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xx

(2010141307)

(xxxxxxxxxxxxxxx xx xx xxxxxxx)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区地位的彰显,我国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社区文化建设资源不足、社区群众参与意识薄弱、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探索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拓宽资金获得渠道、提高居民参与共建意识、推进社区服务和培养高素质的工作者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城市社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Facing Our Country C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xxxxxx

(2010141307)

(Management Science Department of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Guizhou)

Abstract:With the city's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status highlights, China's urban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 poor sense of community mass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service function is not perfect, health services are not standardized,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of the issues proposed to explore new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broaden the channels for capital gain, improv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building the awareness, promoting community service and train highly qualified workers and other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city community; problems;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一、社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社区”最初是被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的。20世纪三十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在翻译滕尼斯的著作和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候,将“community”译为“社区”。至此以后,这一译名在中国社会学界被一直沿用下

来,逐步成为一个专门的概念。

社会学中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个社区总是要占有一定的地域,其中“区”就是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的结合。他同时也离不开一定的人群,并且这些人都存在着某些共同利益和各种社会活动及互动关系。①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集合社区卫生护理界的专家,共同界定适用于社区卫生作用的社区定义:“社区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②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社区通常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家庭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它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③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1.一定数量的人口

社区构成的首要因素就是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无论何种类型的社区,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人口聚集与互动,来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社区成员是社区物质基础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社区人口的数量、素质和密度都会影响社区的发展。

2.一定范围的地域

人们的社区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进行的,不管其中人口流动或者群体的迁移,从事社会活动的人们都必须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社区的地域要素是社区各种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也是社区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社区成员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和活动场所,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发展。

3.一定类型的社区组织

社区作为一个集多种关系和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共同体,由于各种关系的交错,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必定会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社区组建独立的社区组织机构,对社区中的各种关系进行协调。其中包括政党型的组织,如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政权型的组织,如街道办事处;群众自治型的组织,如社区居委会等。这些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担负着各自的职责,共同促进社区发展。

4.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一方面,人们在社区中从事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久而久之会形成共同的理

念和具有社区特色的价值认识,这种认识贯穿于社区活动的始终;另一方面,社区成员也因为具有同种文化底蕴或者文化认同,而聚集到一起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社区文化是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5.一定规模的设施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总是依赖一定的设施和设备才能完成,故社区设施是社区的基础条件。对于城市社区,生产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社区设施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个社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有社区就有社区建设。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把城市社区建设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以来,虽然在短短二十多年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严重阻碍。

(一)社区的基础设施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在经济大发展的潮流中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却越来越显现薄弱,越来越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

由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大多城市社区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以致社区内居民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用地交错在一起,严重影响了社区文娱设施和交通道路的建设。现在各地对社区的建设又偏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改善社区环境为主,比如优美的建筑、广阔的草坪等。这虽然是一大进步,但是一些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文娱设施并没有足够的建设,甚至没有被纳入规划,致使社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据一项调查显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兴盛、福盛2个社区共用一处办公楼,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有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等,但没有健身器材;向阳社区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更不用说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④同时社区工作条件与社区负担不相适应。全国尚有18%的社区没有办公用房或者租借办公用房,18%的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⑤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社区建设。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城市社区信息化也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社区信息化包括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等几方面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对信息化越来越重视,普遍加快了建设步伐,并出现了如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中心一类的居民满意、效益好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但社区信息化建设仍显得观念落后,对于社区信息化仍习惯于一概而论,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社区的特点和与之对应的多样的信息化需求。全国虽然都在探索信息化模式,但是只有少数发达

地区取得了成功,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缓慢,造成社区信息化建设局面混乱。

(二)社区文化建设资源不足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实质上是地方文化的具体表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明确和具体的指导,致使大多数街道、居委会的基层领到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在开展文化建设时思想不够开放,缺乏创新精神。

社区文化建设资金不足。在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需要相应的设备、器材和活动场所以及活动经费。但目前我国开展文化建设的设施、场所和资金等严重不足。以吉林省九台市为例,该市仅有平安、福星、天桥三个社区达到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活动场所,5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的标准;每次参加全市性的文艺演出,文艺团队的演职人员都是自费做服装、自费吃午餐、自费花交通费。⑥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稳定的社区建设人才队伍,文化骨干队伍亟待加强。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工作处于一种自发状体,大多数文化工作者都是一些爱好文娱的居民,多数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在维持,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有经验、有能力、专业化的工作者。以北京景山街道黄化门社区景山朗诵团为例,朗诵团团长是一位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朗诵团共30人,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61岁。年龄偏大决定了其观念陈旧,视野不开,组织不深;对社区文化建设认识仅仅停留在“丰富业余生活”和“锻炼身体”;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⑦

