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矮砧密植果园技术经济评价调查报告_、(改后稿)
浅谈苹果矮化密植栽培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

I FOOD INDUSTRY I 119浅谈苹果矮化密植栽培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文 张丽娜灵宝市园艺局第二,苹果矮化砧木结果的时间早,产量高。
传统苹果栽培通常采取乔化稀植、大冠栽培的方法,栽培出来的品种主枝粗、冠幅大,侧枝较长,难以成花,产量也较低。
而使用矮化砧木嫁接的苹果树,结果率更高,结果株率一般超过半数,结果量也比一般乔砧树更多,增产30%-50%。
由此可见,苹果矮化砧木能够为果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矮化密植通常比普通植株成花更早,结果速度更快,同时具有产量多、易管理的优势。
矮化砧木嫁接苹果树一般只需两年就能够开始结果,三年后果树的产量就能够稳定,第四、五年是果树的丰产期。
从相关数据来看,矮化密植因为体型更小,所以能够充分利用更多的土地空间,产量也会大幅提升,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传统栽培模式而言都是成倍增长。
第三,苹果矮化砧木树体果实品质更好。
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苹果矮化砧木的树体相比于乔化砧木树体,果实质量更好,着色度和甜度更高。
第四,果树行间保留1.5米宽作业道,方便果园操作管理。
第五,管理成本较低。
人工费用一般要占果园全部费用的40%,减少果园用工可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很多欧美国家的果园都使用了矮化砧木,之后结合机械化作业,果园每年的用工基本上保持在每亩27-37小时,而我国使用乔化砧木的果园,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来进行控制树冠和促进结果的作业,因此工作量非常大,用工高达214小时,比欧美国家高出六到八倍。
1.灵宝市地区苹果产业化情况灵宝苹果自1921年开始,先后经历了引进栽培、技术探索、高速发展、转型创新、高质量发展五个阶段,到如今已经有百年历史,规模庞大,品牌价值超过百亿。
2021年,“灵宝苹果”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96.52亿元。
灵宝苹果是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而其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些荣誉,与河南省灵宝市的自身优势是分不开的。
灵宝市荣获过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富硒苹果之乡等荣誉称号,灵宝苹果作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其产量也非常高。
苹果矮砧密植果园技术经济评价调查报告_、(改后稿)

矮砧密植果园技术经济评价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目的河北省是苹果生产大省,河北顺平县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苹果大发展时期我国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但苹果乔砧密植存在许多问题,如单产低、果实品质差、费工、技术复杂推广难度大等,目前苹果栽培模式正在向矮砧密植过渡,矮砧密植已经是许多苹果发达国家的主要栽培模式,并且是苹果生产的发展趋势,而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矮砧栽培面积占总栽培面积的不足10%,河北省不足1%,与乔砧密植相比,矮砧密植具有结果早、产量高、果实品质优良、省工、技术简化易推广等优点,因此矮砧栽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优”红富士苹果是河北农业大学专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攻关创建的成熟栽培体系,于2004年完成试栽试种阶段。
河北省顺平县神南乡南神南村于2006年至今积极引进河北农业大学“三优”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由原有果树300多亩发展至1200亩,成为全国第一个千亩以上的“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
本次通过对顺平县“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的调查,搜集矮砧密植果园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科学发展提高理论参考。
二、调查时间、地点及形式调查时间:2013年5月13日调查地点:河北省顺平县神南乡南神南村“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调查形式:调查问卷、面对面交流、实地参观考察调查对象:“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果农三、调查结果及分析(一)苹果种植户的基本情况上表中本次主要的三位受访者年龄都在40岁-45岁,文化水平都在初中乃至小学水平,家庭主要人口均为苹果种植劳动力。
结合三位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中发现:“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种植苹果劳动力大多是年龄大、学历低。
而苹果矮化密植栽培需要有高技术作支撑,这便需要外在的技术指导,需要年轻有为,并且对技术熟练掌握的劳动力融入基地。
(二)苹果种植面积和品种1.苹果种植面积及建园情况分析除上表内容外,调查中还了解到,①号受访者15亩地中9亩为租赁地,租赁费为900元/亩/年(800斤玉米)。
