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新题型集锦
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

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一、对联题[题型解说]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之精华。
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对对子”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不少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对联题。
对联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在中考命题中,出现了不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好题型,形成了中考语文的一道亮丽风景。
[命题角度]对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对联相关简单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而且命题者还常常将对联题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各地人文自然景观等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国家大事。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对联题主要的命题形式是“应对撰写型”,即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对联的某一联(上联或者是下联),对出另外一联(下联或者上联),这一形式的考题比较灵活,内容上多和考题当地的人文自然结合起来。
[方法点拨]解答对联题,首先要紧扣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联,极讲究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上下联对应位置),形式整齐,节奏和谐。
在词性相对、事类相通、句式相同的情况下,上下联的意义一定要有变化,或相关相联,或相辅相成。
总之,意义要防止重复单调,要力求变化多样,引人入胜。
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能做到宽对、活对就行了。
至于平仄方面一般都不作要求。
其次,要加强文化知识积累,提升文化品位。
语文学习非一日之功,功夫在平时。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习语文。
要想加强文化积淀,增强应对能力,就必须努力做到广泛阅读、仔细品味、强化记忆、灵活运用。
特别是平时注重多背记一些古典诗词,多积累一些楹联。
[非常题例]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部编)中考语文新题型专题训练——下定义

方法点拨
下定义
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 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 物的本质特征;在形式上要注意:要把被定 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 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答题格式
下定义的格式:XXX是……(判断单句) XXX叫……
被定义概念 = 种差 + 邻近属概念
(种概念) 种差 + (属概念)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
较系统的。
内容
第一步 找出邻近属概念,确定主干
第二二十步 四史筛选是二有以十效四为信史息封是,建…找统…出正治种史差阶级提供历史 借鉴为目①的编编撰撰目的的对③体中例国④四内千容 多年来的
第 第历四三史步步 作了合 检查理比而答较有案系序。整统合的信记息录的纪传体正史。
考点介绍
下定义是中考语文试题中常常出现的题型, 出题方式为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要求考生概括 文字内容,给语段中的某个词语下定义。主要考 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
常见题型:
1.根据下面一段话(或者几个句子),给“XX” 下定义;
2.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给“XX”下个定义 (不超过××字);
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 “XX”下一个定义。
20世纪的广播、电视不同。
比较信息,删!
2.它跨越时空,全球一网。
3.它信息无限,时效性强。
4.它集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为一体。
第一步 找出邻近属概念,确定主干
第二步 因特筛选网因有是特效网集信是息文…,、…找图新出的、种媒差动体画。、声音等 多种媒体①为覆一盖范体围,②跨时效越性时③空载体、全球一网,
“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具有 的本质特征(独有的属性)。
中考试卷语文新题型

一、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20分)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创作,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小说。
B.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创作,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展现了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
C.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创作,主要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D.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创作,以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为主线,寓意着对信仰的坚定追求。
2.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请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
(2分)(2)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塑造了鲁智深的形象?(3分)(3)这段文字反映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二、文言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何为?”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君子哉!求!君子哉!”(节选自《论语·先进》)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在中间。
B. 如或知尔:或,如果。
C. 比及三年:比,等到。
D. 如会同:会,诸侯会盟。
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天,不要因为我而有所顾虑。
语文中考新题型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恪尽职守(kè)B. 毛遂自荐(xuàn)C. 精疲力竭(jié)D. 胸无点墨(m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B.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参观活动。
C. 假如我能当一名宇航员,我一定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D. 老师鼓励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下列诗句中,描绘了春天景色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那里的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C. 他的声音低沉,像沉睡的狮子。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5. 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悠闲(xián)B. 炽热(chì)C. 沉着(zhé)D. 精湛(zhàn)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花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B.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桥。
C. 父亲的背影像一座山。
D. 这座楼高耸入云。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B. 花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草儿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她的眼神像夏天的湖水一样清澈。
D. 那里的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那里的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C. 他的声音低沉,像沉睡的狮子。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9. 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题型标新立异,中考常考常新

