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必修一《3、六月我们看海去》 课文原文-教育文档
2021年高中语文《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3 苏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语文《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3 苏教版必修1潘洗尘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之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2.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情倾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蓝色多多瑙河》二、介绍作者和背景:潘洗尘,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兴安乡东风村。
1982-1986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现为天问文化传播机构(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董事长。
从1983年发表后来被《读者文摘》、《中学生早读课本》等数百余家报刊、书籍收录转载的处女作《六月我们看海去》至今,共创作并发表了诗歌作品八十余首,其中,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xx年入选全日制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六月我们看海去》xx年入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品不多,但却因独有的诗风格外的引人注目。
《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三、体味诗的思想内容:1.哪些语句能借助“听觉的想像”体会出青春的活力?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的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雀跃着向大海的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
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经历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像,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的情不自禁的赞美,“五颜六色”“风风火火”“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
优秀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教学课件:1.1.3 六月2C我们看海去 (共11张PPT)

六月,我们看海去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2.诗歌表现了年轻人强烈的自信,试作分析。 提示读这首诗,我们能强烈地在诗行间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 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 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 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 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捡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 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也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我们是一群 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 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甚至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 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到一群青春的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
-9-
六月,我们看海去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1.诗歌是怎样展示青春生命力的旺盛的? 提示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 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在鲜明节奏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一 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 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的方向奔跑,小雨劈劈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 和脸上。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 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 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象”,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 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情不自禁的赞美,“五颜六 色”“风风火火”“欢欢乐乐”“匆匆忙忙”“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 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 活力在全诗中无处不在。再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 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 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捡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 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也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六月我们看海去》课件

1.如何理解这首诗的题目的深刻含义? 答:
[明确] ①是诗的线索和灵魂。②“六月”在这里已不再是一 个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象征着火热的青春和充满激情的生命。 ③“看海去”则象征着青年人对理想的渴望、对未来的探索和 对充满挑战的生活的无限憧憬。
2.对应目标2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 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这句 话中,“脚步”“天空”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
——莎士比亚
12.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
了!春天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做成什么。
——高尔基
◎诗海拾贝 金 缕 衣①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②少年时。 花开堪③折直须④折,莫待⑤无花空折枝。
【注】 ①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②须惜: 珍惜。③堪:可以,能够。④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 ⑤莫待:不要等到。
[明确] 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 发”的飘荡与《蓝色的多瑙河》的乐曲组接到一起,将“看海 去”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六 月”组接在一起,等等,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旨。青 年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 风火火的神态,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 从诗的语言中感受到。
1.体会本诗的音乐性;理解本诗巧妙的语言组合。 2.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与诗人的感情倾向。
1.对应目标2 读诗,就是要在诗歌的பைடு நூலகம்奏里品味出作品所承载 的内在情感。这首诗承载了什么样的内在情感? 答:
[明确]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的绝不仅仅是青春生命力的旺盛, 它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 骇浪的洗礼,让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生 命的渴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六月,我们看海去》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4.诗歌中的意象“海”象征什么?从这首诗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1)海的含义是丰富的,它象征的是一个更为广 阔的环境,或开放的时代,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或理想。因为 “海”的沙滩可以“抚摸我们赤裸的感情”,可以“回映我 们心灵的空旷”,可以让我们去做探险家而不停留在生活的 “坐标轴上”。(2)诗歌发表的1983年,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 时代,给久锢的心灵尤其是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带来了一片 广阔的天地。本诗恰恰反映了青年学子们的这一特点——富 有活力、自信、有探索精神。他们有“淡淡的忧伤”,他们 在做着充分的准备,“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图书馆”,他们 和“知识苦恋”,这一切都是为了“看海去”。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 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
【提示】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 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 “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 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 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受 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新辞 赋体”的诗体特点。
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六月,我们看海去

2.背景解读 《六月,我们看海去》发表于1983年,是潘洗尘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 的诗歌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3.文学常识
新生代诗歌 新生代诗潮是中国继“朦胧诗”运动之后的极为重大的变动。新生代诗人 继承了新诗潮主体觉醒的基本思想,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生命的视角都向 主体意识的探求与审视迈进了一步,向个人意识的深层面展开。他们在个人 经验的转变中以一种独特的姿态深刻体验现代人共有的内心世界,从人的生 存状态考虑人的心理世界、内在本能意识,从而无限扩展真正属于自己的领 地。这种主体意识在他们诗歌中具体表现为以反英雄平民的角色审视日常 生活及其语言的口语化,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完成生命的体验。也可以 说,“新生代”诗的一个中心母题是“生命”。
①每年春天,故乡的杜鹃花
地开放,无拘无束。它们从不孤芳自
赏,而是极尽生命的全部,向人们展示自己最纯朴自然的美。
②为了全面完成新增扩内农网项目建设任务,即便寒风瑟瑟,国网西宁供
电公司所负责的新增农网升级工程仍在
紧张地进行着。
③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光纤网络,提升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
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
发
曲
尽
壳
答案:fā/fà qū/qǔ jǐn/jìn ké/qiào
2.据音写字 答案:眺/佻/挑/跳 撩/燎/缭/潦 嘻/嬉/喜 喧/暄/宣
3.词语辨析
(1)迂回·萦回
【辨析】两个词都有回旋环绕的意思,在作这一意思时,“迂回”是形容
词,“萦回”是动词。除此以外,“迂回”还有以下意思:①进攻的军队绕
到敌人侧面或后面作战;②指在思想或表达方式上绕圈子的性质或状态。
【填空】①青山环抱,绿水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1.3【教学课件】《六月,我们看海去》

