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发酵实验报告
大豆酒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豆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学习酒精发酵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 掌握酒精发酵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二、实验原理大豆酒精发酵是利用大豆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实验中,将大豆淀粉酶水解大豆蛋白质,使其成为可发酵的糖类,然后在酵母的作用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三、实验材料1. 大豆: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的大豆。
2. 淀粉酶:蛋白酶。
3. 酵母:酿酒酵母。
4. 实验仪器:发酵罐、温度计、酒精计、锥形瓶、烧杯、漏斗、玻璃棒、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1. 大豆预处理将大豆清洗干净,浸泡6-8小时,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然后用磨浆机将大豆磨成浆状。
2. 淀粉酶水解将磨好的豆浆加入适量的淀粉酶,搅拌均匀,在55℃下恒温反应2小时,使蛋白质充分水解。
3. 酵母活化将酵母菌种接种到装有适量营养液的锥形瓶中,置于28-30℃下恒温培养1小时,使酵母菌活化。
4. 发酵将活化后的酵母液加入到淀粉酶水解后的豆浆中,搅拌均匀,装入发酵罐中,密封发酵。
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在28-30℃,发酵时间为48小时。
5. 酒精提取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过滤,收集滤液。
将滤液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均匀,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去除色素和杂质。
然后,将处理后的滤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进行蒸馏,收集酒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实验过程中,发酵罐内温度保持在28-30℃之间,符合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要求。
2. 酒精浓度变化发酵过程中,酒精浓度逐渐上升,48小时后达到最大值,为8%。
3. 酒精提取效果通过蒸馏,从发酵液中提取出酒精,酒精浓度为8%,提取效果良好。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完成了大豆酒精发酵过程,得到了酒精浓度为8%的酒精产品。
2. 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时间等因素,保证了酒精发酵效果。
3. 本实验为大豆酒精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酒精发酵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了解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掌握酒精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该过程主要分为糖化阶段和发酵阶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酵母菌- 葡萄糖- 水浴锅- pH计- 滴定管- 漏斗- 玻璃棒- 实验试管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 烧杯- 烧瓶- 酒精灯- 滴定管四、实验步骤1. 将葡萄糖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用于酵母菌的活化。
2.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到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酒精发酵实验。
3. 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pH值、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葡萄糖消耗曲线、乙醇生成曲线和pH变化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变化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强。
2. 葡萄糖消耗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逐渐降低。
这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消耗了葡萄糖。
3. 乙醇生成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乙醇浓度逐渐升高。
这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乙醇。
4. 酒精发酵效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酒精发酵效率如下:酒精发酵效率 = (发酵前葡萄糖浓度 - 发酵后葡萄糖浓度) / 发酵前葡萄糖浓度× 100%实验结果显示,酒精发酵效率为 85%。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了解了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有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七、讨论1.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因此,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提高酒精发酵效率。
