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经济法》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仅供教师参考,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一、单选题1. A;2.B;3. D;4. C;5. D;6.C;7.A;8. C。
二、多选题1.ABD;2.BCD;3.ABD;4.ABC;5.BCD;6.ABD;7.CD;8.ABCD。
三、简答题1.答: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基于社会整体利益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干预而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含义包括:①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②这里的市场主体应做广义的理解,即市场主体不仅是指市场活动的主体,还包括市场决策、市场管理的主体。
③经济法体现了国家运用法律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从而使经济法具有了较强的权力属性。
④经济法在调整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关系时,可以是事前调整,也可以是事后调整。
2.答: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具体指国家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干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具体包括:市场主体管理关系;市场秩序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等。
3.答: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备法定的主体资格,其范围大体包括以下几类:(1)经济决策主体;(2)经济管理主体;(3)经济活动的主体;(4)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
此外,国家机关和国家作为整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活动关系的主体。
4.答:经济法律关系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经济管理及经营活动过程中依法具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经济权利是满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经济利益的基础。
(2)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了满足经济权利主体的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必须实施或不能实施某种经济行为。
这是相对权利而存在的,是法律对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限制和约束。
5.答: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经济法课后习题答案(zuixin)【优质】

习题答案第一章四\案例分析题⒌\参考答案:(1)甲、乙双方签订合同约定的付清余款截止时间为1991年1月10日,在此日期前,乙方未向甲方付款,诉讼时效开始计算为2年,截止时间应为1993年1月10日。
(2)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承担违约责任,因为甲方违反了质量担保。
(3)本案的诉讼时效在甲方提起诉讼时已经超过,因为诉讼时效到1993年1月10日到期,权利人甲方并未在1993年1月10日前起诉,而是一直未予交涉,所以诉讼时效经过。
但作为权利人甲方,丧失的仅仅是程序上的诉权,实体上的权利并不因此消灭,甲方仍然有权要求乙方清偿债权,乙方也有义务清偿。
(4)双方在诉讼时效之外的时间达成还款协议,应视为是债权人给予债务人清偿债务的宽限,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随题解析:无第三章四6、某甲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塑料产品的制造、加工和买卖,总资产1200万元,总负债200万元。
因业务兴旺,董事会决定,即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方案:(1)以甲公司名义投资300万元,与乙公司组成合伙企业;(2)以甲公司名义向丙电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0万元;(3)以甲公司名义发行150万元公司债券;(4)以甲公司财产为个体户张某的债务提供担保。
请判断董事会的上述决定是否合法,依据何在?答案:(1)不合法。
公司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2)合法。
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是董事会的职权。
(3)不合法。
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应是股东会行使的职权。
(4)合法。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点评:(1)《公司法》第15条(2)根据《公司法》第47条的规定,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是董事会的职权。
(3)根据《公司法》第38条的规定,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应是股东会行使的职权。
(4)《公司法》第16条第一款。
杨紫烜《经济法》(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第三十二章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第三十二章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本章要点】一、反倾销的规定二、反补贴的规定【要点详解】一、我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依照对外贸易法贯彻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所进行的改革。
从1978年至今,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1979年至1987年的探索阶段,1988年至1990年的整体推进阶段,1991年至1993年的攻坚阶段,1994年至2001年的继续深化阶段,2001年至今的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进一步深化阶段。
经过五个阶段的改革,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对外贸易救济(一)反倾销的规定1.倾销的概念倾销是指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口,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行为。
2.倾销的特征(1)倾销是一种低价销售商品的行为;(2)倾销是指不正常的低价销售商品的行为;(3)倾销是以不正常的低价大量销售商品的行为;(4)倾销是一种不公平贸易行为。
3.倾销的构成要件构成倾销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低于正常价值的低价销售(2)损害事实存在我国在确定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是否造成损害时,主要审查如下事项: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倾销产品的价格;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影响;倾销进口产品的出口国(地区)、原产国(地区)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被调查产品的库存情况;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
在调查实质性损害威胁时,不得仅依据指控、推测或极小的可能性。
(3)倾销与实质性损害有因果关系《反倾销守则》并未规定倾销必须是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只要求倾销是造成损害的原因之一则构成损害。
【例】简述反倾销的概念与构成倾销的要件。
(北交2004年研)(二)反补贴的规定1.补贴的概念补贴是指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
2.补贴的特征(1)补贴的给予方是一国政府或其公共机构。
杨紫烜《经济法》(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经济法的地位【圣才出品】

