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扬州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5月扬州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5月扬州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2020.05注竄事项;t±4⅛¾Λ认集阅i⅛瓠适总寧璃竦4題峯通妾求L试*满分为160 ⅛. #试时阎为150分忡、2.秦融籾,请将学⅜C ⅛X v考试证号#认Λ4^⅛⅝⅜卡上。
并请认真柚对蜕定填骂的瑁目进苦准确.⅛^⅛±*⅛tt息与农人是舌一枝,3曲有雾案在苓理卡上定成。
⅛⅛⅜J>1 2B 笔境涂,±fll¾⅛1t*WiΛ 0.5 tΛX t⅞≠ 笔壇寫也荃題卡上⅛⅛4⅛⅛<±X.在斗它住置柞答一律无效,芳试结束后,请轩苓题卡丈回。
语文I试题基础知识与语宫文字运用《12分}L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⅛t依次填入词谓,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疫揩留给湖北的屋播多人力尢決承受的有*殊Sff・网绻上有关“潮北改产品残密新扯⅛⅛w⅛¾⅛⅛A > ⅜⅛O≠r湖北Jt⅛⅛Λ⅛jf^ΛΛ⅛j Ie关从⅛fΓ½a⅛iff 用之宣.⅛MT⅜A «但梵在4月12日.央視斬闻甘進出手了.主松欧阳夏丹芍4■云H*王祖董俎成首席带貸當,进拧£Ji直於,育潮北*⅛. -IM*无注4⅛M 我'夏丹•”,招仕韓下来申国人的K. Y ▲碍丁潮北人的苦」扎满城风雨耸人听闻B∙甚琳尘上耸人听闻湄化c.MK尘上験人听闻消Itt 山満城K甬鞍人听聞消化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⅛t处填入语句.桁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it⅛⅛n⅛-≠f¼⅛*itτ它⅛Λ1>tl⅛的,A ¾-⅜⅛中也有⅛*Ht的过K l UUΛ生理乘心理交互IJ旳的*①可是它XT<T-M的快②喜剧和汾槽事粉所产生*⅞*⅜⅛<⅛>比.③过去昊芋家ffl丸半认⅛*⅛Λ-^+1*tt的感址.Φ⅛Bt**⅛不全是快感,⑤不似渴时炊水抵圉倦后酣#那种快感.⑥悲剧和一般耒离事物*<£凤丘浪.悬Λfl⅛⅛*4所产土的**⅛中却夬杂着鶴杨.3.(兰亭«m 有TJS凤和畅"一句.下列诗旬中的“风”最具有"JB风”特点的是(3 ⅛>A∙长H7J⅛送秋IL对此可议圖高«h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送薛深锁二乔・匚昨夜卿风能凑刮・冰花亦结规池中. D+不知细叶谁Stth t二月舂风眦剪刀。
2020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从荒漠来冯苓植我爱荒漠,我爱骆驼,我差点成了个土莫沁!公元一九五九年,我从大学毕业了,自愿申请到内蒙古西部的荒僻地区,分配到一所以治沙为主的林业学校当教员,开始涉足于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大沙漠,从此和荒漠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这样,海海漫漫的戈壁荒原就成了我的家,我开始和一些沉默的朋友打交道:牛马、羊、骆驼,还有那些沙原兔、沙原孤、沙原跳鼠,以及遍地乱蹿的沙原蜥蜴……当然,我的老师还是那些奔放的牧马人、美丽纯真的牧羊姑娘,更重要的还有那些魁梧深沉的土莫沁——放驼人。
沙海周围的戈壁荒漠,统称为阿拉善草原,集中着全国近一半的骆驼。
这些放驼人可称为戈壁滩上的骄子、茫茫瀚海上的水手。
他们整日里驾驭着沙漠之舟,冒着烈日酷暑,在风沙的狂涛恶浪里来去无踪。
我发现,他们话少,心中的牢骚更少,仿佛正因为这样,胸怀里才会为他人留出更多的地方。
在墨绿色的骆驼刺丛旁,我虽然只能和他们挤在一顶小小的帐篷里,却觉得心里分外舒畅和坦荡。
这其间,我还学会了一种特殊的晒衣方法。
一件衬衣洗干净后,直接就摊开在明沙上,片刻就干了,一抖沙尘,即洁白无比。
但我当时并不懂得沙子还有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初到荒漠,我很幼稚,耐不得寂寞,也不甘心寂寞……一开始,我骑马,从马背上摔下来;骑驴,让驴子掀翻在地;骑牛,又觉得有失身份。
骆驼虽高,却很老实,而且背有双峰,抱一个、靠一个,跨在其间,其乐无穷。
当时我年仅二十岁,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颇有骑士风度。
但有一次穿过沙漠去驮盐,这种风度就随着沙漠的温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
雄浑,静穆,板着个脸,总是给你一种颜色看:黄沙、黄沙、永远是灼热的黄沙。
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
浩浩渺渺,起伏不断,人在其间,顿时显得那么渺小,我感到自己只不过是一粒沙。
扬州市2019_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调研试卷