(三)社区群众的参与意识薄弱

社区参与作为社会参与的基础状态,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参与已成为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社区参与指的是社区居民群众自愿自觉地参与社区内的各种活动和事务管理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社区生活参与、社区环境参与、社区政治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区文化参与等。城市社区建设是广大居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居民群众的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居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和状况,决定着城市社区建设的成败和成就,城市文明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但我国现处于社区建设初级阶段,居民参与意识不够。据上海一项调查显示,有17.2%的居民认为社区参与非常必要,而只有 3.4%的居民实际参加了社区志愿活动,56%的居民表示,在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的条件下愿意参加社区活动,另有6.1%的居民认为参与社区没有意义,表明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还处于较低水平。⑧

而且现阶段社区参与主要采取的模式是动员参与。社区成员主动参与意识薄

弱,要贯彻执行各项决策之前,都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去动员、说服社区成员。这种参与方式既不能对社区事务进行决策参与,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利进行有效监督。

(四)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

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当前要重点开展好的社区服务是: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但据悉,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街道总人数为70130人,失业5314人,占该区总人口的7.62%。⑨由此可见现行社区服务重点中的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就业功能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社区的就业服务特别有待提高。社区养老机构跟不上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不能在社区得到完全的解决,社区的老年康复中心基本上没有。另外,社区组弱势群体的服务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大多数都只是在节假日发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日常生活照顾方面所提供的服务不足。

除现有的社区服务内容以外,还应把社区教育纳入社区服务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城市人口膨胀、人口老龄化、不合理的城市布局与窘迫的生存环境、人际关系的隔阂与淡化等问题,仅依赖以协调管理为特性的社区组织形式以及学校教育来解决上述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国内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和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

(五)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

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还处于初创阶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这种供需不足的矛盾,造成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主导不足。社区意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要保证其公益性,就必须依靠政府的权威来支撑。二是医疗卫生服务资金缺乏。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必然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然而作为主导的政府的财政投入却十分有限。三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全科医疗人员的缺乏。到2007年底,全国社区医疗机构中全科医师需求在10万人左右,但现实是社区医疗机构中接收过规范化培训的不过几千人。四是社区内各种小门诊林立,其中大多都无正规的医疗

许可。2012年8月11日,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卫生厅对阳江、茂名、湛江三市医疗市场进行明察暗访,所见触目惊心,政府楼100米范围内就有4家黑诊所。可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行为泛滥。

三、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所谓社区管理,主要是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

但就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而言,大多数是以行政型社区为主,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任务主要由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来承担,这种管理模式适合于建国初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行政型的社区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

社区管理行政化,使国家对社区进行直接管理,造成政企不分,居委会成了接到办事处的附庸,居委会自治能力弱化。社区的基础在街道和居委会,而行政化的社区管理职能在市、区,致使社区管理出现“条”和“块”分立的局面,这使得各类组织之间经常发生职能错位。同时,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属于金字塔式,管理运作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和集权性,不利于发挥社区的自治。

(二)社区建设资金来源单一

制约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资金获取渠道单一、资金匮乏。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付,但是由于我国城市众多,城市社区建设资金需求量极大。然而,政府的财政拨付却是相当有限的,分到各个城市的就已经相当少了,能最后到达社区的更是杯水车薪。加之各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社区只在依靠财政拨付资金的条件下,城市社区建设越来越不平衡。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社区补助经费的标准为7万元,其中5万元人头费和2万元办公经费,市区3:7分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7万元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经不完全统计,社区目前承担了政府部门146项各工作,如按每个社区每年补助工作经费2万元,每项工作平均保障经费不足140元。按全市60万人计算,每项工作内容每万人享有工作经费仅2元。⑩(三)社区的自治能力不足

城市社区建设的主力军是居委会,但从其发展的进程中来看,它虽然是一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但其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行过程中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我国各大城市中,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是一种领到和被领导的关系,居委

会重在执行政府决策,在这种趋势下,居委会的“议事”作用逐渐弱化。居委会过分依靠政府权威,致使其自治能力丧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居委会需要承担20多项行政性事务,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仅计划生育、卫生一项工作,就要占去社区工作人员70%以上的精力。?

由于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区居民习惯了被领导,群众的参与意识薄弱,在他们的思想中,办事才找居委会。同时,现代社区对于大多数居民都只是一个居住的地方,对社区的依存关系比较弱,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比较独立,平时忙于工作,参与社区交流更无从谈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权益部课题组曾对全国10个大城市50个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5.5%左右的居民愿意参加所在社区的建设和与发展有关的决策活动,但实际参与决策过程的只有35.3%。?

