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深圳绿地系统规划

深圳绿地系统规划

深圳绿地系统规划--————————————————————————————————作者: ————————————————————————————————日期:ﻩ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深圳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全市绿化工作的规划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办法(试行)》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项目的规划范围为深圳市行政辖区,包括深圳经济特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和宝安区、龙岗区,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4-2020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纸以及说明书组成。

第五条根据深圳实际情况,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地”组成的城市绿地系统。

与此相对应,本次规划所指的绿地,既包括城市建成区内各项绿化用地,也包括建成区外对生态环境改善起积极作用的林地、园地、耕地、牧草地、水域等各类生态绿地,前者主要对应于各级城市绿地的分类规划,后者纳入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范畴。

第六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全市绿色开敞空间总的建设指引。

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与绿色开敞空间相关的规划、绿化及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其他各种类型的开敞空间规划应与此相协调,实现城市生态空间资源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的“双赢”。

第二章目标和原则第七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1、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质量,优化绿地布局结构,提高绿地配置和养护水平,丰富城市景观效果,缓解深圳乃至区域的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2、加强对区域和城市生态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态绿地、沿海滩涂、河流水系、各类湿地的保护和绿化建设,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共保、共建和共享,维护城市和区域的生态安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职位为主要形态的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城郊一体的生态系统。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国外常用的大致与我国绿地相当的概念。

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和外围的山体、水体、植被、林地等具有自然特征的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人工环境。

开放空间涵盖的空间远远大于城市绿地涵盖的空间。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

⏹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城市绿化的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和指标,分层合理布置公园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的界线,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用地率、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密度等,规定附属绿地占单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与阶段相协调,优化人居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维护经济性等城市发展需要。

关于大连市城市空间规划与开敞空间的分析研究

关于大连市城市空间规划与开敞空间的分析研究

关于大连市城市广场绿地与开敞空间的分析研究城市与环境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7级王世贤学号:20071136010019关于大连市城市广场绿地与开敞空间的分析研究人类所做的城市规划一方面要保障城市各项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减少城市建设及其相关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意识保护和恢复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包括规划在内的各种人工手段努力创造出更为接近自然的城市环境,以缓解过度人工化的环境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城市规划的种理念需要通过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具体落实。

而作为大连市的城市规划主要特色的是大连的广场,同时各大广场又连接了大连的交通网,结合教材《城市规划》第十章内容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我将结合图片对大连市的几个较有特色的广场进行简单介绍:一、星海广场:星海广场,10多年前这里是垃圾场,现在规划建成了大连乃至全国知名的海滨广场。

它建于1997年6月30日。

中心广场面积4.5万平方米,广场中心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

围绕华表的的汉白玉石柱高12.34米,各自托起的是一盏宫灯。

广场中心仿效北京天坛圜丘的设计,由999块四川红大理石铺成,大理石上刻着天干地支、24节气和12生肖,广场内圆直径199.9米,外圆直径239.9米,环绕广场周围的是大型音乐喷泉,从广场中央大道中心点北行500米是会展中心,南行500米是蓝色的大海,中央大道红砖铺地,两侧绿草如海。

从开敞空间的设计来讲,星海湾广场设计与建设的诸多方面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巧妙结合,是广场文化地充分发挥,它用综合的方法提高了市民的舒适程度。

作为星海湾广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10年前垃圾场所改造而成的,而城市规划的第一方面正提到了这一点。

另外一点,在于星海湾广场有着大片的绿地,它为市民提供休息与游览的活动空间,这里也必须提到它的功能:1、提供户外活动场所,它成了旅游者喜爱的参访目的地,是城市居民清晨锻炼身体、傍晚散步的好去处2、改善城市景观,它与不远处的贝壳博物馆互相辉映,烘托出幽邃的气氛,形成有效的视觉缓冲与隔离。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及介绍1、绿地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规划策略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构筑方法及实践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构筑方法及实践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构筑方法及实践摘要: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呼和浩特市作为这一生态屏障中的一个点,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当中起着重要的生态防护作用。

对呼和浩特市整体的生态格局、城市绿地体系及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发挥国家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绿地系统;体系构筑;实践;呼和浩特1体系构筑市域景观体系的架构及中心城区绿地体系的建立是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也是城市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重要指导依据。

在对各类绿地的分类布局的同时,对其中的缺项进行了补充及功能定位,为绿地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体系支撑。