山东苹果M26矮化砧木栽培适应性调查与评价

矮化集约栽培是当前国内外苹果发展的一大趋势, 而利用矮化砧木是实现苹果矮化集 约栽培 的最 主要途 径。据不完全统计 , 截至 20 09年 , 山东省矮砧苹果面积 约为 289 h 2 占全省苹果栽培总面积的 89% ; .5 万 m , .4 其
中 , 化 中间砧苹 果面 积约 为 284 h 占全 省矮 砧 矮 .2 万 m , 苹果总 面 积 的 9.7 。从 矮 化 砧 木 类 型 看 , 2 、 9 8 7% M 6M 、 M 16 S M 0 、H系 等 砧 木 在 生 产 上 均 有 应 用 ; 中 , M 6 其 以 2
表 1 山东苹果主要矮化砧木栽培适应性调查 区域
应用最为普遍 , 其面积约为 277万 h 占矮砧苹果 总 .3 m, 面积的 9.1 57 %。长期 以来 , 关于 M 6矮化砧木在山东 2
ai l . n s u i tnaat it a vl t .T er u s hw dta: h nM 6w sue trokt ga ui p l t ay adi lv i dpa lywsea ae h e l o e t w e 2 a sda i es c r t j ap cl tc tao bi u d s ts h s n t o fF e
测量单果重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肉硬度 , 果 计算果形指
数、 着色指数、 光洁度指数 ; 并计数每株树的果实数量 , 根 据单果重和果实数量计算单株产量, 再根据栽植密度 , 折
算成每公顷的产量 。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果形 指数 - - 纵径/ 实横径 ; 果实 果 着色指数 =∑( 每级果数 ×代表级值 ) ( / 总果数 × 最高级值) 10 × 0 %; 光洁度指数 =∑( 每级果数 × 代表级值 ) ( / 总果数 × 最高级值 ) 10 × 0 %。
渭北旱地苹果矮砧栽培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2020.10栽培技术渭北旱地苹果矮砧栽培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苹果矮化砧栽培具有结果早、产量高、见效快,通风透光好、光合能力强、营养消耗少积累多,树冠矮小、适于密植、管理方便、节省劳力,易于标准化生产、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经济利用土地等优点,已成为世界苹果生产和果业现代化的趋势和方向。
陕西渭北旱嫄区和我国大多数苹果产区一样,过去都是以乔化栽培为主,普遍存在树龄老化、果园郁闭、产量质量下降、大小年严重、管理成本高、效益低下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苹果更新换代步伐加快,苹果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但在生产调研中我们发现,矮砧密植栽培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应引起高度重视。
吴倩,陕西省延安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邮编7274000收稿日期:2020-08-10倩1存在问题1.1苗木栽植成活率低主要影响因素是苗木来源、苗木质量、贮运环节、栽植技术。
1)许多果农和企业盲目从外地一些非专业苗木繁育基地购买苗木,这些苗木中往往混杂有重茬苗、带毒苗、病苗以及不适宜的砧木等。
2)所购苗木质量差,根系数量不足长度不够,苗干粗度、高度、充实度不够,大苗有效分枝少等。
3)苗木长途运输和临时贮藏过程中保护措施不当,出现脱水现象。
4)栽植时苗木根系修剪、浸泡、蘸根、浇水、枝干保护等措施不到位。
1.2矮砧外露高度不合理主要是没有根据矮化中间砧和自根砧的不同、立地条件的差异灵活调整矮化砧木外露高度。
1)对同一区域和立地条件下矮化中间砧和自根砧外露高度没有注意区分。
合作经济组织,同京东、盒马鲜生、拼多多、淘宝(天猫)等开展合作,继续打造“铜川大樱桃”品牌。
政府方面,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召开铜川大樱桃品牌推介会、果品促销会,广泛宣传推介,提升“铜川大樱桃”品牌影响力,增强铜川大樱桃产品市场竞争力。
3.5充实技术队伍力量加强市县两级大樱桃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充实乡镇一线大櫻桃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培育一支高技能、服务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衔接的微调查及思考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衔接的微调查及思考近年来,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我国的苹果种植业中逐渐得到应用。
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是一种在相同土地面积上种植更多的苹果树,采用刻意矮化技术,使苹果树的高度和宽度减少,并通过配合合理的田园管理技术,如定向修剪、水肥管理等,达到调控苹果树的生长和果实的质量的目的。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优点是明显的:一方面可以增加苹果树的密植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苹果树的生长周期,缩短果树的更新周期,加快果树的更新速度,提高果树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对于我国拥有广阔而有限的土地资源,使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因此,在国内苹果种植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土壤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苹果种植者在选择种植模式、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进一步优化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