(四)缺乏高素质和有能力的干部和人员

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社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但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中基层干部素质普遍较低,全国74%的社区居委会成员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初中学历一下的占23%,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由于社区管理体制的弊端,人才的引进机制具有局限性,导致干部后备力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干部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虽然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干部年轻化,社区干部多是面临退休的老干部,他们虽然拥有管理经验,但是缺乏创新的魄力。而且,社区干部工资待遇也偏低,全国69%的社区委员会干部的月工资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这也影响了人才的引进。?目前,部分人员承担工作重任,却无法做好社区工作,无法在政府和社区群众之间起到纽带作用,也无法调动社区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四、城市社区建设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探索新的社区管理运行机制

我国城市社区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社区,建立新的社区管理体制,是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我国当前的城市社区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如果仍然坚持以行政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制,则不利于调动群众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和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符合现代城市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如果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完全走自治路线,则不利于我国宏观调控发挥作用。由此可见,社会化、民主化、自治化的管理体制才是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要改变政府对社区管理的认识。从以往的下达命令,转变为按照国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各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要求,从外部加以宏观引导和控制,使社区管理在政府的影响下,逐渐强化自治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二,转变现有的以街道为主的条状管理模式。政府应该转变管理重点,从街道管理转向社区管理,变“条”为“块”,结束条块分立局面。第三,由于现代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有较高的重合度,在政府的指导和社区自治的同时,也应该发挥物业企业在社区管理的主导作用,依托市场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来实现社区利益。并且可以依托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保障社区在市场和政府都失灵的情况下能够良性运转。

(二)强化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结构,二是内容形式。在文化结构方面,它又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是基础,要强化社区文化建设,首先就要有用良好的社区环境。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对成员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恶劣的环境可能导致成员没有存在感,更不会产生凝聚力。各社区应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文化设施和储备量,合理安排轰动时间,积极为社区成员开辟活动场所。在精神文化层面,其内容包括和谐理念、价值理念、行为取向、管理风格、法律意识、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心理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观念形态。要搞好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就要协调好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社区成员就会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社区凝聚力,富人本意味的社区精神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在内容形式上,社区文化建设不是单纯的搞几个文娱活动,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配合完善的硬件设施的同时,要注重对文化本身的开发和挖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例如合肥市瑶海区荻港路社区设立了“妇女小巷讲坛”,针对不同时期的热点,先后开展了“妇女保健知识讲座”、“插画艺术讲座”、“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培训”等活动,该社区还成立了合肥市第一个社区少先队,组织少年儿童开展校外公益性科普教育活动。?

(三)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财政投入是社区建设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财政拨付方面,政府也应该考虑到部分相对困难的城市,给予他们政策上的倾斜,同时城市社区建设不能只依靠政府投入,更要走出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依靠社区本身的资源,解决本社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社区建设是一项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建立由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和有关服务性收费为主要来源的多元化社区发展筹资机制。通过良好的社区环境、优质的服务,吸引一些企业到社区落户,培育税源,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建

立新的投入模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公益事业大家办”的原则。同时与邮政、电力等优势部门联动开发,只要利润合适,他们也愿意合作,允许他们在社区开发新区,投资基础建设。政府在投资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社区招商引资的政策,提供一些优惠和便利的投资条件,吸引国内外投资商的投资。

(四)努力提高居民参与共建意识

要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就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共建意识,培养社区居民群众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要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参与共建意识,首先就要有合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区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努力实现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对社区文化环境的创建,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社区文化建设参与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再者,通过对各阶层社区人员的心理分析,对不同的参与主体要实施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还要注意宣传教育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以期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另外要从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做起,特别是社区服务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区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用关爱和服务把他们同社区紧紧连结在一起。拥有高素质的领导者也是提高社区群众参与共建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者,可以带领社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参与到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处理中来,让群众充分感受到社区主人翁的地位,让其在社区事务的处理中不断提高自治能力和参与意识。

(五)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建设

社区服务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建设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城市改革,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推进社区服务,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具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与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便民、利民”的社会化社区服务体系。他们包括为老年人服务、为残疾人服务,为特殊困难的家庭服务、为优抚对象服务、为儿童服务、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社区文化服务等。

第二,改变现在社区的经营模式,从以往的全部公益性转变为部分服务经营性。这样做,既能弥补社区服务经费不足,又能从经营性社区服务项目中抽取部分收入用于补充公益性社区服务项目,以实现社区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总体良性运行。

第三,明确政府在社区服务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在社区教育中的引导。社区服务建设的主体不是政府,但又离不开政府。在建设中,要充分发挥

政府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一是要政府制定合适的社区服务建设总体规划,明确社区服务建设的发展总方向。二是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协调社区内不同组织和成员,使他们密切合作,形成整合力量,使社区服务逐渐规范化和法制化。

(六)培养专业的社区干部和工作者

社区工作组队伍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保证。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有助于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和提高社区群众的参与共建意识。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改革社区居委会的干部制度,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道路。

要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以及培养专业化的工作者,首先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培训。针对目前我国社区工作者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可以依托大学、学院开设社区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等专业课程,为社区建设提供一批专业化的知识分子。其次,建立社区工作者的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国家劳动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社区工作上岗标准,形成行业自律。再次,完善社区工作者和干部的选拔人用制度。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选拔用人程序,采取择优入岗的,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等方式,保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高素质。