1.1市域范围内绿地系统结构体系从目前情况看,现在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还处于总体规划的层面,其内容和深度尚不足以完全指导市域绿地的保护和建设,本次规划根据呼和浩特市四区四县一旗和一个经济开发区的行政区划,结合呼和浩特市市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市域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情况、生态薄弱环节及自然灾害类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生态建设的主导需求,规划构建大尺度绿色景观带,营造绿色保护网络,编织绿色生态经纬“景观廊道”,美化人居景观环境,串联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基本农田、城市绿地为主体的“景观项链”,形成“山、河、城、田”的景观“生态谷”,构筑“一核、二带、五区、多廊道”的总体生态格局,最大程度地发挥绿地生态的规模效应。

“一核”是指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建设;“二带”是指大青山地区防护林带和沿黄防护林带;“五区”是指武川县、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五个旗县城区和县域内村庄的绿地系统规划。

“多廊道”是指道路、河流两侧的绿化防护景观带规划。

1.2建构了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各类绿地结构体系规划布局形式采用混合式绿地布局,将块状、带状、楔状等绿地形式结合在一起,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绿地规划体系。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G5 其 他 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 绿 地 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
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表3.0.5 城市绿地统计表
序 类别 号 代码
1 G1 2 G2 3 G3
小 4 G4
中 5 G5

类别名称
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计 附属绿地 计 其他绿地 计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美国对开敞空间的定义
• 美国1961年房屋法规定:
• 开敞空间是“城市区域内任何未开发或 基本上未开发的土地,具有:A.公园和 娱乐用的价值;B.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 保护的价值;C.历史或风景的价值。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日本的定义
• 日本学者高原荣重认为,开敞空间就是
绿地面积 (h㎡)
现状 规划
绿地率(%) (绿地占城市 建设用地比例

规划
人均绿地面积 (㎡/人)
现状 规划
绿地占城市总 体规划用地比
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的空 间。
• 我国学者就此也有相似的解释。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本书的定义
图:建筑遮蔽地
土地
底:没被建筑物遮蔽的土地
——广义的开敞空间
狭义的开敞空间:各种公园绿地、防护绿地、 林荫道以及规模较大的专属绿地
本章所讨论的是狭义的开敞空间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第10章 城市绿化和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人们渴望亲近自然 企求绿的滋润,已成为城市
生活的基本需求趋向.
第十章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规 划

绿道规划设计全

绿道规划设计全
都市型绿道: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 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 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绿道的意义
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 山脊线;绿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 通道。
在大都市区内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机会, 可以步行、爬山、骑自行车、游泳、划船,以及其他 户外休闲活动。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6、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城市绿道经过的地段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 有滨水地段、山林地段、乡村田野地段和城镇地段等。
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大多数绿道 沿河流或海岸分布,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 和文化资源所在地
绿道相对于其他类型绿地的优势
功能更全、性价比更高、更灵活可行
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集环 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 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 结合的有效载体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
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 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
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
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
郊野型:凤凰山-银湖森林公园段、马峦山公园-南澳段、西冲-东冲段、 天后古庙-打马坑水库段等4段,总长约112公里,既有城市风光,也有原生 态环境,控制范围不少于100米,主要开展郊野休闲、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等 活动,亲近自然。

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68YAN JIUJIAN SHE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的应用Lv dao zai cheng shi lv di xi tong gui hua zhong de ying yong王亚雯绿道是以绿化为特征,以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为基底构筑的,可供行人和自行车进入的线形绿色慢行,开敞空间,是保护和串联生态环境、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地方风貌的绿色廊道。

绿道不仅仅是一条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日,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指引而建设的城市绿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思路,折射了绿色发展理念。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对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绿道建设的生态意义1.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绿道通过影响水系区域系统内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类别而影响着整个区域内街道、社区和公园的生态系统,通过绿道建设避免区域生态系统的破碎化,通过绿道的建设,可以增加该区域的人流总数,也使得该区域的生物种类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旨在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生态平衡系统。

2.多种生态技术的成功应用绿道在自身修建当中,所强调的便是注重生态修复。

植物的不同习性、形态、色彩及质地等,营造出不同区域特色的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系统,调节区域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构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绿道还可以作为廊道,对原本分割的绿地系统进行衔接,彰显其复合景观的独特性;又能够将系统中的斑块整合起来,减少对一些局部景观的破坏。

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将一个城市视为是一个生态系统,则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将作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正是因为对生态建设的重视,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正意识到了珍惜水源、爱护以及保护水文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这恰恰是对地区的一种爱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管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其经济、人文、自然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的人与自然的环境构建才能为地区的发展带来蓬勃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