高三语文5月调研考试参考答案1.B(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骇人听闻:某种事件使人听了感到恐惧;耸人听闻:夸大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消化”与“胃”搭配;消融:冰雪融化。
)2.A(由③①⑤的局部排序,可以排除BC选项,由④⑥的局部排序排除D选项)3.D(例句中“惠风”指和风,A项中“长风”指远风,大风;B项中“东风”指从东方吹来的风;C项中“朔风”指北风。
)4.C(A项中“最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驴子也没有认为自己“聪明”;B项所讲内容不是材料核心意思;D项中“封闭自己的内心”理解错误,马的回答也不是“劝告”。
)5.B(致:施加)6.D(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7.(1)(他)每天率领参加训练的百姓,用打仗的事情来督促他们,用威势使他们行动起来,用恩惠使他们信服,所以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日、拊循、倒装句、孚、如意各1分)(2)李固认为发兵事务州郡地方便可胜任,只要选择有勇有谋并能爱民惠民能够担任将帅的人,让他担任太守,可以要求他平息叛乱成功。
(任、但、勇略仁惠、责、句意通顺各1分)8.对内治民有方,(1分)爱民惠民,民众拥戴他;(1分)对外抗寇有功,(1分)不可替代,朝廷倚重他。
(1分)【参考译文】镜湖熊公刚中进士时,接受任命担任太仓州太守,逐渐升任为吴郡别驾,不久又升任太仓兵备佥宪。
现在又接到朝廷的诏令,被擢升为右副都御史。
从一开始做官到现在担任独当一面的官员,将近十二年,官职共三次升迁,却没有离开太仓治所。
太仓,是以前昆山沿海的地方,前代防备抵御日本,只在庆元、澉浦、上海设置戍卫兵营,没有提及太仓。
自从淮阳王建立海上运输,那么乘船航海的差事,都从这里开始了,(太仓)在当时屹然成为一方重镇。
国家停止了漕运事务,设置两卫,一百几十年间,海外太平无事。
嘉靖初年,有人进谏想撤去新建州,请求设置兵备分司,朝廷保留了州同时还设置兵备分司。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瓜洲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瓜洲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从偏见到卑劣温宪在西藏发生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国际上某些自以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颇为失态,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怪劲儿。
然而,当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
试举一例:某英国专栏作家日前撰文,除了极为荒谬地将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相提并论外,还声称“当西藏形势恶化后,以奥运会为武器针对北京的压力将增大”,中国对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深切关注为全球反华势力提供了“机遇之窗”,继而煽动包括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各方人士,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应参与“一个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
不仅如此,这位曾有从政经历的人士还极力鼓动说:“当西方政治家面临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和人们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上的愤怒郁积之际,将辱骂倾泻于中国,为这些政治家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荒谬吗?就是如此荒谬!如同经过热炒后,远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被荒诞地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一样,如今借着西藏问题,西方经济颓势、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等“灾难”与奥运会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被联系到了一起,真是一语泄了天机!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它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反华势力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盛会,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