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和干部的待遇普遍较低,这也是难以确保高素质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较为浓厚,有必要根据工作性质、工作重要性和工作量来确定任职资格标准及待遇标准,在待遇上行成差异化,实行竞争上岗。完善社区工作者的奖、惩、用、留的管理制度,以便为社区培养更多工作和管理人才。

五、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前进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也是一样。短短二十多年的建设,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不能无视成就。城市社区要立足长远,适应时代背景。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改变当前窘迫状况,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步伐。

注释: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272页﹒

②百度百科﹒社区管理[BD/OL]﹒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view/393872.htm﹒

③百度百科﹒社区[BD/OL]﹒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view/49629.htm﹒

④佚名﹒关于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EB/OL]﹒锡林郭勒盟多伦民政网,http://duolun.m 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article/gzdt/201109/20110900181593.shtml﹒

⑤佚名﹒中国社区人才开发研究[EB/OL]﹒豆丁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p-264448984.html﹒

⑥王同龙﹒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推动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九台市社区文化活动调查报告[EB/OL]﹒九台群文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news/Show.php?id=518﹒

⑦唐晓娜﹒有关社区文化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3年第12期﹒第1页﹒

⑧佚名﹒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M/OL]﹒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p-398386664.html.

⑨佚名﹒城市就业现状与策略[EB/OL]﹒公务员之家,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lunwen/shys/sh zhsjlw/201111/480735.html﹒

⑩徐家龙﹒十堰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意见建议[EB/OL]﹒十堰市人大常委网,http://rd.shiy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html/yjjy/3j6c/103199I4BHJJ9D4K7EK579F43.html﹒

?黄展鹏﹒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讨论[EB/OL]﹒湛江组织工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Def ault.aspx﹒

?刘务勇,金一兰﹒我国城市社区民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思考[EB/OL]﹒台州市路桥区民政局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InfoPub/ArticleView.aspx?ID=30446﹒

?佚名﹒关于社区建设情况的报告[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http://www.sdpc.go 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gzdt/t20051017_45360.htm﹒

?王婉莹,凌晨之﹒中国社区人才开发研究[EB/OL]﹒中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8485843.html,/zhuant

i/07rcfzbg/2007-06/05/content_8346699_2.htm﹒

?吴树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第27卷第2期﹒

参考文献

[1]詹成付﹒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魏深义,司福亭,王银峰﹒城市与城市化[M]﹒郑州:郑州新闻出版社,2000﹒

[3]李会欣,刘庆龙﹒中国城市社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4]成曦﹒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进路[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第25卷第

4期﹒

[5]成曦﹒新形势下物业管理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进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2(8)﹒

[6]白玉芳﹒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年,第19卷第5期﹒

[7]王思斌﹒论民本主义的社区发展观[J]﹒社会科学,2001(1)﹒

[8]赵冰琴,赵智岗,籍雪梅﹒现实语境下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河北师范

大学学报, 2010年第33卷第2期﹒

[9]李文哲﹒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23

卷第1期﹒

[10]伍堃﹒政府主导下城市社区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3)﹒

指导教师:XXX 副教授

江苏开放大学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第三次实践作业

附件 江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110071 课程名称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评阅教师 第 3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题目:假如你是一名社区居民,依据所学的城市社区管理知识,结合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主要内容是所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字数:约800字以上) 作业指引 1.在完成本作业前,你应先学习城市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单元三至单元九的内容。 2.答案须能充分反映你已经掌握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内容的相关理论,并能有效地把概念和理论应用在实际情况中。 3.答案要简洁,并有清晰的结构系统。要从需求分析、目标分析实施策略、方案执行、结果评估四个方面进行方案的拟订你可利用小标题与段落主题句