2. 本次实验中,酒精发酵效率为 85%,说明仍有部分葡萄糖未被利用。
微生物的发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发酵等实验技术。
3. 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发酵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发酵效果。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物,如酒精、有机酸、酶等。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底物产生能量,同时合成目标产物。
本实验以酒精发酵为例,探究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 葡萄糖3. 酵母膏4. 灭菌水5. 酒精计6. 硅胶仪器:1. 烧杯2. 研钵3. 玻璃棒4. 移液管5. 恒温水浴锅6. 烧瓶7. 玻璃漏斗8. 紫外线灯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活化:- 将酵母菌菌种接种于含有葡萄糖和酵母膏的培养基中,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取活化后的酵母菌,用无菌移液管转移至另一无菌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2. 发酵液制备:- 将葡萄糖和酵母膏溶解于灭菌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发酵液。
-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于发酵液中,充分搅拌均匀。
3. 发酵:- 将发酵液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酒精含量。
4. 酒精含量测定:- 用酒精计测定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
- 记录酒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5. 发酵结束:- 当酒精含量达到预期值时,停止发酵。
- 将发酵液过滤,去除菌体。
6. 酒精含量分析:- 对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进行分析,确定发酵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并在发酵后期达到峰值。
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变化曲线呈S型,符合微生物发酵的一般规律。
2. 酒精含量分析:通过酒精计测定,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为5.6%。
六、讨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酒精的发酵,验证了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通过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牛乳的酒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牛乳酒精发酵的原理和过程;2. 掌握牛乳酒精发酵实验的操作步骤;3. 分析牛乳酒精发酵的结果,并探讨影响发酵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牛乳酒精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牛乳中的糖类转化为酒精的过程。
实验中,将牛乳与酵母菌混合,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将牛乳中的糖类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酒精生成情况,可以了解牛乳酒精发酵的效果。
三、实验材料1. 牛乳:市售全脂牛乳;2. 酵母菌:市售活性干酵母;3. 温度计;4. 量筒;5. 玻璃棒;6. 100mL锥形瓶;7. 酒精计;8. 滤纸;9. 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1. 将牛乳倒入100mL锥形瓶中,用温度计测量牛乳温度,控制在25-30℃;2. 将酵母菌加入牛乳中,搅拌均匀;3. 将锥形瓶放入水浴锅中,保持25-30℃恒温发酵;4. 每隔一定时间(如每隔24小时),用酒精计测量锥形瓶中的酒精含量;5. 发酵过程中,观察并记录酒精生成情况;6. 实验结束后,将发酵液过滤,得到酒精溶液;7. 对酒精溶液进行鉴定,确认酒精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测量酒精含量,记录如下:时间(h)酒精含量(vol%)0 024 0.548 1.072 1.596 2.02. 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牛乳酒精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
发酵96小时后,酒精含量达到2.0vol%,说明牛乳酒精发酵效果较好。
影响牛乳酒精发酵的因素有:(1)酵母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酵母菌对酒精发酵的效果有差异,适量增加酵母菌数量可以提高酒精产量。
(2)发酵温度:发酵温度对酒精发酵效果有较大影响,一般在25-30℃范围内,酒精产量较高。
(3)牛乳的酸度:牛乳的酸度对酒精发酵有一定影响,酸度较低有利于酒精发酵。
(4)发酵时间: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酒精产量,适宜的发酵时间应在72-96小时。
