地震地区的地震烈度和设计地震加速度来确定。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历史和地质情况进行评估的,而设计地震加速度是根据设计标准和建筑的使用目的来确定的。

2. 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需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强度是指结构材料的抗震性能,而刚度是指结构的抗震变形能力。

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目的和地震力的大小来确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3. 结构的稳定性: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

地震力会引起结构的变形和位移,因此需要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避免倒塌或局部破坏。

4.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除了主体结构,建筑中的非结构构件也需要进行抗震设计。

非结构构件包括墙壁、天花板、管道等,它们在地震中可能成为飞行物或破坏物,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固定和加固。

5. 防护层的设计: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地震时的防护层设计。

防护层是指用于保护结构和设备不受地震影响的一层建筑物外部保护结构。

防护层的设计需要考虑地震波传播特点、地震波的能量吸收和分散等因素。

6. 断层和软弱地基的处理:在地震频发地区,如果建筑位于断层带或软弱地基上,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如何处理这些特殊情况。

断层和软弱地基会增加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

7. 施工质量控制:抗震设计不仅仅是在设计阶段进行,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的控制包括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等,以确保建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居住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居住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居住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居住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结构设计要符合建筑安全规范,能够承受自重、风荷载、地震力等外力作用,确保居住者在房屋内部的安全。

2. 稳定性:结构设计要能够保持稳定,避免发生倒塌、变形等情况,保证建筑物在使用寿命内的长期稳定性。

3. 抗震性:结构设计应考虑地震作用,能够抵御地震引起的横向力和垂直力,减小房屋损坏程度,保护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4. 抗风性:结构设计应考虑风荷载作用,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风力的作用,避免房屋在强风天气中的倒塌风险。

5. 经济性:结构设计要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材料、减少造价,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

除了以上基本要求外,还应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条件,考虑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可维护性等因素。

同时,结构设计还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建筑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等。

无人机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无人机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无人机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无人机,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玩意儿,如今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你瞧,街边的小店、送快递的白领、甚至偶尔路过的狗狗,都在体验着无人机的“高大上”。

但是,咱们今天要聊的可不是它飞得多高、多远,而是设计这家伙的时候,咱们得考虑哪些基本要求。

毕竟,设计一架好无人机,就像造一座牢固的房子,少了啥都不行!1. 结构强度首先,咱们得说说结构强度。

这是无人机的“命根子”,没有它,一切都是空谈。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无人机在空中飞着飞着,突然“哐当”一声掉下来,那可就笑不出来了。

所以,在设计时,选用高强度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碳纤维和铝合金就是不错的选择。

它们不仅轻巧,还能承受一定的冲击力,真是“轻装上阵”的典范。

1.1 重量控制再来说说重量控制。

无人机设计可不能像搬家一样,什么都往里塞。

过重了,它就飞不起来;太轻了,风一吹就飘走了。

这就像打羽毛球,太重的球拍根本挥不动。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布局,尽量把各个部件的重量分配得均匀,避免一边倒的情况。

