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悲、喜剧背后的文化暗涌——从人物形象塑造看《白蛇传奇——中国的魔法世界》
从《白蛇· 缘起》谈中国动画电影神话传奇叙事中的悲情演绎

从《白蛇缘起》谈中国动画电影神话传奇叙事中的悲情演绎刁颖【摘要】在神话传说故事《白蛇传》基础上改编的动画电影《白蛇· 缘起》成为2018年度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它既有动画传奇叙事的特征,又延续了中国动画神话传奇叙事中悲情化手法,将矛盾与冲突推到极致,结尾的峰回路转,符合中国人对\"大团圆\"结局的美好想象.同时由于制作手段与游戏的相似性让影片自然融入了\"游戏叙事\",成为一部中国长篇动画电影神话传奇叙事的新代表性作品.【期刊名称】《电影文学》【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5页(P116-120)【关键词】动画电影;传奇叙事;悲情;游戏叙事【作者】刁颖【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重庆 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的今天,《白蛇传》《西游记》等中国传统神怪小说的内容在文学文本、漫画书籍、儿童绘本、电视媒介、戏剧平台、说唱艺术等形式上都有呈现,早已是饱和传播的状态。
因此在动画电影市场上创作者们往往会对原故事内容进行全新的IP改编,将小说中原神话人物作为影片中不变的元素,如“门神”“年兽”“白蛇”“孙悟空”等与全新改编的内容拼接,有着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白蛇·缘起》(后简称《白蛇》)与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简称《大圣归来》)、2016年《大鱼海棠》《小门神》《年兽》等作品一样,是近10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神话类型中的佼佼者。
影片中悲情色彩的运用,正是承续了中国动画电影传奇叙事中神话类型影片常采用的悲情化叙事手法,将人界、妖界,轮回、来世与不同神话时空进行拼接,并运用与游戏中相同的场景设计绘制手法,以及游戏叙事独立场景串接的表现方式,建构起新的中国动画电影神话叙事风格。
一、神话类传奇叙事中的悲情承续中国60分钟以上长篇动画电影题材选择中,神话传说类型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例如:从1941年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到1999年《宝莲灯》,共9部具有完整故事叙事情节的作品,其中8部为神话题材,这里的神话作品包括了民间传说,(1)“然因二者(神话与传说)同是记载超乎人类能力的奇迹的,而又同被告原始人认为实有其事的,故通常也把传说并入神话里,混称神话。
课文导读白蛇传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课文导读白蛇传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课文导读:《白蛇传》中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白蛇传》是中国文学传世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作品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并以此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从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尊师重道和宿命观念等方面,对《白蛇传》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探讨。
一、道德观念《白蛇传》中强调了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从白娘子为救许仙而施展法术,到白娘子对小青的悔过之心,一直贯穿着对善行与恶行的道德评价。
故事中,白娘子和小青都为人间烦恼所困扰,不得已而施展法术。
然而,在大力施展法术的同时,她们也不忘对人间的怜悯与关怀。
这种以疼爱他人为出发点的道德观念,深深地影响着读者。
二、家庭观念家庭观念在《白蛇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白娘子与许仙的婚姻,是一个典型的追求幸福的爱情故事。
他们不仅要克服外在的障碍,也要面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婚姻起着关键的作用,婚姻的幸福与稳定往往需要家庭观念的支持和认同。
尽管许仙的父母不同意他与白娘子的婚姻,但白娘子和许仙为了维护自己的幸福,坚持自己的选择。
三、尊师重道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尊师重道的精神。
《白蛇传》中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人间和仙界两个世界。