第三章 经济法的地位3.1 复习笔记一、经济法地位的概念1.经济法地位的概念经济法的地位,是指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2.法的体系(1)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法的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法的体系不同于规范性文件的体系。
规范性文件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规范性文件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三个基本标志:a.符合中国国情;b.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c.是规范性文件体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的体系的主要区别: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规范性文件组成的体系;法的体系是由法的部门组成的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的规范性文件组成的体系,其外延不包括外国的、非社会主义的规范性文件组成的体系;法的体系的外延,不仅包括国内法体系,而且包括国际法体系。
(3)法的体系也不同于法学体系。
法学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法学分支学科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1.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经济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一定的范围,即经济法只调整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同其他法的部门的调整对象是可以分开的。
经济法调整的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是有自己的特征的,同其他法的部门的调整对象既不是交叉的,也不是重叠的。
2.对于否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的观点的评析(1)观点一: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法都是经济的,因此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连“经济法”这个名称也不科学。
(2)观点二:无论是单个的经济法规还是这些经济法规的总和,都不能构成独立的法的部门,因此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3)观点三:各种单行经济法规只是民法的补充,因此不能说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4)观点四:财政法、土地管理法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因此不能认为包括财政法、土地管理法在内的经济法也是独立的法的部门。
经济法的课后答案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
3.经济法律关系:是依据经济法律规范产生的,经济法主体之间在管理国家与协调发展经济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
5.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也称经济权利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7.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依法自己能够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8.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9.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根据法律规定,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了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关系。
10.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确定以后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引起构成要素的变化。
11.经济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一定客观情况出现后,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归于消灭。
12.经济法律事实: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各种客观情况的总称。
二.简答题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1)国家经济管理关系2)市场竞争关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关系3)经济组织内部所发生的经济关系4) 社会保障关系2. 经济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组成(具体说明)1)经济法律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
分类:国家,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社会经济组织,非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内部机构和成员,个体生产经营者和农村的承包经营户,外国自然人和社会组织。
(完整版)经济法课后答案

第一章一、简述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社会经济的过程中说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个方面的含义1.经济法是有特定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法的范畴。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2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在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调整这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由一个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经济法属于国内法范畴,而不是国际法范畴,它不同于国际经济法3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不仅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而且这种运行过程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等部门法有本质区别二、简述经济法的基本构成体系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国家指定的,以宪法为主导的,由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所构成的内容和谐一致,有下列4部分构成1经济组织法 2市场调控法 3宏观经济调空法 4社会分配法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2国家干预原则 3经济民主原则 4经济公平原则 5经济效益原则四、经济法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2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五、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方法和责任形式有哪些?保护方法:1,行政执法 2,仲裁 3,审判责任形式:1,行政责任 2,经济责任 3,刑事责任、第二单元1、比较合伙与公司的区别合伙是指两人以上的合伙人按照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而组成的企业公司是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最终税负和责任承担方式上。
合伙只向合伙人征收一重所得税,而公司则是双重(先向公司征收,然后又向股东征收),因此合伙的最终税负比较轻。
但是有限公司的好处在于股东只须以自己的所有出资为限承担风险(这也就是有限公司“有限”的原因),而合伙的债务须由所有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简述跨国公司的特征1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性2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3公司内部的相互关联性3、比较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特征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均富有有限责任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证明股东出资份额的权利证书称为出自证明书,而不是股票股东有最高人数的限制,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是50人设立程序比较简单。
经济法 第四版 杨紫煊主编 考研题和答案

