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区别

合集下载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90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

一、稻瘟病(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区别。

1.苗瘟三叶期前,芽、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秧苗接近地面上的部位变黑,有灰色霉层。

三叶期后在叶片上产生短纺锤形至梭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

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瘟三叶期后的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

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

(1)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多而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的灰色霉层。

多在阴雨多湿,氮肥施过多,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发生。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条件不适转化成慢性型。

(2)慢性型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形成梭形病斑,病斑褐色,中心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褐色环死线穿过病斑向两头延伸。

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色霉层。

(3)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

多在抗病品种中下部叶片出现。

条件适合时,有的会转化成慢性病斑。

(4)白点型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短梭形的白色小斑。

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成急性型。

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折断。

4.穗颈瘟初期在穗颈上出现小的淡褐色斑点,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

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

水稻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法

水稻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法

水稻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法
杨荣明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14(000)014
【摘要】一、白叶枯病白叶枯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江苏省水稻上的重要病害,随着抗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发生较轻。

本世纪初以来,仅在沿淮、沿海的部分杂交稻与个别粳稻品种上发生。

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瘪谷增多,千粒重降低。

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1.发生规律白叶枯病的病源主要来自越冬的带菌谷种和病稻草,病稻桩里的病菌在冬后形成干的菌脓,遇水即可传播、侵染。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杨荣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植保站,2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1.4
【相关文献】
1.20%噻森铜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效 [J], 邢家华;何荣林;张纯标;陈杰
2.水稻白叶枯病与细菌性条斑病的区别与防治 [J], 黄看治
3.噻森铜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室内杀菌活性 [J], 邢家华;何荣林
4.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试验 [J], 全国龙;孙淑玲;陈观浩
5.双重PCR技术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 [J], 张华;胡白石;刘凤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试题840植物保护概论(2015~2017年)

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试题840植物保护概论(2015~2017年)

二、填空题(共计 20 分,每空 1 分) 1、卵菌门的有性孢子是____,无性孢子是____。 2、线虫的生活史分为卵、_____和____3 个阶段。 3、子囊菌门的子囊果有闭囊壳 、_____、子囊盘和_____。 4、经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菌染成_____色,阴性菌染成____色。 5、植物病毒的主要成分是____和____。 6、昆虫体躯分为____、_____和____3 个体段。 7、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和_____等。 8、杀虫剂的作用方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等。
1、着生担子和担孢子的结构体称为( )。
A. 子囊果
B. 孢子囊
C. 担子果
D. 配子囊
2、下列病害为检疫对象的是( )。
共2页 第1页
A. 水稻纹枯病 B. 柑橘溃疡病 C. 马铃薯晚疫病 D. 烟草花叶病
3、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
A. 裂殖
B. 芽殖
C. 复制
D. 两性生殖
4、锈菌需经过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 )。
五、论述题(共计 40 分,每小题 20 分) 1.试述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怎样理解人在农田植物病害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共2页 第2页
2016 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 植物保护概论 840 适用专业(领域): 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生物安全与
C. 夏孢子
D. 锈孢子
4、每个子囊内通常含子有囊数目为( )
A. 5 个
B. 6 个
C.7 个
D. 8 个
5、梨锈病的转主寄主是( )。
共2页 第1页

水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及生理性枯黄的识别

水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及生理性枯黄的识别

小粒轻,秕谷增加,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 60%以上。由于
2. 白叶枯病与生理性枯黄的简易区别
此病容易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和生理性枯
①在病斑的病健交界处剪下 1 小块叶片,放在载玻
黄混淆,造成误诊,为此,笔者特意介绍识别方法如下:
片上,滴上 1 滴清水,上面再放 1 载玻片夹紧,对光透视,
1. 白叶枯病的发病症状
根部和基部伤口侵入。
病斑形状
长条状病斑,病部不透明,不是水渍状。 断续短条状病斑,半透明,水渍状。
发生部位
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沿叶缘和主脉扩展。 可从叶片的任何部位发生,不限于叶尖或叶缘。
菌脓
湿度很高时才产生蜜黄色鱼子状菌脓。 干燥条件下也可产生小而多的蜡黄色菌脓。
叶片枯死程度 发病后随即引起枯死或凋萎。
显著差异水平;所有药剂处理对小麦后期纹枯病的发病 以预防。对因施肥不当引起的枯黄,可采用测土配方科学
率及病情指数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 3 个敌委丹混剂的 施肥解决。对早稻生长前期因发生冷害引起的枯黄,要加
防效相对较好。
强田间管理,浅水灌溉,及时露田、晒田,增施磷、钾肥等,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地神种业农科 促进禾苗早生快发。
植物医院
E- mail:kxzyhhn@ 电话:010- 68152422
本栏编辑:黄华宁
水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及生理性枯黄的识别
吴政元
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在我县发生比较普遍,少数感
前 3 种类型的病斑在天气潮湿或有露水时,病部表
病品种受害较重。水稻感染了白叶枯病后,粒。
约 1 分钟后,如有云雾状混浊液从切口涌出,表明该病为
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水稻秧苗期开始至 白叶枯病。