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土地水分充沛,因此采用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对于苹果的生长、发育有着比较好的效果。
而在北方,气候较为干燥,易造成苹果生长受阻,使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对该模式进行微调,加强对苹果的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等田园技术方面的掌握。
同时,在我国的苹果种植业中,还需要注意对于非法添加、滥用农药等问题的治理。
近年来,我国农业品质安全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种植者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产品品质的安全。
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使用,应该注重防治病虫害,加强对农产品的品质管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也更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当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案,严格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衔接的微调查及思考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衔接的微调查及思考【摘要】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果树栽培方式,适合中国国情。
本文通过概述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特点和中国国情对果树栽培模式的影响,分析了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情况及其优势和挑战。
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是可行的,但也需要进一步调整以适应中国的现实情况。
对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的微调查及思考具有重要意义,将促进果树栽培模式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果农的产出和效益。
【关键词】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中国国情,果树栽培,实践情况,适应性,优势,挑战,调整,现实情况,结合。
1. 引言1.1 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定义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是一种栽培果树的方式,通过控制树的生长和发育,使果树保持矮小的体型,并且在单位面积内密植更多的果树,以达到提高产量和优化果实质量的目的。
这种栽培模式通常包括选择适合矮化的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控制树冠的形态和尺寸等措施。
矮化密植栽培模式能够提高果树的生产效率,减少土地利用,节约劳动力成本,适应现代果业发展的需要。
在果树栽培中,矮化密植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尤其在苹果等果树上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质的果实,从而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果树栽培中,矮化密植模式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推动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1.2 中国国情对果树栽培模式的影响中国国情对果树栽培模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多样性很大,这对果树栽培模式提出了挑战。
不同地区的土壤肥力、水资源情况、气候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果树栽培模式,以保证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也影响了果树栽培模式的选择。
一些传统的果树栽培方式可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消费者对果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衔接的微调查及思考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衔接的微调查及思考引言苹果是我国最主要的果树之一,其栽培模式的选择对于苹果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其特点是树体矮小、树冠紧凑、树密度大,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这种栽培模式是否与中国国情相符,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将通过微调查和思考,探讨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的衔接性。