在人间,许仙尊重白娘子是他的恩师,不仅是师门的传承者,也是他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他时刻保持着对白娘子的敬意,这一点在他被误导之后也没有改变。
在仙界,白娘子和小青则归听休叟指导,时刻尊敬师长并遵循师长的教诲。
尊师重道的精神在故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给读者传递了深刻的启示。
四、宿命观念《白蛇传》中的宿命观念贯穿整个故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白娘子的“前世因果”还是小青的“报恩寻仇”,宿命的纠葛在故事中始终存在。
宿命被视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既承载着命运的安排,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在白娘子想要恢复许仙记忆的过程中,宿命成为他们爱情的考验。
这种宿命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强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个体意识的心灵寄托。
从“白蛇传说”的国产动画电影改编看白蛇影视产业发展

从“白蛇传说”的国产动画电影改编看白蛇影视产业发展黄旦鑫;吴大顺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1)4
【摘要】基于白蛇故事创作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和《白蛇2·青蛇劫起》,将传统民间故事进行创新性改编,并与现代动画技术天然融合,重构了白蛇故事并带给观众以新的视听体验,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追求感官刺激、物化女性等消费时代的弊病。
平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规避时代弊病,以媒介技术作为驱动力、以时代精神作为主动力、以民族文化作为源动力,白蛇影视产业方能得到长久发展。
【总页数】5页(P94-98)
【作者】黄旦鑫;吴大顺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从《白蛇》看民族动画电影的商业化改编
2.民间传说在影视改编下的传承与创新——以《白蛇传》中白娘子形象转变为例
3.国产IP的影视改编与新技术引入——从神怪《青蛇》到魔幻《白蛇传说》
4.白蛇传电影改编研究
——以《白蛇传说》《白蛇:缘起》为例5.从《白蛇:缘起》到《姜子牙》——看国产神怪动画电影的类型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

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备受喜爱的民间传说——《白蛇传》。
这个故事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更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寓意,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探究《白蛇传》的经典建构与阐释,并探讨它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白蛇传》的经典建构。
故事的主线是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其中涉及到许多情感主题,如爱与道义、善与恶、生与死等。
故事将人与妖的对立置于一个优胜劣汰的道德观念之下,白蛇、许仙和法海这三位重要角色所代表的正邪对立,构建了一个道德价值观的对立。
故事中的众多经典情节和形象也是《白蛇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白蛇化身为人形、与许仙相恋,最终被法海降服;许仙山中遇蛇,百善孝为先,成就一段传世佳话。
其次,我们来探讨《白蛇传》的阐释。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困境。
面对如同许仙般被动的局势,白蛇的从容自信与坚定拼搏精神,展现了心灵的力量和对爱的坚守。
许仙的善良和宽容,以及与白蛇相守的勇气,体现了人性中的美好品质。
法海作为正派代表,虽然有自己的信仰和使命感,但其极端和偏执的行为,使他成为故事中的反面角色。
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故事告诉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选择,如何追求自己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白蛇传》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故事中出现的许多文化符号和意象,都融入了中国天人合一、自然与人的和谐的思想。
白蛇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妖精与仙女之间的概念,其形象隐喻了女性的柔美与力量。
同样,许仙代表着人类社会中的一般人,善良、普通,可以与妖魔共存,表现了中华民族包容、博爱的精神。