六、实验结论通过牛乳酒精发酵实验,我们了解了牛乳酒精发酵的原理和过程,掌握了牛乳酒精发酵实验的操作步骤。
木薯粉酒精发酵实验报告详细篇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木薯分酒精发酵的基本过程与主要参数的测定方法。
熟悉基本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己糖分解为乙醇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酒精发酵的类型有3种:即通过EMP途径的酵母菌酒精发酵、通过HMP途径的细菌酒精发酵和通过ED途径的细菌酒精发酵酵母菌通过EMP途径分解己糖生成丙酮酸,在厌氧条件和微酸性下,丙酮酸则继续分解为乙醇。
淀粉类原料的酒精发酵主要有先糖化后发酵工艺和边糖化变发酵工艺(即同步糖化发酵工艺)2种,前者发酵时间长、酒精浓度低;后者发酵时间短,酒精浓度高,而且由于没有终产物抑制,糖化酶用量也较少,因此该工艺是酒精发酵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实验即采用的是同步糖化发酵工艺。
液化酶即ɑ-淀粉酶,可将淀粉液化成糊精及少量麦芽糖和葡萄糖。
糖化酶是一种淀粉外切酶,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解a-1.4葡萄糖苷键产生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a-1.6葡萄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
同时也能水解糊精,糖原的非还原末端释放β-D-葡萄糖。
三、实验材料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GSF162、培养基斜面菌种保藏培养基:葡萄糖20g/L,酵母浸膏10g/L,蛋白胨20g/L,琼脂20g/L,加水溶解,自然pH,于121℃下蒸汽灭菌30min。
一级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0g/L,酵母浸膏10g/L,蛋白胨20g/L,自然pH,于121℃下蒸汽灭菌30min。
二级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0g/L,酵母浸膏10g/L,蛋白胨20g/L,pH值自然,于121℃下蒸汽灭菌30min。
发酵培养基:量取初始全渣总糖浓度291.48g/L和滤液总糖浓度295.57g/L 的木薯粉浆液ml,接种前加入用过滤膜过滤的尿素溶液,添加量为3.0g/L。
3、主要仪器标准筛40目、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低速台式大容量离心机、全温度恒温调速摇瓶柜、台式冷冻离心机、生物传感分析仪SBA-40C、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漩涡混合器、Motic数码生物镜、灭菌锅、3000ml三角瓶2个、500ml三角瓶11个、万用电炉、0.5-10ul移液枪、100-1000ul移液枪、1000-5000ul移液枪、酸式滴定管25ml。
酒精发酵试验

安徽工程大学实验报告书1、当前酒精生产工艺的技术进展及现状我国酒精生产以发酵法为主,大多数工厂是采用薯干为原料.近年来,随着酒精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科研部门对酒精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革,无论是在连续蒸煮、真空冷却、连续糖化、液体曲、糖化酶、固体干酵母的使用、连续发酵、新型蒸馏塔的应用方面,或是在优良菌种选育,工艺与设备的改进,自动控制、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的了不少的成绩。
近年来,以淀粉质原料发酵生产酒精逐渐减少,以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逐渐增加,目前糖蜜酒精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
随着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用硫酸法、直接水合法以及利用石油裂解产生的乙烯或天然气直接合成酒精的产量越来越大。
但是迄今为止,合成酒精还不能完全取代发酵发生产酒精,因为合成酒精往往夹杂异构化高级醇类,对于人的高级神级中枢有麻僻痹作用,不是宜作饮料、食品、医药及香料等用。
因此即使是石油化工发达的国家,发酵法生产酒精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国以淀粉质原料用发酵法生产的酒精始终保持10%以上,一些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国家,发酵法仍然是生产酒精的主要方法。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是在生物工艺实验单元操作基础上,综合运用酒精发酵工艺学课程中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发酵方法,模拟工业生产上的整个过程。
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实验后系统总结获得全面提高。
1.了解酒精发酵工艺原理。
2.熟悉酒精生产的工艺流程。
3.掌握在实验室中模拟酒精发酵的工艺流程。
4.分析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及数据分析。
三、实验原理3.1酒精发酵工艺原理借助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使子粒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继而产生酒精的过程。
微生物主要是借助于曲霉和酵母菌。
整个酿酒过程的。
环境和工艺条件,都应适合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特点,促使它们活力强、•作用大,将淀粉充分分解为糖,再将糖转化为酒精。
曲霉和酵母靠料培养和携带,因此,培养并携带霉菌、酵母菌的料(大、小、麸和酒母等)的好坏与高粱洒的质量关系极为密切。
