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总结~~》

2004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措施计划

现我中心中医科有针刺、灸疗、推拿、拔罐、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效果佳。为贯彻《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加强我院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特点,拟今年引进、推广《电针治疗腰突症》中医适宜技术项目,介绍如下:

一、项目名称:中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主要技术内容

1.基本穴:十七椎、腰阳关、环跳、阳陵泉。

2.辩证加减:风寒型+合谷穴;血淤型+膈俞穴;肝肾亏虚+三阴交。

3.治疗方法:分别取30#1.5寸和3.0寸的不锈钢毫针,采用爪切和夹持进针法,深度为1.5-2.5寸,捻转补泻每穴每次1分钟,要求有麻电感,其中针刺环跳穴时,方向应朝外生殖器,之后,接6805-II 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40Hz,电流强度2mA,持续时间为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技术特点

1.治疗方案简明易懂,操作过程简单易学

2.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适合在各级各类医院推广应用。

(三)、原理

腰背部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运行之处,局部外伤、受寒等因素可影响到经脉的气血运行,导致腰络、筋脉受损,气血痹阻,不通则痛。而通过针刺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功效。根据中医针灸学中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选穴原则和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发现腰阳关、十七椎、环跳和阳陵泉等穴位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明显的疗效。

(四)、诊断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腋下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或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锥体边缘可有骨质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拟引进该次新技术后,在中医科及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治疗中应用推广,并观察临床疗效。

2004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计划总结

2004年我中心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参加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学习内容为中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学习结束回院后在院中医医疗范围内推广应用。

在初次应用中,严格按照学习班授课和所发放资料操作,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效果。在2004年全年当中共接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其中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3.6.项者16例;符合1.2.3.6项者5例;符合1.3.4.5.6项者5例。在临床治疗前首先向患者解释该次治疗的程序,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或不良反应及治疗总体效果,让患者心理、身体放松,配合治疗。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其中治疗3次显效者8例,有效者17例,无效者1例;治疗5-7次临床症状消失者12例;治疗10次临床症状消失者23例。治疗期间未有任何不良反应出现。

2005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措施计划

去年我院引进并推广应用的中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深受腰突症患者的好评,在此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大力推广应用此项技术,并计划引进推广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介绍如下:

一、项目内容: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

(一)、基本穴:三阴交

(二)、治疗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取三阴交穴位,并行局部常规消毒,用6.5号针头注射器抽吸维生素K34ml,将针快速刺入三阴交穴位,轻轻捻转针体,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或有放电感,抽吸无回血后,慢慢注入药液,针后按压针眼,贴以消毒帮迪胶布,对侧方法同样。疼痛当即治疗1次或疼痛之前治疗1-3次。

(三)、治疗用药

维生素K3注射剂,每支4mg/1ml,化学名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四)、特点

一次性三阴交穴位注射(Vitk3)止痛显效、快速、安全;方法简、便、廉;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好,为推广应用提供可行性:1.原发性痛经疼痛剧时,当即一次性三阴交穴位注射Vitk3,2分钟之内完

全止痛达88.34%,总有效率95%。治疗数千例,无一例有副反应。继发性痛经治疗后2分钟之内止痛分别为33%、45%;2.方法简便,易操作,廉价,Vitk30.31元/每支,包括穴位注射共计15元,易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五)、原理

1.三阴交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2.穴位注射小量药液是我国针灸应用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可提高和延长针刺疗效

3. VitK3化学名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主要用于止血外,也有用于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舒张解痛的用法。

拟引进新技术后,在全院中医科及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治疗中推广应用。

2005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计划总结

今年4月份,我院派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学习内容为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学习结束后,在全院中医医疗范围内推广应用。

在临床接诊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学习班授课和所发资料操作,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效果。在今年一年当中,共接待治疗痛经患者16例(其中原发性痛经11例,继发性痛经5例),年龄全分布在16-40岁之间。患者全部在痛经发作时就诊,原发性痛经1分钟内马上缓解者9例,2分钟内完全止痛者10例;继发性痛经1分钟内疼痛缓解者0例,2分钟内缓解者2例。操作过程中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消毒,操作手法需轻柔,可同时语言安慰患者,令其放松,效果更佳。

2005年治疗腰突症患者30例,其中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治愈者23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

2006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措施计划

经过两年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推广应用反馈者,临床疗效肯定,价格低廉,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同时为加强本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特点,为社区群总提供质优、价廉、持续的中医药服务,今年我院将继续大力推广应用中医技术,计划如下:

一、今年我中心将举办2次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业务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各项适宜技术名称,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尤其是前两年新开展的电针治疗腰突症,穴位注射治疗痛经,这两次技术要重点介绍。

二、要求中医科及社区服务站中中医类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操作,并在临床治疗中做到全面、独立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三、针对全院全科医师(包括西医)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理论与基本操作培训,制定中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实行在工作之余短期培训为主,以临床工作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重点,急用先学,边用边学的方法,要求西医院校毕业的学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名称,了解基本操作。

2006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计划总结

一、有半年举办一次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业务学习。内容包括各项中医适宜技术名称,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尤其重点介绍了电针治疗腰突症、穴位注射治疗痛经两项新技术。全院全科医师,尤其是中医类医师全部到场,学习中大家能做到认真听讲,记录,有疑必问,实践操作时气氛活跃,积极动手操练。

二、目前,本社区中医科及各全科团队均已开展了6种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解决了老百姓就近就医问题。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三、今年我中心接待痛经患者25例,年龄分布在18-45岁之间,其中原发性痛经16例,继发性痛经9例。患者均在月经期痛经时就诊,原发性痛经2分钟内缓解者13例,继发性痛经者2分钟内缓解者6例,全部患者在休息后均缓解。观察发现痛经患者在穴位注射治疗结束后若能够休息2-4小时,长期效果较佳。接待腰突症患者43例,其中一疗程内有效者16例,一疗程后临床治愈者32例,有效9例,显效2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