1.2 稳定性接着,咱们得谈谈稳定性。

无人机飞起来就像个小精灵,稳定性好才能翱翔于天际。

为了保证这一点,设计师们通常会考虑重心位置和气动布局。

你要是把重心放得太高,无人机可就像喝醉了酒一样,左摇右摆,稳不住!所以,重心的设计可是大有讲究,得精打细算。

2. 功能设计无人机的功能设计也是关键中的关键。

它可以用来拍照、送快递、甚至进行农田喷洒,不同的用途就得有不同的设计。

就像一个多才多艺的明星,能唱能跳,得根据演出需求来定制服装。

2.1 摄像头位置比如说,如果你要让无人机拍照,摄像头的位置和角度就得设计得当。

太高、太低都不行,要不然,拍出来的照片要么全是天,要么全是地,观众可不会买账的。

而且,要选择合适的镜头,才能确保画质清晰,给人一种“哇塞”的感觉。

2.2 控制系统还有控制系统,得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

简单易上手是关键,毕竟谁愿意花大把时间去学一堆复杂的操控呢?设计得人性化一点,让小白用户也能轻松驾驭,这才是王道。

产品设计结构基本要求及标准

产品设计结构基本要求及标准

产品设计结构基本要求及标准一. 外观部分1.差好最好逐渐过度壁厚的过度2.表面晒纹出模斜度塑膠可分為第一類硬質如(PC、ABS、PS、K膠或加纖等)、第二類一般如(PP、NY、二. 内部结构1.螺丝柱2.扣位α=25°~30°α>45°初始插入面角度(a)保持面深度(b)保持面角度b T L b 或/T u ≈5时,γ<γ=时,10≈u T 或/b L T b β≈35°,用于不需要外部分离力的可拆卸锁紧件用于需小的外部分离力的可拆卸锁紧件β≈45°,用于需很大分离力的非可拆卸锁紧件β≈80°~90°,初始保持面深度和角度梁的初始长度保持元梁梁的长度(L b)应该至少为5倍的壁厚(5T b),但首选为10倍的壁厚(10T b).若梁的长度大于10倍的壁厚,可能会发生翘曲和充模问题.因此,应对照材料的螺旋流动曲线核查设计,以确保功能件的完全充满.长度小于5倍壁厚(5T b)的梁将承受很大的剪切作用以及梁根部的弯曲.这样不仅会增大装配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而且也会使分析计算(依据梁理论)变得很不准确.较短梁的柔性较差,但在根部会产生较高的应变,较长的梁对装配来说柔性好,但保持能力较差.对于较硬的和较脆的塑料,推荐采用较大的长度与厚度的比值.3.筋位肋间间距>4T 肋高L<3T1. 利用变化肉厚及形状 1) 侧壁加强既可防止变形﹐也可改善流动性 2) 边缘加强用变化的边缘形状来加强﹐防止变形 3) 周边加强较大的平面易发生翘曲变形﹐用周边凹凸或波浪形来防止变形 三.1、 弯管最小半径;A 、弯管弯曲半径(中径)应该是弯管直径的2倍以上; 2、 内置火牛注意项目;A 、安装内置内置火牛时应该注意排插应该可以插到火牛底部; 3、 开关设计注意项目;A 、做开关时必需考虑到开关锁的问题,在零件做跌落实验时不能允许开关开起; 4、 包胶零件设计A 、 零件需要包胶时,如果采用PVC 包胶则必需做出扣位将PVC 扣在零件表面;B 、 如果采用TPR 包胶可以不需要做扣位(如能做扣位时尽可能做这与材料价格相关); 5、 LED 座设计LED 座在设计时,应该保证在装配LED 时,LED 两脚不能相碰 6、 圆角设计3.02.52.001.500.20.60.41.21.41.00.8应力集中因素R/T壁厚与圆角半径的关系F-负荷 R-圆角半径 T-厚度合理的圆角半径:1/4≤R/T≤3/5或R min ≥0.4mm不推荐不好不合理设计合理设计a)b)c)d)制品转角半径易a)b)c)b)a)制品的内外圆角a)不好 b)较好 c)好a)不好 c)好模具上的尖角及其改进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就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习者有所帮助。

1. 结构安全性第一原则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结构的安全性。

结构的安全性是指结构在规定使用条件下,能够承受预定荷载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结构的受力情况、荷载作用和内力分布进行充分分析,保证结构能够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2. 结构稳定性原则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外部作用下不会发生失稳或破坏的能力。

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构件连接的可靠性以及荷载的合理传递等因素。

只有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才能有效地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3. 结构耐久性原则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即结构在规定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安全的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以及对结构进行有效的防护和维护。

只有确保了结构的耐久性,才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4. 结构经济性原则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还需要考虑结构的经济性。

结构的经济性是指以最少的材料和成本,满足结构设计、使用和维护的要求。

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尺寸和截面,使结构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结构的材料消耗和建造成本。

5. 结构美观性原则最后一个原则是结构的美观性。

美观的结构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和观感,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也需要考虑结构的外观设计和装饰,使结构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艺术性和美观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原则,才能设计出安全、稳定、耐久、经济、美观的混凝土结构,为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桥梁、车辆、机器等各个领域中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该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下面,就是一些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安全性结构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无论是建筑、桥梁、车辆还是机器,只有在最大限度地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它们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载荷的种类、大小和方向等因素,合理选取材料、截面和尺寸,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2. 经济性结构设计不仅要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还需要保证经济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成本和使用成本,并在这两者之间做出良好的平衡。

为了确保结构的经济性,设计者需要对不同的材料、截面和连接方式进行综合评估,并选择最经济的设计方案。

3. 简单性简单性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设计中,应该尽量地追求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和维护。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在构造方面更容易进行口头交流并提高生产率。

简化结构设计也有利于减少结构中的不确定性并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4. 优化性结构设计的优化是保证结构安全和经济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比如载荷、材质、截面和尺寸等,以获得最优的结构性能并降低成本。

这需要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并在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寻求最优解。