一、苹果栽培模式的演变苹果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主要果树之一,其栽培模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苹果栽培模式主要是传统的大树大冠栽培模式,树体高大,树冠散展,树密度低,适合手工栽培和管理。
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和发展,传统的栽培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包括产量低、劳动强度大、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克服传统栽培模式的种种不足,苹果栽培模式逐渐向矮化密植发展。
矮化密植栽培模式采用矮生矮株品种,树体矮小,树冠紧凑,树密度大,适合机械化栽培和管理。
这一栽培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优势1. 提高产量矮化密植栽培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矮生矮株品种生长期短,树体小巧,树冠紧凑,使得光照和养分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而且,密植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树木数量,进一步提高了产量。
2. 降低劳动强度传统的大树大冠栽培模式需要人工繁琐的修剪、打顶、园艺等管理工作,劳动强度大。
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适合机械化管理,通过使用机械设备完成修剪、喷药、施肥等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3. 降低管理成本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机械化管理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降低了管理成本。
传统模式下,人工管理成本占到了果园经营成本的绝大部分,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1. 土地资源短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
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衔接的微调查及思考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衔接的微调查及思考目前,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果树栽培的主流模式之一,但是该模式是否适合于中国国情呢?本文通过微调查及思考,探讨了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一、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特点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通过选用矮化品种、密植树龄在2到3年之间的苗木、选择适宜的土地和肥料、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达到一定的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栽培模式。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节约用地。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可以减少果树栽培的用地面积,实现用地的最大化利用。
2、提高产量和品质。
密植的果树可以使果实更加集中、生长均衡,降低落果率,从而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
3、节约劳动力。
采用密植栽培,果树的间距较小,可以减少摘果、修剪等劳动,降低了种植成本。
在我国,果树栽培面积广大,但是土地资源有限,加之农民工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果树栽培的成本越来越高,为此,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可以成为一种可选的果树栽培模式。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说明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与中国国情的联系。
1、节约用地。
中国的 cultivable land per capita 很小(相对世界平均水平而言),但是人口众多,因而采用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可以很好的缓解土地资源的问题。
2、提高产量和品质。
中国在一些重要果品的生产上,对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很高,如苹果、桃子、梨子等,这样的果品在我国消费市场的需求量也很高。
采用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有助于加强我的国际竞争力。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较少,但是在新疆、陕西等地已经得到了一些推广和应用。
新疆的田园沟果园,采用的就是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取得了不错的结构。