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水稻细菌性病害是指由于病原菌侵染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最近几年,因为耕作制度、品种组合、栽培管理以及天气情况的改变,导致了以条斑病和基腐病为主要特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在金寨县许多地区都有发生,而且发病范围在逐年增大,病情也在逐渐加重,此病害具有暴发性强、流行快、一旦发生难以控制等特点,对金寨县的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而,深入认识和掌握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十分必要。

一、细菌性病害发病环境病原菌具有侵染性,其传播和侵染均与水分、温度有关,主要指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

侵染植物的菌株均为杆状,多数只有一至几条鞭毛,能从天然的孔隙及创伤处进入,并首先破坏宿主的细胞,然后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

在农田里,病原菌通过流水、雨水和昆虫传播。

暴雨可造成大量的宿主裂口,为病原菌的入侵和疾病的扩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病原菌主要寄生在病残体、种子和土壤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极易发生病害。

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发病症状在发病早期,患病部位呈现深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后慢慢变成黄棕色条斑,并有黄色的菌脓,在外界空气的流动及温度的影响下,慢慢变成干燥的胶状小粒。

随着病原菌的侵染,病原菌引起的稻叶卷曲、病原菌枯萎、不能抽穗,或即使抽穗,因水稻叶片受损,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够充实、稻米品质下降。

一般病害发生后,产量损失达15%~20%,最严重的可达40%~60%。

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条斑病,其病原是稻生黄单胞杆菌稻细条斑病变种,病菌体分单生和双链两种,经培养后呈球形菌落,表面光滑光亮。

条斑病病原菌可在受病害的水稻籽粒中越冬,是重要的病原菌,其在籽粒、病稻草也可被携带,并可远距离扩散。

该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叶鞘部,还可随降水、降雨等水流传播病菌,直接危害水稻,并从水稻的气孔、伤口等部位侵入,引起病害。

2、发病条件在温度26~30℃,相对湿度均大于85%的条件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几率较高,特别是多雨少光照条件下。

植物保护技术五章测试

植物保护技术五章测试

《植物保护技术》第五章、第六章(水稻小麦)部分考试卷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 稻螟虫在国内发生为害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常见危害水稻的稻飞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期中____________可以传播病毒。

3. 水稻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稻瘟病,按发生时期及部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 稻瘟病的叶瘟病斑随品种和气候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5. 稻白叶枯病主要为害____________,其症状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6 稻白叶枯病的初侵染来源新稻区以____________为主,老病区以____________为主。

7.在我国,为害麦类作物的蚜虫,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四种。

8. 麦蚜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媒介,以传播____________为害最大。

9.小麦吸浆虫属于双翅目____________科,在我国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10. 小麦锈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病害。

11小麦三种锈病的区别,可以简单形象地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小麦赤霉病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病穗上的颖壳合缝处会长出一层____________,是病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防治警报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防治警报

防治措施
02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喷药等综
合手段进行防治。
防治效果
03
经过综合防治,该地区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产量也有明显提高。
某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案例
发病情况
该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部分稻田发生较为严重,对水稻生长 构成较大威胁。
防治措施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喷药等综合 手段进行防治。
防治效果
经过综合防治,该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 制,产量也有明显提高。
防治案例的启示与建议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多发的水稻病害,应注重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灌溉、及时排水、清除杂草等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 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合理施肥
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避免作物徒 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斑点逐渐扩大,形成长条斑,边缘有水渍状晕环 湿度大时,病叶背面有淡黄色菌脓
细菌性条斑病的症状
病斑逐渐扩展,形成黄褐色条斑,病健部分界不明显 湿度大时,病部有黄色菌脓溢
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条斑 病叶黄化,纵向卷缩,易折断
症状识别注意事项
注意区分白叶枯病和 细菌性条斑病的症状 特征
通过症状识别,及时 发现病情,采取有效 的防治措施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筛选出具有优良抗 病性能的水稻品种,从根本上解决病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防治效果
目前各种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化学防 治易产生抗药性、生物防治效果不稳定等。

