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水分子》课件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课件

来自于你头 顶上的乌云
也许它们还凝固在 抑或流淌在滚滚 黄河源头的冰川里 不息的长江里呢
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 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其 能量变化?
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量,使 其运动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 一些水分子便克服了分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变成水蒸气,扩散到 空气里,在高空中遇冷凝结成云。
现象 结论
吸附: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 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水或空气中的一些有 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很容易附着在其表面而 被除去。
用滴管取 1 滴上述烧杯中的清液,滴在 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慢慢加热, 至水分消失。观察玻璃片上是否仍有残留的 物质?混入水中的这类物质应如何除去?
蒸发: 加热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扩散 到空气中,此时,我们说水分蒸发了。 结晶: 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在水分蒸发后 以固体的形式留在玻璃片上,我们说矿物 质结晶析出了。
融化
杯中的冰在室温下放置,又会很快变成液态 水,这叫做冰的融化。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吸 收热量,能量升高,运动加快,克服了彼此间的 相互作用,排列变得无序。在液态的水中,水分 子的运动比较自由,但彼此间隔仍然较小。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 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特征: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相互之间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 自身有能量 总在不断地运动
布朗的发现引发了诸多人的思索,最终人 们给出了科学的解释:悬浮于水中的每一个花 粉颗粒,皆处在无数个水分子的包围之中,而 且在某一瞬间所受到的水分子撞击力又不尽相 同,因此花粉颗粒才会不断地做无序运动。布 朗的发现后来成为水分子真实存在的有力佐证。
水的天然循环 下雨了,想一想,这些水分子从哪里来?

3.2水分子的变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3.2水分子的变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 “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 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 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一、水的分解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 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 面有何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如图 3-12 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并在火 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然 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 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这是因为氢气和空 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热量。 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水通电生成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这一反应可表示为: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 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 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上述两个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谢谢观看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_0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_0

运动的水分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度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及分子特征的探究,初
步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物质的构成,并
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
观世界的联系;
2 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理解,以及从“雨后初
晴的路面”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学会从宏观和微观
的角度理解物质世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1运动的水分子 课件

2.1运动的水分子 课件

【示范题1】(2013·长沙中考)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 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 间有间隔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三、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实验探究——净化天然水。 【实验目的】除去天然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 【实验过程】(1)沉降。 ①A、B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约100 mL天然水样品,将烧杯A放在实 验桌上静置,在烧杯B中加入明矾粉末,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②现象:烧杯A中液体浑__浊__程__度__减__弱___;烧杯B中液体_一__段__时__间__ _后__变__得__澄__清__。 (2)过滤:对烧杯A中上层液体进行过滤。 ①装置如图
玻璃棒 漏斗
②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要紧贴_漏__斗__的__内__壁__。
滤纸的边缘 二低:___________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待过滤液体的液__面___要低
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嘴要靠在_玻__璃__棒__的__中__下__部__;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_三__ _层__滤__纸__一__边__;漏斗的下端要紧靠_烧__杯__内__壁__。
2.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 ()
A.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氨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氨分子的体积变大 D.氨分子转变为氮分子和氢分子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性质的应用,解答本题 需要明确分子的三大性质:很小、不断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 闻到刺激性气味是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地运动的结果。故选A。
③现象:滤纸上有_固__体__,滤液略带颜色,变得__澄__清__透__明_。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运动) 第一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

初中化学(水分子的运动) 第一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
读图,完成学案
进行比较,探究出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本质
通过两个事例分析归纳出导致水发生三态变化的原因
思考回答
小组合作探究
学会描述
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转换视角看水的三态变化
通过识图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依托两个生活场景,理顺能量、微粒运动、物质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设计上,将物质微粒性、微粒运动性、微粒与能量等裸露的化学知识包装在以水的变化为线索的问题情景中,围绕着“物质状态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或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主动构建。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直切主题
一滴水,看似柔弱,汇聚起来,却可势吞万里!一滴水,看似渺小,细究起来,却自有乾坤。你知道吗,毫不起眼的一滴水中,隐藏着一个数目庞大的水分子兵团。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液态的水中水分子的录像,水还有哪几种存在状态?在自然界中固态的水会以什么形式出现?液态的水呢?无色气体我们是看不到的,比如,空气。打开烧开水的锅盖,立刻看到水雾弥漫,这是气态的水——水蒸气吗?不是,它是小水滴扩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是液态的水。太阳出来,冰雪融化,是固态的水变成了液态的水。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状态的水相
互转化的例子吗?固态的水能直接变成气态的
看数据、录像,写一写对水分子的印象。
从生活经验中搜集与水的三态变化有关的知识,思考回答
通过数据、录像两种途径使学生对水分子产生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初中化学_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化学_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课件设计

分子的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存在相互作用; 3.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地运动。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能训练
1.把密闭的针筒内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 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实验探究:分子的特征
实验1: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现象: 水与酒精混合后,
液体的体积变小。 解释: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
有间隔。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实验2:向不同水温的水中滴加品红
现象: 冷水中品红扩散较慢,而 热水中品红扩散较快。
解释: 分子自身有能量,且总在 不停的运动,能量越大, 运动越快。
冷水 热水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5.蜡烛受热熔化和在空气中燃烧分别发生了( 物理 ) 变化和( 化学 )变化,前者微粒不发生改变,只是微 粒间的( 间隔 )和(排列方式 ) 发生了改变,后者
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微粒。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HH
O
聚集

