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防治冠心病模式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研究进展邓历敏;阮贵云;罗飞(综述);许丹焰;李向平(审校)【摘要】随着心脏康复体系的不断完善,心脏康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目的在于恢复心脏病患者最佳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态,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
这些干预措施包括运动训练、危险因素控制、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等。
大量研究已证实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能使冠心病患者获益。
现主要对心脏康复的发展史、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益处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With constantly improving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R) system,CR has becom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s involving multidisciplinary team so that patients with cardiac disease may preserve or assume the best physical,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and their disease’ s progressio n can be slowed or reversed.These interventions usually include exercise training,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medical therapy.A large amount of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benefit from the exercise-based CR.This review mainly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CR and benefits of CR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s well as its present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4页(P521-524)【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运动训练【作者】邓历敏;阮贵云;罗飞(综述);许丹焰;李向平(审校)【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49心脏康复是指为确保心脏疾病患者达到最佳的身体、心理及社会状态所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总和,以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和承担适当的社会职能,并通过改善健康行为,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1- 2]。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第三版)概述本文档是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的修订版,旨在向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最新的防治指导。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民众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本指南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最新的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提出了全面和科学的冠心病防治策略。
诊断标准根据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本指南确认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供了相应的诊断要点和依据。
同时,也针对特殊人群(如妇女、老年人等)的诊断进行了细化和讨论。
防治策略本指南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冠心病防治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度锻炼、戒烟限酒等建议,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方面,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特点,推荐了相应的药物类型和用药原则。
介入治疗主要是针对重症患者,提供了相关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段。
应对新技术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指南对冠心病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和评估,并提供了指导意见。
同时,指南也强调了在应对新技术挑战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醒临床医生谨慎使用和评估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健康教育和社区管理在冠心病防治中,健康教育和社区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指南鼓励建立健全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患者和公众对冠心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同时,指南还提供了社区管理的相关建议,以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冠心病防治服务。
结论中国冠心病防治指南 (2023修订版第三版) 是一份全面、科学的防治指导,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冠心病患者可以根据本指南提供的策略和建议,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标题:2024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引言:稳定性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诊断与治疗建议,对于提高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治疗、指南一、诊断标准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的检查结果。
一般来说,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常。
此外,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以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
二、治疗方法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方法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提高稳定性冠心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该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应的检查也是预防措施的重要一环。
四、管理建议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医院和医生应该提供全面的管理和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等。
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例如,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因胸痛、胸闷等症状就诊,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冠状动脉狭窄。
经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效果良好。
2024年中国专家共识:冠状动脉疾病的防治

2024年中国专家共识:冠状动脉疾病的防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中国专家共识于2024年发布了以下指南:1. 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同时,进行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
- 戒烟:戒烟是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措施。
吸烟会损害血管壁,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