酿酒的实验报告

酿酒的实验报告酿酒的实验报告引言:酿酒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技艺,几千年来一直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酿酒过程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酿酒的原理和方法,并为酿酒技术的进步提供基础。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对酿酒过程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酒精发酵、酒精浓度测试以及酒质评估等内容。
实验一:酒精发酵实验酒精发酵是酿酒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我们选择了葡萄作为实验材料,按照传统的酿酒方法进行了实验。
首先,我们将葡萄榨汁,并加入适量的酵母。
酵母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酶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然后,我们将混合物放置在恒温器中,控制温度在25-30摄氏度之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我们取出样品进行分析。
实验二:酒精浓度测试为了确定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酒精浓度,我们使用了比色法进行测试。
首先,我们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酒精标准溶液。
然后,将样品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色反应,测量吸光度。
通过与标准曲线的对比,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的酒精浓度。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葡萄酒中的酒精浓度逐渐增加,达到了理想的水平。
实验三:酒质评估酿酒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优质的酒品。
为了评估我们酿造的葡萄酒的质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酒质评估实验。
首先,我们进行了外观评估,包括颜色、透明度和气泡等方面。
然后,我们进行了嗅觉评估,用鼻子感受酒中的香气。
接着,我们进行了口感评估,品尝酒的口感和余味。
最后,我们进行了整体评估,综合考虑以上各项指标,对酒品进行综合评分。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酿造的葡萄酒在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酿酒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能够成功地酿造出高质量的葡萄酒。
这些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酿酒的原理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索酿酒技术的改进,以期能够酿造出更加优质的酒品。
酿酒这门古老的技艺将继续在人类社会中发扬光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享受。
乙醇发酵制备实验报告

乙醇发酵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乙醇的发酵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发酵过程中乙醇生成的条件和效率。
实验原理乙醇的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葡萄糖(C6H12O6)→[酵母]→乙醇(C2H5OH)+ 二氧化碳(CO2)酵母通过酵母菌进行代谢,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在发酵过程中,乙醇是通过酵母菌降解葡萄糖产生的,而二氧化碳则是产生的副产物。
实验材料和设备- 葡萄糖溶液- 酵母粉- 实验瓶- 水槽- 酒精计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葡萄糖溶液稀释至适宜浓度。
2. 取适量的酵母粉,加入葡萄糖溶液中。
根据葡萄糖和酵母的比例,可以控制发酵的速率和产物的质量。
3. 将酵母与葡萄糖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液倒入实验瓶中。
4. 在实验瓶上盖上气球或装上气密塞,以防止二氧化碳逸出。
将实验瓶放置在水槽内进行发酵。
5. 观察实验过程中气球的膨胀情况,这是由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生成,使得气球膨胀。
6.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瓶从水槽中取出。
使用酒精计来测定实验瓶内的酒精浓度。
7. 计算得到乙醇的产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发酵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瓶中的气球膨胀逐渐增大,这表明发酵反应正常进行。
实验结束后,我们使用酒精计测定了实验瓶内的酒精浓度,并计算得到乙醇的产率。
乙醇的产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乙醇产率(%)= 实际乙醇产量(g)/理论乙醇产量(g)×100%通过比较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我们可以评估发酵过程的效率和酵母的活性。