等使讨论内容层次分明。 4.请务必准时缴交你的作业,否则将被扣除5-20分。 5.请下载按规定文本作答。 作答结果: 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当前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我市金江苑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我市先后对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陈旧。尽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城市功能大大增强,但是,计划经济下传统管理方式的存在,许多事情习惯于老套套,“一竿子插到底的直接管理”,有些权力习惯于自己揽着,怕放下去下边管不好,管不了。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着社区管理的发展。 2、社区类型单一。政府作为行政核心,拥有对社区主要的管理权。也就是已成型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所谓两级政府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内含于“两级政府”之中,它既是政府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调节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中枢。三级管理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三者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街道办事处管理着居委会,并通过它来处理大部分具体的社区事务。1982年,《宪法》中首次明确指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社会治安,并向政府反映民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意见等。但除了这种政治性的社区组织之外,几乎还未形成其它成熟的社会组织。 3、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现行社区组织除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之外,就是指驻地单位。而驻地单位按照行政区划或行政系统被划入不同层次的政府各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政府行政指令成了这些单位的活动宗旨。条条块块的行政关系割裂了社区生活的有机联系,并且政府职能与社区组织职能错位,从而造成了这些单位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半封闭状况,产生所谓的“单位办社会”现象:一方面这些单位负担过重,它们必须承担建造、维持自己的后勤服务和福利设施的责任和经费,并且要支付给相当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 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将“治理”概念应用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对我国社区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治理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活动。与我国过去的基层社会管理相比,社区治理的特征在于: 1、就主体而言,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我国过去在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中,管理主体单一化,只能是政府。而在社区治理中,主体的多元化是必然要求,除了国家(政府)主体之外,还有居民、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辖区单位等。因此,社区的公共事务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决策,政府与社区之间要形成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信任关系,以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3]为目标,达至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就过程而言,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强调居民参与。我国过去的基层社会管理,不论是单位体制,还是街居体制,行政功能都非常突出,命令式的上下级科层色彩浓厚。政府与单位之间、单位与职工之间都是服从与被服从的行政命令关系。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都按照行政命令模式运行。而社区治理则强调居民参与,要求社区发展的各项规划、社区建设的实施以及社区事务的处理等都必须体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与居民的要求相适应。居民不再依附于单位或街居组织,更不受它们的庇护,而是彼此形成平等互惠的关系。 3、就结构而言,由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横向网络互动结构。我国过去的街居体制结构是从上级政府到街道办事处到居委会再到居民,单位体制结构是从上级单位到下级单位再到居民,只有垂直的关系,没有横向的联系。而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社区主体多元化,街道与居委会之间、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由单向运行转变为双向互动;大量社区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在居民和政府之间又是一道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从而将社区中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构筑成横向的网状结构[4]。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

我国城市发展与社区建设的新态势

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方式的变革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化运动浪潮迭起,我国社区建设也面对着一个新的里程。从社会学的视野看,无论是城市化、社会建设或是社区建设,都涉及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格局与配置机制的调整。我们将社区建设正在发生的这一转变称为“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建设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通过“双维社区建设模式”,调整了社会资源“社区化”配置格局,找到了社会资源“社区化”配置机制的实际途径。上城区的这一创新性探索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对于我国社区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快速城市化过程的社区建设面对的一大挑战,在于如何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优化。就此而言,我国社区建设正面临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和机制的深刻转变。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2008 年9 月,我们对杭州市的西溪湿地、西泠印社、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保工程及杭州女装行业协会等十多个社会复合主体的典型案例做了较为深入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2009 年6 月,我们又对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建设进行了实地调查,这次调查覆盖了上城区的全部6 个街道办事处,深入到了数十个社区的工作一线。杭州市及上城区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机制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对于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及城市社区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走向科学与和谐的城市化 城市化也称都市化或城镇化。一般来说,“城市化是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转化,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市或集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通常以城镇居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代表城市化的发展水平。”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

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现今的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随着企业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及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大都下沉到了社区。而目前的城市社区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计划生育、就业等多项工作。城市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社区工作这一职业对缓解社会问题之压力,接手及逐渐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各类矛盾多发。而城市社区作为区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改革中的许多矛盾。在城市,国企改革中的“四零五零”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以及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等交织在一起引起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不少城郊结合部的土地被征用,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也随之转化为市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引发出一些矛盾;改革深化带来利益的深层次调整,但与之相适应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尚不完善,一些群体的利益要求难以充分满足,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复杂,贫富差距现象越来越大,极易诱发社会矛盾;旧楼区的综合整修,拆迁安居已成为居民群众的重要愿望,但一些城区动迁,又往往因不能满足动迁户的期望值而发生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物业管理方面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不少,业主自发维权越来越多。总的来看,社区组织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前沿”地位。只有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将这些矛盾有效化解,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社区才能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 社区不仅是广大居民群众生活的家园,需要社区提供越来越多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社区也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地,社区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只有高度重视保护困难群体的利益,重视不同群体的需求,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的社区已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在支持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使命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做好、做稳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和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才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才能最终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把每一个社区的工作都做扎实,充分发挥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才能使社区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好桥梁作用,才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中的四大问题作了新的思考:当前,中国社区的类型多样,但“中国特色”的社区还处于“行政型”社区向“自治型”社区转型的过程中,而且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行政型”社区将发挥主导作用;社区治理要淡化“行政化”倾向,探索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模式,理顺社区自治模式中的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居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居委会与驻区社会组织的关系、居委会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面对当今中国社区文化发展的三大困境,要区分社区文化的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的关系,促进社区文化产业培育;中国城市老城区、老社区建设宜居社区,既要借鉴国外宜居社区的经验,更要从不同社区的实际出发,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人际关系”等维度促进社区重塑。 [关键词]社区;类型;治理;社区文化产业;社区重塑

1991年,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民政部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之后,中国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对中国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索社区建设的不同经验,1999年,民政部在全国确定了26个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由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由社区实验到社区示范,中国的社区建设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里程,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如何认识社区类型的新拓展 从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社区概念以来,社区概念的内涵不断在丰富,社区的类型也不断在拓展。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和不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原因,社区的类型更是复杂多样。比如,上海与北京、天津、重庆、广州等全国各城市的最大差异是:将社区定位于街道。这适应了当时上海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需要,提高了