定期测量体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体重。
2. 定期体检和筛查- 通过定期体检来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可以降低疾病的风险。
- 对于中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检查,以评估冠状动脉的状况。
3. 药物治疗- 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已经确诊的患者,必要时应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和降脂药。
-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心理支持和康复- 冠状动脉疾病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压力和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本共识仅供参考,具体的防治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同时,持续的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将为冠状动脉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国内外冠心病的发病现状及其预防对策

·综 述·国内外冠心病的发病现状及其预防对策俞顺章1 沈洪兵2 我国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低发区,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期望寿命的延长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上升趋势。
西方国家在冠心病预防方面已取得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本文简要概述国内外冠心病的发病现状及其预防对策。
一、国内冠心病上升的一些报道:先看一下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有关冠心病的一些数据(附表)。
从附表可见,不论城市和农村,近年来我国人群冠心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995年与1988年比较,城市上升41.78%,农村上升39.74%,按照年均增长速度公式X=(a n/a0)1/n-1,我国城市和农村冠心病死亡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11%和4.90%。
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资料也证明我国冠心病死亡率近年来有增多趋势[1,2]。
如参照WHO提供的1988年疾病死亡统计资料,按Segi世界人口作调整,所得我国人群35~74岁年龄标化冠心病死亡率,农村男女分别为40/10万和28/10万,属低发病率地区,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男女分别为88/10万和52/10万,比日本略高[1]。
附表 我国部分城市和农村冠心病死亡率(/10万)3地区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城市41.8843.4147.4846.2051.2954.6758.0559.38农村19.1719.8022.8221.0323.4422.1024.8626.79 3引自卫生部《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1988~1995年 二、国外冠心病上升的一些报道:与我国类似,东欧一些国家1970~1985年期间30~69岁年龄标化冠心病死亡率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男性的上升趋势较女性更为明显[3]。
如保加利亚1970~1985年15年间男性冠心病上升60%,波兰上升38%,捷克、东德、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上升幅度在10%~20%之间,而女性冠心病死亡率的变化较小,上升幅度均小于20%,捷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女性冠心病还略有下降。
从ASCVD到ASCCVD,更符合国情——《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AS CCVD;二 级 预 防 即指 南 建议 糖 尿病 患者 应 依 据
AS CC VD的分级 制定 管理 方 案 ,使 每位 患者 “ 对 号入
座 ”。防止 已发生的临床AS CC V D的事件再发 、降低 致 残率和病死率 ,并改善患者 的生存质量。 生活方式
( AS VD) 的独立危 险因素之一 ,它可发生于AS V D之前或
之后 ,可引起 或加重AS V D。有大量 可靠 的研 究证据表
蛋 白量 降低 ,血清胆 固醇含量 增高 ,以致易患动 脉粥样
硬化 。本 次 “ 指南”推荐糖 尿病患者 不要吸烟或使 用烟
明,卒 中是我 国成人糖尿病 患者AS VD 最常 见的 临床 结 局 ,也是最 主要的致死及 致残原 因。因此 ,要降低糖 尿 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首先应解决A S C C V D的预防。
入量 降低 至 1 5 0 0 mg / d ( 相 当于Na C 1 3 . 8 g / d ) ,可获得 更大程 度的血压 下降。所有患 者宜进行适度 有规律 的有 氧运 动 ,减少 静 坐时 间 ,尤其是避 免 长 时间 的静 坐( > 9 0 mi n ) 。其 中在二级预 防 中指 出如无 禁忌 ,建议患者进 行规律 的体育 活动 ,而缺血性 卒 中或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 ( T I A) 患者 ,如能参加体力活动 ,可 以考虑至少每周 1 ~3
吸烟 、饮 酒属于不 良生活 行为 ,为 A S VD并发症 危
险 因素 。因烟 中有害成分 会损害血管 内皮细胞 ,血管 内
皮细胞 遭受 损伤后 会合成 NO并减 少分泌 ,导 致 内环 境
紊乱 ,增加 内皮素分泌 ,进 而收缩血 管 ,升高血压 。此
冠心病中医药管理方案1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范畴,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后者又称“真心痛”,为“胸痹”重症。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纤维化、坏死和功能障碍,或者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可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隐形或者无症状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和冠心病猝死 5 种类型。
本病多发于 40 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常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遗传因素、糖尿病、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有关。
冠心病患者往往因天气寒冷、情志不遂、过度疲劳、进食油腻或者饱餐后等诱发。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在本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
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
寒邪内侵:素体阳衰,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
饮食不当: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生冷,或者嗜酒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组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失展,而成胸痹。
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步,遂聚而为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
气滞或者痰阻,均可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或者痰淤互阻,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
年迈体虚: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肾气渐衰,如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励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者心阳不振;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引起心阴内耗。
心阴亏虚,心阳不振,又可使气血运行失畅。
凡此均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导致气滞、血瘀,而使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生胸痹。
以上病因病机可以二者或者三者并存,或者交互为患。
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淤血闭阻心脉,可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