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所言,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了人类一切宗教的‘宗教’”,这个“宗教”所宣扬的终极追求其实就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
奥林匹克运动初起时令人感动的约定之一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
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奥林匹克精神理应更加具有理性包容、平等沟通、促进和谐的诉求。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年级考前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扬州市2020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高三语文2020.06语文Ⅰ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电视剧《清平乐》塑造了一个仰惧天变、俯畏人言、治国如执秤的宋仁宗形象。
事实上,宋仁宗一朝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矛盾、社会危机已现的时期。
然而,仁宗君臣 ,努力保持各种平衡,广开言路却党争不断,但改革乏力,最终进退失据,错失变法时机,以致仁宗之后短短65年,赵宋王朝就发生了国破家亡的“靖康之耻”。
A.暗流涌动如履薄冰煞费苦心B.潜滋暗长胆战心惊煞费苦心C.暗流涌动胆战心惊殚精竭虑D.潜滋暗长如履薄冰殚精竭虑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万物都受到太阳的抚爱。
它现在却不可抗拒地、必然地向着西方沉落。
从荒凉绝壁降下来的淡紫色的黄昏和白浪滔滔的长江,进入比梦中甜蜜的想象更为神奇的黑暗里。
①映着豪光的长江,依然滚滚东流,从不折回。
②最后燃烧的烈焰飞奔,浓烟缭绕,天空笼罩着一片无涯无际黑沉沉着火的乌云。
③两岸间或闪现的灯火,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如梦如幻地抖颤。
④它背后的太阳,越过狭谷,落进那被光辉渲染成绚烂色彩的烟云里去了。
⑤滔滔江水没有追赶那追赶不到的,却追赶着黑暗。
⑥江上升起茫茫淡墨色的雾。
A.②①④⑤⑥③B.②①⑤④⑥③C.①④⑤②③⑥D.①⑤④②③⑥3.下列年画与对联内容对应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甲乙丙丁①吉庆有余家富贵多子多福人安康②五菽杂粮食为天风调雨顺社稷安③三羊开泰纳福瑞万象更新庆阳春④福临宝地千秋盛财进家门万事兴A.甲①乙②丙④丁③.B.甲①乙③丙④丁②C.甲②乙④丙③丁①D.甲③乙②丙①丁④4.对下面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发布了上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
2019 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4.4万批次,监督抽检的总体合格率为97.6%,与上年持平,较2014年上升2.9个百分点。
2020年5月扬州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5月扬州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答案1.B(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骇人听闻:某种事件使人听了感到恐惧;耸人听闻:夸大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消化”与“胃”搭配;消融:冰雪融化。
)2.A(由③①⑤的局部排序,可以排除BC选项,由④⑥的局部排序排除D选项)3.D(例句中“惠风”指和风,A项中“长风”指远风,大风;B项中“东风”指从东方吹来的风;C 项中“朔风”指北风。
)4.C(A项中“最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驴子也没有认为自己“聪明”;B项所讲内容不是材料核心意思;D项中“封闭自己的内心”理解错误,马的回答也不是“劝告”。
)5.B(致:施加)6.D(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7.(1)(他)每天率领参加训练的百姓,用打仗的事情来督促他们,用威势使他们行动起来,用恩惠使他们信服,所以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日、拊循、倒装句、孚、如意各1分)(2)李固认为发兵事务州郡地方便可胜任,只要选择有勇有谋并能爱民惠民能够担任将帅的人,让他担任太守,可以要求他平息叛乱成功。
(任、但、勇略仁惠、责、句意通顺各1分)8.对内治民有方,(1分)爱民惠民,民众拥戴他;(1分)对外抗寇有功,(1分)不可替代,朝廷倚重他。