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1.答: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论述社区服务当中正式机构和非正式机构社会半径网络的关系2. 答: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而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感情、血缘或亲属等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 正式机构组织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合作关系。正式机构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的问题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的服务。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比较适合提供感情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 试评价市场机制?1.答:作为一种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但是其局限作用和缺陷也不能忽视。因此,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把握。具体地说,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第一,市场机制的动力是个人利益,通过追逐自由的利益竞争,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个人的决策是自由、分散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对供求变化作出直接的、灵活的、有效的反应,从而能够使得供求关系实现平衡。第三,价格是市场信息的突出反映,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价格变化来获取清楚而有效的信息,并对此加以充分有效运用,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四,市场机制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开放作为主要特征,因而有利于打破封闭、保守和狭隘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建立起新的平等、自由、开放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正是由于这些优越性,市场机制成为最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 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单纯的市场机制存在着一些它无法弥补的缺陷。人们把市场机制的缺陷叫做“市场失灵”。具体地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第一,市场的垄断。第二,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第三,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第四,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第五,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任何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我党执政的重要基础。随着##开发的纵深推进,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社区正在成为开发区社会治理的重心,居民生活的家园,基层民主政治的舞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社区工作,科学谋划“十三五”期间##的城市社区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通过今后三到五年的努力再新建一批城市社区,使我区城市社区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社区自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社区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社区居住环境更加优美,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形成;社区共建氛围更加浓厚,居民参与率、满意度、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把我区社区全面建成符合##实际、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新型城市社区。 二、明确社区建设主要任务 1.党建引领,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以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制定落实《社区组织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努力提升社区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等制度,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按照“双管双争、两地报到、双岗服务”的要求,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领取“微心愿”、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区党员和在职

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推行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积极探索辖区内单位、共建单位等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共建新途径,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实质作用,加强商圈、楼宇党建工作,在有条件的小区业主委员会中逐步建立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 2.居民自治,扎实推进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健全居民自治组织,切实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完善社区民主选举办法,全面推行换届直接选举;优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结构,由居民代表、驻社区单位代表、社区社会组织代表、社区党组织成员、居委会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者代表等组成,共同研究决定社区治理的重大事项。创新居民自治制度,推行“开放空间”的社区议事模式,实行专职社工“网格管理、包幢联户”的工作方式,每位社工必须联系300户左右居民,确保联系不漏户、服务无盲区;探索建立“五位一体”的社区协商机制,对社区发展中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重大工作部署在社区的落实,应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居民代表、驻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等的积极性,通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业主协商、居民决策听证、民主评议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逐步提高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3.服务创新,努力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平台网络,全面建立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对居民办理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卫生计生、暂住人口登记等公共服务项目实行公开集中办理;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扶持发展市场化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切实帮助居民解

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

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单位日益承担起居民日常活动的社会空间。本文以我国大陆的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公共组织在社区公共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入手,来考察当前公共治理在城市社区的存在的问题; 最后再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三方面入手,就如何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治理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及建议,希望借此为社区建设或者社区公共治理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包含:一:本文选题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二:列举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等概念。三: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四: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选题的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选题的意义 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切实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转换,就是要建立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政府和社区组织、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互动的良性治理结构。而这种体制转换的实质,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依赖的转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为此,我国要建立政府依法行政和社会各个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互动机制,逐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框架。党和政府必须以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自身创新为先导,以培育和壮大城市社区自治能力、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治理格局为前提条件,最终实现城市社区健全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法语完善的社区自治体系的完美结合。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全面整合的各种组织和社会协作,以达到有效的管理城市社区的目的。 2、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从理论上来看,城市社区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还没有抽象出一定的理论,本文在梳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对其制约要素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对其理论的完善以及分析,同时“合作均衡型”社区治理实践,在一定程度和理念上融合了“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等社区治理模式的合理的一面。在实践上,一方面研究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推进城市发展,迎合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居民的利益需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改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切实管理好,从而更好地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制。加强对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是落实民生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有利于让和谐社会的成果由广大民众来分享。本文以城市社区治理为研究对象,其核心在于对影响社区治理的变量进行探析,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现有的研究成果局限在对整体模式的探索以及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进行概括抽象,这为研究社区治理增添了新的土壤。本文的主要不足与难点在于对有些的理论的应运上还不够完备,对一些理论的解释还不透彻,同时在社区实践的总结抽象上表达的还不能够具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 1城市社区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社区的多样化是以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作为多元标准,然而把社区划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这是社区研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方法。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主要是人口集中、商品经济发达、密度大、经济活动复杂、社会结构复杂、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社会流动大、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和社会生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xx (2010141307) (xxxxxxxxxxxxxxx xx xx xxxxxxx)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区地位的彰显,我国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社区文化建设资源不足、社区群众参与意识薄弱、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探索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文化建设、拓宽资金获得渠道、提高居民参与共建意识、推进社区服务和培养高素质的工作者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城市社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Facing Our Country C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xxxxxx (2010141307) (Management Science Department of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Guizhou) Abstract:With the city's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status highlights, China's urban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 poor sense of community mass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service function is not perfect, health services are not standardized,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of the issues proposed to explore new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broaden the channels for capital gain, improv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building the awareness, promoting community service and train highly qualified workers and other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city community; problems; reasons; Countermeasures 一、社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社区”最初是被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的。20世纪三十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在翻译滕尼斯的著作和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候,将“community”译为“社区”。至此以后,这一译名在中国社会学界被一直沿用下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和建议3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 和建议 *区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特点问题和建议20XX年8月以来,区政协根据国家、省、市“把社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及时研究解决城市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的要求,按照民政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验收确认工作意见中关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内容要求,对全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整个调研过程历时1个多月,采取实地调研的形式,调查内容涉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建设资金和结构、建设安排、规划以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办法、建议等。 一、我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一)整合社区,打好基础。城镇社区一般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陂区相继完成撤县建区、撤镇设街、撤村设居工作,我区大部分社区始建于最近几年,有5个社区是新建的,有11个社区是村改居。近几年来,我区根据中办发[20XX年9月份,全区居委会改社区的整合工作,在依据历史习惯、文化风俗、自然界限、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结合小区、单位、板块等因素,已全部整合到位,新型的社区居委会架构和管理体制基本确立。全区现有社区居委会43个,总户数55684户,总人口178968人。