但是,由于我国果农的文化水平不高、综合技术素质低等因素限制了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此外,中国的果树栽培区域差异也很大,不同区域所选用的果树品种也会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矮砧密植果园技术经济评价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目的河北省是苹果生产大省,河北顺平县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苹果大发展时期我国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但苹果乔砧密植存在许多问题,如单产低、果实品质差、费工、技术复杂推广难度大等,目前苹果栽培模式正在向矮砧密植过渡,矮砧密植已经是许多苹果发达国家的主要栽培模式,并且是苹果生产的发展趋势,而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矮砧栽培面积占总栽培面积的不足10%,河北省不足1%,与乔砧密植相比,矮砧密植具有结果早、产量高、果实品质优良、省工、技术简化易推广等优点,因此矮砧栽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优”红富士苹果是河北农业大学专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攻关创建的成熟栽培体系,于2004年完成试栽试种阶段。
河北省顺平县神南乡南神南村于2006年至今积极引进河北农业大学“三优”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由原有果树300多亩发展至1200亩,成为全国第一个千亩以上的“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
本次通过对顺平县“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的调查,搜集矮砧密植果园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科学发展提高理论参考。
二、调查时间、地点及形式调查时间:2013年5月13日调查地点:河北省顺平县神南乡南神南村“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调查形式:调查问卷、面对面交流、实地参观考察调查对象:“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果农三、调查结果及分析(一)苹果种植户的基本情况上表中本次主要的三位受访者年龄都在40岁-45岁,文化水平都在初中乃至小学水平,家庭主要人口均为苹果种植劳动力。
结合三位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中发现:“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种植苹果劳动力大多是年龄大、学历低。
而苹果矮化密植栽培需要有高技术作支撑,这便需要外在的技术指导,需要年轻有为,并且对技术熟练掌握的劳动力融入基地。
(二)苹果种植面积和品种1.苹果种植面积及建园情况分析除上表内容外,调查中还了解到,①号受访者15亩地中9亩为租赁地,租赁费为900元/亩/年(800斤玉米)。
①号受访者与③号受访者均为六年生果园,②号受访者为8年生果园,在建园方面,大约每亩投入4000元,其中不包括苗木费(苗木由政府部门免费提供)。
在苹果矮化砧木方面选用了SH38/40,建园时得到学校老师的技术指导。
其次,调查中发现,一般果农都是将一年生小树苗直接按挂果树的密度栽种,这样又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若将小苗在地头集中培育2-3年,经集约化管理后移栽建园不但节约土地和管理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有效的缩短缓苗期,促进早果。
但是,在此苹果基地,果农大多是“一家一户、小规模多地块”的种植模式,并且培育大苗的经验缺乏,要采用大苗建园节约成本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种植的苹果品种及栽培情况南神南村“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主栽富士苹果,其次嘎啦、斗南、王林主要作为授粉树栽培,每五颗苹果树中有一棵授粉树,其中由于嘎啦成熟期早,可以早上市,果农选用嘎啦较多。
下表为主要调所种植苹果均采用纺锤形矮砧密植,种植密度为1.5×3或2×4米,每亩约种植果树100棵,且都具备灌溉条件。
调查中果农们表示若有产量高质量好的苹果新品种他们愿意引进。
(三)苹果种植的投入情况1.肥料、农药以及薄膜投入施肥在维持树势方面尤为重要,在调查中发现不同果农在肥料投入方面不同,①号受访者,在幼树时每棵树每年是一斤N肥、一斤P 肥,不施K肥,是有机肥5-6斤,总投入约700元/亩,用工3个;挂果树春秋增施复合肥3-4斤,总投入约2400元/亩;其经济投入如下表所示:②号受访者则一刀切,每棵树每年8-9月施用2斤复合肥,每亩地施用约4方有机肥,总投入约760元/亩。
农药投入方面,①号受访者投入400元/年/亩,每年施药8-10次,15亩总共用工4.5个;②号受访者一年总共投入约1000元。
农膜方面,只用反光膜,10元/斤,使用年限为2年;32元/斤,使用年限为10年,但一般果农都采用10元/斤反光膜使用一年,每亩地用一个工。
2.套袋以及摘袋费用在“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主要采用的是双层两色袋,从2011年丰产开始套袋,其经济投入情况如下表:在苹果丰产园套12000-15000袋/亩,亩产可达5000-6000斤;花费方面,0.04元/袋,每亩用工10个,即投入约1400元。
摘袋方面,每亩用工三个,投入240元/亩。
摘袋一周前摘取果实附近5-10cm范围内的叶片,摘内袋后经5-6个晴天的照光后进行转果。
3.授粉、疏花疏果及采摘投入“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均采用自然授粉和壁蜂授粉,壁蜂直接利用蜜蜂养殖户的蜜蜂进行授粉,互惠惠利。
苹果矮砧密植园初花时进行疏花,每20-25cm留一个花序,应先上后下,先立后外,落花后10天疏果,只留一个中心果;调查时正值果农疏果期间,由于疏果需在20天内完成,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果农会雇佣人工疏果,用工8工/亩。
由于采摘周期短且费时费力,一般果农采摘也需雇工,平均4工/亩。