《白蛇传》在其寓言和意象中提供了人们对于道德伦理、人性理解和生命价值的思考,给予人们深入的思考和影响。
尽管一些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于细节的不同理解,但这个故事以其普世的情感和主题,依然能够触动人心,引发人们对于善恶、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总之,中国白蛇传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建构和深刻的阐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白蛇传人物形象分析(3)

白蛇传人物形象分析(3)白蛇传人物形象分析二、白蛇:明朝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白》吸收了很多鲜活因素,反映了时代内容。
这时的白娘子真诚地爱着许宣,生活美满幸福。
但蛇妖总是妖怪,当面对许宣感情背叛时,白娘子拿杭州城内所有百姓的身家性命威胁许宣,整个话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白娘子的决绝,但这也是其妖性的充分体现。
《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白素贞,并且增加了极其重要的情节,“盗草”、“水斗”、“断桥”,完美了白娘子的性格形象。
这个时候的白娘子已经脱尽了妖气,完全成了善良的人。
李碧华的《青蛇》应该算是一个诡异的另类书写。
书中的白素贞虽然变成了人样,但一举一动仍不失蛇样,但也更像一个人。
白蛇在知道许仙懦弱、负情、狡猾的真面目后,还哀戚请求青蛇成全,只因她已经怀了他的孩子,这些给予了她在情感背叛时自欺欺人的极大讽刺。
《新白》中的白娘子已经成为百姓心中最完美女人的代名词,对小青情同手足,对许仙温柔体贴,对夫家亲戚尊敬谦让。
这时的白蛇形象也最具有人性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
三、青蛇:《白》中,丫鬟青青由乌鸡精变成了青鱼精,拉近了与白蛇的关系,但是着墨不多,甚至能说她可有可无,只是象征性地需要而已。
《雷峰塔》中青儿被定位成了青蛇精,更加拉近了与白蛇的关系。
她们虽为主仆,却情同手足。
性格上,一个温柔贤惠,一个嫉恶如仇。
白蛇传的故事到了李碧华笔下变得饶有新意,小青反客为主成为故事的主角。
这个版本中的小青是个天真直率、性格冲动、讲义气、有点任性懒散的妖精,她不了尘世,却是白素贞最忠实的姐妹,小青告戒素贞:“人类一朝比一朝差劲,一代比一代奸狡,再也没有真情义了——但我永远都有。
”这时的小青应该是一位先锋派人物,是一个至情至理干练干脆的女子。
与李碧华笔下的青蛇相比,《新白》中的小青就单纯可爱的多了,是一个有情有义、敢爱敢恨、忠心耿耿的形象,其率真活泼的性格与白娘子的妩媚温柔形成了鲜明对比。
论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的传统文化与美学建构

论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的传统文化与美学建构《白蛇缘起》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为基础,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美学观念的动画电影。
以下从三个方面对其传统文化与美学建构进行探讨。
一、故事情节与传统文化故事情节是《白蛇缘起》中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该故事源于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传统民间故事,已经有千百年传承之久。
故事讲述了白蛇和青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许多元素。
首先,在故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
法海作为反派角色,本质上是在执行儒家的德治思想。
而故事主人公——白娘子,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另一面——仁爱之道。
其次,故事中还反映了传统文化对于爱情观的影响。
故事主人公之间的奋斗和牺牲,都说明了在传统文化中,爱情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情感,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去守护和成就。
最后,故事的结尾则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理念“道”。
白娘子不仅实现了人类与仙界之间的和谐,也完成了道的向上。
传统文化中的“道”是一种基于“天人合一”的发展哲学,故事以白娘子的胜利为结尾,也蕴含了这个哲学的精髓。
二、画风与美学观念《白蛇缘起》的画风也有很强的美学观念。
首先,它的画风非常有中国特色,画面中有很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元素,如寺庙建筑、寿字、蝴蝶结等。
同时,在人物的形态和神态上,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如所谓的“百家争鸣”和“和而不同”的风格。