(20XX年底,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我区先后进行了社区划分、组织重构、建章建制等方面的工作。乡镇规模调整后,为了加强社区对撤并乡镇所在地集镇的管理和建设,对社区的管辖范围、服务对象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又重新设立了党总支;利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由乡镇体制改革分流干部中充实一部分干部到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增选了社区居委会成员,选准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负责协调联络驻社区站所、企事业单位参与集镇管理和建设。同时,明确了社区发展经济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区领办经济实体,发展社区经济。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城镇社区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探索出了一条撤并乡镇集镇新型管理模式;不仅使被撤乡镇国有集体资产得到了保值增值;而且继续保持了集镇的繁荣与稳定。 (三)狠抓创建达标,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硬件和物质平台,是居委会改社区工作的切入点。我区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办公、服务、活动用房等建设,在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位及社区居民、单位结构等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拓展社会各界的投融资合作、捐助,在新建、扩建社区基础设施的同时,主要利用原街道居委会办公、活动、服务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以西部地区社区服务为例 1、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 1.1国外有关“社区”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其标志为滕尼斯1887年发表的《社区和社会》一书。“社区”概念是滕尼斯首先提出的。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大发展的时代,存在着社会转型和由此造成的两种社会组织的分野。一种组织是传统的,以农村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熟悉、同情、信任、相互依赖等特性;另一种组织是现代的,以城市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陌生、反感、不信任、相互独立等属性。他把前一种传统组织称之为“社区”,后一种现代组织称之为“社会”。并且他看到,在社会转型中,前者正在为后者所取代; 在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社区”与“社会”对立起来看,社会是以目的、利益为基础,社会成员之间合作的纽带主要是契约、交易和计算关系,其制约因素通常是依据正式法律:而社区则是以认同的意愿、价值观念为基础,社区成员之间合作的纽带主要是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其行为控制通常是依据习惯、传统或乡规民约、良风民俗。 (2)“区域”论时代 以麦基文1917年发表的《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为标志,麦基文把社区看作是人类在其中共同生活的区域,它可大可小,在这里,社区不再是绝对的,它与社会的界限不再是刚性的。 (3)“综合”论时代 以1958年桑德斯的《社区论》的发表为标志,对社区的研究进入了“综合”论时代,既把社区既看作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又看作是“一个行动的场所”。“综合社区”论把冲突论和行动论引了进来,打破了“组织社区”和“区域社区”的均质、平衡状态,全面地反映了社区的属性,科学地揭示了社区发展,同时为社区发展提供了过程、运动、方案和方法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1.2城市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引领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简言之,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社团、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主要包括: 1)社区福利性服务。其对象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收养和寄托、老年群体文化生活、残疾人康复、以及儿童寄托服务等此外,还有为社区心理障碍群体提供的服务,比如心理咨询、诊治服务等。以及其它一些生活综合服务项目。 2)区行政性服务,即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服务。主要包括家政管理、婚丧嫁娶、子女教育辅导等等方面,属于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 3)社区商业性服务。指一些提供营业性的服务的方式,比如社区小卖部、理发室等等。目的是拾遗补缺,方面居民,是社区服务的拓展或辐射。

中共中央加强社区建设文件.doc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城市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但不少社区居民委员会还存在着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设施薄弱、工作经费难以落实等问题,影响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推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体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把握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着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努力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组织基础。 (二)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社区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