水稻病害怎么辨别?就差这一篇病害快速诊断表,总结的很详细!

水稻病害怎么辨别?就差这一篇病害快速诊断表,总结的很详细!

水稻病害怎么辨别?就差这一篇病害快速诊断表,总结的很详细!水稻的各种病害快速诊断表一:一、根部黑根、死亡、腐烂,造成青枯和黄枯。

1、水稻绵腐病。

苗期基部出现白色绵毛状物,真菌性病害,水稻烂秧。

2,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插后1周至乳熟期,根基部黄褐色至黑色死亡、腐烂、无虫伤(飞虱、螟虫)和病害(纹枯病、菌核秆腐病)危害症状,闻有腐烂臭味。

3,水稻根结线虫病。

危害须根根尖,形成根结,严重时地上部矮化,发黄。

病苗叶色变淡、纤弱,分蘖期根瘤数量大增,症状更显著,植株矮小,根短、叶片均匀黄化,茎杆纤细,分蘖力减弱。

4,水稻旱青立病。

因干旱、水供应不足、或天气聚冷聚热,秧苗、植株青枯死亡,生理性病害。

二、危害水稻茎杆、叶鞘,在其上产生病斑、菌核等症状和病征。

1,菌核秆腐病。

基部茎秆腐烂,近水面叶鞘上产生黑色纵向条斑或不规则大斑,表面生稀疏浅灰色霉层,病鞘内侧有菌丝块,基部成段变黑软腐,后变成白色腐朽,病秆内有大量黑色菌核。

2,水稻恶苗病。

秧苗植株细长、叶狭窄、根少、全株颜色淡黄绿色、高出健苗1/3左右;或大田病株拔节早、节间长、茎秆细高、少分蘖、节部弯曲变褐,地上部茎节上长出倒生根;病株下叶发黄,上部叶片张开角度大,病株不抽穗或穗小;枯死病苗(株)在潮湿条件下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粉霉。

3,水稻紫杆病(褐鞘病、紫鞘病、锈秆黄叶病、黑骨)。

多在稻株抽穗-稻穗灌浆期发生,剑叶鞘和下一片叶鞘为主,致剑叶变黄、叶鞘变紫色或褐色呈典型的“褐鞘”、“紫鞘”症状。

4,水稻纹枯病。

先在近水面叶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多个病斑连结成云纹状,严重时产生初乳白色-浅黄色-黄褐色菌核,易脱落。

5,水稻叶鞘腐败病(鞘腐病)。

剑叶叶鞘上部初现暗褐色小斑,边缘模糊,多个病斑连合成云纹状斑块,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死胎”或“枯孕穗”;潮湿时病斑上呈现薄层粉霉,叶鞘内亦长有菌丝体及粉霉。

该病易与纹枯病混淆,但纹枯病病斑边缘清晰,病部不限于剑叶叶鞘,病征主要为菌丝体纠结形成的不规则状菌核,鞘腐病无菌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区别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症状:
1、白叶枯病:沿叶缘波纹状、叶卷曲枯白、茎切口黄白菌脓。

2、细菌性条斑病:叶脉间暗绿色水浸状半透明细条斑、串珠状黄色菌脓。

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均为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病菌主要由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传染,成为初侵染源。

病菌靠风、雨流水传播,从水稻叶片的水孔和伤口浸入稻株,在高温(一般25~30℃)、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多露、多雾、阳光充足,常刮大风的天气,或深水灌溉、串灌、漫灌等,最易发生流行,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茂、根系长势衰退,往往发病严重。

病害一般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二是抽穗期,孕穗以后爆发为害最为严重。

因此要做到做好几方面工作: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子。

3、清除病原菌。

4、培育无病壮秧。

5、大田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