(1分)【参考译文】镜湖熊公刚中进士时,接受任命担任太仓州太守,逐渐升任为吴郡别驾,不久又升任太仓兵备佥宪。
现在又接到朝廷的诏令,被擢升为右副都御史。
从一开始做官到现在担任独当一面的官员,将近十二年,官职共三次升迁,却没有离开太仓治所。
太仓,是以前昆山沿海的地方,前代防备抵御日本,只在庆元、澉浦、上海设置戍卫兵营,没有提及太仓。
自从淮阳王建立海上运输,那么乘船航海的差事,都从这里开始了,(太仓)在当时屹然成为一方重镇。
国家停止了漕运事务,设置两卫,一百几十年间,海外太平无事。
嘉靖初年,有人进谏想撤去新建州,请求设置兵备分司,朝廷保留了州同时还设置兵备分司。
【扬州高三5月调研语文】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调研试卷含答案

第4页(共17页)高三语文5月调研考试参考答案1.B(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骇人听闻:某种事件使人听了感到恐惧;耸人听闻:夸大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消化”与“胃”搭配;消融:冰雪融化。
)2.A(由③①⑤的局部排序,可以排除BC选项,由④⑥的局部排序排除D选项)3.D(例句中“惠风”指和风,A项中“长风”指远风,大风;B项中“东风”指从东方吹来的风;C项中“朔风”指北风。
)4.C(A项中“最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驴子也没有认为自己“聪明”;B项所讲内容不是材料核心意思;D项中“封闭自己的内心”理解错误,马的回答也不是“劝告”。
)5.B(致:施加)6.D(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7.(1)(他)每天率领参加训练的百姓,用打仗的事情来督促他们,用威势使他们行动起来,用恩惠使他们信服,所以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日、拊循、倒装句、孚、如意各1分)(2)李固认为发兵事务州郡地方便可胜任,只要选择有勇有谋并能爱民惠民能够担任将帅的人,让他担任太守,可以要求他平息叛乱成功。
(任、但、勇略仁惠、责、句意通顺各1分)8.对内治民有方,(1分)爱民惠民,民众拥戴他;(1分)对外抗寇有功,(1分)不可替代,朝廷倚重他。
(1分)【参考译文】镜湖熊公刚中进士时,接受任命担任太仓州太守,逐渐升任为吴郡别驾,不久又升任太仓兵备佥宪。
现在又接到朝廷的诏令,被擢升为右副都御史。
从一开始做官到现在担任独当一面的官员,将近十二年,官职共三次升迁,却没有离开太仓治所。
太仓,是以前昆山沿海的地方,前代防备抵御日本,只在庆元、澉浦、上海设置戍卫兵营,没有提及太仓。
自从淮阳王建立海上运输,那么乘船航海的差事,都从这里开始了,(太仓)在当时屹然成为一方重镇。
国家停止了漕运事务,设置两卫,一百几十年间,海外太平无事。
嘉靖初年,有人进谏想撤去新建州,请求设置兵备分司,朝廷保留了州同时还设置兵备分司。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模拟练习答案

高三语文练习参考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A2.(3分)C3.(3分)C4.(3分)D二、文言文阅读(20分)5.(3分)D(陟:提升)6.(3分)A(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才称为“状元”。
)7.⑴(5分)皇帝已经派遣使者秘密侦察(这件事),恭顺侯听说知道后,对瞿景淳说:“如果没有您,我差不多触犯法律了”。
瞿景淳说:“我知道朝廷使者按道理应当像这样罢了。
”评分建议:“诇”“微”“中”“义”各1分,语句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⑵(5分)现在皇帝正急用人才,因为南北方都没有足以使用的人,不在这个时候广泛选拔人才并且重重培养他们,有一天(需要人才)拿什么应对征召。
评分建议:“方”“博”“植”“何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8.不畏权贵(坚守礼法);清正廉洁;明察事理;公正选贤(重视人才培养)。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9.(5分)思念友人、写扬州风光、感叹离恨。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连夜到”照应标题“夜到扬州”(1分)。
通过船行之快和相见惊笑的描写(2分),表达了与友人相见的急切心情,以及与友人相逢的惊喜、欢快之情,也暗含了久历宦海沉浮的感慨(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8分)⑴约我以礼⑵入则无法家拂士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⑷恐年岁之不吾与⑸猿猱欲度愁攀援⑹觥筹交错⑺击空明兮溯流光⑻各领风骚数百年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12.(3分)B(错在“义儿对错误的认识和悔过”。