吴尊友英雄人物介绍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 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研究机 构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开展疫情防 控工作。他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 和研讨会,分享中国的防控经验和
研究成果
3
英雄人物形象
英雄人物形象
1 吴尊友教授的形象深入人心,被广大人民群 众誉为"英雄人物"。他的专业知识和卓越成 就使他成为公众信任和敬仰的对象。他的勤 奋、敬业和奉献精神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 和公共卫生工作者
域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2
1
学术成就
学术成就
吴尊友教授的学术成就丰硕。他在流行病 学领域,尤其是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方面 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 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研究模式,为我国 艾滋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他 成功地预测了艾滋病在中国流行的可能性 和严重程度,为我国政府制定艾滋病防控 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
谢谢观看
XXXXX
XXXXX
2 他的英雄事迹被广泛传播,鼓舞着更多的人 投身于公共卫生事业。他的贡献和成就使他 成为了中国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杰出 代表之一
9
4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
吴尊友教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 高度评价和认可
他的同事和学生们称赞他是" 中国流行病学的一面旗帜",
是他们的榜样和引路人
他的领导和上级部门对他给予 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学术研 究、疫情防控和社会服务方面
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
总结
总结
吴尊友教授是一位杰出的流 行病学专家和公共卫生领袖, 他的学术成就、防控工作和 英雄人物形象都为人们所称 道
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研 究和疫情防控方面,还体现 在他为社会做出的卓越服务 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防治冠心病模式2012年3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
作为国内心血管介入领域最早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极大地推动了介入心脏病学在中国的发展,缩小了我国在此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培训了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專业人才,提高了我国心血管疾病专业队伍的素质。
会议前夕,记者采访了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席,卫生部广西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广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质控中心主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部部长、心内科主任李浪教授。
关注冠心病的多重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面临快速增长的严峻局面,有人甚至说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了井喷现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根据2010年我们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在所有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有超过40%的人死于这类疾病。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冠心病死亡人数在世界上排在第二位。
整个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非常高,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从2007年开始,我国直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支出的医疗费用高达1300个亿,而且目前还在大幅度增长。
”采访一开始,李浪教授首先告诉记者,在我国,近8年以来城市的冠心病死亡率升高了53%,农村的冠心病死亡率升高了40%。
并且,我国冠心病发病还表现出了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35岁至64岁的冠心病死亡人数逐年明显增加。
李浪教授认为,冠心病的发病由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目前已知的主要因素,首先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三大疾病;其次是诸如吸烟、少运动、超重或肥胖、蔬菜水果摄入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第三个方面,是自然规律,年纪越大,冠心病发病率越高;第四个方面,是遗传因素。
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最突出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是首当其冲的。
而中青年冠心病发病则主要与吸烟有关,长期吸烟等危险因素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促进了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另外,肥胖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因为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可能引发和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针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这四大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李浪教授认为,防治冠心病,重在预防,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首先,戒烟和控制体重,保持平稳的血压,防止血脂异常,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适当运动增强心肌和血管功能,尽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精神紧张。
然后,饮食宜清淡、低盐,尽量减少各种油腻食物、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脂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粗粮、水果和蔬菜。
针对中国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综合防治,李浪教授认为:“中国国情复杂,医疗水平差别大,我们应该针对冠心病的多重危险性,就符合中国国情的最经济的预防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防治模式,形成一个共识,向政府部门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些防控建议。
”把冠心病的并发症降到最低“在导致冠心病的四大危险因素中,糖尿病是冠心病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目前,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数量不少。
因为以上‘三高’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隐匿过程,所以,患者平时没有症状,甚至不会感到任何不适,但却都有发生冠心病的可能。
正因为如此,我们只要一有机会,就一定会呼吁人们:当自己的身体经常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睡眠不安等症状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脂、血压及血糖状况。
”因为冠心病的病因有很多,而且起病比较急,治疗后很容易并发其他的并发症,所以李浪教授通过糖尿病这个冠心病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谈到了如何降低并发症。
他说:“糖尿病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表现为血管弥漫的病变、钙化,血管条件特别脆,在做了介入后容易发生血管撕裂、夹层,或者是慢血流等问题。
血管条件差跟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病人的年龄。
高龄病人容易出现钙化病变,而钙化可能导致血管硬化。