水分子(H2O)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D.分子是可分的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一)(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
C.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个碳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
D. 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课堂达标
9.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
排放量少的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毫升小分子团水,可维持
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课堂达标
6.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迎来了八方游客。空气
中弥漫着油菜花甜津津的气味。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D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课堂达标
7.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 C )
你的猜想?
d.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
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
气态时,水分子数目和分
子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
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
分子的排列方式。
水的蒸发
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
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是水蒸发的缘故。在水蒸发的
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
量后,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表面,
水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
水蒸气的凝结
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的
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
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
部分能量,导致其运动减慢,由
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彼此靠近,

2021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课件鲁教版

2021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课件鲁教版

【点拨】该装置中没有杀菌消毒的药品,不能进行杀菌 消毒,A错误;装置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 中的颜色和异味,B正确;加热煮沸或蒸馏才能将硬水 转化为软水,C错误;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仍然含有可 溶性杂质,得到蒸馏水的方法是蒸馏,D错误。
3. 如图所示是某水厂利用水库中的水生产自来水的主 要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4.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
是( C )
A. 自来水、硬水
B. 可乐饮料、加碘食盐
C. 冰水共存物、盐水 D. 氮气、氧气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首先根据组成 物质的种类判断各选项的前者是否属于纯净物,自 来水、可乐饮料中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冰水共存物、氮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因此可以排除A、B;再在C、D中判断后者属于混 合物的选项,盐水为混合物,氧气为纯净物,故选C。
15.下列四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所属类别 不同,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
(1)食醋、加碘食盐、酱油、蔗糖:___蔗__糖_____________。 (2)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河水:___蒸__馏__水_______。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空气:___空__气_______。 (4)石灰水、红磷、铁丝、镁条:___石__灰__水_______。
【点拨】水质浑浊可以用明矾来沉降悬浮杂质,A正确;过 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不能降低 水的硬度,B错误;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C正确; 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可以进一步净化水,D正确。
11. 【2020•荆州改编】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B )
A. 医用酒精
B. 液氧
8.我国节约用水、污水处理的战役已经打响,请回答下 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注:一般物质在由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变化时 ,分子间隔是依次减小的,但是水由液态到固 态变化时,因水分子间的氢键(一种较强的分
子间作用力)使之平均间隔增大,从而使得相
同质量的冰比水的体积要大,正是这个原因,
将一定量的水冻成冰之后体积会增大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冷水
大,运动越快。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热水
解释:分子自身有能量,且总在不停的运动,能量越
分子的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存在相互作用,气体中分子间的
间隔比液体和固体大;
3.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地运动。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交流讨论:用分子的特性解释下列事实。
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3.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 )
A. 分子间的间隔
B. 分子的大小 C. 分子的质量 D. 分子的种类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4、在降温和加压下,氧气变为液态 氧,其原因是( c ) A.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分子间距离增大 C.分子间距离减小 D.分子改变了 E. 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将中考题踩在脚下
5.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 释的是( ) A.刮风时尘土飞扬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 瓶中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 小于100mL
A
将中考题踩在脚下
6、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 确的是( D )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 没有问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 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 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湿衣服在阳光下更易晾干
油菜花香味扑鼻
车胎充气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课堂小结
1.水分子自身有能量,是不断运动的,获得能量或失
去能量能改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彼此的间隔距离。 2.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 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小,相互之间有间隔,总在不断运动。
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在物质状态的变化中,伴随分子之间的间隔的变化,
同时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数量 C.分子种类

B.分子大小 D.分子能量
D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
.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
另一端去了?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液 态
加热
气 态
不变的
分子大小 分子数目
变化的
分子间隔
分子排列方式
分子本身没改变,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从有序排列到无序排列
分子间隔由小变大
思考:水为什么会发生三态的变化呢?
水分子的能量发生变化,使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知能训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 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B )
A.分子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是可分的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2.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 变小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
探究:
提出问题
体积变大 的原因是什么?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
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 发生了什么变化?
H
H
代表水分子(H2O)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a.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d.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
第 1节 运动的水分子
内容提要
1
水的三态变化
2
分子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认识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微观的角度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一、水的三态变化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 )
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C
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二、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H
O
H
聚集

水分子(H2O)
O
C
O
降温、加压
聚集构成
干 冰
二氧化碳分子(CO2)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实验探究:分子的特征 实验1: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现象: 水与酒精混合后, 液体的体积变小。 解释: 构成物质的分子 之间有间隔。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实验2:向不同水温的水中滴加红墨水 现象: 冷水中红墨水扩散 较慢,而热水中红 墨水扩散较快。
思考:夏天,为什么打足 气的自行车车胎易爆炸? 冬天,为什么塞暖水瓶的 塞子时,塞子会跳起来?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 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交流讨论: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夏季的雨后为什么湿漉 漉的马路会很快变干?
烧开水时揭开锅盖为什么锅 盖上立刻出现许多小水滴?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些分子由同
O
O
H H
种原子构成
多数分子由2种或2
氧分子
氢分子
N
H H H
O
C
O
种以上原子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
氨分子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风能也可以使分子运动加快
例题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
体分子( ) B.间隔增大 D.个数增多
A.体积增大 C.质量增大
B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