题型标新立异,中考常考常新作者:***来源:《读写月报(初中版)》2024年第02期近年来,中考试题出现了一些新题型,这些题贴近现实生活,能全面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题型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时,主动积极地强化大语文学习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本文摘录几则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新题型,以饗读者。
一、从诗句中找雅称例1.(2023年湖北宜昌卷)下列选项中()提到了牛的雅称,()提到了老虎的雅称。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及文学常识。
A项大意: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B项大意: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C项大意: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D项大意: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於菟:虎的别称;故依次选B和D。
【参考答案】①B②D二、理解词语能力例2.(2023年湖北宜昌卷)部分西药的中文译名,既是英文谐音,又标示药物功能。
例如“维他命”(Vitamin),与其英文读音相似,且标示了维持生命机能的作用。
请根据药名推断,如果病人发烧且头痛,医生可能使用下列哪种药物?()A.安体舒通B.思考林C.扑热息痛D.扑尔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扑热息痛:药名为Paracetamol。
从“扑热”一词可以看出其药具有解热降温的功效;“息痛”有镇痛的功效。
题目中的病人“发烧且头痛”,所以应该选用“扑热息痛”。
故选C。
【参考答案】C三、用流行语造句例3.(2023年湖北宜昌卷)《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的评选,既符合社会文明道德规范,又注重词语含义及用法上的创新。
2024中考语文新变化分值高达27分

03新题型3:情境综合读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7分)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yōu xián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jīn gētiěmǎ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piāo yì,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我们从古诗中___________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____________出蓬勃生机。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yōu xián()(2)jīn gētiěmǎ()(3)piāo yì()4.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获取与时俱进迸发B. 汲取与时俱进焕发C. 获取与日俱增焕发D. 汲取与日俱增迸发5. 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体验。
B. 读诗不仅能够提升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C. 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体验,而且能够增强精神境界。
D. 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
04新题型4:非连情境综合运用(压缩语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分)材料一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将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是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以来发射的首颗也是唯一一颗高轨备份卫星。
据悉,该卫星“入列”后将有效扩大短报文服务区域,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能力,肩负起提升系统服务连续性和健壮性的重任。
材料二北斗科技工作者感言:①确保任务成功是我们的永恒追求!②一个新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注定艰难,尤其是在技术基础薄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
中考语文创新题型集萃