与乔砧时相比,矮砧密植苹果树体小,在疏花疏果以及采摘用工方面占据着明显优势。
4.灌溉费用南神南村“三优“苹果富士园是在村里原有的荒山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在灌溉方面基本上采用政府搭建的输水管道,利用电力抽水,并不格外计算水费。
基地苹果园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亩地大约一个小时用水70-80方,约40元。
对于种植规模较大的果农来说,一年交两次水;而对于调查中女士的情况,一亩地分成了四个地块,即使灌溉设施齐全,也只是在遭遇干旱时浇一次水,大部分还是利用天然降水。
5.修剪、拉枝及管理费用对于矮砧密植苹果园来说,一般需进行夏剪和冬剪,以放疏拉为主,枝干比大于1:3,结果枝粗度:结果母枝粗度比大于1:2,拉枝开张角度大于90°。
虽然是修剪拉枝较其他管理来说费时费力但其周期较长,一般果农利用自家劳动力即可完成,物资方面只需准备好绳子石头即可,约5元/亩。
20个工,除草相对于套袋摘袋修剪拉枝等技术活来说,用工相对廉价,06-09年为30元/天,10-12年为50元/天。
物资方面,果农一般备有割草机为一次性投入1100元。
在矮砧密植中,应将培肥地力,推广覆盖栽培作为管理重点,通过广施农家肥、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等多种途径补充土壤营养,提高有机质含量通过地面覆草、覆沙、覆膜措施的综合应用,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优化肥水供给条件,促进树体健壮生长,防止树势衰弱,提高结实能力,延长结果寿命,促进整体生产效益的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果农并没有采取覆草、覆沙、覆膜等措施来保墒保水,为了“美观”将树下的草清理干净,只有②好受访者在树下种植了三叶草,并且在幼树时,在苹果树行间种植了棉花,这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苹果基地难以实现大苗建园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但间种作物需慎重选择,以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
6.机械及其他生产设备购置和修理费及其他由上表计算可以得出:果农自2006年建园以来机械设备投入以及修理费约2万元。
调查中发现在南神南村“三优”红富士苹果基地,果农并没有为苹果园买保险费,也没有进行生产性贷款,并且没有使用防雹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果园的投入风险,据了解,基地每年会因刮风形成一定的损失;销售方面,果农一般是直接在基地等商家收购苹果或是少量的自行销售,几乎不产生销售费用。
7.总结:06年建园每亩地投入400元。
对于苹果矮砧密植园第四年即2010年开始挂果,但产量甚微。
在实际生产中,套袋摘袋疏花疏果采摘灌溉等管理方面,果农并非全部雇工而是利用自家劳动力解决,所以,实际投入应比理论投入约1000元/亩。
则理论建园以来每亩总投入为:400+2405×4+6485×2=22590 约2万元(不含机械设备购入费用),平均每亩每年投入约3000元。
(四)苹果种植收益情况苹果进入丰产期,以2012年为例,“三优”红富士苹果园主栽红富士,毛收入为:28000+1500+200=29700元,约3万元;(五)苹果技术认知情况调查中,发现苹果果农对矮砧密植苹果栽植技术都能基本掌握并应用在苹果的栽培管理中,其技能主要来源于学校老师的培训指导以及果农之间的相互交流;但是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如自家果园采用的何种矮化砧木,大多数果农并不清楚。
由此可知,果农对于苹果栽培操作技术方面尚可,但在理论层面上的技术知识的了解有待提高。
(六)其他一般果农都了解无公害苹果,并且知道苹果生产中有农药残留问题,肥料以及其他农资交易方面,合作社果农一般通过合作社统一购买,非合作社果农一般自行去市场购买,一般以现金结算。
果农每年都有国家相关部门免费进行测土,近年来仅2012年享受了套袋补贴。
四、总结(一)技术方面矮砧密植苹果栽植的主要技术攻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优质苗木、控制株行间距、整形修剪、维持树势几个方面。
其中苗木主要有学校科研所得,株行间距容易掌握,对于果农而言,关键技术在于整形修剪和维持树势两个方面,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果农表示能够轻松掌握矮砧密植苹果整形修剪的技术方法,并能熟练操作,且由于树体矮小在操作上要比乔砧轻松;而维持树势主要通过控制苹果产量以及施肥来实现,在此方面,各家苹果产量相当,但施肥量却各不相同,由于果园多为六年生或八年生果树,在树势上还没有表示先出明显差别,一旦树龄增长,树势差别则会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并统一到各家果农。
(二)经济方面“三优”红富士苹果病虫害轻,果品质量好,果个大,果形端正,果面光洁,着色好,和乔砧相比提早2-3年结果,经济效益高,并且矮砧密植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管理成本,年年丰产,解决了大小年问题,克服了乔砧果园促进结果枝技术难,管理费时费工,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的缺点;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矮砧密(注:物资费包括机械设备购置费以及肥料农药袋等方面的费用;由于果农都有自家劳动力,用工数在三个以下的没有计算在内。
)由上表可以看出,截至2012年,苹果丰产两年已经可以收回全部成本并且每亩累计净收益约16000元,以目前的行情计算,在今后苹果丰产期内,果农每亩每年苹果净收益可达20000余元。
因此,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经济方面都占有较大的优势,是现阶段苹果栽培生产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