其次,影片中运用了时间与空间的转化,营造出神秘、幻想的氛围,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关于时间的“无妙不成”的思想。
最后,影片运用了细腻入微的画风,将情感表达得非常深刻。
在细节的塑造上,利用光影的变化,将情感细腻地表现出来。
在场景、人物形态上,利用对比的处理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雕琢之法。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大而化之,小而详之”的美学观点。
三、声音和音乐影片中的音乐和声音也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首先,影片中的音乐风格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和表达。
论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的传统文化与美学建构

论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的传统文化与美学建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是一部讲述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电影,是《白蛇传》的前传。
这部电影不仅在故事情节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更通过画面、音乐等美学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美学完美结合,呈现出了一幅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画卷。
在美学建构上,《白蛇缘起》电影更是做到了极致的中国美。
首先从画面上看,电影以唯美的画面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意境,通过细腻的人物肖像和精致的场景描绘,再加上细腻繁复、充满东方审美的动画质感,为整部电影营造出了一种中国古典美的空灵和意境。
在配乐上,《白蛇缘起》也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通过传统乐器的运用和民乐的音调,将中国古典音乐融入到了整部电影的音乐中。
这些音乐元素不仅为电影增色添彩,更为电影创造出了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
电影还巧妙地运用了《白蛇传》传统戏曲的唱腔和京剧的表演形式,为电影赋予了一种传统剧场的意味。
从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看,《白蛇缘起》也充分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
白蛇和许仙作为主要人物,在电影中的身世成长、情感交缠、命运纠缠等方面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
尤其是在动画画面的处理和台词的表达上,电影极大地发挥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和色彩,通过“飞花令”、宫廷舞蹈等传统文化元素,为电影赋予了极富中国传统审美的情感表达手法。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的传统文化与美学建构是一体的,它在故事情节、美学表现、音乐配乐、人物表达等方面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魅力。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更是一部传达中国传统美学的杰作。
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关注和热爱,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的作品能够诞生,让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从电影《白蛇传说》看文化经典的现代传播

作者: 闫宁[1]
作者机构: [1]昆明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214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30-3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7期
主题词: 消费语境;文化经典;文化认同;价值多元化
摘要:影片《白蛇传说》对"白蛇传"的故事文本展开现代解读,于凄美至纯的爱情中糅合入震撼的视觉特效、华丽的武打和喜剧元素。
影片公映六天取得了票房过亿的好成绩,堪称经典改编的成功之作。
本文从消费心理学出发,试图从注意力经济和视觉特技、文化身份认同下的现代阐释、明星效应和角色设置三个层面,探讨《白蛇传说》影片改编的成功之道,为国内文化经典的影视改编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2卷 第 3期
Vo 1 . 3 2 NO . 3