)13.(6分)孩子与家长的矛盾;学生与老师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校与社会的矛盾。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率性作画,不受拘束,义儿感到舒适;远离唠叨,不受责骂,义儿感到惬意;寄宿学校,一切新鲜,义儿感到快乐;启示人们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5月扬州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答案1.B(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在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骇人听闻:某种事件使人听了感到恐惧;耸人听闻:夸大事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消化”与“胃”搭配;消融:冰雪融化。
)2.A(由③①⑤的局部排序,可以排除BC选项,由④⑥的局部排序排除D选项)3.D(例句中“惠风”指和风,A项中“长风”指远风,大风;B项中“东风”指从东方吹来的风;C 项中“朔风”指北风。
)4.C(A项中“最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驴子也没有认为自己“聪明”;B项所讲内容不是材料核心意思;D项中“封闭自己的内心”理解错误,马的回答也不是“劝告”。
)5.B(致:施加)6.D(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7.(1)(他)每天率领参加训练的百姓,用打仗的事情来督促他们,用威势使他们行动起来,用恩惠使他们信服,所以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日、拊循、倒装句、孚、如意各1分)(2)李固认为发兵事务州郡地方便可胜任,只要选择有勇有谋并能爱民惠民能够担任将帅的人,让他担任太守,可以要求他平息叛乱成功。
(任、但、勇略仁惠、责、句意通顺各1分)8.对内治民有方,(1分)爱民惠民,民众拥戴他;(1分)对外抗寇有功,(1分)不可替代,朝廷倚重他。
(1分)【参考译文】镜湖熊公刚中进士时,接受任命担任太仓州太守,逐渐升任为吴郡别驾,不久又升任太仓兵备佥宪。
现在又接到朝廷的诏令,被擢升为右副都御史。
从一开始做官到现在担任独当一面的官员,将近十二年,官职共三次升迁,却没有离开太仓治所。
太仓,是以前昆山沿海的地方,前代防备抵御日本,只在庆元、澉浦、上海设置戍卫兵营,没有提及太仓。
自从淮阳王建立海上运输,那么乘船航海的差事,都从这里开始了,(太仓)在当时屹然成为一方重镇。
国家停止了漕运事务,设置两卫,一百几十年间,海外太平无事。
嘉靖初年,有人进谏想撤去新建州,请求设置兵备分司,朝廷保留了州同时还设置兵备分司。
在这之前,浙江省有水利佥宪,兼管吴中水利,从这时起一并归入兵备分司管理。
自从建立兵备分司后,来自日本的倭患就开始了,大概好像在这之前就有征兆吧。
倭寇刚来的时候,实际上正是熊公担任太仓太守的时候。
(他)能够率领习惯了长久太平的百姓,抵御多如蚂蚁的贼寇,熊公作为城防守官功劳最大,但谏官还是想以苛细的法律条文来给他施加罪罚。
然而百姓都像爱戴父母一样爱戴他,所以朝廷力排众议,将熊公留任于吴地。
等到担任佥宪以来,(他)每天率领参加训练的百姓,用打仗的事情来督促他们,用威势使他们行动起来,用恩惠使他们信服,所以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朝廷知道熊公的声望一天比一天高,寄托于他的东南地区治理重任,没法可以更换他人,所以有了现在这样的提拔。
而我只认为这是我们百姓的幸运啊!天下人都说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做官会有很多便利,但事实上没有人能这样,大概是因为形势不允许啊。
当初熊公虽然被太仓州的百姓爱戴,如果他被朝廷调离,整个郡县的百姓都跪在宫殿下请求他留任,朝廷也不会听从。
现在事情与形势交织,熊公才又担任行政长官和司法长官,屡次升迁而没有改换为官之地,长达十多年,他在这里的权势和地位一天比一天高,与当初治理太仓州时没有不同。
他对治理百姓,可以说太熟悉了。
汉代御史贾昌与州郡一起讨伐地方叛乱,过了一年多也没有取胜,当时朝廷商讨对策,准备再派大将率兵增援。
李固认为发兵事务州郡地方便可胜任,只要选择有勇有谋并能爱民惠民能够担任将帅的人,让他担任太守,可以要求他平息叛乱成功。
于是朝廷便任命张乔、祝良二人为岭南地区的地方长官,最终平定了岭外的叛乱。
如今太守这样的地方长官没有兵权,而军队武将又不参与地方事务,只有熊公这样的人兼任兵事和民事,李固的想法,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我认为朝廷之所以这样重用熊公的方式,大概是符合古人的用人之道,因为这个我深为感叹。
而且熊公对内能抚慰老百姓所遭受的创伤,对外能有效抵御贼寇,那些岛国上的贼寇被阻挡,不能进入内地来骚扰,时间一长也就觉得当贼寇并没有好处,慢慢也就自行收敛了。
9.外在形象:夸父是个巨人,而竫人矮小;理想追求:夸父志向远大,竫人目光短浅;结局命运:夸父逐日身死,竫人终养天年。
(每点2分)10.故事性(1分):假托神话故事体现主旨(1分);形象性(1分):借助比喻、象征等手法体现深刻的道理(1分);讽刺性(1分):对某些人或社会现象进行批判(1分)。