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研究

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 系(院):政法学院年级:2010级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黄文房学号: 前言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摆在了每个正在和将要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中国人面前。社区建设,在新时期中国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突出的社会问题,面临的建设困境,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中国大陆的重新引进。解决不完的矛盾+不断地实事求是的探索=越来越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社区建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我们需要时刻的保持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态度去看待建设途中遇到的一切。不因成骄,不为挫乱。 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首次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既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到位。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和过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同时,对于社区建设面临的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诸多基础性问题,及对于社会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一、当前社区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1、当前社区建设现状 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

半期开始在城市大力推动失去的服务的发展。90年代后期社区建设达到了高潮。我国的社区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服务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设施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二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全国已有社区服务专职工作人员30多万人,兼职工作人员50多万人,社区志愿服务者1600多万人,已初步形成由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三是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得到拓展。服务对象已从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逐步拓展到全体社区居民;服务内容从社会救助延伸到就业服务、卫生和计划生育和体育、便民利民等领域。四是新型社区服务机制初步建立。社会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局面正在形成。社区服务方式、方法得到改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圈开始出现,“阳光超市”、“慈善超市”等新型服务方式的作用日趋显现,“一站式”服务不断推广,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社区服务。 从实践上看,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社区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在强化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满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再次,通过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了社区组织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服务条件的建设,以及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最后,在社区组织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了社区服务活动。社区服务体系包含了相当广泛的服务项目,其中主要包括服务于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社区环境、社会治安服务、社区文化体育和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在就业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以及社区扶贫帮困服务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与青少年、优抚对象和失业下岗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项目,同时还包括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练习题-125套

第一章社区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A、物业 B、房地产 C、社区 D、社会 2、社区的()主要是指社区的发展。 A、历史岸 B、时代 C、沿革 D、阶段 3、社区发展也叫()。 A、社区时代 B、社区历史 C、社区开发 D、社区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的基本要素包括()。 A、人文区域 B、人群 C、管理组织 D、管理机构 E、管理工作 2、按社区发展的历史分()。 A、流动型 B、半固型 C、永久型 D、整体社区 E、局部社区 3、按社区內部组织形式分()。 A、流动型 B、半固型 C、永久型 D、整体社区 E、局部社区 4、按社区特有的功能分有()。 A、文化社区 B、商业社区 C、工业社区 D、农业社区 E、城市社区 5、按社区结构及综合表现分()。 A、文化社区 B、商业社区 C、工业社区 D、农业社区 E、城市社区 6、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B、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C、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D、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E、因地制宜、渐进 7、社区建设的基本內容包括()。

A、社区服务 B、社区卫生 C社区治安、 D社区文化、 E、社区环境 三、简答题 1、社区与社会有什么区别? 1)社区是地方社会,是社会的部份。 2)社区强调共同文化和意识;注重地域概念;比社会的关系更密切;比社会更明确和专门化2、简述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从我国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 3)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 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4)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简述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管理体制: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市、区、街、居) 2)运行机制: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管,居委会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 众广泛参与。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要进行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必然选择。 2)是扩大民主,促进城市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3)是打牢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的基础性工作。 4)是建设新型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民心工程。 2、试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建设新型的社区和社区 组织体系。 2)已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 3)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 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 文明程度。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 社区制研究强调街区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提供了解决街道行政压力繁重这一问题的思路,适应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初衷,因而正在对社区建设的实践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政府鼓励下,各地街道和居委会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从试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 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 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已基本明确: 即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的功能,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是建立了推进社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经过前一阶段的探索实践,各实验区都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持帅的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而加大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力度。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自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启动以来,许多实验区按照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对街道、居委会,特别是居委会的规模进行了调整,秒学地划分社区,合理地建立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区自治组织。三是因地制宜地确定社区建设的项目。目前,从各实验区确定的项目来看,有多有少,不尽相同,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基本内容有六项,即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这些也是开展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四是理顺关系,强化社区功能。各实验区都重点抓了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这个环节,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注意理顺区、街与社区的关系,以及社区基层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关系,社区自治组织与物业管理机构的关系。五是推进社区民主。通过“四个民主”,实现党领导下的社区依法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达到建设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二)社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一是社区建设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自实验区工程启动以来,社区建设工作得到所在省、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社区建设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推进社区建设,使社区功能得到了强化。各部门、各驻区单位在社区中找准位置,从各自本职出发,向社区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社区普遍开展了便民利民服务、治安综合治理、美化环境以及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尤其是着手解决一些群众亟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社区建设丰富了社区生活,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凝聚力增强,群众自觉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三是通过社区建设,找到了一条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各实验区通过实践,城市基层管理开始由过去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的方式向社区自我管理为主的自治方式转变,使城市社区成为全部城市工作的基础和载体,使城市大量实际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四是通过社区建设,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推进社区建设,使社区居委会干部素质有所提高,工作条件有所改善。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评议社区工作和参与社区事务,既促进了社区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扩大了基层民主,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