爱情悲 、 喜 剧 背后 的文 化 暗涌
从人 物 形 象 塑造 看 《 白蛇 传 奇— — 中国的 魔 法世 界 》
韩 梦 怡
( 同济 大学 德 语 系 , 上海 2 0 0 0 9 2 )
摘 要 : 白蛇 传 是 中 国 四 大 民 间 传 说 之 一 , 其 情 节 从 明 代 起 历 经 岁 月 不 断 变化 , 产 生 了许 多 立 意 不 同、 风 格各 异 的版本 。 它 们 体 现 了不 同 时 期 作 者 的 写作 意 图 和 当 时 社 会 盛 行 的 价 值 理 念 。本 文 以 正反 两 派 人 物 形 象 塑 造 为 切 入 点 . 将 这 些 版 本 与 德 国 学 者 赫 尔穆 特 ・ 马特 2 0 0 9年 出版 的 《 白 蛇 传
思路。
、
引言
作 为 中国 四大 民问传说 之 一 , 白蛇传 的故 事对 于 中 国 人 来 说 并 不 陌 生 。 与 大 多 数 民 问传 说 相 同 ,
白蛇 传 的故 事 随 着时 间 的推 移 , 受 不 同时期 社 会思 潮、 政 治 环 境 的影 响 . 从 明代 至 今 流 传 下来 众 多情
学 者 赫 尔穆 特 ・ 马 特 所作 的 《 白蛇 传奇 —— 中 国 的 魔 法 世界 》 ( 以下 简称 《 白蛇传 奇 》 ) 于 2 0 0 9年 出版 ,
作 者 用 活 泼 灵 动 的 文 字 塑造 了许 多 个 性 鲜 明 的人 物 形 象 , 为 我 们 展 现 了西 方 人 眼 中 的 白 蛇 传 故 事 。 文学 作 品作 为文 化 的子 系统 ,与其具 有 一致 性 、 密
元祭塔” 等情节 , 白蛇 传 已 经 从 最 初 具 有 警 示 意 义 的 精 怪 小 说 演 变 为 一 个 女 子 勇 敢 追 求 幸 福 的 悲 剧 爱 情故 事 。尽 管故事 内容逐 渐 丰 富 , 人 物 性 格 亦 有 所 变化 , 但 几 乎 所 有 版 本 的 白 蛇 传 都 与 中 国 当 时 的 社 会 现实 、 主 流文 化 紧密 结合 。此 中人 物 一 举 一动 都 带 着特 定 时代 的精 神 印记 , 其 思 想 理 念 都 与 大 环 境 有 着千 丝万 缕 的联 系 ,因此形 象 都 相对 复 杂 , 无
切性 , 而不 同文化 背 景下 的作者 对 于 白蛇传 的解读 自然 也 各不 相同【 l 1 ( ) 。 对《 白蛇传 奇》 进行研 究分析 , 揣 摩作 者 赫 尔穆 特 的写 作 意 图 , 能 帮助 我 们探 寻 中
中图分 类号 : 1 2 0 7 . 7 3
一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o 0 9 —1 0 7 6 ( 2 O 1 3 ) 0 3 一o 0 7 2 一O 4 西方 文化 的差异 , 从 而进 一 步加 深 我们 对 西 方 思想
观念、 文化 传统 的理 解 。 因此 , 本 文将 聚 焦 《 白蛇 传 奇— — 中 国的魔 法世 界 》 与 原 著 中 的正 反两 派 人 物 形 象塑 造 对 中西文 化差 异进 行 讨论 。 一 窥西 方 人 眼 中的 白蛇传 。 试 为 白 蛇 文 化 的 研 究 提 供 新 的 视 角 和
奇—— 中 国的魔 法世 界 》 进 行 对 比评 析 , 分 析 原 著 中 亦 正 亦 邪 的 人 物 形 象和 德 国相 对 较 单 纯 的 人 物 形 象 背 后 所 隐 藏 的 文化 因素 , 对 中 西 方 文 化 差异 进 行 探 讨 。
关 键词 : 白蛇 文 化 ; 白娘 子 ; 法海; 绝 对 化
对 其 演变 历 史 。 不 同 时 代 版 本 中 女 性 地 位 变 化 的 研
二、 《 白蛇传 奇》 内容概 述
白蛇传 的故事 初见 于 明代 《 清 平 山堂 话 本 》 中 的《 西 湖 三塔 记》 , 讲 述 的是化 身 为美 女 害 人 的 白蛇
精 被 得 道 之 人 镇 于 西 湖 三 塔 之 下 的 故 事 。到 明 末 冯
的阐释 , 白蛇 传 文化研 究遍 地开 花 。然而 , 绝大 多数
研 究 都仅 局 限在 白蛇传 流 传 于 中国 的各 个版 本 . 而 未 给 予 西 方 的 白 蛇 传 改 编 作 品 以 足 够 的 关 注 。德 国
培 的《 雷 峰 塔 传 奇》 , 又 加 人 了“ 水 漫金 L 和“ 白状
梦 龙所 著 《 警世通言》 里《 白娘 子 永 镇 雷 峰 塔 》 一 文
中, 剧情 被 进一 步 丰富 , 故 事 中出 现 了各 色 的人 物 ,
究, 到 从 民俗 学 、 符 号 学 以 及 人 类 学 角 度 对 其 进 行
而作 者 虽严 厉地 批判 女 色 害人 , 但 字 里 行 问 却 隐 隐 对 白蛇 透 露 出 同情 。至 清 代 梨 园 旧 抄 本 和 清 末 方 元
2 0 1 3年 9月
伊 犁 师范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Yi l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Se pt . 2 01 3
节 各 异 的版本 , 以 其 为 基 础 衍 生 出 的 大 量 经 典 的 影 视作 品更是 深 受 人们 喜爱 。这些 作 品风 格 多样 , 立 意不 同 , 其 丰 富 的 文 化 意 蕴 从 侧 面 反 映 出 了 中 国人 民各 个 时 期 独 特 的 精 神 世 界 , 因 此 极 具 学 术 研 究 价 值。 近 年 来 ,学 术 界 对 白蛇 传 的 解 读 层 出 不 穷 :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