一、经济法概念的语源“经济法”这个概念,是18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之一摩莱里(Morelly)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之一德萨米(Dezamy)在1842-1843年分册出版的《公有法典》一书也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并且发展了摩莱里经济法思想。
德萨米认为,最好的分配方式是按比例的平等。
进入20世纪以来,德国学者莱特在1906年创刊的《世界经济年鉴》中首先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用来说明与世界经济有关的各种法规,但并不具有严格的学术意义。
以后,不仅在许多国家的法学论著中,而且在有些国家颁布的法律中,先后使用了“经济法”这个概念。
例如,日本经济法学者金泽良雄在《经济法概论》一书中提到,德国于1919年颁布了《煤炭经济法》、《碳酸钾经济法》。
又如,在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颁布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法典》。
在我国,自从1979年以来,在文件立法规划中,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
与此同时,在我国的法学教材、专著、论文、工具书、资料中,广泛地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
二、经济法的产生关于经济法的产生问题,在国内外法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一)认为经济法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的日本经济法学者金泽良雄认为,“经济法”一词在学术上开始使用时,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当时在德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时经济政策,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立法活动和法律现象。
由此可以得知,经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般地是以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现象为基础的;经济法之所以在德国产生,这是适合了德国的学术土壤。
(二)认为近代经济法产生于19世纪末,但并不否认“市民革命以前的经济法”的存在在日本,有的学者认为,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市场的倾向日渐显著,产生了各种市场弊端。
因此,国家对自由市场干预的法,即经济法也就发展起来。
(完整版)经济法课后答案

第一章一、简述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社会经济的过程中说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个方面的含义1.经济法是有特定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法的范畴。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2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在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调整这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由一个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经济法属于国内法范畴,而不是国际法范畴,它不同于国际经济法3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不仅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而且这种运行过程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等部门法有本质区别二、简述经济法的基本构成体系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国家指定的,以宪法为主导的,由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所构成的内容和谐一致,有下列4部分构成1经济组织法 2市场调控法 3宏观经济调空法 4社会分配法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2国家干预原则 3经济民主原则 4经济公平原则 5经济效益原则四、经济法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2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五、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方法和责任形式有哪些?保护方法:1,行政执法 2,仲裁 3,审判责任形式:1,行政责任 2,经济责任 3,刑事责任、第二单元1、比较合伙与公司的区别合伙是指两人以上的合伙人按照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而组成的企业公司是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最终税负和责任承担方式上。
合伙只向合伙人征收一重所得税,而公司则是双重(先向公司征收,然后又向股东征收),因此合伙的最终税负比较轻。
但是有限公司的好处在于股东只须以自己的所有出资为限承担风险(这也就是有限公司“有限”的原因),而合伙的债务须由所有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简述跨国公司的特征1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性2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3公司内部的相互关联性3、比较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特征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均富有有限责任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证明股东出资份额的权利证书称为出自证明书,而不是股票股东有最高人数的限制,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是50人设立程序比较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ACD
第二章公司法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B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 3.AC 4.ACD
第三章合伙企业法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CD
3、BC
4、BCD
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CD 3.ABC 4.ABC
第五章个人独资企业法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 3.AC
第六章企业破产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C 3.AC 4.ACD 5.ABCD
第七章合同法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B 5.A 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ABC 5.ABC 6.ABCD
第八章担保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D 5.D 6.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D 3.AB 4.CD 5.ACD 6.BC
第九章工业产权法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D 6.C 7.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D 3.ACD 4.AC 5.BD
第十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D 3.AC 4.ACD
第十一章产品质量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C 3.AC 4.AD
第十二章广告法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B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CD 3.ACD 4.AB
第十三章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一、1.B 2.C 3.D 4.A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BC 3、AB 4、AB
第十四章财政税收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B 6.C 7.D 8.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 3.ABC 4.BC 5.ABC 6.BC 7.AB
第十五章金融法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B 6.D 7.B 8.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 3.AB 4.ABD 5.ACD 6.AB
第十六章证券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ABD 4.ACD
第十七章会计、审计、统计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D5.A 6.D 7.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
4、AB
5、CD
6、BD
第十八章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A 5.D 6.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C 3.ABC 4.AB 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