如果乙醇产率接近100%,表明酵母的发酵效率很高。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乙醇的发酵制备方法,并从实验结果中计算得到了乙醇的产率。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了发酵过程的效率和酵母的活性。
然而,本实验仍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例如,实验中没有对发酵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参数进行控制。
这些因素对发酵过程有重要影响,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设计)性大实验报告书(酒精发酵实验)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生工2102专业:生物工程指导教师:***生物工程专业设计(综合)实验安徽工程大学实验报告书学生姓名:吴丁柱学号:3102106216 专业班级:生工2102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3.12.17 实验成绩:一、当前酒精生产工艺的技术进展及现状1.1现状酒精是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医药、国防和科研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有机工业原料。
中国工业化生产酒精始于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的酒精厂,但发展非常缓慢,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酒精产量不到1万吨,专业性酒精厂生产规模大都是千吨小厂,基础十分薄弱。
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酒精生产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现有酒精生产企业450多家,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共26家,其中30万吨以上的3家、10~20万吨7家、3~5万吨9家。
2005年酒精产量达368.13万千升(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计)(不包括自产自用的酒精),比2004年增长33.6%,居世界第三位。
2004年出口酒精74.44万吨比2003年增2.28倍,每吨酒精创汇418.73美元。
进口3433吨,其中变性酒精1802.18吨,用汇686.03美元/吨。
酒精生产实现了连续化、使用专用酶制作和商品酒精酵母,固定化酒精酵母,淀粉利用率达到90%以上,淀粉出酒率好的企业可以达到55~56%,(96°V/V)原料出酒率可到40~40.88%。
随着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国家标准的4次制订、修订和实施,高纯度特级酒精企业的日益增多,标志着我国酒精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国外酒精生产技术自石油危机和美国大力发展汽油醇以来,有了更快的进步,特别是在节能、综合利用和自动化等方面,与我国拉开了差距。
我国每吨酒精平均能耗酒精800公斤以上,世界水平为300~400公斤。
随着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我国酒精生产技术正在得到飞跃发展和提高,深信21世纪初期一定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2国内酒精蒸馏流程的进展淀粉质原料→ 蒸煮→ 发酵→ 蒸馏→ 酒精(糖质含糖蜜)(糖质原料无需蒸煮)1.2.1两塔(1)50年代初,天津、地方国营哈尔滨(顾乡屯)等酒精厂采用的两塔间断蒸馏流程。
(2)50年代初间歇流程生产能力低、消耗大,相继改为连续蒸馏。
上海新亚酒精厂采用的两塔液相过塔流程。
(3)山东黄台酒精厂采用的两塔半液相过塔流程。
(4)1953年南阳酒精厂为降低煤耗采用了两塔气相过塔蒸馏流程生产95%(V)酒精。
(5)1956年部颁医药用酒精标准实施后,上海酒精厂、资中糖厂采用的两塔气相1酒精发酵实验报告过塔塔板取酒流程。
(6)1981年“GB394-81酒精”国家标准实施。
山东坊子酒厂等蒸馏楼不够高的企业采用强制回流工艺流程。
(7)两塔蒸馏的工厂为提高质量和节能采用醪塔有排醛段的两塔蒸馏。
1.2.2 三塔(1)50年代上海中国酒精厂和以糖蜜为原料四川多个糖厂采用的三塔液相过塔流程。
(2)1956年南阳酒精厂采用塔板取酒和增加脱甲醇塔生产医药用酒精。
(3)用糖蜜为原料生产酒精采用三塔半直接式流程。
(4)1981年“GB394-81酒精”国家标准实施后,山东等厂采用三塔(两精塔)流程生产较低甲醇酒精。
1.2.3四塔(1)山东酒精厂采用醪塔、精馏塔、脱甲醇塔、杂醇油塔的四塔流程。
(2)哈尔滨酒精厂(马家沟)采用醪塔、排醛塔、精馏塔、脱甲醇塔的四塔流程。
还有上海华星工厂采用的醪塔、排醛塔、精馏塔、醛酒精馏塔的四塔流程,四川广元酒精厂采用的醪塔、排醛塔、精馏塔、杂醇油塔的四塔流程。
1.2.4五塔上海美利(美龙)化学厂采用醪塔、排醛塔、精馏塔、脱甲醇塔、杂醇油塔的五塔流程。
1.2.5多效蒸馏(差压蒸馏)的引进和推广改革开放后,我国酒精蒸馏流程有了新的进展。
国外都已采用的多效蒸馏也由引进到自行设计应用。
(1)1989年安徽特级酒精厂引进法国Speichim公司生产能力60KL/d的六塔二效蒸馏设备投产。
生产无水酒精时为八塔流程。
(2)1992年吉林天河酒精饲料公司引进奥地利奥高布殊(VOGELBVSOH)公司未包括脱甲醇塔的四塔蒸馏投产,用于玉米原料生产,后因酒精中甲醇含量高又增设脱甲醇塔.(3)轻工部广州设计院与城月糖厂等协作消化吸收国外经验,生产能力为40T/d 的四塔二效蒸馏于1992年投产。
醪塔在减压下操作,底温85℃左右,排醛塔、精馏塔在加压下操作,顶温102℃,脱甲醇塔在常温下操作,底温82℃左右。
据报道,此流程每吨酒精耗蒸汽3吨,耗冷却水减少10~30吨,耗电增加15~20kwh。
(4)1993年吴川糖酒机械公司与朝阳酒厂协作,国产三塔二效蒸馏流程投产。
(5)某糖蜜酒精厂采用的三塔式差压蒸馏流程精馏塔与初馏塔组成的二效系统。
精馏塔为第一级加压塔,初馏塔为第二级减压塔,醪塔为常压塔。