5. 可靠性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是指结构能够在其规定寿命内维持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通过考虑设计允许范围内的因素和预见到的不良环境因素,确保结构在使用寿命期内能够保持满足要求的性能。

结构设计的可行性是指设计的结构能够在实际的条件下建造和使用。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施工和操作,确保它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地点内、以成本效益的方式建造和使用。

还要考虑到实际生产和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和风险,如意外损坏和灾害等,从而在结构设计中减少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摘要:本文介绍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限于篇幅,主要介绍零件设计的功能使用要求和为了实现这些要求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零件结构设计要求措施正文:一、功能使用要求设计机械或零件必须首先满足其功能和使用要求。

机械的功能要求,如运动范围和形式要求、速度大小和载荷传递都是由具体的零件来实现的。

除传动要求外,机械零件还需要有承载、固定、链接等功能;零件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精度、耐磨性及防腐等使用要求。

1、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为了使机械零件能正常工作,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证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要求。

对于重要的零件要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静强度的计算指危险截面拉压、剪切、弯曲和扭剪应力的计算;静刚度的计算指相对载荷或应力下的变形计算。

两者均与零件的材料、受力和结构尺寸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选择机械的总体方案使零件的受力合理,特别是通过正确的结构设计使它所受的应力和产生的变形较小可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其工作能力的要求。

合理的计算有助于选择最佳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零件在加工、装拆过程中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1)通过结构设计提高静强度和刚度的措施1)改变受力a)改变受力情况,降低零件的最大应力b)载荷分担将一个零件所受的载荷分给几个零件承受,以减少每个零件的受力。

c)载荷均布:通过改变零件的形状,改善零件的受力;采用挠性均载元件;提高加工精度。

d)其他的载荷抵消或转化措施,采取措施使外载荷全部或部分地相互抵消,有化外力为内力、用拉伸代替弯曲等。

2)改变截面a)采用合理的断面形状,在零件材料和受力一定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结构设计,如增大截面积,增大抗弯、抗扭截面系数来提高其强度。

b)用肋或隔板,采用加强肋或隔板科提高零件、特别是机架零件的刚度3)利用附加结构措施改变材料内应力状态,通过加强附加结构措施使受力零件产生弹性强化或塑性强化来提高强度。

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打通关节1、刚柔相济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

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

结构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的规范给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标,但无法提供“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确答案。

最后,专家们达成难以准确言传的共识:刚柔相济乃是设计者的追求。

道也许都是相通的。

想想看,人应该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呢?思考的哲人们对此各抒已见,力求给出处世的灵丹妙方。

总的来讲,做人太刚和太柔都不受推崇。

过份刚强者,应变能力差,难以找到共同受力的合作者,便要我行我素,要鹤立鸡群,即使面对任何突然袭来的恶势力,亦敢于硬顶硬撞而不留变通的余地,这种时候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才能立于不败,否则一旦后继乏力,油尽灯枯就会发生脆性破坏,导致伤痕累累、体无完肤的灭顶之灾。

在盛赞这种刚气之余,却鲜有人能够或者愿意完全去做到,英雄的眼泪大抵只有英雄自己能体味。

人们唯有感叹道:精神可嘉,方法难取!世人处世多以“柔”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为贵。

柔者易于找到共同受力的构件以协同消化和抵抗外力。

但过柔亦为人所不耻。

因为“柔”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

处世极为圆滑者,八面玲珑,见风使舵,整日上窜下跳,左右逢源,活得游刃有余,这种柔得无形,表面上着实不容易受到伤害,骨子里却难免有“似我非我”的疑问,弄不好会个性丧失、面目全非,可能还免不了要背上奴颜婢膝的骂名。