糖尿病人可能发生血管弥漫的病变,而不像非糖尿病病人,这一病变往往是比较局限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撕裂、夹层、慢血流等等的并发症的相对发生率会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从影像学的表现、从病人临床特征去识别,在手术前制定周密方案,比如对一名患者钙化方面的病变如何去很充分地进行预扩张和后扩张,避免比如支架的脂肪不充分导致血栓的发生率的增加等问题。
所以说冠心病的预防很重要,识别更重要。
在介入的过程中,要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把并发症降到最低。
”然后,李浪教授谈到了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的独特优势。
他说:“这几年TRI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快,开展的医院越来越多,势头非常好,但要注意加强引导,不要一味强调所有病变都经过桡动脉治疗,毕竟经桡动脉只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路径之一,其特殊性决定了应用的局限性。
血栓病变介入治疗的特殊并发症无复流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非常棘手的并发症,因为一旦发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挽回,无复流是冠心病PCI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典型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患者1年和5年的生存率显著降低。
所以,无复流的防治策略主要在于预防。
预防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器械——各种保护装置,包括远端的保护装置以及近年来发展的近端保护装置;二是药物防治,如传统的硝酸甘油、腺苷、依博定等等。
近些年来对远端或者近端保护装置存在争议,相当多的研究认为它是有效的,但也有不少研究取得中性结果,甚至是无效的,最重要的研究是EMERALD,它证实,在急性心梗中,保护装置没有获得比对照组更有效的效果。
尽管EMERALD研究在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给我们带来一个信息:保护装置能否有效预防急性心梗带来的无复流?目前研究提示:无需常规进行AMI远端保护下的急诊PCI,但对血栓负荷较大的病变仍需进行血栓保护或血栓抽吸。
最终期待更大规模、设计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药物治疗方面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发生无复流可以用腺苷、硝酸甘油部分地改善血流,但是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所以,无论是器械保护装置还是药物防治,目前都还没有理想的方法解决无复流问题。
正因如此,无复流成为很大的挑战!在EMERALD研究结果公布后,一些临床医生错误地解读了这个研究,认为保护装置没有必要。
这个研究失败的不是远端保护装置理念,而是在设置和装置上有待改进,所以,对于预防血栓病变PCI带来的无复流,需要加强预防、设计更理想的保护装置、寻找更多的药物治疗方法,这是我们未来要做的工作。
”关于大隐静脉桥和内乳动脉桥病变的介入治疗,李浪教授的基本观点是:“桥血管是引起远端栓塞导致无复流或者慢血流非常高危的情况,在所有可以导致无复流和慢血流的情况中,桥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发生率是最高的,甚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
所以,在桥血管的介入治疗过程中,需要运用远端保护装置防治血栓导致的无复流,这已经在美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中作为I类适应症。
桥血管必须要应用远端保护装置,这个I类适应症是基于相当多的大型研究结果,至于发生无复流情况,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其临床结果是有争议的。
但在桥血管的远端保护装置预防无复流或者慢血流结果是确切的,基于这个原因,美国指南把桥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列为I类适应症。
我们的研究应用的是filterwire保护装置,它能显著减少介入治疗引起的无复流情况,现在越来越多的保护装置也可以取得类似的效果。
”关于目前患者普遍关注的他汀的安全性问题,李浪教授说:“第一,他汀药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非常确切,我们有充分的、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他汀的不良反应只是非常小的比例,在常规剂量下,发生率是非常小的比例,这种小的比例跟对照组几乎没有显著的差别。
第二,不良反应发生在病人身上可能有个体的原因,比如说有些病人对他汀代谢的问题比较敏感,或者是在大剂量情况下。
第三,在老年病人或者原有肝功能损害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
在常规剂量下导致不良反应非常少,相比它的获益、相比它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不要把这种非常少见的副作用夸大,以至于动摇我们使用它的信心,这是舍本求末的。
”广西质控的“广西特色”据记者了解,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中国开展的历史已近20年,目前技术成熟、开展广泛。
那么,李浪教授作为广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他对近年来广西地区在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其诊疗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重大的进展和突破等问题,是怎么看待的?提及这个话题,李浪教授坦率地说:“广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属于起步阶段。
90年代至2000年属于摸索阶段。
2000年后属于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000年后,冠心病、先心病、心律失常等领域的介入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
随着学术交流的扩大、人才培养和新技术的普及,广西迎来了新的机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规模已居全国中上水平,部分领域进入全国先进水平。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获得广西唯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即是明证。
”此后,李浪教授话锋一转说:“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广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也存在不少问题。
如技术开展在各级医院参差不齐,影响了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技术应用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不合理;仍存在重数量轻学术,重技术轻策略,重院内轻院外患者随访管理的倾向;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质控措施无法落实与保障以及继续教育学习重视不够等等,影响了广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水平的规范发展。
”李浪教授认为,“广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工作的特点是基础较薄弱,不同地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从整体来看,与国内领先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为保证广西心血管介入诊疗的健康发展,规范介入治疗准入制度、严格介入诊疗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广西全体心血管人的必然选择。
广西质控中心严把医疗机构介入准入关,从源头上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同时要求医院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强化质量控制意识,在卫生部、卫生厅及省级质控中心的部署及管理下,积极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质控工作。
质控中心明确了各准入医院的质控负责人或管理员,指导各医院开展工作;完成、督促直报或其他必要的报告;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接受上级质控中心的反馈,回应必要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谈到冠心病,李浪教授说:“与全国的发展趋势一样,广西地区的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来也在大幅度攀升,而且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流行区域也从城市发展到了农村,因此,每年介入手术数量的增长非常迅速。
目前,广西地区开展的介入手术量已位居全国中游规模。
同时,广西质控中心针对新的形势,也正按照卫生部质控中心的要求,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规范化应用的质量控制工作,早在2010年,广西质控中心的工作即在全国心血管介入诊疗质控工作会议上获得了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