发酵成熟醪先经初馏塔顶面的热交换器预热到65℃后进入初馏塔顶层,然后逐层向下溢流到塔底层进入列管热交换再沸器,在此用精馏塔顶来的酒精蒸汽(压加0.15MPa,温度100℃)加热到85℃时进行外循环蒸发,废液从塔底P抽出。
初馏塔酒汽经冷凝后进入暂贮缸,用泵送入醛塔中部,冷凝器的不凝性气体则用真空泵抽出,以保持初馏塔在0.05Mpa条件下进行真空蒸馏。
醛塔用精馏塔底压力0.18Mpa,温度130℃废水,通过闪蒸所得的二次蒸汽加热,不足部分补充生蒸汽,其操作工艺同一般常压蒸馏。
从塔顶冷凝器分离醛酒。
塔底层的脱醛酒则用泵送去精馏塔。
2生物工程专业设计(综合)实验精馏塔用直接蒸汽加热,维持塔压0.18MPa进行加压蒸馏,脱醛酒在塔中浓缩。
塔顶酒度为95~96%,温度为100℃酒精蒸汽通过导汽管向下进入初馏塔底侧的热交换器——再沸器,用初馏塔的醪液进行冷凝,凝液(酒精)流入暂贮缸,再用泵向精馏塔顶进行强制回流。
成品酒精从塔的上部取出,杂醇油则入进料层附近提取。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是在生物工艺实验单元操作基础上,综合运用酒精发酵工艺学课程中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发酵方法,模拟工业生产上的整个过程。
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实验后系统总结获得全面提高。
1.了解酒精发酵工艺原理。
2.熟悉酒精生产的工艺流程。
3.掌握在实验室中模拟酒精发酵的工艺流程。
4.分析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及数据分析。
5.加深对实验中糖化液化过程条件控制的认识。
6.熟悉接种、发酵过程。
三、实验原理3.1 酒精发酵工艺原理利用淀粉质原料(玉米、大米、麦芽等)通过糊化、液化、糖化将淀粉水解成可发酵的糖,然后接种特定的微生物(酵母、霉菌等)在适宜的容器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生物内的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
3.2酒精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选择与依据3.2.1原料粉碎直接在啤酒实验室拿到的大麦芽粉碎。
3.2.2淀粉的液化配制25%的淀粉乳(按2升配制),用开水溶解,自然pH值。
在剧烈搅拌下,让水浴锅升温到95°以上,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2g,保温2小时,不间断搅拌。
以达到所需的液化程度。
3.2.3 淀粉的糖化液化结束后,迅速将料液用盐酸和强碱将pH调至4.2-4.5,同时迅速降温至60℃。
加入糖化酶0.2g,60℃保温若1小时。
将料液pH调至5.0左右。
开始过滤。
3.2.4过滤利用 4层纱布过滤,滤液倒入2.5L的广口瓶内,定容至2L。
3.2.5发酵加入2g已经活化2H的酒精酵母于锥形瓶中,用保鲜膜封口并升出一根导管,导管一端放入广口瓶在液面上方,另一端插入水中。
恒温培养箱以30摄氏度培养。
3.2.6蒸馏提纯经酵母菌把糖转变成酒精后,在成熟发酵醪内,除含有酒精和大量水分外,还含有固形物和许多杂质。
蒸馏是把发酵醪液中含有的酒精提纯出来,通过粗馏和精馏,最后取得合乎规格的酒精,同时得到副产物杂醇油,还有大量的酒糟(也称废醪)排除。
有的工厂把酒糟内的余热,设法取出,充分利用3.3酒精发酵工艺流程(方框图)3酒精发酵实验报告图3-13.4发酵工艺参数选择3.4.1淀粉质原料的液化称取2000g的麦芽原料,按照一定的料液比添加水,在90~100℃条件下恒温水浴加热。
麦芽汁受热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淀粉粒开头破坏,晶体结构消失,体积膨大,粘度急剧上升,呈粘稠的糊状,即成为非结晶性的淀粉。
将糊化的麦芽汁原料,加入淀粉酶(8g),剧烈搅拌,先加热至95°以上,保温2小时。
3.4.2糖化液化结束后,迅速将PH调节至4.2~4.5,同时迅速降温至60℃。
加入糖化酶,在60℃下保温若1小时,调pH至5左右。
(实验加入糖化酶1.6)3.4.4接种酒精酵母8g。
3.4.5培养然后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4.6过滤用4层纱布粗过滤,再用滤布过滤。
四、材料与方法4.1 原料、药品以及仪器设备(1)广口瓶4生物工程专业设计(综合)实验(2)纱布(3)恒温培养箱(4)烧杯(5)量筒(6)滤布(7)水浴锅(8)滴定管(9)玻璃棒(10)酒精度计(11)麦芽粉(12)耐高温α-淀粉酶(13)糖化酶4.2分析测定方法(1)糖化终点测定(测葡萄糖含量);生化分析仪五、计算过滤的溶液:7900ml产生酒精量:1900ml测得酒精度:20°产率(%)=1900*20%/2000=0.19(ml/g)六、讨论与小结通过这次实验加深我对发酵的过程的认识,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原料的前处理到发酵下游提取都需要注意许多问题。
发酵前为了给酵母发酵使用可发酵的糖,所以要经过将淀粉质原料前处理包括粉碎(有利于后面充分接触酶)液化和糖化,整个过程要严格控制温度保证两种酶能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反映,为了液化、糖化的彻底要保温一定的时间。
前一种酶作用过后要灭活,避免影响后续的步骤。
发酵过程的前期要适量同一定的气利于酵母菌体大量繁殖,中后期要厌氧发酵产生大量酒精。
发酵温度直接影响产量,还有前期糖浓度过高也不好可能会抑制菌体发酵。
测量酒精计要是量程不够或是过大可以通过适当稀释或加无水乙醇来调节,最后计算注意换算即可,总之本次试验让我收获很多发现许多实际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将理论用于实际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要学会在用理论去解决这样就巩固了我们的知识。
实验总结报告5酒精发酵实验报告老师带我们做了酒精发酵实验从原料开始进行到发酵结束酒精蒸馏整个过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1)原料与工艺发酵过程的影响本次试验我们一共用了三种材料分别是玉米粉,大米粉和麦芽粉。
其中液化后玉米粉过滤较难,滤渣很多,过滤后液体较清澈;相反麦芽粉几乎没有滤渣,液体均匀较混。
发酵蒸馏后发现麦芽材料发酵结果产酒精率明显较大米玉米高。