中考语文创新题型集萃创新题例一:关注时事型亮点透视:紧扣时事热点,采用多种形式对社会新闻、热点关注,将语文学习与时事联系起来是本题的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生活”的理念。
此题型引导考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既考查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表达能力,又检查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迁移”能力,创造性很强。
解答此题只要学生平时关心社会、关心实际,能经常浏览新闻媒体,注重课内外结合,应该说难度不大。
例题解析:例1:【2005年吉林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结合语境运用对偶知识作答。
解答本题必须注意上下联内容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字数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
此外还要一定的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示例:“乡音已改是归人”;宽对也可,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乡音无改鬓毛衰”等。
例2:【2005年龙岩市】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祖国大陆决定向台湾赠送一对大熊猫。
现请你为这一对熊猫分别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并简要解说命名理由。
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答案,但是,所取名字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达一种良好的愿望。
例①“团团”、“圆圆”例②“陆陆”“湾湾”。
理由:寄寓了两岸统一、骨肉团圆的心愿。
例3:【2005年随州市】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相关问题。
新华社6月1日电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1日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说,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的相关工作已经开始。
这对大熊猫一旦确定后,我们将公开为大熊猫征名,按照以往习惯,大熊猫将采取双名制,即乳名和大名,均为两个汉字,在大陆征集乳名,在台湾征集大名。
部编初三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 入蜀的人乐不思返, 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 自
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 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
蜀道险阻为内容, 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正是这一点, 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 事。当友人入蜀时, 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 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 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学习-----好资料 首先,要会诵读。诵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环节,要通过熟读、吟诵、背诵一系列步骤领
会诗人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与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其次,理清思路。思路是诗人的构思过程,把握好它有助于了解诗人描写的情感历程,
使自己投入到诗人描写的情境中来理解诗歌。 再次,把握情感。诗歌的主旨往往蕴涵在诗人的情感抒发中, 同时对修辞手法的掌握也
反复咏叹:诗中用顶真、排比手法三次感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叹其高危不通, 二叹其峻险难越,三叹其雄奇凶险。
大胆想象、联想:用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六龙驾日的传说极力渲染蜀道之隔、之 通,以此表现蜀道山岭之高危。想象、联想历史久远,空间广阔,气势酣畅。
学习-----好资料
开山写通, 借六龙回日写隔;唯有李白敢借扪参历井写惊,借悲鸟夜啼写凄;唯有李白敢借 倒挂枯松写险,借万壑雷声写雄, 借“蛇”盘“虎”踞写凶,这便是李白身上常人无法企及的 “仙 气”——雄奇壮丽、高危峻险的意境,雄放洒脱的诗风。
三,围绕“叹”感知创作思路和诗歌风格(20 分钟)
1.叹什么 ?让同学们把握文章思路 一叹蜀道之高危:用秦蜀人烟不通的历史、五丁开山的传说,用绝顶鸟道、回日高标、
黄鹤难越、猿猱愁度极写蜀道山岭之高危。 二叹蜀道之凶险:以攀援时敛气屏息、抚膺长叹,悲鸟子规的飞绕夜啼,极写蜀道环境
凄清,山水险恶。 三叹蜀道战祸之烈:;以剑阁 “蛇”盘“虎”踞、杀人如麻极写蜀道人事凶险。 2.如何叹? 让同学们细读找出作者所用的手法。研读:李白用何种方式来表达对蜀道
3,为何叹? 让同学们思考写作背景和思想感情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 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 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 即漫游全 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 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 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 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好资料
2 课堂模仿,再读感悟。 配蜀道画面和朗诵音频, 要求学生体会音频中的感情、语气、 语调节奏, 感情基
调等,学生诵读表演,教师点评并加以指导。 3 三读品味,其义自见。 让学生小组间分段朗诵,体会它的效果,明确李白对蜀道的印象:难!面对蜀道之难,
李白如何感叹?引导学生找出诗中表达强烈感叹的词语: “噫吁戏 ”长“叹”嗟“”长“咨嗟 ”。
3,主旨分析 从诗的内容上看, 此诗应是在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 全诗极言“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意在为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险而担忧,“问君西游何时还” 人还未去却已问归期, 诗人不忍友人离去, 依依惜别之情自现。 结尾一段写蜀地战祸之烈, 意在告诫友人蜀地并非 久留之地。而剑阁是蜀中要塞,由“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可见。写剑 阁之险引出蜀地战祸,既是写蜀道之难的继续,也是惜别之情的升华。去蜀难,留蜀亦难,
【教学层次设计】:一个课时。导入 →诵读 →感叹→小结→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 分钟)
PPT 显示蜀道地形。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 450 公里,入川经 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现 在我们可以坐着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 那么一千多年以前要入蜀该怎么办呢?李白警
学习-----好资料
《蜀道难》教案设计
【文本分析】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 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 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要重点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 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的感叹?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介绍本诗的创作趣谈: 现存资料表明,李白没有由秦入蜀的经 历,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就再也没回去过。 可见《蜀 道难》纯系想像之辞,不过是借送友人入蜀, 展开想像的翅膀,作了一番升天入地的艺术之 旅。(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 是点面结合的方法兼夸张。如: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大胆的想象和夸 张。)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 鄙夷世俗, 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 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奔放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 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李杜 ”。杜甫曾说他 “笔 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 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和本诗的创作背景。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 把握本诗的行文脉络,体会作者情感; 通过分析本诗的艺术手 法来感受其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 解析状 “难”之法,体会李白雄放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