所以古人在长期的实践后发现了中庸之道最适合生存。

用现代的话来讲大意是做人最好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也就是刚柔相济。

刚是立足之本,必要刚度不能少,如此方能控制变形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才不会失掉本质的东西;柔为护身之法,血肉之躯刚度毕竟有限,要学会以柔克刚,不断提高消化转换外力的能力,有时候,牺牲一点变形来抵抗突然到来的摧毁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但应以不失去自我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呆设计
说明:
1.零件具有唯一的正确装配位置 零件完全 2.零件的防呆设计特征越明显越好 对称,不 3.放大零件的不对称性或不相似性 必防呆 4.设计明显的防呆标识 5.最后的选择:通过制程来防呆 6.完美的防呆:不必防呆 零件仅有唯一的 正确装配位置 零件对称度越 高,防呆级别 越高
1.阻止特征越明显 2.零件不相似性越明显 3.零件不对称性越明显 防呆级别越高
紧固件对零件仅起着固定作用, 对产品功能和质量并不带来额外 的价值
基座的设计
稳定的基座与金字塔式的装配顺序 细则: 1.稳定的基座有强大的支撑面。平稳地放在工作台上,能够保 证装配的顺利进行 2.最理想的装配方式:金字塔式装的装配顺序。小时候玩积木 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积木搭得高,一定要把最大的积木放 在最下面 3.避免把大的零件置于小的零件上面进行装配
产品质量问题的二 八原则
装配的概念
装配就是把两个或多个零件组装成产品
好的装配工序 差的装配工序
零件容易识别 零件很容抓取和放入装配位置 零件能够自我对齐到正确位置 零件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装配位置
零件很难识别 零件不容易被抓取,容易掉到任何位置 零件需要操作人员不断调整才能对齐 1.零件能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置 2.很难判哪一个位置是对的 3.零件在错误的位置还能被固定
面向装配的结构设计指引
工程部覃承保 2016-12-27
前言
设计的重要性: 1.产品设计决定了产品的成本。通常设计阶段的成本 仅占开发成本的5%,却决定了产品75%的成本 2.好的品质是设计出来的。
制造20% 设计80% 没有现场这个技术应用的舞台,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将止步于实验 室,都将胎死腹中 ——富士康郭台铭
——END——
改进后
零件数:12
零件数:2
简单就是美!!
减少紧固件的数量和类型
改进后
通过钣金折边减 少紧固件数量
细则:
1.使用同一种类型的紧固件,如同一机种使用同一种螺丝,华司,胶 水等 2.使用卡扣,折边代替紧固件 3.避免分散的紧固件设计。把紧固件设为一体能减少紧固件的类型, 减少装配时间和效率。如PWA型自攻牙螺丝 4.使用自攻牙螺丝代替机械螺钉。把螺柱螺母做最后选择 5.零件标准化。尽量采用公司现有的螺丝规格,或采用市场上现有、 成熟的零件 6.模块化设计。如FPC,Head Pin,Harness Cable等
正确的零件装配方向
改 进 后 细则: 1.利用自然重力,由上往下装配是最 理想的装配方向 2.装配方向越少越好 3.前后左右是次理想装配方向
导向特征
说明: 1.常见的导向特征包括:斜角、圆角、导向柱 和导向槽等。 2.导向特征应该设计在最先接触的地方 3.导向特征越大越好 4.四周增加限位 5.使用定位柱
不必 防呆 阻止
制程防呆:
1.改变或增加工具、治具 2.改变装配顺序 3.增加使用清单、模板或测量仪 4.执行控制图表
使用明 显的防 呆标识
标识
标识越明显, 防呆级别越高
防呆级别金字塔
If anything can go worng,it will
——墨菲定律
补充
1.宽松的零件公差要求 设计合理的间隙 简化产品装配关系 使用定位柱固定 使用点或线与平面结合 2.防止零件欠约束或过约束 3.避免装配干涉 装配过程发生的干涉 零件运动或运输过程中产的干涉 4.减少线缆的数量和合理的线缆布局 5.对线缆进行控制和保护 6.为线缆(打结)提供足够的空间 7.优先考虑扣位、超音波、螺丝等上下盖结构。最后考虑胶水。
关于人体工学
改进后
细则: 1.避免太重、太小、太滑、太黏、太热和太柔的零件 2.设计抓取特征,提高装配效率。如上图 3.零件的边避免太尖,太利,以免人身伤害 4.避免零件缠绕。零件缠绕的发生将大大降低装配效率。如 弹簧,绳索之类的零件,要特别注意 5.设计合适的零件形状,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卡住 6.避免装配过程中视线受阻 7.避免装配操作受阻 8.要为辅助工具提供空间
快速装配,紧固件少
不需要治具或工具的辅助 零件尺寸超过规定公差,依然能够顺利装配
螺丝,螺帽,牙型,长度,头型多种多样,令 人眼花缭乱
需要治具或辐助工具才能装配到位 零件在规格范围内,依然装不上
装配过程不需要过多调整
装配过程很轻松,容易
装配过程需要反复调整
装配过程很费力,伤手
减少零件的数量
细则: 1.考虑除去每个零件 的可能 2.把相邻、相似的两个 零件合并成一个零件 3.把对称的零件合并 成一个零件 4.合理选用合理的制造工 艺,设计多用途零件 5.去除标签,将标签刻 在零件上 6.使用全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