——诗人、评论家:谢冕
②可以毫不夸饰地说:《想起1970年的冬天》与《六月,我们看海去》、《饮九月 初九的酒》构成潘洗尘的三驾金色马车,奔驰于中国诗歌的原野上,他乘着他的马 车,感受远行的艰辛、痛苦和快乐。 ——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人物评价
③洗尘是与众不同的人,是重情重义的人,是为风格接风的人,是为尘世洗尘 的人。从某种精神层面上说,洗尘或许是这个时代拿来向历史交差或顶帐的角 色。
课文导入
六月,是一个包容我们尝试和狂嚣的季节,是
一个充满了憧憬与骚动的季节,是一个充满得了 梦想和冲劲的季节。六月,我们可以上天入地, 眺望远方;六月,我们可以勇敢出发——我们, 看海去。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作家作品
潘洗尘,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兴安
乡东风村。1982-1986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2)采用很多口语,很多叠词,如:噼噼啪啪、絮絮叨叨、嘻嘻哈哈、高高兴兴、匆匆忙忙、 风风火火。
(3)韵脚鲜明,一韵到底。韵脚(ang):远方/遗忘/幻想/匆匆忙忙/忧伤/飘飘荡荡/喧响
/空旷/向往/风霜/坐标轴上/远方。(ang韵母发声为后鼻音部,声音洪亮,所以读起来铿 锵有力)。
(4)反复回环的词语句式多。以众多复沓的短语,缀联成绵长的句型,在回环往复的急骤节奏
中文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陆续有 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 潘洗尘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 后的新生代校园诗人,作品虽不多,但因独有的 诗风格外的引人注目。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必修一
人物评价
①潘洗尘在八十年代很活跃,他的诗歌实践在同代人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在校园诗 人中还是个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组织者。潘洗尘为诗不求数量,但诗的质地坚实饱 满,在艺术上和那个时代的诗风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苏教版语文高一《六月我们看海去》素材 苏教版必修1

六月,我们看海去素材【阅读指导】六月是青春的季节。
在一群男女青年向大海奔去的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春的勃勃生机,同时也会发现,诗歌展示的绝不仅仅是青春生命力的旺盛,它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渴望。
诗是心灵的音乐。
读诗,就是要在诗歌的节奏里品味出诗歌所承载的内在情感。
艾略特曾经说过:“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
”《六月,我们看海去》,似乎也创造出了新的节奏,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诗歌情感。
潘洗尘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其独有的风格而引人注目。
《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重要作品,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节奏里感受到诗人及那个时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读这首诗,要借助“听觉想像”体会青春的活力。
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伴着鲜明的节奏,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
接着诗人写道,“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
诗人在这里向我们展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欢欢乐乐”、“匆匆忙忙”、“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都是典型的青春意象,是旺盛的青春生命力的有力见证。
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处不在,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仔细体会。
再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也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等等,这些诗句无一不是青春生命活力的展示。
读这首诗,我们还能强烈地在诗行间感受到年轻人的自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1专题 《六月,我们看海去》新课讲知课件1

精选教育课件
18
体味诗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
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 种节奏是诗歌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全诗多 是省略标点的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 就是诗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 奏主要是诗行中重复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 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 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 待了很久”。
回环: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 期待了很久。语言的回环往复突出了我们的期待 由来已久。
精选教育课件
10
学习目标
“理解”与“朗诵”作品,把握诗作 内在情感旋律,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 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 意义”的理解,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品 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 ,并用自认为恰当 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精选教育课件
11
介绍作者和背景
潘洗尘是中国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 十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 作品不多,但却因其独有的诗风格外 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 潘洗尘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 诗歌节奏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一代 青年的内心世界。
精选教育课件
12
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精选教育课件
13
精选教育课件
5
思考下列问题:
1. 哪些语句借助“听觉想象”体会 出青春的活力?
2. 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年轻人 的自信?
3. 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青春所富 有的探索精神?
精选教育课件
6
文章主题剖析
读者在一群男女青年向大海奔去的脚步 声中体味到青春勃勃生机的同时,静下 心来就会发现,诗歌向我们展示的绝不 仅仅是青春生命力的旺盛,它还向我们 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 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让情感在海水中 净化,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青春和生 命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必修一《3、六月我们看海去》课文
原文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
象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我们早已遗忘
大海啊大海离我们遥远遥远该有多么遥远
可我们今天已不属于童稚属于单纯属于幻想
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
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
象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食堂我们和知识苦恋
有时对着脏衣服我们也嘻嘻哈哈发泄淡淡的优伤
常常我们登上阳台眺望远方也把六月眺望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象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
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象相信天空啊
尽管生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
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
捡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
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也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
我们我们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哥伦布呵
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
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甚至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
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意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
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1983·原载《读者》,入选统编高中语文课本) 潘洗尘,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兴安乡东风村。
1982-1986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2019年开始陆续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
创办《诗歌EMS》周刊、《读诗》季刊等诗歌媒体。
现为天问文化传播机构(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董事长,并担任国内多家诗歌刊物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