(5点即可,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11.(1)蟪蛄不知春秋(2)无以至千里(3)不抚壮而弃秽兮(4)江州司马青衫湿(5)落英缤纷(6)欲渡黄河冰塞川(7)既往不咎(8)物换星移几度秋12.D(丈夫和女儿的逝去是在冬天)13.乘坐前,既有期盼又有迟疑;乘坐时,既有温馨甜蜜又有悲伤痛苦;乘坐后,虽有迷茫又有希望。
(每点2分)14.摩天轮是城市的地标,寄托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摩天轮像时钟一样转动,隐喻了主人公人生经历的各个阶段;摩天轮的继续转动,暗示了主人公新生活的开始。
(每点2分)15. C(张冠李戴。
“如何过节”是一道生活命题,“维护什么价值、追寻什么使命”是一道文化命题。
)16. D(春节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不是生理胎记,对文章比喻论证的手法理解有误。
)17.选③。
此句表达了除夕夜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团圆之情。
(2分)不同于①句感官需求和②句的娱乐追求,更侧重于春节时人们的精神需求。
(2分)蕴含了传统文化内涵,展示了其凝聚力和穿透力。
注:如果选①并说出原因,不超过 2分;选②并说出原因,不超过 4 分。
②句较之①句而言更侧重于精神需求,但较之③句缺乏春节团圆文化的内涵。
【诗句详解】①这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享受美味佳肴的场景。
②新年佳节大家约好了一起去看花,外面十分热闹好看就好像走在画中。
③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18.A(因果关系有误。
引导全民承担社会责任是广泛发动群众产生的效果,而有效地改善环境的卫生状况是其他措施产生的效果。
)19.B(归类有误。
抓设施、强基础的工作不包括围绕个人防护、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等,这些是科普宣传工作的范畴。
)20.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②广泛动员群众参加疫情防控工作;③进一步加强对环卫工人的人文关怀和补贴措施;④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6分。
附加题22.(5分)东坡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多/诗如人之眸子/一道灵光/此中着不得金屑/作料岂可在诗中求乎?评分建议:每处1分。
23.(2分)孟浩然山水田园评分建议:每空1分。
24.(3分)读书要广博;读书要有选择;读书要思考消化。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我曾经对程鱼门说:“现在的人之所以比不上古人,是因为他们胸中所读的书太少了。
我们这些人之所以比不上古人,是因为我们胸中所读的书太多了。
韩愈说:‘不是夏商周三代、两汉的书,不敢去读’,也就是这个意思。
苏轼说:‘孟浩然的诗不是不好,可惜的是其中的典故少了。
’施愚山反驳说:‘苏轼的诗不是不好,可惜的是其中的典故多了。
诗好像人的眼睛,有如一道灵光,这里边容不得金屑,怎么能够在诗中寻求典故呢?’我很赞成他的话。
有人问:‘诗不注重用典,怎么会有杜甫读破万卷书的说法?’那是他不知道‘破’和‘有神’三个字,全是教人读书做文章的方法。
大概是说读透书卷,汲取其中的精神,而不是让人囫囵吞枣连同其中的糟粕也一起吸收。
蚕吃桑叶而吐出来的是丝,不是桑叶;蜂采花粉而酿出来的是蜜,不是花粉。
读书就好像吃饭,会吃的人长精神,不会吃的人长痰瘤。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5分)BD。
(B项,“不打洋人、专欺百姓”的是二德子。
D项,觉新上过新式学堂,接受过新式教育,接触过新思想。
)26.(1)(6分)贾母等人已为宝玉商量亲事(1分),暗示宝玉另娶、黛玉未嫁而逝时的愤恨(2分);黛玉此回生日出场像“嫦娥下界”(1分),暗示黛玉死后,宝玉伤心欲绝,却用相信黛玉成仙来宽慰自己(2分)。
26(2)(6分)(1)图1:阿Q说自己姓赵,与赵太爷家攀转折亲,遭到赵太爷的责打(1分);图2:阿Q 大叫“造反了”,受到了赵太爷的主动逢迎(1分)。
(2)底层人民地位的低下,(1分);封建地主阶级对革命的恐慌和投机(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7.(3分)(1)隶书痕迹普遍;(2)书写使转技巧欠成熟;(3)笔法和结构显示出生命力。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8.(6分)(1)时间序列上:上承东汉简,下启魏晋简;(2)功能转变上:吴简的实用书体是从主要用于书信转向多方面使用的纽带;(3)风格演化上:吴简各自相对稳定的书写习惯促进了书法从东汉简的简易走向晋简的整饬。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9.(6分)(1)王羲之的《兰亭》行书是存在的。
(2)①在书体传承上,王羲之书法源于吴简早期楷书;②从发展轨迹上,行书的演变脉络为王羲之《兰亭》的出现提供完整和清楚的证据链。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